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又“失礼”
2019/05/23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谢诗坚
在2018年509后,中央政权首次易手,希盟上台执政。马哈迪以其老练的手段极快地宣示就任第七任首相。本来曾经在1974-1978年担任教育部长的他,有意重作冯妇,兼任教育部长。但因为希盟在较早前有通过首相不能再兼其他部长职,马哈迪不得不作罢。就这样,他选择来自土团党的马智礼博士出任教育部长。
在最初的时候,大家都对这位学者报以热烈的掌声,因为他的学历和资历是令人折服的。在约旦完成大学后进入马来亚大学当研究生,及后在英国杜伦大学考获政治学博士。令人啧啧称奇的是,他自2000年起就在国际伊斯兰大学当助理教授,先后出版60本著作,可谓著作出身。
这位出生于1974年的学者,今年刚好45岁,风华正茂。他介绍自己有华裔血统,因为母亲是华裔客家人,只懂少许的方言,但能操流利的英语。此外,他也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东南亚研究院研究员。因为高学历和资历出众,一时之间成为民间眼中的教育专家,且对他寄以厚望。但没想到,不久之后,他显示了对希盟竞选宣言的漠视。
其一,他说承认统考需要深入研究,也许需时5年。这一下子,激发了华社的公愤,不是因为马智礼拒绝统考,而是希盟讲话不算数,在大选前提出承认统考的宣言,以争取华社的支持;也用来与国阵争选票(因为国阵也表明要承认统考)。换句话说,经过多年的争取和角力后,董教总在承认统考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不论哪个政党胜出,统考已是胜利在望。可是转眼间,希盟的腔调不同了。
教育问题没大改变
如果这个敏感问题需要时间研究,也就不应列在竞选宣言中。再者,2018年也没有发生华社把承认统考当成一种运动,反而是希盟自告奋勇的向华社示好,而后国阵才跟进。
在这个课题上,马智礼又成立委员会深入研究统考的事宜,而后交给内阁讨论,也不知什么时候会有结论?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教育专家。这种形同与时间赛跑的课题要如何圆满落幕?也没有人知道。但我们知道已转化成为“土著权威党”的依布拉欣阿里已放出狠话,绝不允许承认统考。这就需要希盟内的马来政党去协调了。
其二,我们事后从报章获悉,教育部长提出白鞋换黑鞋论。意思是说,家长投诉白鞋容易肮脏,洗了不干净,可用黑鞋代替白鞋。
此议一出,马上引起各界批评声,似乎指说这是“小题大做”的玩意儿,何须劳动教长亲自宣布?再说,改用黑鞋黑袜也不能保证校风良好,学生成绩更佳。
虽然现在有关课题已沉静下来,或已变成黑白鞋双用,十分“抢眼”。但教育问题依然没有太大的改变。
其三是十分争议的PTPTN(高等教育贷学金)还债的大问题。自从1997年实施贷款以来,当局已发放560亿令吉的贷款给超过300万名的大专生。折成人数,每年有至少20万名学生从中受惠。
易激起种族情绪
根据了解,公正党在野时,曾主张将PTPTN转成奖学金,学生毕业后不需摊还,但在2018年希盟提出竞选宣言中表明被列入黑名单不准出国的学生(欠款者),若希盟一旦执政,马上将名字删除,不再受出国的约束。结果希盟是做到了,但面对的问题还是束手无策的。
原本政府计划月薪少于2000令吉者,可暂免还款,只有在月入2000令吉以上至4000令吉者才要摊还所借贷款额的2%。而后以此类推,月薪越高者还得越多。例如超过8000令吉者,应按月摊还15%或1200令吉或更高。照此推算,有22万5000名欠款者因月薪未过2000令吉,也就暂不必还款。但有关此建议在后来又改成月薪未达4000令吉者,可暂免还款。
可是这大笔的欠款是政府向银行、公积金局及退伍军人基金局借贷的,因未能如期偿还,每年的利息高达20亿令吉。
按照PTPTN主席旺赛夫的统计,因为有庞大数目的欠款者得以暂免还款(估计需要用6到15年的时间才能收完当下390亿令吉的欠款),这么一来在2040年时,政府累积的欠款,按旺赛夫的计算,恐怕要欠下1000亿令吉。这几乎是天文数字,难怪旺赛夫最近建议得恢复禁出国的措施,以迫使还款。未想这个建议又遭到安华反对,认为不可再U转。也不知道希盟将如何应对?
