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5日星期三

【华教视窗】 ~ 1239

向守护好孩子的学校致敬

2021/05/02东方日报/东方文荟

~作者:林艾萱

为了降低疫情在校园扩散的风险,教育部日前宣布学校在开斋节假期后,将进行线上教学直到6月假期为止。

2021年学校开课以来,一宗又一宗的学生家长或学生确诊新冠病毒案列,校园的疫情确实引起家长很大的关注及担忧,送与不送孩子去上学,成了家长最揪心及挣扎的选择。

在今年3月学校开课的时候,疫情也还未全面蔓延,我们抱著战战兢兢的心情把孩子送到学校,重返校园让本来就该享有校园学习生活的孩子,一下子就回到学习的轨道,态度也从网课的散漫及慵懒,变得积极及主动。

开学两个月后,卫生部在日前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学校共爆发99个教育感染群,其中52个来自教育部旗下学校,涉及2247宗确诊病例,然而这只占整体感染群的4.8%,或占感染群病例的2.07%。当中1.42%1599宗病例涉及寄宿学校,只有0.53%585宗涉及非寄宿学校,不到1%

学校一直以来都不是主要爆发的感染源,这主要归功于学校在防疫标准作业程序(SOP)上,是比任何领域都来得谨慎及认真,事实证明很多学校爆发的感染病例,都并非源自于学校,而是由家长带回家传染给孩子,而即使孩子被确诊,在校园爆发的感染链也不强。

记得有一次,笔者吩咐儿子把一本课外活动本交给同班同学,儿子说,他们现在没办法传递任何东西,也不能靠近借东西。女儿想把一个发夹送给同班好朋友,就嚷嚷说,老师说不可以乱拿东西给朋友或借东西,妈妈你可以帮我快递给她吗?

学校的标准作业程序比我们想像中做得更好,不仅上课期间所有学生需遵守人身距离,就连休息时间都必须在各自座位用餐,而老师都会在班上监督,放学的时候也豪不松懈。

小孩子的学习能力是最快及遵守规则,学校严谨执行标准作业程序,值得我们给予他们一个赞,感恩学校单位及师长们,从开学至今,在疫情的笼罩下,扛著病毒的威胁,在提供教学的同时,好好保护我们的孩子。

病毒继续猖獗的确让家长们担心,教育部决定在开斋节假期后,进行线上教学直到6月假期为止,的确是让家长放宽心,佳节后的感染压力,确实是教育部及家长最大的困扰,而在这段不到两个星期的上课时间在家学习,算是一个折衷的选择。

上网课或许不是最好的学习方案,学生在学校上课的专注度肯定比网课来得好,然而疫情下,我们的选择已经不多,甚至是没有选择,可怜这一代的孩子,在学习的场所无处安放,他们的童年在病毒笼罩下度过,一次又一次的错过校园的生涯,这是孩子的一个遗憾。

而我们大人需要做的很简单,一个又一个数据显示很多孩子的感染来源都来自大人,我们在担心孩子“在学校”被其他人感染的同时,有没有想过,最危险的地方可能就是来自家里。我们不要在嘴巴嚷嚷上课不安全,然后在孩子停课后,送孩子去不同场所学习才艺,去广场逛街堂食,去跨岛旅行,或者自己每天去聚会聚餐上健身房,生活得好像遗忘病毒的存在似的。

我们无法把孩子关一辈子,但大人们,我们可以努力坚守标准作业程序,暂时先把一切会引起病毒感染链的活动减到最低,而不是牺牲孩子,成就我们的生活。希望每一个社会单位,都能像学校严守把关,一起把感染链砍断。

 

对抗应试教育第一步

2021/05/01 中国报/学习

~作者:郭史光宏

“评估”(evaluation),作为教育系统的其中一环,与“课程”、“教材”和“教学”并列,共同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好的评估,可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藉此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改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反映”的意义在于对整个教学活动加以反思,争取今后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简单来说,“评估”只是手段,“学习”才是目的。

当“评估”偏离原本的角色,在实际操作上反客为主,取代“学习”成为教育系统的中心,应试教育就应运而生。什么是应试教育?根据中国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的说法,“应试教育是一种‘为考试而进行的教育’,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评价上唯分数、唯升学率;与考试无关、难以考核的人格养成、个性发展、社会关怀、乃至音体美等内容被架空虚置,从而背离了教育树人育人的内涵。”

小六检定考试(UPSR)的废除,应当放在这个脉络下来看。

考试没有问题应试才是问题

从教育专业的角度,评估主要分两类:形成性评估(formative assessment)和总结性评估(summative assessment)。前者关注学习过程,留意学生对各种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为教学提供及时反馈;后者聚焦学习成果,评价学生经历某个学习阶段后的表现,为社会提供参照。从功能的角度来说,形成性评估旨在改良教学,总结性评估旨在提供数据。

