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3日星期六

【华教视窗】 ~ 525



华教草根力量崛起


2015/6/7 星洲日报/大柔佛

~作者:刘隆昌
 

董总近年的纷争,不尽然是负资产,从最近几场挺叶邹的护华教集会上,看得出是充满教育性的正能量。董总二派的倾轧,把华教讯息传遍东西马,激发爱护华教者一场场大型说明会;华社群众在说明会中得到各种讯息。

从近日在吉隆坡天后宫举行的“5·31华教救亡大会”上看得出:华社的草根护华教力量,如娇嫩小草般蔓延茁壮,谁说草根只止于民粹,在“5·31华教救亡大会”,草根正式通过网络传达讯息;草根在很短的一星期,号召到5千人聆听华教商讨一元化教育政策的说明会。五千多名老中青热爱华教群众,聚精会神静静聆听主讲人谈话;台上台下时而有互动,得到热烈掌声和共鸣。这场精彩绝伦的主讲会,主讲人的主题内容各异,不管你的立场如何,听完了“5·31华教救亡大会”后的感觉:都得到了丰厚的知识。

董总内争暂时找不到解决方案,不断的通过法庭诉讼,两派通过各种途径来“倒”对方,一场场丢了限眼的丑行,可以说把中华文化的传统文化都丢人垃圾桶,身为炎黄子孙,我们汗颜。

当董总斗争意识形态化后,维护与捍卫母语教育的独中路线与一元化路线作殊死战,有的人把董总斗争当作“大汗沙文主义者”的标签,这是要预防的言论。

在宪法的條文下,我们是绝对有权学习母语的;华文独中坚持三语路线。马来文为国语,华社从来是赞成和支持;因此当政者也不敢以大汉沙文主义称董总。

董总是推行一元化政策者的眼中钉,而叶邹是舵手;自从2008新纪元事件后,使得利用集团受损,一些怀恨在心者巴结政客;一些有意识形态化的文化人,以一套自己的方式,把斗争“颜色化”,因为夺得董总的控制权后,就夺得华社的话语权,犹如香港“占中”派一般,颠覆华社的程序,最后当局干预,处境危如累卵。

5·31华教救亡大会”完毕后,我们喜忧参半,喜的是华社草根力量纯情与坚持,忧的是董总找人的问题:如叶邹之后谁是舵手;华教前路的崎岖,是一言难尽;我们想与其谈华教,倒不如直接参与华教董家教活动,鼓励有知识、素质好的“小草”,一根根蔓延到董总的草场走去,成为林连玉等人的华教绿地。

 

学生荒的联想


2015.6.12 .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作者:许万忠
 

董总夺权派在政党与外力支援下,无限扩大内部矛盾,斗得正酣,各地华小的学生荒已经日益加剧,危及华教根基。

根据报道:马六甲野新县逾七成华小,陷入学生来源匮缺困境,大部分已经沦为微型华小;19所华小之中,只有5所勉强可以称得上是“来源稳定”的学校。

县内最大型的育贤华小,不但逃不过学生人数逐年下降的趋势,也是跌幅最骇人的华小,学生人数从高峰期的800人剧降至当前不足400人。该校三机构虽然积极加强校内设施,强化教学设备、建礼堂、充实体育教材、开设精明课室等等,学生人数不增反减,董事部对能否扭转局势不乐观,州内华教人士也有同感。

原因何在?育贤华小董事长罗伯庭指出,最严重的问题,是华裔年轻人严重外流,使乡村沦为老人村;另一原因是华人生育率低,影响新生来源。

罗伯庭单谈事实,不提症结。归根究底,是不公平的教育政策下,没有平等对待各源流学校招惹的恶果,华小和淡小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公平对待华小,在需要的地区增建华小,是华社多年的要求;过去二届大选,华裔已经通过选票强烈表达不满,可是情况依然。华社的心声始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华小的困窘日益加剧。

