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雪蓉登上央视国际频道《世界听我说》的舞台。 |
苏雪蓉表示将继续 为华文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
苏雪蓉计划毕业后回到缅甸,投身华文教育。 |
苏雪蓉在暨南大学攻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 |
苏雪蓉展示缅甸服装。 |
广州距离苏雪蓉的家乡缅甸仰光1900余公里。 |
苏雪蓉说,自己很喜欢中国。 |
苏雪蓉立志投身华文教育,用汉语搭建中国和缅甸沟通的桥梁。 |
4月25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为主题,主要包括开幕式、圆桌峰会和高级别会议三个部分。
在论坛召开前夕,《南方日报》于4月20日刊登我校缅甸留学生苏雪蓉的故事,讲述这位“缅甸最美汉语教师”立志投身华文教育,用汉语搭建中国和缅甸沟通桥梁的决心。
苏雪蓉学汉语的起点,不是家里,也并非学校,而是缅甸仰光的一家中医诊所。从18岁才开始学汉语到拿下中文比赛第一名,再到获得全额奖学金赴广东深造——这个过程,好比游戏通关升级。
1年多前,为追逐自己的“汉语梦”,她辞去工作来到暨南大学攻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如今,一口流利且标准的普通话常让她被误认为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汉语越来越国际化,越来越多的缅甸人热衷于学习汉语。”纵对广州有诸多不舍,苏雪蓉说,自己毕业后要回到缅甸,当一名更专业的汉语教师,让汉语成为沟通中国和缅甸的桥梁。
在中医诊所里开始学汉语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唱起偶像周杰伦的歌曲,苏雪蓉不禁感叹,中国风歌词的优美意境将汉语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
苏雪蓉1992年出生于缅甸仰光,是第四代缅甸华裔。自幼生活在仰光唐人街,她对中国、汉语一直充满向往,但并没有机会学习汉语。
在仰光十年级高考后,苏雪蓉有了长达一年的假期。得知一家中国针灸诊所正在招聘兼职翻译,完全没有汉语基础的苏雪蓉上门求职,以真诚的态度获得试用机会。
“骨质增生、颈椎病、腰椎病……”刚开始学习汉语,苏雪蓉虚心向诊所的翻译人员请教学习,并用缅甸语标注发音,一遍遍读着复杂难懂的医疗用语。
在诊所兼职一年后,勤奋好学的苏雪蓉已经能较为顺利地进行汉语交流。她也发现,中国和缅甸的经济往来越来越密切,在仰光,能说汉语不仅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还能提升就业竞争力。
对汉语愈发热爱的她做了一个决定:放弃读全日制本科高校的机会,改读函授类高校并到中资企业就职,在半工半读中更好地学习汉语。
这个决定遭到了家人的反对:好不容易考上全日制本科高校,怎么能为了学习汉语而放弃?苏雪蓉努力说服家人,并找到了一份中资矿业公司的工作,以便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强化汉语水平。
半工半读的同时,苏雪蓉坚持每周2次到当地的孔子课堂学习汉语。在业余时间,她则通过看电视剧、听中文歌曲的方式提高认字、听读能力。
就这样,苏雪蓉的汉语水平突飞猛进,在2012年夺得了第11届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缅甸赛区第一名,并获邀到中国观看决赛。
这成为她的“汉语梦”的又一个转折点。那是她第一次来到中国,她结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学习汉语的朋友。“虽然我们国籍不同,肤色不同,但大家因为汉语走到了一起,成为好朋友,这种感觉太妙了!”苏雪蓉说,这次参赛经历让她愈发认识到汉语的重要性,并萌发了从事汉语教育的想法。
攻读暨大研究生追逐“汉语梦”
“一撇一捺,就是‘人’。汉字最初属于象形文字,由图画文字演化而来……”结束“汉语桥”观赛后回到缅甸,苏雪蓉用了一年时间考取汉语水平六级考试证书和教师资格证,站上了汉语课的讲台,还被人称为“缅甸最美的汉语教师”。
工作之余,她兼职当起了汉语家教、汉语主持人、华文歌曲演唱者。“掌握汉语,在仰光就业市场就是‘香饽饽’。”苏雪蓉笑着说。父母的态度也从反对转变为支持。
每周,她坚持2次到寺庙做公益活动,教授贫苦孤儿汉语,希望他们掌握这门美丽的语言;还免费教邻居的华人孩子学习汉语。“我们都是有中国血统的华人,不能忘记自己的语言。” 苏雪蓉说。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进驻缅甸的中资企业越来越多,“汉语热”随之出现,不少缅甸当地人也加入了学习的行列。
2017年,不满足于自己汉语水平的苏雪蓉,又成功申请暨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并拿到了全额奖学金。
不过,由于此前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汉语学习,入学的第一个学期,苏雪蓉跟不上学习节奏,一度后悔,和家人视频时甚至忍不住落泪。
在老师、亲友的鼓励下,苏雪蓉没有放弃,秉持笨鸟先飞的精神,自学本科生教材以巩固汉语基础,遇上不懂的知识便一遍遍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经常忙到深夜。为了争取时间学习,到中国求学以来,苏雪蓉只回过一次家乡。
度过瓶颈期后,苏雪蓉的汉语水平得到了新的飞跃。第二学期苏雪蓉参加了第二届“汉教英雄会”夏令营教学交流大赛,并获得全国外研组第10名的佳绩。她还登上过央视《世界听我说》节目的舞台。
去年7月到11月,她回到缅甸实习,重拾教鞭的她,发现自己教汉语更有底气了。
“过去我时不时会被学生的问题难住。”苏雪蓉笑着回忆,有一次缅甸的学生曾问她“SPAIN”在中文里是什么意思,她想当然地根据英语发音将其翻译为“思本”。
“现在,学生有哪些关于汉语的问题,放马过来吧。”苏雪蓉自信地说。
立志投身华文教育
“过年啦!大年三十,提前给您及您的家人拜个年!祝您大吉大利!”今年春节,苏雪蓉留在广州过年,入乡随俗,在除夕夜发了一条朋友圈祝福亲友。
她也收到了亲友的“实时直播”:在距广州1900余公里的家乡——缅甸仰光唐人街上,红灯笼高高挂起,中国书法、剪纸等摊位前人头济济。“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中缅两国的交流合作日益深入,缅甸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更强了。”
苏雪蓉说,汉语变得越来越国际化,学习汉语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在缅甸亦是如此。现在,在她就读的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就有8名缅甸留学生。
平时,苏雪蓉也会教家人说汉语。她的弟弟已能进行简单的汉语交流并在缅甸的一家中资企业就职,月薪达8千元人民币,这在当地是很高的收入水平。
留学1年多,苏雪蓉的足迹已经遍及北京、哈尔滨、吉林、厦门,长沙、昆明等多地,也结交了不少中国好友。
她笑言,自己已经变得“很中国”:习惯了广东人的清淡口味、出门只需一部手机的便利、四通八达的高铁和地铁……去年年底,她还带着父母和弟弟来到中国游玩。
“我很喜欢中国,很舍不得离开这里。”苏雪蓉说,纵有诸多不舍,她毕业后还是要回到缅甸,投身华文教育,用汉语搭建中国和缅甸沟通的桥梁。
(缅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