其四是近日教长在理大的不慎发言又引来谴责声四起。他说,除非土著不谙华语不会因此被拒聘,才来谈论废除预科班固打制。此语一出,来自政党团领袖的指责声不断,并形容将两个不相关的课题相提并论和比喻,不但失智,也是失礼;更容易激起种族情绪。
马智礼的谈话表露出一种具有挑衅且有种族倾向,对希盟所领导的“新马来西亚”只有负面影响,一点好处都没有。这就是马智礼失言的后果。其实身为重要阁员,马智礼要有教育家的风度表现,不要停留在巫统的思维来处理教育课题。
就我看来,马智礼所要管的不是表面功夫,而是建议他应该去浏览杨美盈部长的网站,阅读有关教育的改革建议,这包括教育大蓝图(2013-2025)重整教育资源,因为我国花在教育上的费用远比东盟与东亚其他国家多,只排在越南和韩国之后,名列第三,表现却差于伊朗和泰国。如果以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标准来衡量,我国处于差的水平,而新加坡则是佳。简单说,以新加坡的教育水平,三年级的学生就可考小六评估考试(UPSR)了。
没有对症下药
同时我们对教育素质低落也没有作出全面的探讨和对症下药,这关系到校长、行政人员及教师的正当培训,让他们成为下一代的引领者。
可惜的是,在41万名教育工作者中并不是全属高素质的掌校者和尽责的教师。杨部长以自己的小学为例,由于转校,她终于成就今天的她。这就是政府要从根本上培训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开始,不要把时间和精神浪费在行政或对学生无益的活动上。此外,他也提出技职教育的重要性,为成绩较差的学生提供另一个出路,同时要改变训练方法和内容,理由是时代改变得太快了。
自从马智礼上任以来,有不断的批评声,更有声音希望马哈迪换人。在这方面,马哈迪得用心思来作出改变了,否则希盟也可能只成为一届政府,不得不引以为鉴。
大学预科班的是与非
2019/05/23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陈海德
希盟执政一周年刚过不久,当人们希望给予新政府更多时间改革和纠弊之时,甫上台便争议纷纷的教育部长马智礼再度制造争议,其在理科大学对话会上的回应,最终惹来众怒,有者更发起请愿联署,呼吁国人展开“网络公投”撤换马智礼部长职。
教育部于上个月的内阁会议上,要求通过决定维持大学预科班录取固打比例为土著90%及非土著10%,并且额外给予60%固打予40%低收入群体家庭学生。无论如何,土著固打比例维持不变,引起了民间掀起议论和不满情绪,少数族裔更是愤懑不平,不禁质疑去年投下的一票是否已迅速化为乌有?
虽说人们都在谴责教育部和马部长,但仍需面对的事实是:1999年创立大学预科班的目的,是因政府大学修读理科的土著学生数量少,即是说这玩意儿原本就为土著而设,也就是坊间普遍嘲讽的“走后门”。直到2002年,大学预科班才开放10%名额供非土著学生申请,也就是“面包屑”。
游戏规则是这么订下来的没错,而希盟政府为了体现他们的“大量”,马智礼称以往非土著的2500名额已增设至4000名(其实是“额外录取”,美其名叫“争取”),已可说是“写了历史新的一页”了。虽然消息一宣布,少数族裔即便不爽也无可奈何,有10%多一点给你已算不错。但那一点甜头,却同时掀起两方面的极端看法,民间一些种族极端分子也在制造不满议论,希盟政府要应付两极情绪,我们或许能理解,只是万万没想到马部长的失言,却著实伤透了心!