自诩代表华裔入阁的马华,不敢面对争取不力、办事无能的责备,走的是“曲线救华教”路线;无力争取在华裔人口稠密地区增建华小,只好扬言学生人数少的华小迁校是最佳选择。无可奈何之下,华社也同意将学生来源出问题的乡区华小,迁到华裔人口稠密地区的建议,可是能够如愿,成功迁校的华小犹如凤毛麟角。条件苛刻,阻难重重不在话下;万事俱备之后,还有面对“小拿破仑”的刻意刁难,苦不堪言。

尤其可恶的,是执政党以迁校为饵,作政治交易,大选时提出“你帮我,我帮你”企求,要华裔选民“做美美”(福建话)。教育是政府的责任,让各民族享有学习母语母文的机会,是世界人权宣言标明的基本人权;华教沦为政治筹码,是我国独有的竞选文化,是旷世奇闻,是荒天下大唐策略。国阵马华甘之如饴,华社心痛欲绝。

董总夺权内斗闹上法庭,判决出来了,夺权派居然可以“约见”法官,足见后台势力强大至何等境界;关中纠纷初起,也有人拍胸膛保证:与某高官、部长私交甚笃,又有华裔副部长相助,包管无事。

后台势力大,靠山稳,正好通过这些关系,为华教争取应得应享权益,让华教有一片蔚蓝的天。夺权派不作如是想,反而借助外力,枪头对准自己人,斗臭斗垮方罢休。 

夺权派主将之一王超群,已经公开表示从未说过关中是独中;学校身份未明,学生怎能参加统考?数叶邹罪状,翻旧账,却忘了没有夺权派头头力挺,过去7年,叶邹怎能凭二人之力搞风搞雨?2013年的改选,叶邹不是不战而胜吗?

华教问题多如牛毛,华小学生荒只是冰山一角;夺权派与其留下千古骂名,不如借用后台势力,把精力和关系用在为华教做事,争华教权益,则功德无量,万古流芳。

 

董总內乱中的希望


2015/6/13 东方日报/评论版

~作者:郑庭河
 

偶而会听到某些论者高喊已对董总「內乱」感到厌烦,惟喊归喊,结果还是忍不住又再痛心疾首、旗帜鲜明地鞭挞、討伐某方。可见,有关纠纷的確令人揪心或动气,所以才「欲罢不能」。然这或许不是个坏现象,证明还是有人挺在乎董总的。

无论如何,並非凡关心董总者都会发声——至少不会或不能把其意见公开在媒体上。我想不少人应该还是在「观察」或「观望」的层次,因一来没有发声的习惯或权能,二来乃出于慎重,毕竟「案情」显然相当「复杂」,无法一时即判定谁是谁非。说实话,无法判定,可能是因为知道得不多,但也可能正因为知道得更多了,才变得更加谨慎。

说实话,阅读许多梳理、剖析有关纠纷的文章,除却那些高度情绪化,沦于谩骂、污蔑、绘声绘影、乱套帽子(包括指责別人「红卫兵」,却不晓得自己更像「红卫兵」者)的不说,还真会讚叹某些论者睿智、精湛的论析能力,以及诚挚的关切、维护华教之心。虽说此番「兄弟鬩墙」式的纠纷的確令华社蒙羞,但看到间中一些人沉稳、理性、恳切且坦荡的应对、论述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禁又有点欣慰。

宏观而言,董总纠纷是华社,尤其华团內在痼疾的一次严重发作,其中或如某些论者诊断的,涉及「人治」,也即现有制度无法有效地协调、制约或超越个人因素。如说虽有组织章程,却过于简略、模糊,或一向来不被严格遵守。著实说,人非完美,总有瑕疵,乃至毛病,所以不能过于寄望在人,或归咎于人。今天董总的问题若正暴露了这一点的话,那真得好好把焦点对准现有体制及其相关文化的漏洞或缺口。

