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6日星期一

【华教视窗】 ~ 1232

老师,可以不打吗

2021/04/24  光华日报/社论

米都一名母亲周四往警局投报9岁孩子被学校老师打伤。该名母亲申诉孩子被指“不会解答英文习题、离位参考同学答案”,而遭到学校老师用木尺打。孩子的左手臂,左手指以及左脸有受伤痕迹,而所用木尺也裂成数片。

新闻一见报,即刻引起热议。许多网民纷纷留言谴责暴力行为,有者心疼孩子,有者质疑老师的体罚标准,但也有支持体罚教育者。

姑不论此案谁是谁非,真相自有警方调查厘清。且说体罚,向来就是学校教育里一个充满争议性的环节,拿捏不准,往往与暴力只是一线之差。

学校教育基本上牵涉四个主要方面,即学生、家长、老师和校方。在这四方互动沟通之中,个人成长背景、理解力与价值观往往是决定成败的因素。

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文化的差异,都会养成学生的习气。学生本身的气质性格各异,但在学校里须学会与人和睦共处的方式。无论家长多爱他们的孩子,并不代表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在家里允许的行为和习惯,也不一定适用于学校的群体生活。

家长的职责是保护自己的孩子,在孩子受到不当的对待时,家长应挺身而出讨回公道。然而家长若太宠溺或过度保护孩子,也会造成孩子接受批评、挑战的能力减弱,将来也可能在职场上因缺乏抗压力而适应困难。

至于校方在与家长互动时,应在纷争个案中保持中立,维持客观态度处理分歧,不包庇不卸责,让事情得以和平解决。

各方面之中,教师本身的心理健康其实是最为关键的。众多研究表明,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不仅会影响教育教学效果,还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更与自身职业幸福感息息相关。

回忆小时候敬仰的老师,往往是那些看到我们的优点、并会加以栽培灌溉的,上他们的课时会特别有动力学习。这些老师都是内心特别强大、无论校园内外都具备十足的抗压力,更有余力去关心学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但如今社会普遍价值观愈趋功利,教育重点变成赶进度、考高分,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品行与心理健康。教师在疲于追赶教学进度的同时,还要应付教育局的各种文件工作要求,无形中分薄了关心及帮助学生内心成长的机会。

实际上每个学生的智商和领悟能力是不一样的,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对于领悟能力高的学生,爱的教育多能奏效;但对于一般屡劝不改的孩子来说,采取适度的体罚训导,效果也许更为显著。

无论如何,师生之间的理解、尊重与信任,才是课室里的相处互动上最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学校复课的艰难

2021/04/24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黄瑞泰

小学复课两个月,中学复课近一个月以来,各级学校疫情频传,学校必须要紧急应变,针对不同的接触群体进行停课、消毒、检测、隔离等安排,这已经成为今天学校一个新常态,一个让老师、家长、学生疲于奔命的常态。

在复课前,教育部长已经信誓旦旦的说接下来国内不会再有全国停课的措施,我能够理解并赞同这样的做法,毕竟新冠肺炎疫情具有空间差异,疫情严重的地区毕竟是少数,只需要针对相关地区进行严格管制即可,无需全国性的封锁。

只是这两个月来各校在防疫工作上却是兵荒马乱,到底是有确诊的相关班级学生停课,还是全级停课?甚至是否需要全校停课都没有清楚的指示,一直到本月21日教育部才有学校有学生确诊即关闭学校至少两天的指令。

大家都能够理解学校教育不能再无限期的停课,恢复校园生活刻不容缓,只是反复停课和复课将会是学校教育的新常态,但教育部、卫生部等主管单位似乎没有察觉这个新常态背后带来的问题,以及相关的补救措施。

举个例子,当有学生确诊新冠肺炎,与相关学生有密切接触的同侪、老师或都必须要隔离,那确诊同学和被隔离的同侪该如何继续学业?且被隔离的老师又要如何继续教学工作?如果没有相关配套,那被隔离的同学是否就注定落后?这涉及非常复杂的安排与联系工作,只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另外,确诊资料的通报也没有一定的时间,即使晚上八点接获学生染疫,也必须要马上决定应对措施,并且通知所有受影响的师生,家长也必须要立即对相关措施做各种安排,因此这对各方面来说都是极为艰难的时刻,需要大家的配合与谅解。

