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30日星期四

【华教视窗】 ~ 928


歧视中文言论何以能得满堂彩?


2019/05/28 光明日报/好评

~文:洪伟翔


前两个星期当教育部长马智礼在理科大学(USM)对着一群大学生演讲,在问答环节被问到几时要废除预科班(Matriculation)的固打限制时,竟将此极不公平的制度与私人界招聘时附带需諳中文这一条件相等同,而后在非巫裔圈子引来潮水般的挞伐及批判声。

正如2月中旬,一向形象讨好,代表年轻、进步、有能力还长得帅的青体部长赛沙迪在彭亨大学演讲,当被学生告知有商家将中文列為徵聘条件之一时,也直言“这裡不是中国”,因此完全无法接受这样的聘请条件,更当场说出将会向该名学生索取商家资料,隐含会对商家採取行动的讯息。

语文掌握能力,是个人的其中一项求职技能,根本就与种族、肤色乃至宗教信仰无关。许多在我国尤其是住在都城的华人或印裔就根本不会读、写甚至是听中文或淡米尔文,而且更有许多巫裔能够很好地掌握中文(根据董总资料,我国五十餘万名华小生中,就有18%即超过9万名為巫裔同胞),华人不一定会说华语,马来人也不一定不会说华语,语文掌握能力又怎能跟种族歧视混為一谈?

所以说,将以种族歧视為前提来订立的制度性固打,与私人界将语言能力作為聘请条件相等同,显而易见就是极度白痴、不恰当和不合理之事,只要是脑袋稍微正常之人都必然知晓,根本无需浪费时间来长篇大论说明。

其实在这两件事情上更需要关注的是,為何如此极度白痴、不合理和不应当的言论,却能让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不约而同的认同,甚至换来大力鼓掌及满堂喝彩呢?要知道上述两场演讲可是在完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受眾也完全不一样,却换来几乎一样的效果啊!

為何如此不符合基本常识的言论,却在友族圈子裡拥有极大的市场?观乎我国政坛,不管在朝在野、年轻或资深的许多政治人物,都会不管有无意识地就说出这样子的话来譁眾取宠,而且还确实会受到各方认同,甚至还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士追捧?

将中文定位為国文竞争语言

想一想,一直以来职场招聘时列明所需求的语文能力,本就是一件正常不过的事情。不管是跨国公司、大型企业,或是专业职缺如医生、律师、会计师、工程师等,不都是肯定会将英文掌握能力列為其中一个最主要的招聘考量吗?而在政府部门,不也在聘请公务员时,会将国文的掌握能力作為最基本的聘请条件吗?这些又何曾换来“歧视”的抨击呢?

换句话说,职场将国英文列為聘请条件是无可厚非的,但若将中文列入就变成歧视了。究根结底,如此专门针对中文,最主要还是这些保守的巫裔人士,因自身不諳中文而对中文起了敌视心态,将中文定位為国文的对立或竞争语言(仿佛中文在我国受重视,国文就失去地位了),因此才会出现上述所说,针对中文且完全不合逻辑和不合理的非议。

这种敌视心态,才真应该是让人大失所望和义愤填膺的。因為抱持此种看法之人,即便没有宣之於口,但心底想法其实是直接将华人等同於外人,而华人所通用的中文自然也是外来语言了。正因為将中文视為外来语文,才会有中文不应在我国成為通用语言的心态(也所以华小应该被关闭、大庭广眾或友族在场时也不应说中文),这是亟需被反驳和予以修正的!

中文并非外来语言,大马华人也不是外来人,因此中文在大马成為通用语言是自然不过且天经地义的。这是一些保守或被迫之下走保守路线的分子,包括上述两位部长还有那些大力鼓掌的学生们,所无法接受、认同或明白的。

这,才是问题的癥结所在。



不宜再避重就轻


2019/05/30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陈海德


教育部长马智礼以“土著不谙华语遭拒聘论”来捍卫大学预科班的固打制,造成其从政以来最声名狼藉的一刻。这不仅是失言或一时口快就能简单了事,背后所带出的讯息,明显是对不公平制度下,尤其是少数族裔的双重打击和侮辱。

大学预科班原本就非为全民而设,但无论是前朝或今朝,都没有想过要对症下药解决问题,而是仍处在民粹式的考虑和估算,延续此种不公平待遇。

大学预科班的魔咒,就像约定俗成的“土著特权”,原本只是旨在提升土著在我国的经济地位,却因时过境迁、族群人口的优势以及政治局势变化等,成为永世不得挑战的“宗法”。而政客为了吸引选票或政治隐议程等种种考量,导致问题犹如滚雪球有增无减,逐渐成为滥权和徇私的借口。

