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6日星期四

【华教视窗】 ~ 917


华教之路 步步为营


2019/05/15 星洲日报/东海岸

~作者:余开云


马来西亚的教育前景,还是崎岖不平的,爱护华教的华裔,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华教之路,还需步步为营,提高警惕,减少内斗,消除政治抗拒的思维,不要画地自限,方可获得步骤一致,让华文教育在我国土地上扎根,开枝散叶,方不辜负华裔先辈牺牲奉献团结坚守华教的防线。

1819年,华文教育在槟城五福书院开始,不知经过多少风风雨雨,一步一脚印走来,至今经有2世纪辅仁历史,华文教育之路的进展,不是一路平坦顺畅的发展,而是不知经过多少崎岖坎坷不平,艰难重重困境,至今还未见坦途,依旧一路艰辛迈进,华小与华中董事会与华校校友会应高度居安思危把守,不为甜言蜜语诱惑,稍一不慎,华文教育将会在和平演变中消失于我国大地,

这不是危言耸听,有迹象可寻,华社众所支持,渴望改朝换代的希盟政府,以为新的马来西亚、新的政策对华文教育可以改观,但不到半年敦马再度重提宏源学校、却无视面对华社舆论的反对;2003年敦马开始推行的英语教学数理政策,年前国阵教育部虽宣布失败告终,改为所谓双语教学,但改朝换代后,未见坦途,敦马日前再度倡议英语教学数理政策,华小董事会若未能坚守,稍一让步,政府将逹至进五退二策略,数年后再来进五退二,最终华小华文媒介语将只剩下一科华文矣。

另一方面,希盟大选前,承诺一当政即承认统考,却又担忧忽视国文与破坏团结担忧关注巫裔的感受,却忽视重视子女教育华裔感受,教育部未能当机立断,延宕是日,反而面对新的问题,由原本一里路进而遥遥无期。教育部长马智礼日前宣布大学预科班由2500增至4000,未能纠正过去族群固打的偏差,却维持土著90%、非土著10%的学额固打制,种种迹象,还是向华文教育开刀,种族母语的教育机会不能获得平衡与公平,华裔能不感觉心寒?

我国华基政党,站在偏激政治背景思维,各自诩争是争取华文教育的堡垒,却未能统一阵营协力维护争取华文教育根基,笔者有感将时间浪费在互发文告谴责对方出卖华文教育是致命伤,最终让有心者静悄悄推行单元教育致使华文教育式微无法挡驾,不信,拭目以待。



又见英语教数理政策


2019/05/15 光明日报/评论

作者:许文思


509变天后,敦马哈迪第二度任相那一天开始,熟悉敦马性格作风的时评人,早已预见其心头大憾──英语教数理科政策重见天日,已是指日可待之事。

终於,上个月在接受《新海峡时报》专访被询及相关事宜时,敦马哈迪斩钉截铁的表示,政府会重新推动英语教数理科政策,甚至指政府目前已着手处理相关事宜,但是并没有向外宣佈。

马哈迪续称,由於有相关的需求,前朝政府也允许一些或特定的学校以英语教数理科,但是也有一些学校拒绝这麼做。他直指类似的情况将会造成不公平的情况发生,这是因為这些以英语教数理科的学校所培养的学生,他们将来的工作机会更多,而其他国小的学生则会丧失工作机会。

打从马哈迪在上一次退位前一意孤行、执意推行小学英语教数理政策以来,风波不断。因為事关我们孩子的前途与福祉,这课题一再发酵折腾大马社会,尤其是教育界人士与各族学生家长。

记得当年那些反对小学英语教数理政策的民间组织,如废除数理英化联盟甚至恫言於37日动员10万人在国家王宫前示威抗议。废除数理英化联盟更曾在其主席哈山阿末博士的带领下,与多名本地著名的文学和语言学者,包括国家文学家沙末赛益、诗人丁斯曼,以及语言专家艾农莫哈末,在国会走廊召开新闻发佈会,重申他们要求废除有关政策的立场。

哈山阿末博士当时更揭露,政府不惜调低数学及科学的及格分数,甚至只需50分便可获A等,旨在让更多学生的数理科及格。他说,英语教数理政策实施至今已有多年,他们发现许多学生依然无法掌握英文、数学及科学的知识。他续称,研究结果也显示,英语教数理是一项失败的政策,但是政府却坚持这是成功的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英语教数理在2012年是由时任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现在马哈迪的左右手,亲手终结的。

许多家长欲争取復办英小

其实,没有人会否定提高小学生英文掌握能力的重要性,但是通过用英语教数理,而不是英文课来达到上述目标的功效,却让不少人质疑。因此从一开始,不少教育学家皆认為该政策并不符合教育原理,而是以政治考量為出发点。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有相当多住在城市的多元种族家长大力支持小学英语教数理政策。其中最大的理由在於他们的原意是欲争取復办英小,以确保孩子更能适应全球化的挑战。然而,由於在这阶段政治现实不允许这意愿实现,那麼他们就退而求其次,争取保留小学英语教数理政策。

当然,我们可以理解朝野政治人物在处理这既敏感又棘手的小学英语教数理政策上,如果坚持以专业教育原理為依归,必须付出一定的政治代价。同样的,我们也可以明白政党為了选票,而必须承受的压力。但是我们更担心我们会一错再错,浪费了珍贵资源,也赔上我们下一代的教育与前途。

现在峰迴路转,重新掌权的敦马哈迪罕见的有第二次机会,再次推行英语教数理科政策,结局又会是如何呢?