以目前的疫情发展,在不全面停课的状态下,疫情严重地区的学校将面对不断地停课、复课的情况,老师的作业安排和批阅、学校的考试安排都会直接受到影响。教育部、卫生部等单位必须要正视这个困境,共同思索一套能够减轻校方、家长和学生的方案,否则造成的负面影响将会比全面停课更大。

 

家长要小心

2021/04/24  光华日报/言论

~文:陈珊珊

全国学校复课至今,已有超过250所学校传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学校该不该关闭成了各大社交媒体群组的热门话题。

这课题出现两极化的言论,有者认为学校应该关闭,有者则认为确诊病例只是零星个案,并没有在校内传播,只需依据个别情况关闭学校,不需要全面停课。

据了解,目前校内的学生确诊病例,绝大部分的源头来自家庭成员。家长们在职场上或社交活动上受感染,因而传染给学生,大多数的病例为确诊零星个案,较少有病毒在校内传播的情况。

不久前新山一家健身中心就出现感染群,导致超过100人确诊,其中很多确诊人士也是新山各个地区华小的家长,导致多所华小因此被令关闭。该健身中心感染群确诊病人都是在不小心的情况下染疫,不小心把病毒带回家,再不小心把病毒传入校园内。

按照比例,职场感染群和社交感染群的数目远远超过学校感染群。如果说家长强烈要求政府全面关闭学校,倒不如建议家长在这时候减少社交活动,在外做好防疫措施。

目前, 只要校内出现1宗确诊病例,校方即可发出停课两天的通告予家长,大大缩减时间上的延误,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预防措施阻断病毒链。

长期全面关闭学校不是唯一的办法,学生在家还是有机会被成人传染病毒。目前唯一能做好的就是成人们必须加强防范,严格遵守防疫标准作业,那才是保护孩子的上上之策。

 

探讨大学内涵

2021/04/25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黄建通

前几天读到《东方日报》一篇评论,说的是“需要读大学吗?”曾几何时,上大学是很多人的梦想尤其是在上个世纪末。随著大学普及化,上大学的人数也逐年增加。再加上我国政府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推行大专私营化政策,让更多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心仪的大学和专业。

正因为进入大学的机会越来越多,相对的门槛也逐年降低,导致许多进入大学的年轻人,抱著“由你玩四年”的心态来读大学,进而使学习质量低下。同时,大学的教学质量也与以前有所差距,让整个大学教育的质量亮起了红灯。许多雇主对大学毕业生的能力不满意,甚至要求大学进行改革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毕业生。   

针对企业、家长和学生对大学的质疑,我们必须对大学的内涵进行反思,尤其是对大学功能和内部的发展进行探讨。为了更深入探讨大学的内涵,我们可从4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首先是从大学本身切入,大学应扩充教学与科研资源,为教学活动提供符合先进教育理念的学习空间、现代化的教学仪器设备与实验室、内容新颖且覆盖广泛的图书文献,以及汇纳国内外前沿领域知识的网络学习资源。还有大学的文化氛围,如通过对教师的激励机制,满足学生个体化学习、弹性化学制、跨院系选课等,让教师可以安心的教书,而学生也可以尽可能学习更多的知识。只有在大学这个重要的载体进行探讨和改革,才能够提升大学的内涵。

在大学里,教师扮演重要的角色。教师不应该只关注科研,也应该关注教学能力,尽量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以教好每一个学生为己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先进教育理念,摈弃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陈旧教学观。

此外,教师应转变其角色,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再来是教学活动的更新,借助互联网等先进的技术手段,探索“互联网+教育”、“AI+教育”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实现信息化背景下互联网与大学教学活动的完美融合。此外,教学内容必须多元化与创新性,学生所修课程以及参与的科研活动应具有跨学科、专业化等特点。在大学的教学里,必须建立“教学研”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交融机制,及时有效地将新颖的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最后,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学生,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体验,大学必须拥有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大学里培养学习能力其中包括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包括在团队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能够完成团队学习任务的能力。这些技能和经历都将让学生在毕业之后更容易融入工作环境。   

探讨大学的内涵旨在对现在的大学状况和困境进行一些反思和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希望在未来,大学留给后代的影响不是质疑,而是对就读大学产生一种自豪感和自信心,不会再问:需要读大学吗?而是肯定的说:大学是学习的天堂,大学让我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了彻底的改变。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