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5日星期六

陈六使先生的办学理念与南大梦(二)



陈六使先生的办学理念与南大梦(二)


来源/作者:2015/11/29 《新加坡文献馆》/余山农


中国式之大学

陈六使先生办大学的想法十分实在,绝不尚浮华。他后来一再强调,所要创办的是“中国式之大学”,节俭办学,重在教育内涵,而非华丽壮观之外表。

早年所受教育,让他对民族文化时加反思,养成好学深思,观察入微的习惯。正因此,他主持会议时,稳重而有条理。他虽未上过大学,但对大学甚為嚮往,对大学教育亦甚瞭解。

福建会馆会议后五天,星洲中华总商会在一月廿一日召开董事会议。陈六使先生再度讲话,说明倡办华人大学之真諦。内容与福建会馆会议上的讲词大致相同。总商会全体赞成通过,拥护陈六使先生之号召。马来亚联合邦各地纷纷响应。

创办大学从此成為星马侨界共同的梦。

当时的峇峇人之中,有两位十分杰出的人物。一位是马六甲的陈禎禄(1883-1960)先生,一位是星加坡的林文庆(1869-1957)先生。他们都认同自己的中国人身份。陈禎禄先生虽然不懂中文,但是会说家乡漳州话。他為创办华文大学而奔走呼喊,大力支持。林文庆先生虽年事已高,仍担任筹备委员。

这个时候,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峇峇人,对创办华文大学冷眼旁观。他不懂中文,也不会说方言。他没说过一句支持的话,也没捐过一分钱。他虽有华人血统,但并不是华人。面对创办华文大学运动,他先天对华人和华文教育的憎恨在心中不断滋长。他当时正準备登上政坛。后来,掌握大权之后,他所做的最重大的事便是消灭华文教育,关闭南洋大学。这个人就是李光耀。

195323日,在中华总商会讲话后十三天,二月三日下午,陈六使先生在丹戎隅俱乐部接见记者,发表谈话,重申创办华文大学之理念。重点如下:

其一,吾人所创办这為中国式之大学,经费有把握。星马侨眾当坚决进行。

吾人所创办之大学,系完全按照中国歷来办理大学如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之规模及格式而创办之。目前,马来亚大学固有其长处,但吾人所办之大学,亦自然有其长处吾人有坚决之信心,亦有周详之预算。建设一间大学之费用若干,吾人诚已有把握,侨眾对此当更坚决进行,勿有踌躇,勿為他人所摇撼。吾人所创办之大学自须建筑现代化之校舍,一切仪器当购最新式者,一如吾国歷来所办大学之规模。统而言之,建设一间大学,无须如马大副校长所言之惊人钜款。吾人自有预算案,有把握,侨眾之涓滴捐款,必不致如一点雨之落于大海,幸热烈全力支持以成之。

其二,吾人所办之大学,非壮丽皇宫。吾人有坚决之信心,亦有周详之预算。

建设大学问题,有相当之数目即够,其费用并不如若干人所作耸人听闻之天文数字,吾人应坚决进行,并非旧时中国民间所想像之皇宫,认為金鑾殿系金柱玉栏干,如何神奇伟大壮丽。经一事长一智,餘於一九三五年曾游歷北京,看过许多大学,亦看过金鑾殿,坐过旧时皇帝之宝座,深觉该殿平凡无奇,星加坡之妈祖宫,亦如是也,何惊奇之有,吾人建设一间大学,即使其课室有如金鑾殿式样,亦未必需如何惊人之费用也。

其三,吾人所办之大学,无国籍或民族之分,自有其长处,吾人勿有自卑感。

吾人所创之大学系无国籍或民族之分者。欧美各国及当地各民族人士有志入学研究者,吾人当表欢迎。吾人勿有自卑感,依照过去之经验,在外国大学毕业之学生有其长处,在中国毕业之学生亦有其长处。将来马华创办大学所造就之人才必有其出路,发挥其才能。

陈六使先生的触觉敏锐,眼光独到。他虽然没上过大学,却对办大学有自己的见解。这次讲话充分显示出他的办事信心与智慧。此种信心与智慧為企业家所必备,亦為教育家所必备,有助於克服万难,实现梦想。马华大学就靠这样的信心与智慧才得以实现。

在整个创办过程中,陈六使先生一再强调所要办的是中国式的大学,节俭而实实在在,绝不是“神奇伟大壮丽”的大学。“神奇伟大壮丽”的大学华侨办不起。华侨办大学的目的是发展民族教育,传承民族文化,不是為了标榜炫耀。这个理念林语堂不明白。他要办的正是“神奇伟大壮丽”的大学,标榜世界一流,炫耀豪华。他所拟定的预算极其奢侈,尽情挥霍,教员薪金比美国大学还高,大大超出侨眾的想像和负担,完全违反了创校宗旨。这是林语堂和南大冲突的主要原因,另外,还参杂私利於校舍建筑中,以致无法协调。幸得潘国渠先生奋力支撑,才渡过难关。