 

大学预科班:背后决策考量


2019/05/15 光华日报/评论

~文:黄伟益


最近,我到布城国际会议中心出席首相马哈迪配合新马来西亚一周年发表首要演讲时,碰到以前同在媒体奋斗的一位同道,她跟我提出其孩子没有被大学预科班录取的问题,并且很担心即使通过上诉会否还是面对被拒绝的情况。

当然,作为媒体中人,即使每日掌握最新的资讯,而且有管道要求部长或副部长给予协助,她还是感到忧心忡忡,证明了其或多或少也受到一些负面的资讯所影响。我跟她解释内阁会议如何提高给予非土著的学额,以及整个90:10背后的决策逻辑思考,尝试解除她心中的疑虑。

我再进一步问她的孩子SPM成绩如何?她告诉我其孩子考到10A。我说,这样的成绩应该不会有问题呀!虽说大学预科班在录取新生时,不完全以SPM成绩作准,同时亦考虑申请者的社会背景,包括住在城市或乡区,以及其家庭总收入等因素。

虽然教育部在翌日即510日公布了大学预科班上诉得直的初步名单,其孩子名字还是没有在名单上,我告诉她整个完整的名单最迟将在521日公布。我告诉她以民主行动党领袖在内阁所提出的建议,应该可以解决绝大部分符合资格,却未被录取而提出上诉的个案。

在许多申请者未被大学预科班录取而整个课题闹得热哄哄之际,林冠英曾在党内部会议告知,他将在紧接下来的内阁会议提出为非土著增加1000个学额,即华裔及原住民学额增500个,以及印裔生学额增500个。以其所掌握的情况,他相信这将足以解决绝大部分上诉的个案。

我过后再问林冠英内阁当时决策的情况,他透露本身在内阁会议要求将华裔及原住民学额增加700个,印裔生学额增加700个。这就是民主行动党领袖为增加非土著学生入读率扮演其角色的实际例子。

就在这个背景之下,内阁遂将非土著学额从原本2500人增至4千人。然而,为了避免希盟友党一再被巫统及伊斯兰党所攻击,内阁亦考虑身在内阁的马来人部长要求,继续将大学预科班收生比率订在90:10,这也导致土著学生的学额亦随之增加。

大家必须明白,这样的决策当然属于政治解药,未必符合教育政策的需求,也未必能迎合非土著社会的意愿。这一方面导致大学预科班面对人满为患的情况,另一方面亦导致整体教学素质管控面对很大的挑战,更别妄想内阁在决策时有考虑到其对STPM入读大学所会构成的影响。

但是,内阁为了让更多非土著能够被录取,同时又有政治正确的考虑,进而推出这样的决策。你可以对这样的决策甚至发飙,但是大学预科班收生土著对非土著90:10,乃是沿用多年的政策,你要在巫统及伊党每天不断炒作种族课题的情况下去改变这个政策,目前似乎不可能。

然而,教育部难道就不管STPM今后申请大学可能面对的问题了吗?这倒未必,毕竟教育部还有大概10个月的时间,来调整国立大学录取新生的条件及标准。即使那些没有入读大学预科班而被逼选择STPM管道的学生,也不需要太快灰心或绝望吧!



老师,谢谢你们!


2019/05/15 星洲日报/大北马

~作者:陈嘉盈


516日是教师节,我想藉著这个机会和平台,给顽皮的孩子讲故事。

最近在网络上看了一部真实的纪录片,叫《高考》,记录了2014年的中国高考,第一、二集的主题为《毛坦厂的日与夜》。毛坦厂中学(简称毛中)是中国安徽省六安市的一所高级中学,也是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以及学习“地狱”,老师们那种极为严格的管教方式,几乎到了有点“变态”地步,观者肯定会毫无保留地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神色。

影片中的程老师和一些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程老师一人管理160多人的大班级,多数是复读生。尽管下课钟响,他回到办公室后会继续通过监控观察每位学生在班上的复习情况,校内那种高科技的监控,高清程度至对方做什么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他每天与退步的学生谈话,去学生的出租屋家访,翻查学生寝室,确定没有与高考无关的物品,他对学生学习进度的关注程度,甚至超过许多家长。

镜头前,程老师当著一个稍带埋怨的同学面前说,他每天睡得不一定比学生早,起得不一定比学生晚,学生只要坚持一年,而他,却要干一辈子。

镜头一转,是一批考生为备战高考集体吊点滴K书的画面,他们的脸上是各种焦虑、疲惫、烦躁、易怒等情绪。

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考生和陪读家长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有的陪读家长辞职,举家搬迁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生存,孩子要是成绩不理想,他们也不能返乡,可以说是一个人的考试,却牵系着一家人的命运,看著都觉得压力山大。

高考成绩公布了!考生们为考得好成绩而欣喜若狂,老师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但随即又投入为下一批考生备战。

跟中国考生相比,大马的考生幸福多了。

但是予我而言,对付那种不够自觉的学生,有程老师这号人物时刻紧盯著绝对不是坏事。我也相信,程老师是无数班主任的缩影,他们起早贪黑、强逼学生学习,不过也是想让学生多考几分。

我又想起了自己学生年代遇到的那些好老师们,我一直欠他们一句话:老师,您辛苦了,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