马部长的争议言论酝酿不久,霹州安顺便传出单亲家庭的华裔后进生赵文辉,虽考获大马教育文凭(SPM8A佳绩,奈何申请大学预科班被拒的新闻,应当成为我国教育部乃至全民应当慎重看待大学预科班问题的借鉴。

对不公政策说不

赵文辉的条件不但符合录取资格,身在单亲、经济状况堪忧,大学预科班彷如另一道可以减轻负担的桥梁。然而大学预科班制度原本就是专利,少数族裔要挤入那10%简直粥少僧多,若只为碰碰运气也难免铩羽而归。

这也是为何少数族裔对大学预科班虽不至于放弃,却看不惯其“走后门”的原因所在,若土著固打犹在且占尽优势,那就是不公平的教育制度。

是的,若像我国某些政客那样夸口叫人“去读STPM啦”的普遍心态,那么放任大学预科班不管确实不成问题,反正那根本是某种土著特权,那10%只是象征性开放的“面包屑”,不足为奇也不成障碍。但他们似乎忘记了,不公平制度是要纠正和逐步改善的,而非“去读XX啦”就能自我安慰,然后侥幸装没事而加以忽略。

试问我国国人,尤其是少数族裔改朝换代的目的究竟是为何,就为单纯要看国阵倒、看纳吉被控、看马哈迪打破世界各种纪录吗?我们有所要求,虽不至于科幻到要一朝改变前朝几十年来的弊政,但哪怕是新政府有细微的改革和检讨、审视和反思过去的制度性偏私和不合理,我们多少是会感到欣慰,想必也会抱著希望持续支持的。但用各种理由来保障种族固打之不公正,甚至借此来诋毁少数族裔,找托辞来美化不平等的本质,根本是雪上加霜,加剧族群间的成见与非理性。

自怨自艾确实不该,但“去读XX啦”、“去外国念啦”的鸵鸟心态更不该。谁不知道人定胜天、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甚至搬出民族优良性则可强化意念和能力的说辞?

但这种避重就轻的心态,真的对我国的变革和成长有帮助吗?心理学家马斯洛说得好:“如果你有意地避重就轻……那么我警告你,在你今后的日子里,你将是很不幸的。因为你总是要逃避那些和你能力相联系的各种机会和可能性”,引以为戒、不甚唏嘘。



来自火星的教育部长


2019/05/28 光明日报/好读

~文:容融


话说因為平民私立大学亲民的学费,原来不少人对号称有百万会员的华基政党心怀感恩,从黑粉转為铁粉,比如一名活跃在面子书上的女亲戚,她平日為人相当沉默,话不多说两句,却在网络频频為华基政党发声、大力反呛网友,用词辛辣,恍如分裂出第二种人格,如此大的反差,教人一度怀疑她被冒名,后来才知道是误会,她会成為华基政党的铁粉理由很简单,因為她家四名子女皆毕业自平民私立大学,如今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她认為华基政党创办大学功不可没,应该报恩,才有了网络第二人格的出现。

刚认识了一名小年轻,小年轻才从平民私立大学毕业成為社会新鲜人,谈开了才知道小年轻是个小学霸,高等教育文凭拿十一A,,这种一般人都羡慕不来的好成绩為何还选择去私立大学深造?他的故事你我耳熟能详,只有来自火星的教育部长不知情。

即使是学校状元又如何?十一个参差不齐的A,既进不到大学预料班,也无法申请政府奖学金,只有报读中六才有机会进本地大学,但是即使有机会进大学也未必派到第一志愿(很大可能是没有,因為他选的是热门科系),既然如此,哪又何苦浪费两年时间?倒不如直接报读平民私立大学,至少可以选择心仪的科系。

相同的成绩,放在不同人的身上,则是完全不同的故事。之前帮我打工的马来妹当中不乏在高等教育文凭考到好成绩的人,只要八个A就被派至马六甲的大学预科班,十一个A就能获得州政府奖学金去埃及开罗唸大学预科,过后直接在开罗入读医学系,七年之后的今天,成為实习医生。我在面子书上追踪她的成长经歷,看着她从各种不适应到不得不适应,逐步交友、忙碌,最后一年更是一面忙着写毕业论文一面筹备婚事,好不容易所有的事情告一段落之后开始实习生涯,展开人生新的里程碑。

在為她感到欣慰的同时,也觉得她堪称人生赢家。这种人生赢家,相信远离地球的教育部长时有接触,所有才会觉得非土着生恃着钱多,放着好好的本地大学不读,非要选择学费昂贵的私立大学不可,却漠视非土著生一直以来承受的不公不平待遇。

