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9日星期三

【华教视窗】 ~ 927


推复级班减微小师资不可行


2019/05/28 光华日报/社论  


政府在高教政策上不断的强调要照顾B40学生,而微小所在的地方,多是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那里的学生需要的是更多的关注,以得到更好的教育。

槟威华校董事联合会指出,该会接到消息指教育部将在明年重推复级班,届时学生人数少于30名学生的微小将受影响,对此槟威华校董联会提出坚决的反对。

这项计划一旦推行,全国将会有49所微小的二三年级以及四五年级将合拼成复级班。

教育部早在2017年即提出要重推复级班计划,主要原因是为了重新整合全国师资及节省开销。

如果按照整合二三及四五年级成复级班来计算,49间微小将可以让教育部节省逾百名教师,虽然收效明显,但是对已经面对学生来源问题的微小,则是雪上加霜的伤害。

因为这将会导致有得选择的家长,避开将孩子送入微小,造成微小学生来源进一步减少。

教育是立国之本,百年树人的事业,政府不能够因为要节省开销而牺牲学生学习的品质。虽然会被合班的班级学生本来就不多,但是合班马上就会让各年级学生分配到的老师指导时间变少。

政府在高教政策上不断的强调要照顾B40学生,而微小所在的地方,多是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那里的学生需要的是更多的关注,以得到更好的教育,通过更好的教育晋身,改善未来生活,为地方做出贡献。

为确定微型小学的教学素质,政府有必要针对国内微小所在地区进行重新规划和发展,对需要搬迁的微小给易地建校,以迎合地区发展所需,而不是合班,将微小的教师调走!

至于减少政府开销和给庞大的公务员系统瘦身的计划,政府可以缩减的其它领域开销和人员还有很大的空间,但是决不是教育这一块,因为更高品质的教育,才是确保大马拥有更好的未来和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师资充足教部责任


2019/05/29 中国报/中言


华小师资短缺问题纷扰近40年未解决,在前朝时期,董总就曾数次发动抗议集会,包括在2012年号召“325华教救亡抗议大会”,强烈要求政府调走华小的不具华文资格教师、要求全面制度化及早日解决华小师资短缺问题。

教育部在时任马华副教长居中协调下,也与华教组织召开一系列圆桌会议探讨及解决华小师资及华教其他课题。在2017年初,时任教育部副部长拿督张盛闻更开心的宣布华小“罕见”的出现师资过剩现象,全国华小当年不会出现师资不足问题,因此教部决定不聘请临教。

不懂得变通

好景不常在,教总主席拿督王超群如今揭露,单单在一月和二月,学校董家教已经花费接近60万令吉来聘请临教和代课老师,目前已进入5月份,相信这笔费用超过百万令吉。

但教育部也不是对问题视而不见,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在今年4月就曾透露,国内华小已获得充足华文师资,但马来文师资方面却出现严重不足,这问题也因华小组师训学额申请倾向偏科,悬而未决。

应马上拨款

问题的症结在于,想当华小老师的人,都一窝蜂申请华文组,大大减低了录取率,再加上教育部在录取师训学额或是录取老师时不懂得变通,例如教育部其实可以把非主修马来文或英文,但却已经在华小教导马来文或英文的资深老师,再培训后转换为正式的马来文或英文老师。

无论如何,为学校提供充足师资,教育部责无旁贷。政府必须根据华小的实际需求来培训及提供足够合格师资,同时马上发出拨款,让有师资空缺的华小聘请临教,恢复学校正常运作,以免影响莘莘学子的学习。



教育必须服务社会


2019/05/28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练珊恩


有时候,我们似乎都忘了,学校和教育最初与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服务社会。

那天把此问题抛给董总教改专案项目的主任,询问他独中教育在协助学生融入我国的多元社会上,扮演什么的角色?他坦言,以前的心态就是一直往外走,国家政府不承认统考文凭,那独中就自立自强往外求发展。

