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3日星期四

【华教视窗】 ~ 923


马智礼抢背黑锅


2019/05/22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许国伟


有看过二月河的康熙,雍正和乾隆的清宫皇帝系列,不论是小说或电视剧的朋友,相信会对皇帝用人的权谋,还有官场潜规则,包括当官的揣摩圣意,有更深的了解。

因为,康熙,雍正和乾隆这三人,恰好都是非常勤劳的皇帝,很多事都要乾纲独断,事必躬亲,而且做事雷厉风行,用人更是常破格任命及擢升。

皇帝嘛,尤其是手握大权,紧紧抓住权力,非常精明的皇帝,最爱听的就是别人对他们的称赞。因此,能亲自去做,就自己做,实在忙不过来,或受到限制无法自己亲自做,就委派心腹亲信,破格任命为大臣,来替自己去做。

所以,做心腹的臣子,突然坐直升机成了皇帝身边的红人,就明明白白要替皇帝执行任务,而且一定要懂得两件事。

第一件,不能跟皇帝争着领的,是功劳;第二件,要跟皇帝抢着背的,是黑锅。

为什么呢?用今天职场的道理来看,就明白了。

做下属的不能跟老板争领功劳,这很好理解;但跟老板抢着背黑锅呢?其实也不难理解,举凡是做事,难免会有错,要做的事多了,出错机会就越多,你去帮老板背黑锅,老板有了面子,虽然你会被很多人骂,但老板心里就会惦记你的好。

越骂升官越快

所以,在职场里明明看到有人常被骂,被同僚和同事骂,甚至也被老板训斥,但越骂他升官越快,这就是原因了。

现在教育部长马智礼博士因为言论惹争议,而有网民发起联署要求首相马哈迪医生撤换他。

马智礼是马哈迪破格擢升任命的部长,还是出任原本敦马想亲自担任的教育部长职。上任之后,马智礼除了落实教育改革,一些措施也都跟敦马的想法很有默契,而未来敦马要重启英文教数理,更是少不了马智礼。

如今,因为大学预科班扯上土著不谙华文求职被拒,还有非土著有钱拥更多升大学机会等等的言论,让马智礼饱受批评,他其实就是在替老板背黑锅。

因为,大学预科班及其固打制,本来就是马哈迪的政策;非土著有钱升学机会多,也就是马哈迪的华人有钱论,所以要更多帮助没有钱的土著。

那么,换了你是马哈迪,你会舍得换掉马智礼吗?

再说了,马智礼获敦马委任为土团党最理高事,也意味着他从学者成为政治人物了,这固然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也是他要在土团及敦马政府里学会生存之道,就是选票在哪里,人就在那里!

所以,问题不在马智礼。只要马哈迪政府及土团党还是继续大张旗鼓地执行土著优先议程,任谁坐上教长那个位子,都只会是马哈迪的马前卒。

就算换掉了马智礼,又如何?



《马部长要学“知书达礼”》


2019/05/22 中国报/评论

~作者:戴美清


清朝名臣曾国藩选拔人才,以务实、无官气、不以大言惊人或巧言献媚而著称,这些用人之道古往今来依然管用。

从国阵前朝直至希盟政府,人民如今可以明白,不是每个被任命的部长,有学识具学历就是精英,就理所当然适合当部长。

第二度担任首相的敦马哈迪,所属的土团党在2018年大选只赢了13席,以少数议席与盟党组织政府,却成为内阁的大赢家,政治新兵纷纷被点名硬撑为部长,这就是胜利后的政治地盘分据,无关实际办政能力。

须顾及各族感受

弄清楚了“因”与“果”,就可以明白为什么有些部长虽不是恰当的人选,却也“莫名其妙”被委以重任。教育部长马智礼是希盟内阁中,最具争议性的部长,拥有伊斯兰学者背景的他,在大学预科班课题上所发表的言论,站在马来人的政治立场,是完全自我“接地气”。

纵然华人对教育部长的心态与言论咬牙切齿,也只是在华人社会掀起的不满,但在马来社会,部长的言论完全符合他们心声,这就是双刃剑。

如果马来西亚依然是巫统时代操控的一党独大政治,华社就算喊破喉咙,强势政治依然凌驾于民声;但如今处身希盟政府鼓吹的“新马来西亚”,教育部长对大学预科班所发表的言论,就不符合全民政治的期待。

