2019年5月19日星期日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亚洲国际友好学院参加第十八届汉语桥比赛启示录

2019/05/14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423日晚8时许,在棉兰瓜拉纳姆国际机场,苏北华联副理事长洪华强先生和亚洲国际友好学院(下称“亚院”)院长薛伯兰尼带领亚院老师们,热烈欢迎从雅加达参加第18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赛印尼赛区总决赛凯旋的亚院选手们和带队老师。在机场大厅里,领导与老师们迎上来,亲切地问候归来的选手,并打出热烈祝贺的横幅。领导们为参赛的五位选手佩戴花环,获奖学生陈建铨、邵淑婷手捧奖杯,大家共同合影留念,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18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大赛印尼总决赛于421日在雅加达落下帷幕,陈建铨等5名亚院学生代表苏北省参加此次总决赛的选手取得优异成绩:陈建铨、邵淑婷分别获得二等奖、三等奖(每个等次中华裔、非华裔各一名),其他三名选手成绩都位居前列。
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华联领导和亚院领导的倾心支持、精心组织,离不开亚院全体老师的严谨教学、辛勤辅导,更离不开参赛选手的积极备战、勤学苦练。全体亚院人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优秀传统再一次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领导:未雨绸缪,精心擘画
亚院是苏北棉兰的一所致力于华文英文教育的高等学院,华文系的规模较大,在苏北省乃至印度尼西亚都是华文教育的重镇。亚院2008年成立至今,历来重视“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对亚院来说,参加“汉语桥”比赛是对学校华文教育成绩的检验。十年亚院学生参加“汉语桥”比赛,成绩斐然,获得12个印尼赛区冠军(十个华裔、两个非华裔),获得两个亚洲区冠军。这俨然成为亚院的一张名片,使亚院在整个印度尼西亚享有盛名。重视汉语桥比赛俨然成为亚院的一个优良传统。
2018年底,亚院领导就开始着手动员学生积极准备参赛,今年3月份新学期伊始,院长第三助理黄瑜茜、华文系主任罗爱瑾两位领导给教师开会,要求教师积极动员学生报名参加校内比赛,并动员教师积极辅导学生,让学生以高质量高标准出现在赛场。通过摸底、动员,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量力而行,踊跃报名。
330日,亚院组织了校内选拔赛。苏北华联领导和亚院领导到场。院长致辞高度肯定学生参加“汉语桥”的重要性,并勉励学生沉着应对、放平心态,发挥出最好水平。
47日,12名亚院选手参加苏北省选拔赛,华联领导和亚院领导亲临会场,为选手鼓劲加油。苏北省大学生组冠亚季军
由亚院包揽,3名优秀奖中2人为亚院选手。
苏北省选拔赛后,院长薛伯兰尼亲自主持召开赴雅加达参赛前强化辅导和训练会议。确定总辅导老师,安排演讲、中国国情文化知识、即兴问答和才艺具体项目的辅导老师,要求对参赛的五名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对细节进行精雕细琢,反复打磨。并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根据具体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让学生以最佳状态面对比赛。
在赴雅加达前,最后一次彩排,华联执行主席徐煜权亲临现场,为学生鼓劲。他以自己多年演讲的经验现身说法,强调要从战略上藐视对手,从战术上重视对手,语重心长,幽默风趣。
他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我们自己能做的作了,全身心投入去应对,至于比赛结果,不要去想它。参与的过程本身就是重要的体验,是以后一生中的宝贵财富。”
可以说,无论思想动员还是组织辅导,苏北华联领导和亚院领导集体都是高度重视,精心擘画,为比赛取得优异成绩起到了积极的领导作用。
老师:严谨善教、呕心沥血
一分收获,一分汗水。亚院“汉语桥”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无论本土教师还是中国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认真负责、严谨善教,学生在亚院的学习时光收获甚多。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作业批改,老师们都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能“吃饱”,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获得印尼赛区总决赛三等奖的邵淑婷同学说,“我觉得非常幸运,我能获奖不只是因为我自己的努力,更主要的是由于背后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平时老师们的教学让我的汉语水平提高很快,才能在这次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只是临时抱佛脚的话效果也难有。”亚院老师们扎实的、严谨的、负责任的教学,让亚院华文教学的基础雄厚。金字塔的塔尖高,是因为有一个雄厚的、阔大的底座。诚哉斯言!
