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失衡的隐忧
2021/04/19 光华日报/言论
~文:吴荣顺/蔡美燕
新冠肺炎带来的烦恼是不少的。特别是对于教育的影响。开学一段时间以来,许多学校传出感染的情况。有的选择关校,有的关班级,有的等闲处置。不变应万变。至于大学的情况又如何呢?
巴黎国际大学协会在2020年3月和年4月对111个国家的大学进行了教学和管理调查。结果显示,欧洲有85%的大学表示远程学习将取代学习计划,其中12%提供解决方案,而3%的大学计划完全取消课程。可见欧洲大学的应变还是以线上教学为主轴,瘟疫大流行向世界揭示了许多主要国家并不孤单地面对这一挑战,特别是在线上学习。
为此,没有出乎意料的线上教学已进入高等教育的主流。这也包括了大马大学高等教育的现状。而欧洲最大的国家之一德国,也在所谓没有管理策略,师资培训,技术或政治设计与利弊辩论的情况下就进行。毫无疑问的,这样的状况给线上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瘟疫的发生揭示了在欧洲国家中,即使是大国,先进国,强国如德国,在数字、电子、网络(化)等教学模式的发展上相对地还是较慢,较弱,较不全面的。当德国联邦政府几年来一直将“数字能力”作为教育的关键概念进行推广时,它于
2019年,提供了50亿欧元(合58亿美元)来现代化其互联网基础设施,并增加德国43,000所学校中数字设备的供应量。
这可以看出德国即使在线上教育实际上还不够全面与成熟,然而这场危机却能够引起了整个德国在应对挑战上时,还是能够努力地,并且迅速地推进学校教育的数字化。那么回顾亚洲的情况又是如何呢?无疑的日本的教育系统质量应该是很高的。对儿童教育的重视,导致了日本人对各个领域的扎实掌握,尤其是科学,数学和工程学,都有出色的表现。
但是调查显示,学校的关闭,使得日本贫困学生很难找到食物和其他社会服务。而日本在有效地将信息通信技术(ICT)纳入学校课程的能力方面居然还远远落后于其他经合组织国家(OECD)。
可见城乡之间以及各社会经济地区所存有的数字化学习鸿沟是造成教育失衡的主因。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大马。对于教育失衡的恐慌让教育部不敢再次轻言关闭学府大门。可见未来大马教育之路,线上教育模式的探讨与成熟化是教育研究需要努力的方向。应对未来教育失衡的挑战,可以不焦虑,可以不着急,能够安安心心,沉稳内敛,都是已经储蓄线上教育能量的底涵。发展线上教育,绝对不容轻忽。
体育跨越文化族群界限
2021/04/18 光华日报/社论
历史的镜头回顾,不远,就数个星期前全英羽毛球赛,李梓嘉拿下丹麦的安赛龙将冠军宝座捧起时,全国上下民众举国腾欢。
多少个时段,大家守着直播的电视台前面,一起为李宗伟欢呼。镜头再拉远一些,1992年汤杯,全国人民守在电视机前面,为那一拍一接得分失分,欢呼紧张及惋惜的那个情景。
甚至,在1980年及1972年,国家足球队晋入奥运足球的参赛资格,还有1972年国家钩球队的世界杯上第4名的表现,何者不是全国人民不分种族、不分你我,为这一些体育英雄感到沸腾、为之欢呼、为之骄傲、为之鼓励、为之感到光荣。
想想,那个时候的胜利喜悦,彰显团队的团结精神,是国家的运动员他们心里支持力量库存,征战的路途上,有强大的各族群为支持力量,那是不分你是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土著、泰裔或者什么民族。
镜头再回转,日前柔佛一中学校长,为学生课外活动体育项目设种族之分,国民的反应是当即傻眼,还有这样的区别的啊!
体育项目尤其是群体的球类活动,是语文之外展现及促进团结非常有效的媒介,是让各族打破种族藩篱重要的中介,限族群性的体育项目,实在是摧毁了富国强民以及促进全民和谐与团结的体育目的。
柔佛峇株巴辖国中的体育种族化争议,只限巫裔男生的足球与滕球、只限巫裔女性的英式篮球、只限华裔男女生的乒乓与篮球、只限寄宿学生的钩球,且不说种族化的议论,我们从发掘具潜能运动员的最初的体育目标而言,已经是乖离目标遍远,也是扼杀运动幼苗于摇篮之中。
该校校长的解说,学校运动设施有限,学校得做这样的规定。但似乎,这个理由不足构成体育项目种族设限的最佳理由,更何况,这根本就是个错误决定。
青体部长拿督斯里利查马力肯的体育是“色盲”论述,倒是贴切的说明体育是跨越文化族群界限,是团结的推动力。
若不是沙尔文在网络上张贴引起热议,通过网民的力量引起群聊讨论,再由教育部青体部长介入,事情最终获得解决。否则,类似的冰山一角的事件岂非埋扫地毯下,永无见光日。
论国民团结人们思维得有醒觉,首先得将狭窄的种族主义细收埋藏,以同理心对换角色及角度看待,放大国民团结的色彩才能有所收效,才能达到切入生活化的国民团结目标。
别让师生担惊受怕
2021/04/19 中国报/评论
~作者:人情味
我国新冠肺炎疫情近日步步高升,从单日确诊病例千余宗再回到两千宗以上,更令人担忧的是,学校因师生确诊而暂关的案例源源不绝,家长们每天都在提心吊胆,甚至通过社交媒体向教育部发出“求救”讯息。
卫生部较早前发文告指出,今年1月至3月25日,共有41个感染群涉及各类学校,确诊人数达2228人,另外,根据《中国报》粗略估计,学生自3月返校至今,学隆出现确诊病例的学校至少59所,确诊人数超过百人。
淡马鲁县也没有例外,从4月至今,已有3所学校因学生确诊而被卫生部指示关闭,分别是淡马鲁梅雅路国小、淡马鲁再也国中,以及文德甲华联国民型华文中学。
尽管学校疫情敲响警钟,但政府除了指示有确诊病例的学校关闭,进行筛检及消毒行动之外,未见采取更有效的应对措施,让家长、学生甚至是校方,都有种“坐以待毙”的无奈与担忧。
笔者纳闷,难道师生的安危,不比学生的学业来得重要?