马智礼的言行绝不能被诠释为他个人的立场,内阁部长举凡对政策的发言,就是代表内阁集体的立场,是希盟政府的执政态度。

“讲一套,做一套”是一般政客做人处事的常态。但在多元民族的社会,好政策必须有多元思考,在不同社群要以不同的方式传达政策的思想,针对非常课题,政治人物往往也得使出“做一套,讲几套”的政治戏法,因为每个社群的需求与关切不同,提倡多元及开明,就须顾及各族感受。

在反对党的位置时,政治人物可以随时走位及转身,但在执政党,决策不可脱离群众,说话不能脱序无理,马部长还得多求师学习“知书达礼”。



华裔为教育所受的苦


2019/05/21 星洲日报/大柔佛

~作者:张雨


像笔者从事小木架托盘生意的,不想孩子们继承自己多年建立的事业的家长,无不期望把孩子们送往大专学习,期盼孩子们毕业后有个专业,过个与父母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我们这代虽然是做生意,但扣除费用,缴税后,所得已剩不多,要节俭过活,甚至为孩子的教育费,不敢胡乱花钱。

很多华裔老早就看穿政府的伎俩,一直在教育课题毁诺,任你有三头六臂,要挤进那有限的大学学额,简直难如登天。

自孩子进小学后,家长们就已开始为孩子进入私立大学或到国外深造做准备。

相信很多父母都交代过已去国外念书的孩子,毕业后能在外国找到工作,就不要回来。

孩子们在国外,开了眼界,清楚自己是如何被自己国家遗弃和不珍惜人才,因此他们也很难只为爱国两字而回来,宁可为他国服务建设也不回国献身。

这就是为何我们的人才一直外流的原因。另外,这些长期在外的专才,他们也不会让下一代回来,没必要再去碰一堆的不公平待遇。

政府开了工厂,制造很多低素质的大学生,用不须竞争方式或直通车进入大学,每次毕业就多了很多不具竞争力的空罐子。      

华裔在教育课题上很难服气,就是避谈政府其他课题,但,一提到教育,就会苦水直吐,因为几十年来受的委屈太多了。



教长真是大笨蛋?


2019/05/21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叶静薇


教育部长马智礼说,除非土著在申请工作时,不会因不谙华语被拒绝,才能讨论废除大学预科班固打制。非土著学生来自富裕家庭,他们补习,有好成绩;土著学生包括来自东马的B40群体学生家境贫困,也没有补习。

此话一出,除了社团组织的大力声讨之外,多名希盟盟党领袖都开声抨击,“大笨蛋”的字眼也用在马智礼的身上。

马智礼身为一名学者,执掌相对熟悉领域的教育部,却一再因为各种政策和言论如黑鞋论引发争议和被评为“最差部长”,甚至被预测为可能被撤换的部长。以他在理科大学对话会的言论来看,足以证明不是民众刻意放大某些课题,而是他的表现远远不如我们对一名教育学者的期盼。

教育应该有教无类,符合资格的应该获得平等机会;若不在水平上的,即使通过各种途径挤入其中,也不代表学术表现能突飞猛进,长久下去更会拖低整体教育水平。

因此,废除大学理科班固打制应是最理想的教育方式,即使现在不能在一时三刻做到,也应以此作为前进目标,务求尽早到达彼岸。公正党拿督斯里安华曾说需时改革,但来到马智礼那儿似乎却成了“谈判”与“交易”,着实荒谬得紧。

另外,雇主对员工有要求是必然的事,语言是职场条件之一,马智礼却执意将两者混为一谈,凸显其错误思维。不过,炒作公司不能以通晓中文作为指定聘请要求的部长并不只有马智礼一人,政治新星兼青体部长赛沙迪也曾为了博取掌声而发表类似言论,受到抨击后才改变口风。

马智礼也与赛沙迪一样,在出了事后万般推搪。他归咎此课题被突出,以致引起争议。言下之意,又是记者的错,且听来似乎往后该先问问教长该突出那个谈话内容方为上策,这是不是拐个弯局限媒体自由?

马智礼的“非土著来自富裕家庭,他们补习,有好成绩”的论调也与首相敦马哈迪经常挂在嘴边的“华人富有论”如出一辙。此言论引起华社反弹,每个阶层都有富者穷者,但马哈迪不改其看法,马智礼看来也已把首相言论奉为“圣旨”。

以富有和贫穷区分族群,同时以此设立各式各样的固打扶助,是在弱化和分化国家,政府真的像行动党林吉祥所说的:目标坚定建新马来西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