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2015/12/28 【黄福地 FB】
令人贻笑的杏坛笑话!
12月26日,甲洞校友赖嵘文子女设宴为他庆生,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弘扬孝道。一班华教界朋友,包括董总主席叶新田博士、署理主席邹寿汉及校董等受邀出席,席间多位上台致词,祝福赖君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并祈华教万古长青。
叶博士上台致词,谈到华教课题,露出灿烂的笑容,大家也开怀畅笑,这种的笑,是笑那神圣的杏坛,出了一位贻笑大方的可悲人物,堂堂教总的领导,竟然是一位不懂礼义,不识章程,不守章纪的人,自行非法召开会议,自封为董教总教育中心主席,结果被人控上法庭,吃了败仗,还要赔偿一笔堂费,赔了夫人又折兵。
更可笑的是这位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工程师,在董教总教育中心担任董事要职多年,竟然多次没有来开会,突然“热心”起来,自导自演,不顾章程,自己强行召开会议,篡夺主席,结果自己已经触犯章程,丧失了董事资格,蒙然不知,怎不笑死人呢?
这样的一位杏坛领袖,假如有尊严的话,早就应该辞职谢罪,还敢在社会露脸,在报章亮相?让整个教育界蒙羞?
中国教育家陶行之有云:“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教育的目的,在于求真和学做人,先成人,后成才,是他的至理名言。做为一个教总领袖,自己的所作所为,怎样还可以为人师表?岂不令人耻笑?
所以我说,在董总纷争中,最大的输家,就是这位饱读诗书的杏坛领头羊,不但输了官司,最重要的是输了人格!一位知书达理的人,沦落至此,怎不令人哄笑?
大家笑!笑!笑!笑这可笑的人!
来源/作者:2015/12/28 【Wong See Choon FB】
(现读现批之二十二)
陈友信在封面头条发表这样的言论,星洲日报则在同一天在"言论"版作这养的配合,
我无法相信这是什么巧合,反而有很强烈的预感,这是另一项加速独中和华校变质甚至消亡的最新预谋和阴谋。
来源/作者:2015/12/28 【阳光动力群组FB】
阳光有话说:
不论陈友信如何如何被人冠以学者成功人士等称呼,不喜欢他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个人谈什么都华而不实、浅尝辄止。典型的半桶水、半吊子。
在这篇社论里陈所说是对的,确实都是实际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大家都已看到知道了。但陈友信的具体解决办法是什么呢?
高谈阔论和长篇大论后他到底想说什么从来都让人糊里糊涂摸不着头绪。罗列已知的资料一大堆,自己的论点永远开一个头丢出一大堆问题,结果什么有效明智的答案都没有。
而我们的华社就是这么的奇怪,明明不喜欢这个人,有些对他的论点还持怀疑和反对态度,可是还是会随着他煽动的风潮起舞,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华教课题令人很沉重有时难免心生厌倦的原因吧。
英文是要提升,但要如何提升,具体提升改进过后所产生的费用家长们特别是那些收入中下的家庭是否有能力负担等等问题如何解决?我们要这样的答案!
容量不够如何解决,君不见我们华社自己不已经帮助政府挖了一条通道了吗?关丹中学模式。但可行吗?
大家细想一下,关丹中学一旦允许统考,证明关丹模式华社可以接受华人自己认可。那么接下来如果其他地区要申请独中的话政府最多给你一个关中第二。久而久之我们自己的中学就慢慢全变成披着独中外衣的国中了。
有人会说,这挺好的呀,反正政府都不会再批独中了,这种模式好过没有,也是一种贡献。错了,政府可以批宽柔古来分校的模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第六十一间独中。这也是在96年教育法令后批复的,重点在于我们的申请人的智慧和会不会做,能不能做,要不要做的问题。
所以我们一直呼吁的是我们要宽柔模式的分校,不是关中模式的分校。
马来西亚独中问题是要基历史和政治综合教育来看这个问题。独中从来都是自成体系的,改是必然但不可以改到面目全非。就犹如一个女人微整是驻颜,整到改了模样就似魔鬼了。
国际学校的红火不是因为它一定水准高,是因为自马哈迪做教长至首相这三四十年间推行教育单元化政策把国家的教育系统毁了,国家经过两次的教学媒介语改革使国中质量差到惨不忍睹,不仅华人望而却步,连马来友族本身也失去信心。
比较三十年前的国中生无论是数理还是英语甚至是中文都比现在的国中生好很多很多。选择国际学校,不是全部因为国际学校成绩优异而是没有更多选择中的选择。
独立中学的教学空间不够,证明更多人欲进入独中就学,恰恰证明它的质量是令人满意高于国中的,那为什么一定要为了统考获承认而自降水准呢?
选择国际学校的很多学生并不完全是因为独中英文水平的问题,有些是因为成绩没有那么优越,有些是家长怕孩子吃苦,有的根本就是放弃马来文甚至是将来要移民……各种复杂的因素参杂不可以说单一门英语的问题。
独中需教改,这是个大课题。陈友信和他背后支持的力量及伪董总并不是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