在从参加校内选拔赛到苏北省选拔赛再到全国总决赛,每个阶段,所有参赛选手每个比赛项目,都有老师们的帮助和辅导。
在没有安排固定辅导教师的时候,学生只要找老师辅导,老师们都从不推辞,不辞劳苦,不计回报。不少老师节假日也不休息,对学生进行辅导,陪他们练习。
比赛难度相对大的是演讲和才艺展示,老师们在这方面下的功夫就很多。就拿演讲来说,演讲稿的好坏也直接影响演讲效果。首先得有一个像样的演讲稿。学生写的演讲稿,老师都严格把关。90秒的演讲,字数还得控制在时间内,内容虽短也得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还得朗朗上口。演讲稿改好后还得让学生反复练习,保证正常语速的情况下得进一步根据学生语音面貌调整部分措辞。除演讲稿外,老师们还要辅导演讲者的演讲仪态,最后做到仪态自然大方,端庄而不呆板,活泼而不轻佻。陈建铨说,自己获得二等奖华裔亚军,老师们付出了很多心血。“黄莉莎老师经常晚上课后,在周末来到学校辅导我演讲,不厌其烦一遍一遍听我讲并提出改进意见。真是非常感动!”
才艺方面,不是所有老师都能专业水准,但是毕竟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鉴赏水平。在这个方面,尽量由有特长的老师辅导,但也听取其他老师的合理意见。特别是准备总决赛的阶段,有的同学的歌曲需要重新选择,有的舞蹈需要重新编排。比如获得全国二等奖的陈建铨同学,苏北省选拔赛获得一等奖,华春桑老师为其重现编孔雀舞,每天对他进行强化训练,每天晚上在舞蹈室里都能看到她辅导的身影。甚至总统选举全国放假的日子,老师选举完就赶回来,抓住任何可以利用的时间,陪他多练。薛梅老师是业余戏曲爱好者,为了辅导邵淑婷同学,自己上课之余,自己每天花时间在宿舍学习唱戏,并陪邵淑婷练习系。戏曲的节奏、韵律、唱腔和舞台上的一抬手一动脚,都颇有讲究。把它唱好对于一个印尼学生来说,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终有回报,经过一段时间训练,邵淑婷同学唱得有板有眼,颇得黄梅戏的韵味。
华联秘书长陈德海老师,是专业的音乐人,学校聘请他当才艺总辅导,他于百忙之中,抽时间对准备才加全国总决赛的亚院学生进行才艺指导,是的学生的才艺水平提高不少。
在赴雅加达前,进行了两次彩排,通过彩排,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最后细细把关,抠每一个细节。总辅导张林林教授说,“细节决定成败。高手对决,一个小小瑕疵可能导致满盘皆输。在一次次地排练中,老师们多提意见,抠好细节、精心打磨,力求精益求精。”对于每个参赛学生,辅导老师们就想打磨一件工艺品,力求让每个学生准备充分,不带着问题上场。
学生:勤学苦练,收获满满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亚院学生们深知这个道理,他们在平时,不仅努力学习文化知识,锻炼自己的中文听说读写,也注重个人才艺兴趣的发展。
亚院的学生,相当一部分学生入学前中文水平有限,基本的交流都有困难,经过几年学习后,中文听说读写水平大有长进。除了老师辛勤培育之外,他们自己也都虚心好学。无论早班还是晚班学生,他们大多都有工作,是在工作之余学习的,属于半工半读。但是,虽然有点辛苦,但他们不少人除了在学校认真学习外,每天都会抽出一定时间读读中文书籍、报刊,听听中文朗读、歌唱,练练中华才艺。
