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日星期三

【华教视窗】 ~ 910


“不能碰”的预科班


2019/05/01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刘惟诚

大学预科班课题在过去一周闹得沸沸扬扬,而华社的舆论,基本上都一面倒,皆对内阁决定维持原有91的固打制而感到愤怒,并将怨气发在华裔部长的身上。签署了官员保密协定的华裔部长,在没内阁和首相的整体应允下,既不能回应也不能解释,简直百口莫辩,所以只能回避;而副部长一来不在内阁会议中,二来按惯例部长并不被允许向副手传达会议细节,所以被追问时也只能支吾以对,这些反应看在华社的眼里,更是怒不可遏。

除此之外,国内也有一些舆论声援政府,因为学额已从原有的25000增至4万,尽管固打制继续获得保留,但这已是变相地增加华裔的入学率,更何况,直接废除固打制简直就是挑战“不能碰”的土著权益,将把站脚未稳的希盟政府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完完全全是一个茅厕点灯的举措,因此,对他们而言,政府眼下能做的,确实也只有增加学额这个折衷方案。当然,无论是抗议者,还是声援者,我都觉得他们的观点都是值得注意的。

不过,在继续谈论前,我觉得有必要先讲一下预科班的由来。设立土著预科班的想法,最早在1980年代由马哈迪政府提倡,以提升土著子弟的大学入学率。在刚开始时,政府是透过公立大专所附属的土著预科班,向土著学生提供援助,到了1998年,时任教长纳吉才宣布教育部增设预科局,并将政府资助的预科班院校交由该局接管。经过重组后的预科院,在1999年正式开课,首批学生都毕业自政府寄宿中学和玛拉初级理科学院。

由于反应很热烈,因此政府之后陆续在各州设立科学、会计和技术等三个源流的预科院,其自此从原有的两间,迅速扩展至今天的15间。到了2002年,政府宣布重组预科班课程,正常课程从原有的1年半缩短成1年,并决定开放10%的土著固打予非土著就读,而这个配额就一直维持到现在,争议也自此未曾停息过。显然,这不是新议题,而现在的执政党,在野之时还曾一度将之当成政治资本。

然而,坊间对这种老议题之所以反应那么大,其实也是因为对希盟的期望太高,加之现实迎合不了509革命情怀,所以才出现如今的反弹。当然,愤怒归愤怒,一些事还需要厘清:其一,政府为何硬是要捅华社的蜂窝?其二,预科班学额大幅增加,预科院现有的硬体和软体设施必定不足,再加上大学学额未有增加,这举动对土著学子未必有利,何以教育部硬行虎山?这些答案通常都会在预科班的数据里,而数据中最关键的讯息,就是每年预科班土著学额的招收和注册情况。

根据预科局过去5年的数据,该局虽然每年都会收到超过8万份的入学申请,但符合资格的土著通常只有三分之一,而最终前往预科院报到的,也仅剩下四分之一。换句话说,预科院的土著学额一直以来都填不满。他们在近5年最接近满额的一次,是在2014年,即24000余人,而去年的也只有23000余人,至于最低的一次则是2016年,即19000余人。至于非土著的情况又是怎样呢?非土著学额一直以来都是满额的,但与此同时,他们的入学申请数量会较少。

预科局在过去5年,每年所接获的非土著申请都不会超过3600份,最高一次是2014年的3513份,之后便逐年递减至去年的2812份。从这组数据里,我能看出的端倪是,在过往招生过程中,预科班的土著学额经常都填不满,若教育部之后在维持原有的入学标准,意味着土著份额还是难被填满,所以学额的大幅增加,实质上对土著的影响很有限,但这用在非土著身上,则就比较正面,因为将这些数据对照内阁所承诺的4000学额,理论上足以迎合非土著对预科班的入学需求。

当然,这种安排不会有内阁部长敢明讲,因为首相马哈迪不想内阁成员在其访华期间节外生枝,我也能理解政府在这方面的难处和考量,但理解归理解,我们继续这样“鸵鸟”下去也不是办法,因为大马的教育体制已无法迎合瞬息万变的数码绩效社会,而这些“不可碰”的议题,就是导致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停滞不前的最大元素,希盟政府若真的有心创建新大马,改革种族教育和翻转固打制,就是未来4to do listmust do



大学预科班教育的误解


2019/05/01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苏丹庆


凡是第一天到大学上课的新鲜人(学生),在笔者的课堂上,一定会被问到:中学生和大学生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多数的学生都毫无概念。

小学和中学的教育是有对和错,所以有很多考试。而大学教育是没有对和错,只有好和坏之分。今天是对的,明天很可能是错误的。考试的最大弱点,就是很多“知识”是不经过大脑思考,死背就行了。而大学教育,都是要经过分析和思考,知识应用、探讨、判断和总结,才能得到的。关键就在思考和反思!思考能产生更多的新知识。如何思考和刺激反思,就要看你的导师了。

大学预科班教育就是根据大学教育的模式而准备的,给学生毫无悬念的很容易接轨上大学!这种教育是正面也比较全面,跟水准是没有关系的!

反观大学先修班,教育还停留在中学阶段,即使考到好成绩(根据对错标准答案),也未必适合上大学。更没有做好上大学的准备!

