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5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 ~ 544



煮蛙的温水正泼来


2015-12-23 09:42 星洲日报/笔下真情

~作者:詹雪梅
 

水煮青蛙,绝对是个温和却冷血残酷的手段。

一天一点的加热,让人失去了在冰水里原有的警醒与机能,失去了测试水温的本能,也让人忘了原本属於自己的初始正常水温。

当感觉水温是最舒适,最适合生存的时候,其实是温水即將变成滚烫热水的预告。然而往往在温水中泡久了,脑袋便不知觉的变得迟缓浑沌,手脚也不再灵活敏捷,不但失去了跳回冷水的勇气,更丧失了在冷水生存的能力。

青蛙被这样烫死煮熟,是活该还是可怜?

华教的际遇如同水煮青蛙,几十年来一直都被泡在大铁锅里细火慢煮,一天一点的添柴加温。不恰当的教材、不諳华文的老师、不会说华语的校长,都是易燃的好材火。现在温煮华教的大铁锅旁不只有取之不尽的材火,煮蛙的温水也一勺勺的被舀起,往华教的脸上泼去,最近泼的一大勺水里正装著小六国文课本。

国小的六年级国文课本为甚么会被送到华小?教育部欠华小董事、师生、家长一个详细的说明、道歉和不再重犯的白纸黑字保证。別以为一些华教人士神经过敏,跟一本小六国文课本过意不去,別取笑一些华小的董事把12岁孩子用的马来文课本,夸张的解读成同化华小的阴谋。他们的担忧,不是无理取闹。

权益上缴容易,下放很难。

在手的权益一旦上缴了,要想再取回是难如登天,这样的蠢事实例多得很。今天的暂且妥协,极有可能將是一去不復返的永久妥协。一旦让明年的华小六级学生使用了国小六年级的课本,原本为华小准备却“来不及”面市的国文课本还有被印刷的可能吗?

小学课程标准(KSSR)的小四历史课本,明摆的是一个可怕的错误,但经反映后更改了甚么?该改的谬误概念依然没被更改。如今白蚁已经入侵华文教育,在我们不注意的角落进行侵蚀大业,今天监督华小的课本適用与否,已不能只是华小董联会以及教总的责任。我们需要统合威力更强大,能及时察觉问题,快速、果断与白蚁对抗的专业灭蚁队。

若仍旧一边抗议,一边泡在温水里任人继续加热,任人往脸上泼水,做出允许抵触原则的妥协是必然的。接下来也必將再有一次又一次,且一次大於一次的妥协,直到没有妥协,只有无条件顺从。

(星洲日报/笔下真情作者:詹雪梅星洲日报砂州新闻编辑)

 

临教,等一个「肯定」

2015/12/21 中国报/中言

 


儘管教育部副部长张盛闻指华小明年师资充足,但教育界人士对有关说法仍有所保留,这是因为师资短缺问题似乎每年都会发生,政府过去的承诺已多次跳票。华校解决师资短缺的其中一个折衷方法是聘请临教。

临教可说对我国的教育作出了不少贡献,儘管如此,他们却没有受到教育部重视,不少人因此觉得被人呼之则来挥之则去。

教学经验丰富

日前,有23个临教到教总进行交流,并且为了争取成为华小教师的机会,他们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华小临教联合起来,成立“临教特别小组”,准备向教育部传达他们要成为华小教师的决心,希望教育部正视他们的心声。

教育部应该对他们的诉求给予重视;临教虽然不是正式老师,但他们在服务期间,工作态度良好及受到各校认同,而且工作范围与正式老师无异,且多年来任劳任怨教学,已经累积了丰富教学经验。

而且他们也热爱教育,赤诚投入,对教育工作有热诚;因此,教育部大可不必在明年暂停发出临教聘书,反之可以做好规划,继续允许华校聘用临教,并重新开办特别师训班,让临教在接受培训后继续当教师,除非纠缠华校数十年的师资问题,真的已经不在发生,并且每间学校都有充足的合格教师在执教。

应拟良好方桉

教育部必须妥善处理好临教问题,如果让拥有丰富教学的临教流失,损失的是教育部或学生。教育部应该拟定良好的方桉来安置临教,让他们继续为国家教育作出贡献。

 

