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3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 ~ 1230

提倡多元政治错了吗?

2021/04/20  光华日报/言论

~文:黄彩仪

本文章主要回覆近年来那些将公正党视为“夹头党”,并认为公正党的华裔领袖自以为是获得巫裔选民支持的所谓的“时评人”。

公正党从1990年代末的烈火莫熄到至今多元、公正与平等的政治路线一直都是该党坚持的理念。

相信也是普遍大马民众向往促成的多元社会,因此,这些年来有许多认同该理念的华裔加入公正党,并以不分族裔的态度投入选举经营选区。这本是值得鼓励之举,但至2020年希盟政府垮台后,该党华裔领袖却被扭曲成为“自以为是”及“夹头领袖”的批评。

我们实际的查阅一下2018年第14届的全国选举中,可见公正党的华裔候选人所竞选的国州议席,多数是混合选区非华裔的选民占了40%以上,当中胜选的国会议席目前还在党内的有10席。你可以说这是“老马的效应”或“巫统选举策略”的失误,但你不能否认这是朝向多元族裔共融的一小步,这10席虽然不多,但是个好的开始。

接着,实际的走进由公正党华裔领袖胜选的选区,亚罗士打,峇央峇鲁,务边,丹绒马林,乌鲁雪兰莪,士拉央,八打灵,双溪毛糯,峇都及旺沙马珠。选区中非华裔选民与YB们的互动,是能够供桌用餐、进行选民服务、参与选区中各族裔的节庆活动等。这些互动难道也是“老马的效应”或“巫统的失误”所致?可见这是需要身体力行长期耕耘,才有的成果。请问您在进行相关的评论时,是否也身体力行走进选区用心的观察过了吗?

马来西亚的多元复杂的族裔关系,要促成一个共融的多元社会本就是不易之举,如今公正党的华裔领袖们正试着朝向这方面努力中,却被扭曲成自以为是,更把希盟的垮台完全怪到安华的身上,此举其实并无助改善马来西亚的政治环境,反而会产生希盟友党间的仇视,让希盟处在不稳定的状态甚至瓦解。想请问这是您所期待的结果吗?

最后笔者认为,当然公正党也并非“圣人”在这条大路上完全没有犯错,也有其政党棘手的问题。更重要的事目前马来西亚需要的是更多理性讨论,而不是互相攻击、仇视和树敌,这样是打击马来西亚走向共融的多元社会的大业。提倡多元政治并没有错,可悲的是冷眼又毫无作为的评论,误导民众,还沾沾自喜。


学校运动不可种族化

2021/04/21 星洲日报/柔佛透视

~作者:木川

柔佛一所中学为学生课外活动的体育项目设立种族之分,引起各方关注,而该校校长的说法是学校因运动设施不足,只得做出相关规定。

校长的说辞让人无法苟同,若因运动设施不足,也无须强制特定种族才可以参与某项运动,大可采用分批制度,让参与学生在不同时段练习不就行了吗?

校方不该把学校的体育活动种族化,反之应鼓励热爱体育活动的学生,这可培养各族学生的互动与团队精神。

校方在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的同时,也要促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各族的活动,加深各族的了解。

从事教育工作者,不可存有狭隘思维,反之要有清晰与豁达的视野,在拟定任何决策时要再三考量,听取各方意见和感受,具备包容的心态,才能获得尊重。

师长的每个举止都会让学生看在眼里,言语的贬低、眉宇的歧视,对学生都是一种伤害,学校是培育英才的场所,不是划分种族的温床。

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好与自信,学生也会以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择体育项目,刻意把体育项目以种族分类,不但无法培养各族学生的团结友爱,反而加剧彼此的猜忌与隔阂。

校方该以温和、积极的态度面对错误,若无法认清自己该扮演的角色,一味采取偏颇、消极的规范,就算再多的解释也不能获得认同。

 

课外活动也染上种族色彩?

2021/04/21 星洲日报/柔佛透视

~作者:陈仁杰

某国中以种族及性别,限制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球类运动的新闻引起强烈争议,惹来排山倒海的批评。

庆幸的是,教育部正副部长获悉消息后第一时间介入,并指示校方撤回这项极具争议性的规定,这是值得赞赏的。

虽然,该校校长随后发表道歉声明,教育部还是应对他采取必要的纪律处分,绝对不能让事情不了了之。

校园是教育莘莘学子的圣地,是一个灌输孩子正确道德观念及做人道理的地方,教育者理应本着有教无类的精神,绝不能容许任何以社会阶级、种族身份、性别肤色或文化背景区分学生的事情发生。

马来西亚向来以多元种族与文化闻名世界,各族人民在同一个屋檐下和睦共处,更是世界其他多元化国家学习的楷模。

然而,随着时间流逝,尤其近几年,有心人士为了捞取更多政治资本而蓄意操弄及破坏,各族的关系出现裂痕,彼此隔阂还有不断扩大的迹象。

校园本该是促进新世代孩子团结的最佳地点,通过讲求团体合作精神的球类运动更是最便捷的方式。在球场上,大家为了取胜,全队上下专心一志努力付出,那种感觉是难以通过书本学习到的。

或许,在刻板印象中,某些族群在特定运动方面比较能取得佳绩,如华裔于篮球、巫裔于藤球等,但这完全不能成为合理化校方举措的理由,毕竟运动天赋因个人而异,而非种族身份。

在运动竞技中,我们最常看到的一句口号就是“向种族主义说不(Say no to racism)”。

因此,给校内课外活动划上种族区分线绝非明智之举,也乖离运动竞技的宗旨。

另外,当狭隘偏激种族观念入侵校园,其带来的破坏是不堪设想的。在求学时期,教师普遍上就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因此须时刻谨言慎行,顾及自己的言行举止。

若连校长在校园实施充斥种族元素的规定,在这氛围下度过校园生涯的孩子,难保他们不会潜移默化,将种族主义种子深埋心底。这对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是极度不健康的。


学府防疫校方家长有责

2021/04/19 星洲日报/都会观点

~作者:陈佩莉

根据全国校长职工会截止上星期五的数据显示,全国各地中小学自31日分阶段复课至今,已有186所学校出现冠病确诊病例。与此同时,冠病确诊病例也从之前的千多宗攀升到2000多宗,明显呈现一个上升曲线图。

学校自复课至今,对防疫标准作业程序可说是没有一刻松懈过。社会各阶层人士纷纷给予校方各种防疫上的协助,提供消毒及防疫用品等,为的是让莘莘学子们可以在一个安全的环境底下上课学习,同时把冠病病毒传播的风险减至最低。

如今,令家长们即担心又心寒的情况如预期般发生,包括雪隆多所学校逐一沦陷,纷纷出现教职员及学生的确诊病例,甚至好些学校因而出现学生出席率偏低的情况。

此外,也有家长纷纷请愿,希望政府可以下达指令,让学校暂时再度以网课取代到校上课。

可是,家长们是否有想过,到目前为止,学校所涉及的确诊案例,绝大部分皆为人为因素,包括与学生同一屋簷下家长在确诊、怀疑确诊甚至曾接触过确诊人士者,依然把孩子送到学校上课。

全校师生,皆因为这一小撮自私的家长,有意或无意地成为成就病毒传播的根源,也因此造成大部分家长和师生人心惶惶。

校方也因无法在获得确诊报告前,预先通知所涉及班级的学生停课而被家长指责为隐瞒疫情。

谁也不想学校出现病例,但事情发生后,家长就一昧怪罪校方,但是是否想过,自己也是要负起部分责任?

抗疫尚未成功,大家还需努力。做个有责任心的家长,人人为我,我为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