让人啼笑皆非
“非土著来自富裕家庭、有补习、有好成绩”这种根本存在偏见和无知的言论,出自堂堂学者背景的马部长嘴巴,简直啼笑皆非、贻笑四方。更扯的是,马部长还称确保无中文基础的土著也能被聘请,才来谈废除大学预科班固打制,根本此话不提提那话,是本末倒置、彻彻底底的偏见!
难道说,教育部所能做到就是各自按部就班回到原点,大学预科班的90%固打归土著,其他族裔不要质疑,10%有馀的配额有你申请就够了?墨守成规也罢,还往伤口上撒盐,简直岂有此理!
要改革能有多难?不开放固打能有多难?就请教育部竭力调查,整理完整的报告公诸于世,让国人心服口服,试问十多年来的大学预科班固打制,整体绩效和表现究竟如何?我国政府是否达致目标,将土著学生的理科水平拉高,在该领域大放异彩、人才辈出,以及能否与其他族裔平等竞争?我并非以种族性口吻在谴责,而是希望马部长在扯淡前,希望教育部做足功课,光明正大摊开具体数据来提供讨论和促成共识,改造以往种族固打政策的徇私和弊端。
若马部长领导下能做到此点,那国人不服也得服,期待希盟政府另开新页、检讨革新,若只是选票考量持续前朝民粹,就请您和副部长双双引咎辞职吧!我们同为马来西亚人,非常理解平等和扶贫的重要意义,并且是理性和科学的。既然我们没有要求更多,何以又被充当代罪羔羊,一再被无故指责和背弃?
从马智礼言论谈起
2019/05/22 光华日报/评论
~文:黄英豪
教育部长马智礼去年5月21日上任迄今频频祭出危言耸听的“伟论”令人不敢恭维。日前竟然把巫裔不谙华语觅职的窘境与大学预科班的录取固打制挂钩,立马迎来各界的围剿和讨伐。
马部长年少得志,2018年3月份方才加入土著团结党,两个月以后就有幸在柔佛州的新邦令金国会选区披甲上阵。趁着一阵改朝换代的旋风,攻下历届的国阵堡垒成功的以3475多数票击退民政党的梁德明,时年未满43。
如果大家还记得,马智礼官运亨通,本来敦马想一手揽住首相兼教育部长两职,无奈敦马不得不面对现实履行选前承诺不兼二职,马智礼鸿运当头有幸坐正。
马智礼之前的歪论和怪诞的行为罄竹难书,有“黑白鞋”论;敦促酒店业者开放游泳池给学生习泳,顿时搞到酒店业者神魂不定坐立不安,以学生安全为理由婉拒了部长的“好意”;接受国际伊斯兰大学委任为理事会主席有利益冲突之嫌(过后又在舆论压力下“自愿请辞”)等等。
我比较关心和担心的倒是当天在槟城理科大学,当马博士说出那番话的时候据报道台下是哄堂热烈鼓掌的。从此一幕可窥巫裔一般心态和他们长久以来作茧自缚,依赖政府辅助的经济拐杖和优惠条件已经欲罢不能,而且乐此不疲。
这几天网络舆论一面倒,都是声讨马智礼的。其实,看更深一层,几十年来马来族群已经跟其他种族越行越远,几乎可以说是分道扬镳,背道而行。马智礼的言论也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可它却恰恰代表了广大马来族群的心声。
君不见国家高等教育基金局贷学金PTPTN主席旺塞夫日前投石问路再次建议“禁止欠款者出国”把他们列入黑名单,马上迎来青年及体育部长赛沙迪的反呛。理由是欠款者可能还没有找到工作或是薪资不足未能摊还贷款。而候任首相安华更是满口官腔的说需要“先向人民收集意见”,老练的敷衍而过。
总而言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马智礼还能够做多久的教育部长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要警觉和时时提醒自己的是,马来西亚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是小马智礼。从达官显要到凡夫俗子,部长大人到小拿破仑,就连博士级人马的教育部长或者是头裹白布万般虔诚的宗教师,我们彼此的出发点不同,价值观更是差之十万八千里,不可同日而语。