被政客误导入肤色死胡同

随着改朝换代,教育在新马来西亚已经成為十分敏感的课题,堪称动摇“政本”,所以被放大是正常的,因為政敌不容放过这种炒作机会。如果要分析我国的教育為何会沦落至今天以肤色為主的狭隘主义,故事很长,不是高喊新马来西亚的口号,人民就马上可以转换新思维,或是拿出多少巴仙的诚意就可以解决的,毕竟种族这张牌一打打了半个世纪之久,已经根深柢固深植人心,而政客纯熟的操弄手段也是另一原因,最无辜的反而是被玩弄于股掌的普罗大眾,往往因為政客的三言两语就被带歪、误导、挑动,把原本培育英才的立国之本、全民繁荣的大格局带入肤色种族的死胡同。何其不幸。



英文水平,一塌糊涂


2019/05/30 光华日报/评论

~文:董恪宁


虽然曾是英国的殖民地,这个国家的英文确实糟透。文字尽管通顺,意思也还可以明白;可是,用词、造句和文法,确是彻底错误的。霹雳州旅游局信息中心早前贴出的那一张两个句子的英文通告,说实在话,写得一塌糊涂,惨不忍睹:

Sorry for the complementary, we are closing temporary Saturday 30/12/17 & Sunday 31/12/17 because we had an unexpected problem within with our networking & air conditioner issue. We are sure that we are been operated on 2nd January 2018. TQ”。

何故?民众手机一按,快速拍下照片,上传至社交网络,疯传天下之后;既经怡保市政厅彻查,时任市长的占比利曼怪罪当值的一名公务员(一时)大意疏忽;并将严厉警告,不许重犯云云。

疏忽?仅此而已?那么,2017年杪,哥打峇鲁机场误拼“Mary Christmas”和“Happy New Years”的圣诞节和元旦祝福横幅,难道也是当值朝官的颟顸和糊涂吗?

意思意思,随便推搪是容易不过的,但是,到底不能信服民众。谁不知道,这个国家的英文和英语程度每况愈下,今年不如去岁;乃至一度传出每年多达千名医生因为英文放弃从医的咄咄怪闻。

往上追溯,一匹布长的类似个案,确是罄竹难书。那年美国总统欧巴马抵马出席东盟峰会,电子看版打出的是“WELCOME TO THE PRESIDENT OF USA BARACK OBAMA”之残句。

不过,前朝教育部副部长的卡马拉纳登曾经援引《教育为先》(Education First)研究网站的调查公告天下,声称大马的英语掌握能力,排在亚洲国家首位,甚至还在新加坡之上。

是也,非也,thank you for your compliment;但是,摆在眼前的事实,都不是好消息。举例言之,当年应考剑桥英文,教育部英语教学中心主任莫哈末博士透露,48%英语教师只有B等。得分呢,估计介于34- 66分之间。

2014MUET英文测试,总数10万考生当中,只有6人的成绩属于“特佳”。一万人的成绩,算是属“优良”。余下9万名,各在“尚可”(modest)、“有限”(limited)、“差劲”(extremely limited)的边缘游走。

是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嘛,也能只有这等的成绩。层层叠叠、年年月月,最终,就这句话:“Mary Christmas we are sure that we had an unexpected problem in English……。

可惜,看待教育之沉痾宿疾,旧朝从来不曾痛定思痛,而是继续模糊本科的视线。那些年的方案,一个个都不例外,乃至以为全面采用国外教程,吾国的英文和英语必然随之突飞猛进,一日千里。可是,师资呢?

议题的核心,就在这里。经过权威的鉴定,如果本地的师资水平其实不行,接近一半的老师英文不过如此,我们怎么指望两岸突然讲出一口牛津的英语?那么,任何英美编制的专业教材,所有澳加出版的国际课程,显然全不管用。

认识这些,自可明白何以一间间英语源流的国际和私立学校,大行其道,累积之学生几乎超越了华文独中的总额。可见经济的市场和精明之家长明白,何者才是心中的首选。

困蹇既然如此这般,重任首相之后,马哈迪医生严正正告公仆,搞好彼等的英文水平,方便和国外的代表谈判公务。教育部长马智礼随后也要求高官应考MUET之测试,提升国力。可是,何以怪罪砂拉越大学采用英语教学?

若有眼光,若存远见,当权的国家领袖,在位之教育部领导,当应知道,该怎么做。至少,从今以后,认真考虑认证统考,重金全力吸纳英语水平偏高的独中生入读师训,保送他们出国深造英语教学,为何还在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