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4日星期二

(华教史料)泗水新华中学和励志中学的根源关系


2019/05/10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我于1946311日新中复校后,考入“新中”初中二年级。194712月,初中毕业后,要继续升入高中时,因家境问题,经班主任黄浩明老师介绍,上午在“新中”念高中,放学后直接到JL.Sulung泗水“大众小学”执教。当时的校长是周招坤先生。19506月,高中毕业后,我仍在“大众小学”专任上午段教务主任兼教课。1952年,“新中”申炳韶校长开始聘用原校高中毕业生在母校任教,古宴兴、王旭明、陈尔励等已在“新中”开始教书了。1953年申炳韶校长聘请我在母校“新中”任教初中文史,三年后提升到高中教语文课。
1960年,申校长回国,赵维梁教务主任接任“新中”校长。聘请吴金盾任总教导主任;王旭明、倪政全为正副教务主任;古宴兴、陈奋杰、为正副生活指导;吴秀吟、林学姑为正副课务主任;俞秀贞、薛安奉为生活指导会委员。黄秀珍为下午班教导主任,陈高钦、丁福钦等为下午班领导,直到1966412日,由于印度尼西亚时局的突变,印度尼西亚全国的华校全被迫停办,“新中”不能幸免,也被迫停办。
“新华中学”成立于1934年至今已85周年。迎接母校新中的校庆,不禁联想到母校的建校前身是泗水“励志学社”,她曾有一段艰辛曲折的建校历程。
励志中学的简史
进入二十世纪,印度尼西亚的华文教育随着国际的政治形势的发展,时起时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泗水的华侨学校已有“华侨小学”,“泗华学校”,“中国女学”,“振文学校”,“侨南学校”,“同善学校”,“南华”学校等。接着毕业人数逐年增加,解决毕业生继续深造,成为当时侨社非常关切的问题。
1929年,从“泗华”学校毕业的颜淑慧、黄德慈、黄德宣、郑素日、魏珠、林建禧、陈友义、林敦汉、白广辉、林如壁、曾发宝等20多位青少年,他们渴望继续升学;那时泗水市没有中学,于是他们同心协力,创立了具有中学雏型的新型学堂,取名“励志学社”(寓含发奋图强,自强不息之意)。地点开始设在Kapasan黄江源夫人(德慈,德宣令堂)住宅中的一间厅堂。
黄江源夫人热心公益,她不仅提供办学地点,还慷慨解囊为孩子交纳100盾荷币的学费(当时学校定的学费标准是5盾荷币。贫穷者免费)黄夫人又帮忙向一些亲友劝捐“励志学社”初办时所需的教学设备。终于1929年“励志学社”在泗水华侨集中区的Kapasan开课,(这些学生大多就是战前新中的学生,新中的战前校友如颜淑慧、郑素日。
“励志学社”初办时只有初中一年级,英语列入外语课程,但由于经济拮据,没法聘请英语外教。这时一位曾受教于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时任泗水一家印度尼西亚文报编辑之一的陈厥宝先生深受“励志学社”学生发奋求知、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便见义勇为毛遂自荐地愿义务担当“励志学社”的英语老师。
成立后,“励志学社”顺利完成初中一年级全部课程。1930年增设了初中二年级,“泗华学校”应届毕业生,因近水楼台相携报名就读。学生人数增加了,原有校舍无法容纳,需要扩展空间。经过一番努力,在Jl.Undaankulon租到了一间较大的房子做新校舍(如今的眼科医院)同时把“励志学社”正名为“励志中学。为了健全学校组织,委托“泗华小学”校长周延珍从中国聘请了俞民新先生为第一任校长。他是北京中国大学哲学、教育系毕业的,对教育学有专长。因此,“励志中学”成为当时泗水唯一由拥有师范专业知识分子掌校的中等学校。一年后,学校开设了初中三年级,学生增加了,校舍又不够容纳了,便迁到Jl.Kenjeran火车轨道旁有广大场地可供体育活动的大房子。
这时董事会也组织起来了。邀请了殷商社会贤达如林生地、邓思华、曾国治等人为董事。“励志中学”创办历程是含辛茹苦曲折艰难,但是在校董(包括黄江源夫人)和全体师生同甘共苦、团结合作下,他和泗水“华侨中学”为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提高印度尼西亚东爪哇华侨青少年素质作贡献。
1934年,随着世界经济危机市景萧条,荷印殖民政府推行“HCS(荷华学校)教育措施,拉走了部分华侨学生。当年“华侨中学”和“励志中学”,学生人数都不足百名,生源不足,面临关闭危机,两校的一些校董、家长通过会谈达成共识,聚两校双方的人力、财力合办,在曾国治、徐崇礼、林生地等人积极讨论、推动斡旋下,于193484日,”励中“和“华中”两校合并为一校。于是在Jl.Kapasari诞生了由林生地校董提议取名为“新华中学”的华侨中等学府。关于学校的行政领导,为了公平就按抽签决定,结果是“华侨中学”的陈漱玉任校长,“励志中学”的俞民新任副校长,共推曾国治为“新中”首任董事长,其他董事有林生地、黄超龙、徐崇礼、邓思华等人。
合并后的两校,实际上是貌合神离,两校原学生各自选择原来的老师上课,这纠结存在于两校师生之间难于解开,维持三个月。193411月,“华中”师生自行整体撤离“新中”,返回原址恢复校名,继续上课。留在“新中”的原“励志中学”的董事、师生和家长为顾全大局,坚持不恢复“励中”校名,而是更改校名,扛起“新华中学”的大旗,坚持过去“励志”的办学方向“自强不息”,克服重重困难,继续前进。
由此追溯“新中”的建校历史源头,应该是1929年的“励志学社”建立时,过渡时期改名“新中”是193484日。“水有源,树有根”,“饮水不忘挖井人。”亲爱的新中校友,学弟学妹们,2019年,是母校“新中”成立90周年,也是“新中”的建校90周年高寿之庆,让我们好好地纪念他。感恩母校的栽培。新中人一家亲,新中师生董事团结友爱,为国家社会的繁荣昌盛,满怀爱心运用智力、财力奉献力量,在印度尼西亚华侨华人社会里留下了美好的声望,和口碑。希望年青的新中人以及新一代的新中三语学校的年轻校友们继承新中精神,学习先辈们的办学爱校精神努力学习成为印度尼西亚祖国优秀的有用之才,再创辉煌。
吴秀吟
附注:20148月,纪念新中成立80周年之际出版的纪念特刊,因时间局促,分工合作,经编委和加拿大的陈尔励校友,参考历次国内外“新中”校友纪念“新中校庆”时出版的纪念特刊,加以整理编写,将数十年的新中校史整编成为较完整的一篇载入纪念特刊里。
《千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