马来西亚人民用了一个甲子搞到今天这个地步,我们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归罪政治人物,贪污腐败,宗教的分歧。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大家伸出橄榄枝的时候了,华人憋了一辈子的不平等待遇,也都熬过来了,是要向前看还是往后退,国家命运操在我们自己手中。
当然这不是怂恿部长或政治人物畅所欲言,信口雌黄,反之广大群众更是要把他们加以监督不让他们借种族之名和宗教之义到处招摇,欺骗人民,动不动的撩起种族的情绪。
最后我还希望马智礼有勇气认错,不要归咎媒体错误报道,也好给其他新科部长们有个好榜样,有前车之鉴。
解套大学预科班固打制
2019-05-23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黄子豪
最近,大学预科班制度深陷争端,从开始保留固打制、增加名额所引起的争执,演变成今日围绕着整体国家教育体制的固打系统攻击-反攻击战,形势是一片混乱。
这里其实牵涉两种不同的社会管理哲学:公正 (equity),以及绩效(merit)。公正和一般上我们理解的公平(equality)其实有很大的不同。公平意味着把所有人,不计各自的社会背景,都放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让他们自由竞争。这样的做法合理吗?表面上看起来合乎情理,但是如果我们把每个人的社会背景带入这个制度过后,这个合理性就存在疑问。简单拿一个例子来说,沙砂内陆的孩子,没有充沛的教育资源,在进入全国考试的时候,宏观上成绩必然比不上资源充沛的城市小孩。如果我们用同样的衡量点来录取他俩,那么乡村小孩很可能无法入学。接下来,他们的下一代由于父母没有受过高深教育,生活无法获得改变,继而重复同样的命运,并形成一个死循环。这样,国家就会逐渐形成撕裂的社会。
那么以马来西亚的社会条件,教育制度应该循着公正,还是绩效制呢?这就必须看看到底贫富悬殊在马来西亚去到什么程度。世界银行2015的资料显示,我国2015年的基尼指数是0.41,被概括为“收入分配高度不平等”。因此,喜欢与否,这其实意味着教育领域依然需要强力的固打政策,来重新分配资源和机会。
接下来,摆在面前的问题就是,大学预科班的固打政策应该以什么参数(parameter)来制定呢?经过新经济政策多年的扶持后,我们清楚了解所谓的土著今时今日已经无法和贫穷挂上等号了。显然,以种族为贫富界限的固打制绝对不专业,也不符合时代的趋向。借着大学预科班陷入争端这个时机,教育部应该彻底整改该项制度。
首先,大学预科班应该去除摄取精英、提供快速管道等角色,而只以扶贫的任务被保留下来。作为一个和大马高级学校文凭(STPM)平行的入学制度,它的职责就是为B40学生提供相对容易进入大学的渠道。原本的种族固打制,将因此改为家庭收入固打制。任何学生只要在大马教育文凭(SPM)中考获符合大学预科班的标准,都可以申请进入预科班。所有申请者将依据家庭收入多寡排进一个优先清单。家庭收入越低,那么排位就会更优先。整体的录取清单就只会遵循着唯一的参数,没有其他。
这么样的一个制度,优势是很明显的,那就是比原先的固打制更能凸显预科班成立的初衷,并且真正跨族群的整合教育资源,让各种入学考试各司其职。但是,如果你站在华人本位的角度去看,那么你可能就会失望了,虽然在马来西亚B40的人群中,土著占比73.61%,但是如果换算成绝对人数,那是多出非土著很多的。只要依据家庭绝对收入作为唯一标准,笔者断言,最终的结局,预科班学生的比例会是95%土著和5%非土著,甚至来得更高。你可能也会看到某些州属的学生特别多,尤其是登嘉楼、吉兰丹和沙巴州,因为他们贫困的指数最高。
虽然新制度情形可能比现有的来得更不平衡,但是站在大格局来看,在教育领域打破种族固打过后,它就会形成骨牌效应,并接连带动其他领域种族固打制的取消。长远来说,这种短期的阵痛,对全民,包括华人,其实百利而无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