在报章上,有人说: “凴STPM文凴升上政府大学的中六生,则个个真材实料,因为念过STPM的大学生都晓得,从小学到大学的学士课程,中六这两年最难挨,能通过STPM这一关,大学课程可就“湿湿碎”啦!”这确实是个误区,可能对某些学生是很容易,但肯定不会是“湿湿碎”!毕竟是有差别的。

反而是大学预科班的学生,大学课程可以是“湿湿碎”。且不要忘记,大学预科班也有非常优秀杰出的学生。从教育的角度观看,大学预科班的学生更适合上大学。



希盟教育政策太失分


2019/04/30 中国报/评论

~作者:陈圆凤


当教育部长马智礼兴高采烈宣布:“这是一个让大家满意的方案,照顾了土著的感受,也增加非土著进入大学预科班的机会。”时,估计行动党一众正副部长心里都在打鼓,他们都应该想到,这一回,一定被华社骂得狗血淋头,最当罪的一定是张念群、刘镇东和林冠英。

是的,承认统考课题还有那么远的一里路,又闹出大学预科班这么一个难以解释的课题,行动党在希盟政府内,关于教育课题的表现只能说是不如人意,在人民心中已经和前朝的马华差不多!由此可见,教育课题就是所有华基执政党的死穴,也是所有华裔部长无法逃避的问题。

马智礼是个没有政治经验的学者,想法往往很“简单”,白鞋变黑鞋被人调侃一年了,他也没有感觉到其中有什么问题。宣布大学预科班新政策时,还显得真像是解决一个大问题似的,完全没有想到这个方案一抛出来就惹起汹汹民愤,还不如维持旧状不变。

捍卫非土著权益

内政部长慕尤丁说,这个政策是内阁的议决。众所周知,内阁是集体决策,也就是说行动党部长们也是同意的。是的,又一个“当家不当权”的残酷现实摆在行动党部长面前,还有公正党也是,这怎么向支持者交代呢?正如一位马来老师仗义执言说:“非土著也有缴税”,凭什么土著可以占有90%学额,而非土著要共享区区的10%学额,即使要扶助土著学生,难道不能28,不能37,你至少也要比前朝多给一些啊!国家为了扶助非土著已经付出很多,这样的付出什么时候结束?还要扶助到什么时候才能公平对待各族呢?

更何况,扩大学额明显就没有经过通盘考虑,大学收得了这么多学生吗?STPM的考生进入大学的机会又被消耗,只是为了考虑土著的感受,其他非土著的权益就顾不上?这岂是一个民选政府所该为呢?

马来西亚的政治现实向来倾向土著,因此非土著部长在内阁的表现就是要捍卫非土著的权益,如果做不到这点,那不仅被骂,也可能下届大选就被换掉!尤其现在,行动党部长承受的“骂力”,已经超过马华,没办法,过去怎么骂马华,现在选民同样骂你们,而且加倍的骂!

希盟内阁在处理大学预科班课题上,实在太失分,行动党和公正党部长都要负起同样责任,特别是行动党部长们应该知道,华社最重视教育问题,最不能容忍子弟教育机会被侵蚀,统考问题还没有一个好的交代,大学预科班课题又处理成这样,能不被骂吗?也是活该被骂,一点也不冤枉,如果再多发生几个类似问题,行动党还能抬起头面对华社吗?

  

《华人自强须靠教育》


2019/04/29 中国报/评论

~作者:王介英


人生在世,最可悲的是被人看死是“圬不上墙”的阿斗、“无可救药”的废材;一个民族,最可悲的是庸庸碌碌,任人糟蹋、任人摆布,却一点办法也没有的可怜虫。

华人先祖在历史长河中经历过天灾人祸的苦难,走过荆棘满途的坎坷道路,学会了蹶倒了要爬起的道理,学会了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的“东山再起之道”。

于是,福建人唱出“爱拼才会赢”的拼搏之歌,华人世界高唱“男儿当自强”!今天中华民族崛起了,有人归因于“后代子孙争气”!诺贝尔得奖人杨振宁博士说:“重视子女教育是华人的一项优良传统。”大马华社则流传“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箴言。

一步一脚印

笔者出身贫寒渔家,自小听长辈说,要改变“渔家子弟世世穷”的命运,只有两条路:一条靠教育,另一条靠经商。但经商须讲诚信,还要有本钱与机遇,不是每一个从商者都能走出一片蓝天来!所以笔者选择走“教育”这条路,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走到大学讲堂上去授课!

华教扎根大马这片土地上已有百年历史。华校遍布大马的乡区城镇,校舍的一砖一瓦都由当地的华人捐献,一步一脚印,辛辛苦苦由小做到大,不敢奢望人家会施舍我们,只能一切自己来。这叫做“自力更生”!

国家独立后,有政治人物看到“教育是我们的未来”的重要性,于是一方面在体制内争取华教受公平对待,另一方面挺身而出自己兴办大专院校以培育华人子弟成才,可谓功德无量!可是近日却有一直以来对华教不闻不问的政客蛮不讲理,自以为是地斩掉拉大学院的行政拨款,而且还在内阁赞同大学预科班90%10%的固打制由原本25千人提升到4万人的提案。

团结各方人马

看来“华人自强靠教育”这条路,还须华人自己要“争气”!华教要完成“为国家、为民族培育人才”的使命,必须团结朝野各方的人马,自己内部更不能出现“对着干”的矛盾。

当我们来到资讯时代,让孩子们掌握电脑操作能力成为当务之急时,华小率先开办收费电脑班,这本是一种洞察先机的明智之举,却遭到包括家总在内的一些人的反对。好吧,那就由政府出钱,并制定条规纳入正课吧!可是政府又没有钱让全国华小、淡小与国小一起享有相同待遇,一起上电脑班。因此,华小家长自己出钱开班也不可以,只能“要落后大家一起落后”!这是什么道理?谁能帮我们?

STPM与大学预科班哪一种水平较高?前者是公共考试,后者是教什么就考什么的考试,虽课程纲要大致相同,哪一种比较容易考出高分,应该不言而喻吧?

此外,我们还应精心策划“技职教育”,为初中辍学子弟谋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