病毒入侵全国校园是铁一般的事实,教育部早前大派的定心丸已明显失效,笔者认为,在这疫情吃紧的时刻,学生返校上课都在担惊受怕,负面的心情也同样影响学业,与其等到学校有确诊才来关闭,何不考虑让特别是疫情红区的学校,重启网课制度。
校园的互动
2021/04/18 光华日报/言论
~文:杨式丰
社会上各行各业的导师就是教师。华小生多数是抱着“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哪怕只教过自己一天的老师,也要一辈子当做自亲一样敬重。
老师在我们小学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或许我们可这样理解,在小学时期,孩子接触老师的时间比父母多。现今小孩除了在校园,课后还得去安亲班;晚间有些学生又参加补习班、画画班、音乐班、口才班等等,所以现今父母对孩子最大的付出可能就是充当载送司机的责任,而教育这方面还是归于教师。
每一年各校教师节庆祝方式各不同,当然各界也以不同观点看侍。有人认为老师有领薪资,为何要大事庆祝?我认为一年一度的教师节需有一定的仪式感,可以请教师们吃ー顿比较丰富的餐饮,办些节目或幸运奖等来慰劳教师们的付出,而这些费用是来自董家协个人捐献,毕竟大众的捐款是用来承担增加校园软硬体设备及学生福利用途。
作为学校三大机构的我们也需明白,每所学校的老师需时时自我提升,才能带动学校有更好发展。
现今尤其是科技时代教育,当学校有新计划时,所有老师需参加培训课程。这些课程时间可不是老师教课的时间,是他们利用课后或假期时间去学习的。这是他们自愿利用个人时间学习,甚至也没获得任何津贴。
所以每一年我们都看重教师节,认同他们的付出,或许不是豪华式的庆祝,但一定是付出了我们心意庆祝的教师节。将心比心,互相关怀之下的关系才是校园最大发展的动力。
另一项有关友族老师们的课题就是由于餐饮关系,友族老师们缺席教师节聚会。应对这环可有2个选择;宴会安排清真餐饮或每年更改餐会地点,到有提供清真的餐厅。若是安排的宴会地点无法提供清真食物,礼貌上知会他们一声,出不出席就看他们自己的意愿,起码让他们知道我们也是在乎他们,毕竟大家是同一圈子成长的,他们也是小学生受教的恩师。
这些看似简单的事,但它是能跨越大家相处的更融洽的方式,我们有时的确忽略了一些小细节。儿童节也是一个大人看似没什么,但也的的确确是小孩子们非常盼望的节日。而这盼望是来自那一份恩物和课室内的庆贺方式。恩物除了父母、热心人士们可以支持外,当天的庆祝方式就必须靠老师们的细心安排。
这些年我到过多间华小参与儿童节,有些班级有父母报效一人一份快餐或定制小孩子喜欢的食物,大家一起在班上共享,小孩们也欢乐于其中,但有小部分老师就可能因为班上的家长,没这样热情或自己没这样注重,就只能吃些零食,找不到儿童节仪式感,看着小孩子们的失望,我感同身受。
虽然说儿童节只是一年庆祝一次,至少庆贺方式不可偏差太多,这需要老师费心安排一个更有气氛的儿童节。安排用不了多少时间,我们希望每个校园内的小孩子们笑脸是一致的,不是露出羡慕其他人的表情。校园内的气氛和社会上的见解是同样的,重要不把这样偏差方式带入教育内。 拜登警告普京收手 否则报复行动升级。
我们在社会上可能也会遇上偏差而失望,很多我们以为没什么的小环节,或许就是因为这小环节,造成以后的问题。在教育上有很多小细节不可忽略,一年365天里,我就只需要运用这二、三个小时让孩子们欢乐于儿童节里。
华小有友族生就读的,或许我们可以在华人农历新年、开斋节、屠妖节这三个节日时,布置一些相关节日的装饰品,一来可让小学生从小就懂得各族庆祝新年的方式。比如华人新年分红包,初一拜年、初七人日、初九拜天公等的新年风俗,穆斯林第一天去扫墓,一些传统糕点及理解印裔友族新年时点灯的意义。
与此同时,或许华小在庆祝各族新年的气氛里,邀请国小和印小学校来参与,带出华小的和谐气氛及文化风俗,让小孩子们有机会了解大家的诚心。我们也可带华小生们参观友族学校,让那道因不了解的隔膜被打开,这一些从小的教育小环节更能让大家长大后更和谐相处。
各族间产生的误解,很多时候是出自于大家对彼此文化,风俗不了解,我们期待各族小学的小孩子们能从小接触各友族们的文化,长大后才不至于受政客影响各族的团结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