于是,许多独中生,甚至是觉得自己被国内教育制度“亏待”,而不得不往外发展的国中和华中生,都纷纷去到新加坡、台湾、中国、英国或澳洲等地留学、工作和定居。

爱国精神、对国家的认同与归宿感,实在无法透过历史课本或公民教育课本,如灌水泥般“由外至内”地“灌输”。这种在认知层面上对国家的认识,若少了对本土人事物情感的连接,在考卷上拿到满分,也不具任何分数以外的意义。甚至如今教育部提倡以小组讨论、上台演说或以作业等方式,代替过去的黑板教育与考试,皆无法真正让学生因学习历史或公民教育科目,而打从心底地爱国、为国。

一名来自台湾教育研究院课程及教学研究中心的主任分享如何在美术教学上,让学校教育与社区产生连接。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画一幅画,接着要学生走进社区,向别人讲述这副画的故事。有的学生走进菜市场,向卖菜的小贩说故事,有的走进小食店,向老板说故事,有的走进传统理发店,向理发师讲故事。学生们的“功课”还未结束,他们需要征求老板同意,把画作留在档口或店里,之后还能时不时回来问候老板,聊聊这幅画放在店里,有否带来什么趣事。

这样的作业,真正做到跨学科教学。美术作业,不止是要学生完成一幅画、掌握绘画和上色的技巧,还提供学生实际运用语言与舒适圈以外的人沟通的机会。这不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关怀社会、了解社群,也让社群与学生一起成长。如此一来,乡亲邻里会知道现在的教育不再只是“高大尚”的读书和考试,他们能感受到这些未来主人翁为社区增添的美学,感受到这些未来主导社会的学生对社区的了解与关心。

教育,尤其在如今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该走出校园,并让社群走进学校。当学生能运用所学,帮助社群一起成长时,才达到教育服务社会的宗旨与目标,同时也有助于消除坚守应试教育家长和社会的观念,减少推动教育改革的限制与障碍。



教育须与时并进


2019/05/27 南洋商报/社论


首相敦马哈迪医生说,教育可改善国家经济,值得投资。

全球经济低迷,预料继续放缓的氛围下走完这一年,甚至步入也不被看好的明年,长远而最好的投资,莫过于教育。

今年初,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指出,教育部正研究修改“1996年教育法令”,家长必须让孩子完成小学至中学共11年的义务教育,违反法令的家长,将被罚款及坐牢,最高罚款5000令吉、监禁6个月或两者兼施。

这项法令,目的在于阻吓,捍卫孩子接受教育的基本人权,因此,教育部不会随便动用法令直接对付家长。

其实,教育部无需担心家长不让孩子读完中学。现实情况是,借都要让孩子读大专,管他将来能毕业或就业与否,因而大专生失业问题日益严重,即使选择性或自愿性失业,反映家长与学生在升学与选择科系方面盲目的一面。

多年来,非土著不断争取废除大学预科班,包括M40B40阶层。毕竟私立大专学费高昂,一般高收入群也未能满足每一个孩子,因此,政府大专成为首选。

教育费高昂已成全球趋势,包括政府也力有未逮。2017财政预算案阐明,将逐年减少20所政府大学的拨款,减少大学对政府的依赖,确保大学自立。

2019年财政预算案,教育部获得最多拨款,即602亿令吉或占2019年政府总开销的19.1%,但相比2018财政预算案的616亿令吉,还是有所减少。

政府于2018年将高教部预算拨款提高到139亿令吉,但2014年以来的趋势是下降的,2014150亿5000万令吉、2015148亿1000万、2016133亿、2017121亿3000令吉。

今年来,政府正不断放宽升学条件,凡17岁以上,即使在大马教育文凭中马来文和历史不及格,但对技职教育有兴趣者,只要通过职能倾向测试,就有机会在人力资源部的工业训练学院受训。

4月,教育部长宣布,预科班名额从25000提增加到4万。

上周四,人资部与董总签备忘录,独中生可入读政府技职班。

政府取消技职学校国语必须及格,以及学生必须完成中五教育的决心,值得赞许;不过,读先修班,国语还得优等,近年还得历史科及格,深造压力却是有增无减。

预科班固打制闹得沸沸扬扬,进一步扩大升学范围,直升中六毕业值得探讨,一提高就业能力,二纾解教育负担,三减少辍学与失业率。

要是大专生难觅职,中五生也就可想而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顺应民心,就能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