持之以恒、精益求精使他们进步神速。有的学生从大一就开始参加汉语桥比赛,他们每年的比赛成绩都会大幅提高好。今年获得印尼赛区二等奖的学生陈建铨,去年参加比赛就获得三等奖,今年获得二等奖,明显是进步。获得三等奖的学生邵淑婷,前年大一时参加,在校内没有得奖,但她从此发奋学习;大二时在校内比赛中获得“最佳口才奖”;今年是大三,在全面学习中文的基础上,业余时间练习学唱黄梅戏,期中的《谁料皇榜中状元》在比赛中得到好评,在校内获得金奖,在苏北省选拔赛获得优秀奖,在印尼全国总决赛获得三等奖。她年年有进步,可以说是突飞猛进。非华裔学生Hafiza Maulida Nasution,几乎是零基础入学的,刚开始用汉语交流很困难,但进过四年学习,进步惊人,今年首次才参加比赛,获得苏北省非华裔优秀奖,在雅加达比赛,成绩也位居前列。她学习进行中文演讲,比起华裔学生,基础要差些,但是她在准备阶段,反复练习,多让老师提意见,错的地方五遍十遍地练习,在比赛中一次比一次表现好。在亚院选拔赛和苏北省选拔赛中,名列非华裔第一。伍胤霖是在上高中时就参加辩论和演讲比赛并经常获奖。今年第一次参加比赛,他中文基础比较好,才艺是关键。他平时爱看中文电视,和综艺节目,也爱好快板。这次他决定表演快板《绕口令》。绕口令需要咬字清楚,口齿伶俐,而且讲究节奏。首先内容得适合快板特点,并把时间限制在90秒内。张林林老师为其改稿,并进行辅导。伍胤霖虚心向已经毕业的师姐黄爱庭。自己有功夫就练习。每天早早起床一个人练习,在工作之余练习,在课间休息时间练习。他说甚至骑摩托车走在路上嘴里还练习快板。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学校获得金奖,在苏北获得优秀奖,在印尼比赛也排名靠前。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参加“汉语桥”比赛,收获不仅仅得奖,无论最终大奖得到没有,亚院学生收获满满。总指导老师黄瑜茜说,“参赛本身对学校和学生是一种挑战,也是升华师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平台。”学生们也表示,参加“汉语桥”比赛,收获很多。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锻炼了多种能力,也开拓了视野,交到了朋友,更学会了感恩,综合实力明显提升。陈建铨说,“我去年获得三等奖,今年获得二等奖,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感恩。老师们为我付出了很多,特别感动,我以后会加倍努力,回报他们。”邵淑婷说,“是参加比赛让我产生学好中文的强大动力,是比赛让我看到自己的的不足,并在弥补不足中提高自己。非常感谢汉语桥,感谢亚院老师们。”Hafiza Maulida Nasution感到,比赛让她懂得很多人生道理,“比赛压力最大的时候都想哭,但是老师一次次鼓励我。老师给我们压力是让我们更好,老师让我们明白:一个人一定要把自己的事做好,自力更生。”洪国民同学说,“我们在雅加达比赛时,一有空余时间,就练习。并互相提提意见,根本没有把其他同学当做竞争对手,而是当做共同进步的好伙伴。”伍胤霖说,“雅加达比赛,让我认识到,只有不断努力,顽强拼搏,才能达到新的人生高度。汉语桥比赛使我学好中文的愿望更加强烈了。将来要做好印尼中国友好交往的使者,为两国世代友好做出自己的贡献。”
院长第三助理黄瑜茜说,通过本次比赛,我们也发现,印尼整体的华文教育在水平在提高,亚院也有自己的不足。今后,将进一步强化教学,搞活课外活动,让学生又一个更加广阔的成长舞台。继续抓好“汉语桥”这个大平台,促进学生中文水平的全面提高。正如校训所说,“学好中英文,走向全世界”。
当今时代,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是世界大势,浩浩荡荡。印尼中国的交流和合作正日益深化,中国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正蓬勃发展。亚洲国际友好学院将乘此东风,奋发有为,团结拼搏,开创亚院华文教育新局面。
(亚院教师 董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