眼光和智慧

一九五三年五月廿二日(星期五)下午四时,南洋大学执行委员会在中华总商会举行首次会议。连瀛洲先生和陈六使先生在会上的一段讲话,可以看出他们两人高瞻远瞩的智慧:

连瀛洲君加以补充称,城市设计组,谓政府拟在该处辟一小城市,南大设在裕廊不独甚為适合,且认為南大应要求福建会舘将其餘五百英亩,一併献出或由大学设法购买他处空地与之交换,大学本身既可发展,对於当地繁荣亦有极大助力。该城市设计组特举某国剑桥大学為例,谓当年创办人高瞻远瞩,收买学校附近地皮以作校產。若干年后,该地已成一大学城,政府即无津贴经费,亦能维持。该组复催促本会从速绘就校舍等图交其研究,俾可协助吾人设计。

 

主席再解释称,城市设计小组认為大学之办系百年大计,单靠民眾力量最多只能维持十年廿年,现在政府既欲开闢该地為卫星城市,正宜乘此机会作一长远打算。如能买足二千英亩地皮,则廿年卅年之后,该处繁荣地皮涨价可将空地出租或建设屋宇出税,所得利益即可维持大学经费。据城市设计组估计,二十年后,本坡人口可增至二百餘万人,三十年后可增至三百餘万人。

这两段话充分反映出两位创办人的眼光和智慧。正是这样的眼光和智慧让他们事业成功;转而用於办学,亦必成功。

美国的顶尖大学如哈佛等,都是私立大学。这些私立大学不愁经费,正是因為有庞大的校產,足以支持开支而有餘。更何况还有巨额的校友捐款。

南大从一开始就受到政府多方干扰。从殖民地政府到林有福政权,再到李光耀政权,三害一体,一害比一害兇恶。李光耀為三害之首。干扰逼害一波接一波而来,校方与学生都穷於应付,直到结束。在这种种干扰逼害之下,校方与学生都无法為大学的发展好好策划。要是能够按照连瀛洲先生和陈六使先生的想法,发展校產,南大后来必定一帆风顺,不愁经费了。

在陈六使先生的办学理念中,大学须与人口成正比。人口增加,大学也要适当增加。这样的想法十分合理。

195385日,星加坡及马来亚联合邦各地侨界所组织之南洋大学委员会,在星加坡中华总商会举行代表大会,為创建南洋大学伟业举行歷史性集议。陈六使先生在会上说:

目前全马人口六百餘万,华人约占一半,二三十年之后,全马人口可增至数千万,华人可占六七十巴仙,因华人生產率较高。诸位代表不辞辛劳,来星开会,并非有何政治活动,乃系為后代子孙之教育著想。过去吾人创办小学中学,均无统筹统办计画。犹忆三十年前,新嘉坡创办华侨中学之时,有人怀疑究有若干学生可以入学,时至今日,华人中学随处皆是,现在吾人创办大学,二三十年之后,各州或须增设大学,此刻似应预备统筹统办。

他的眼光远大,所看到的不仅是今天的南洋大学,而是二三十年后各州须增设的大学。民族教育时时刻刻在他心中。

19531117日晚,陈六使先生向记者发表谈话,畅论大学教育,总结他一年来就创办南大所发表的言论。他特别提到这四点:

其一,发展大学系无止境之钜大事业,应具远大眼光,从速发展。

认為发展大学系无止境之钜大事业,应具远大眼光。為收容眾多望马大之门兴叹之学生,渠赞成扩展星嘉坡之马来亚大学,并从速著手发展吉隆玻,建立一间新大学;马大当局苟不如此之图,另方面又放弃将马大迁往柔佛巴鲁建校计画,则诚属不智之举。

其二,星马大学生与人口比例过低,建设大学乃急不容缓之事。

星马人口达六百万以上,马大学生目前未超过千名,平均六千餘人始有一名大学生,相信世界上未有大学生数目在人口比率上少得一至如此者,在英国平均一二百人即有一名大学生,印度平均千餘人亦有一名大学生,……

目前大学生不及千名,而到外国留学者竟有三几千人,望马大之门兴叹,更无钱至外国留学者,实不知其数,马来亚大学若不能如英美一样收容来自外国之学生,则最低限度亦应设法使本地要读大学之学生有入学机会。

其三,大学不必有如何堂皇富丽之校舍,而在於高等教育事业发生效果,社会蒙受其益。

马来亚人口六百餘万,地方上有七十巴仙尚待开发,数十年后人口当以千万计,开闢地方愈大,需要人才更多,政府要培养人才,扩充大学乃急不容缓,如恐经费支絀,而放弃在柔佛巴鲁建马大新校舍,亦属过虑,盖本邦物產丰富,将来继续经营开发,绝不致经费无来源,何知难而退之有?再者建设大学校舍非尚堂皇美观,设备够,教导有方,学生勤奋,在社会上又能虚心奋斗,造福人群,办大学之目的已达。反之,虽校合堂皇富丽有何用?政府有心办教育,就要做到希望入大学者,本地有大学容纳之。