当然,相关纠纷也牵扯到一些显然颇关键的课题,如独中身份、开放统考、教育大蓝图、政党渗入华教等。质言之,这些课题都值得好好探討和论辩,不过把其和当下董总两派的拉锯战继续扯到一块,是很「欠效率」,甚至会「坏事」的。因如此课题诚须从长计议,不该被正值「肉紧」的纠纷「套餐化」或「阵营化」了,好像支持或同情某方必定会,或应当对有关课题抱持某种立场那样。

不晓得是否过于天真,还是糊涂,我对董总此番「內乱」还不至于那么悲观,反而感觉看到了类似「真理越辩越明」的希望。其实,一个发展成熟的社会並不需要害怕內部分歧,乃至摩擦,重点是有没有应对的智慧、气度和决心。真正的「和」,不是建立在对「一致」的僵化、沉闷之信守上,而是在各种生气勃勃的社会「动力」不断探求「共识」之磨合上的。

 

主席的气度

2015/6/4 东方日报/评论版

~作者:许万忠
 

气度指的是气魄和度量,是体现素质与修养的褒义词。《百度百科》说:夸耀一个人很有气度,就是讚他「有功不自耀、有善不自伐、有怨不计较、有错能容忍」,表现出一种待人以宽、律已以严的雍容大度。

《三国演义》三大战役的<官渡之战>,袁绍手下猛將如云,势力如日中天;对比之下,曹操兵力薄弱得很。以弱敌强,曹操手下部將不但没有把握能打胜仗,与袁绍有交情者,还有意投靠袁绍。

曹操心腹查到与袁绍暗中来往的各路诸侯,將资料和名单呈给曹操。曹操不但不看,还当部將面前烧燬名单,充分体现他气度恢弘的一面。曹操隨后接纳谋士荀彧之言,派兵袭烧袁军粮车,袭袁军乌巢粮仓,大胜袁军,打出一场中国古代战爭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毛泽东曾经在多个不同场合高度评价曹操,推崇曹操是中国古代少见的一位集政治、军事、文学才能于一身的人物。毛泽东最佩服的,是曹操容人之量与恢弘大度,认为曹操能够在官渡大捷,非同凡响的宽容胸襟是关键;欠缺领袖该有气度,曹操不可能取胜,也不能够名留青史。

华团领导人也应该有气度,才能够成为好领导。不幸的是:华团组织多如牛毛,华团领导人车载斗量,环顾当前,配称「好领导」的领导人,又有几许?

財力取向的商业社会,没钱万万不能。华团领导人没有酬劳,还要任劳任怨,有劳无功,有功无偿;腾出时间、掏腰包为团体服务,必要时还得破財,造成一些有能力却无財力的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

喜欢听好话,听好话的时候心里很舒服,人之常情;一旦听到有人说自己不好,或者批评自己做错了,总是想法子为自己辩护,反击对方。喜欢听阿諛逢迎之词,没有容人之量的主席,非但不可能成为好主席,还极有可能给团体带来祸害。

急功近利思想主导下,有人甫坐正,就摆出主席威风,「朕即天下」思想油然而生,认为朕即团体,团体即朕,完全不把其他理事看在眼里。有人非议,就理直气壮举起章程,有恃无恐说:你看看,章程明文规定主席对外可以代表本会,我这么做,有什么错?

有人很享受主席这把位子,坐久了,翅膀硬了,「集体领导」承诺置之脑后,情不自禁萌生「捨我其谁」自大心態,视其他理事如可有可无的废篓,反问:难道大事小事,我都要徵求他们的意见?

章程虽然规定主席有权代表团体对外发言,如果发言內容涉及理事会討论过的事项,就必须以达致的决议为依归,不能有违;未经討论,或者关係到大是大非的课题,也有必要与主要理事洽商,以示尊重。最要不得的,是沆瀣一气,支持一方打击另一方,让人產生「没有中立」的不良印象。

不能要求每一个华团主席都是曹操,不过,具备领导人该有的气度,才能成为好的华团主席,肯定是顛扑不破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