学生往外国交流学习的效果


2015-12-21 星洲日报/柔佛透视

文:高城人
 

新山宽柔二小在过去数年,年年荣获教育部颁发的高表现学校奖,那是至高的荣誉。

高表现学校的优异成绩,不需再阐述。这里要探討的是该校师生每年都到海外的学校交流,游览学习(游学)所带来的教育效果。

到海外游学是高表现学校其中一项必须进行的常年活动。这是较为特殊,与眾不同的活动。

学生前往外国游学,最靠近的是新加坡,远的可到中国、台湾等地。

综合宽二学生游学团多年来外访的经歷,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这个与海外学校交流学习的计划,的確是大大地增广了学生的见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从自个的环境里,看到了外头的世界。

根据黄校长说,如果去到比宽二更优越的学校,就学习它的强点和特长;如果去到条件相对比较弱势的学校,例如曾经访问过的台湾山区学校,就当做是一种新的体验,並且也可以互相观摩不同的校情。

中国、台湾和新加坡的优秀的学校的確是优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优点。但台湾的山区学校的礼仪文化则是令人深为感动的。当地的社区会把来访的学校当做是嘉宾,以高规格的礼节相待,这里让学生感受到了学术成绩之外的浓郁的乡区人情和“人与大自然合一”的环保意识,给了学生生活中的新体验。

有机会到外国游学是好的。但是费用高昂,却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希望在往后的日子里,更多学校的师生能够有这个机会。因为,让学生看到外国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风土人情,作为借镜,可以提升自己的人生阅歷。

海外交流访问,学生在人文和心灵学习的收获是丰硕的。(星洲日报大柔佛柔佛透视文:高城人)

 

让孩子写一篇“日晒雨淋"的作文


2015-12-23星洲日报/大北马

~作者:刘必强
 

现代的学校很忙,忙著给学生授课的同时,很多时候还得筹谋学校那些非主要的硬体设施,说是要给孩子、给学生更好的环境。

现在这个时势嘛,不管甚么,说到孩子就是王道。不相信吗?去看看孩子就读的学校就好。

是的,学校是孩子打好基础的地方,所以学校的求学环境非常重要。因此,我认同校舍必须要建好、教具设备必须充足,这样才能让学生专注於求学方面,而教师能够在校舍安全的环境下教课。

我记得我小学时,校园里的硬体设施是充足的,纵然当时的学校没有一座礼堂,学校每每在进行活动时,校方就会把课室的间隔板打开充作临时礼堂,所以小学6年的生涯,我与同学是这样走过来的。

我的母校也没有宽阔的草场,基本上也只能说它是一小片草地,还有仅仅1座篮球场,所以小学6年的体育课,我们不是在草场上就是在篮球场上进行。还记得有1年下午在母校篮球场上进行校际篮球赛,篮球运动员及围在球场边的我们,在烈日当空下看完球赛。

过完了6年小学,中学我们也是这样过。体育课、各项运动项目、各项课外活动,我们都在太阳底下挥霍著汗水、我们也在雨天里完成活动任务。只是,雨天,也最多体育课不必上。

走在今天的各大小学校,基本上会发现很多校园內的篮球场都盖起了屋顶,或者是篮球场已变成了室內球场,即是已改建为1座礼堂。

然而,理由也简单直接,即不要让孩子日晒雨淋,所以才为球场砌砖加盖。

我在想,这篮球场真的有必要加盖吗?早年已建的礼堂不说,学校真的有必要建一座礼堂才叫校园吗?我觉得,这个是值得大家去思考的问题。

看一下今日的小孩与学生,抗压能力非常低。在我求学的年代,我们叫那样的学生“温室小花”,然而这小花到现在已经结出了果,成了“草莓族”。

那天让我惊讶地发现,一些家长不懂草莓族的意思。这草莓嘛,不只经不起热与水的侵犯,就连用指头按一下都会烂掉。这不正正是现在的孩子与学生的写照吗?

每次与朋友谈起这个问题时,总会把我说得情绪高涨起来,然后以较为粗俗的用词遣字,来评论这个问题。当下孩子与学生会成草莓族,到底是谁养出来的?难道晒一下太阳、吹一下风、淋一下雨,那孩子就会溶掉吗?

所以嘛,现在的学生不会知道被太阳晒到是甚么感觉,被雨水淋会是甚么样的滋味。不相信?你让孩子写一篇晒太阳或被雨水淋的作文,看他/她写出甚么东西来。

我说嘛,这草莓族是谁养成的?这泥娃娃,又是谁捏出来的?(星洲日报/大北马大新闻笔刘必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