其四,南大之设,与马大相辅相成,為使本地培养之人才不致為他人利用计,创办南大乃非常必要。

南大之设,与马大相辅相成,星马人口既逾六百万,将来人口更多,则应使学生有所出路有受高等教育之机会,目前学生占卅餘万人,毕业生能入马大者微乎其微,华文中学毕业生每年有相当数目,以前能往中国大陆升大学,现则不可能,即有要往中国大陆,為父兄者亦不允许,既往则不可能复来,吾人為使本地培养之人才不致為他人利用计,创办南大乃非常必要,质言之,亦即為地方利益打算,代政府设想也,马大对英校毕业生尚无法儘量收容,遑论收容华文中学毕业生,南大设立后,当补此不足,儘量收容华文中学毕业生,使成為地方上有用人才。

在他发表的几次有关创办大学的谈话中,反復说到大学不必有如何堂皇富丽之校舍,而在於高等教育事业发生效果,社会蒙受其益。这就是他心目中的中国式大学。

陈六使先生一再强调的“中国式大学”,就是开支节俭而又实际的大学,与富丽堂皇的大学相反,因為华侨办学须自力更生,没有政府资助。华侨办学有自己的宗旨,也不能為钱而放弃自己的宗旨。

办学原则

195582日香港陈公哲曾致函南大执委会主席陈六使先生,推荐荆磐石博士為南大校长。倘获得陈老师先生接纳,荆磐石可先携带一百万美圆到南大就职,再由陈公哲到美国筹募一百万美圆為南大之经费(见《南洋大学创校史》)

陈六使先生不接受。他在1955831日新加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说(见《南洋大学创校史》):

最近有人来函谓可携大批款项来南大做事、吾人不要以為此事全属子虚、问题在吾人肯迁就他人宗旨与否、肯迁就或不只一间大学有人赞助、即两三间大学亦有人赞助、不过吾人有吾人宗旨、无须迁就他人、因此全马各地侨胞、应热烈出钱支援南大、共同负担、前途方能光明。

虽然使华侨所能筹集的钱并不十分足够,仍然要坚持自己的办学宗旨,不能為了钱而轻易迁就他人,也不能轻易迁就政府。华侨办的小学、中学均如此,自食其力,不求人,办大学也如此。不幸,几年后,李光耀以资助和承认学位為為由,强行全面控制南大,完全违背了当初创办南大的宗旨,最终关闭。

在确定创办大学之后,陈六使先生最急於做的是:物色一相当之人士担任校长,参与策划校园建设。可是,因為南大註册、校园设计等事,一再受到殖民地政府阻挠,聘请校长的事也就拖延了。当初,拟聘请的校长第一人选是曾经担任清华大学的梅貽琦,其次是医学家林可胜。两位都是十分合适的人选。然而,真是南大家门不幸,让林语堂有机可乘,向连瀛洲先生毛遂自荐,酿成祸害。真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见张曦娜访问潘受先生谈南洋大学创办过程之内情,收在《答客问》书中)。

陈六使先生秉性忠厚,观察力强。他只跟林语堂谈了几次话便看出林语堂只是个空心老官,但他并不揭穿,依然以诚相待。直到林语堂离开后,诬衊李光前先生是共產党,华文学校都受共產党控制,他十分愤怒,终於说了出来:

他的受聘出长南大之初,我实对林语堂其人有不明瞭之处。迨至晤谈数次之后,便知他是无真才实学,更无资格办大学的人。这次他的辞职,实為南大和全体华侨之幸。

因為没有当面揭穿,林语堂还真以為自己是诸葛亮。

梅貽琦有句教育名言: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这正是陈六使先生的大学理念。梅貽琦才是南大应该聘请的校长。他当时也有意思先来瞭解情况才决定。不料林语堂走后门,昭告天下,南大将由他来创办,结果梅貽琦和林可胜都没来。中国人走后门的恶习真是祸害无穷。

陈六使先生出世的年代早,家境又清寒,没有机会上大学,但是他办大学的理念十分清晰而实在。

林语堂嘲笑陈六使先生“不识之无”,王賡武的徒孙利亮时嘲笑陈六使先生“目不识丁”。林语堂当读过“人之初及四书五经”,利亮时就未必了。他们都自以為高明,实只是在嘲笑自己的自大与无知,有眼无珠。

南大,按照陈六使先生的理念创办,可惜不能在平静中按照陈六使先生的理念发展,一直受到邪魔外道的干扰逼害。

南大,是被心地不善者恶意谋害而死的。

南大虽死,但南大梦不死。

——前文:【陈六使先生的办学理念与南大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