小六检定考试(UPSR)始于1988年,用意是为了鉴定所有公立与国立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学术资格、学术成绩与成就,以及是否拥有资格晋升至中学初一。不管是测评试卷、批改细则或进阶数据,都属于官方机密,不为大众所知。很明显,小六检定考试属于中央统一命题的“总结性评估”,主要目的在于为教育系统提供反馈数据,方便权力单位掌握小学教育进程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决策。

理论上,小六检定考试不过是对小学阶段的一次调研和总结,定位上并无不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六检定考试慢慢变成各教育单位,甚至社会群众之间相互攀比的唯一标准,引发了极大弊端。社会以考试成绩来定位名校,官员以考试成绩来区分学校,校长以考试成绩来评价老师,老师以考试成绩来标签学生,学生以考试成绩来体现价值。考试成了教育的核心,周边的一切都绕其运行。

教育天地宽考试范围窄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个会议召开,商讨如何提升UPSR成绩;一项项课程举办,传授老师应考秘诀;一场场讲座进行,教导学生如何有技巧地作答UPSR试题。学校活动以UPSR为轴心,能马上见效的,办!不能立竿见影的,慢!补习时间越来越长,模拟练习越来越多,课外活动越来越少。为了考试成绩,没有音乐课、美术课、体育课的校园生活,几乎成了见惯不怪的常态。

教育的天地很大,考试范围很小,以考试为核心的应试教育之路只会越走越窄。台湾企业家严长寿说,“考试考不出热忱,考不出责任心,考不出使命感,考不出沟通力,考不出领导力。考试当然也考不出有远见、有企图心、有决策能力的领袖。考试更考不出一个人的品格、品味,至于艺术、文化教养内涵,更是统统考不出。”

不仅如此,考试也无法培养21世纪的4C关键能力,即: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创意思维(creative thinking)、协作能力(collaborative skill)以及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 skill)。按“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应试思维,这些面向未来的重要内容很难出现在日常的课堂之中。

应试教育下,受害的不仅仅是学生,还包括用心、认真的老师。教书近四十载的中国教育家吴非先生的观察一针见血,“相当一批教师一生中知识水平最高的时期,就是刚刚毕业的那几年,面包刚刚出炉,‘色香味形’俱佳。而由于应试教育的熏染,很多教师在繁重的重复劳动中疏于学习,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对他没有吸引力,他已经成为庞大的考试机器上的一个部件,成为应试教育流水线上的一个操作工。在教学方面,他只要带两轮教学,那些经验和技巧就足以应付低水平的中考和高考。于是,他很可能停滞徘徊在起点附近,不思进取;而僵死落后的评价机制会很快给他带去显性的利益。在那样一种状态下,初出茅庐时的教育理想很快消磨殆尽,教学激情随之消磨一空,更不用说什么教学风格了,偶尔有过的那一点课堂魅力不过是昙花一现。”无论师生,我们都值得更美好的教学生活,不是吗?

废考只是起点教改之路仍远

综上所述,小六检定考试作为总结性评估工具在定位上其实问题不大,但实际造成的应试弊端却不容忽视。换句话说,UPSR没有错,错在大家对待UPSR的态度。有人认为,既然症结在于应试文化,那么不是应该致力于革新文化吗?为什么要废除小六检定考试?废考之举不是治标不治本吗?针对这个说法,我原则上同意,但策略上有异见。

文化的形成是长年累月的结果,其革新自然也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革新应试文化,除了需要各方重塑教育观念,还要求整个教学模式的典范转移,从“为了考试”到“为了学习”,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从“只看结果”到“重视过程”,从“独尊智育”到“看见生命”。这里头既牵涉到整体社会的价值改造,也对师资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极高要求,是一项长远工程。

没错,原则上我们要解决的是应试文化,但策略上该从何下手?课程要改进,教材要改善,教学要创新,这些毫无疑问都很重要。然而,小六检定考试一天不废除,那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就一直悬在头上,让一切改革举步维艰。课程改了,大家关注的是:考试有改吗?课本换了,大家在乎的是:考试有换吗?教法变了,大家重视的还是:考试有变吗?逆流而上的特立独行者永远是少数,大部分的人都需要大环境助力扶持。那么,保留或废除小六检定考试,哪个环境更有利于教育改革?

教学的创新与探索

再说,小六检定考试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实际作用其实已微乎其微。与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和大马高级教育文凭考试(STPM)不同,小六检定考试基本不影响小学生的升学前景。希望进入特别学校,如:全寄宿学校、宗教中学和技术中学等的小六生,可申请接受特别学校入学评估(Pentaksiran Kemasukan Sekolah Khusus, PKSK)。至于是直升中一或进入预备班,则将依据小学生四、五、六年级的校内国文表现而定。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想进入特别学校或需要就读预备班的学生,在整体中都是少数。过去几十年,大概是习惯成自然的缘故,大家似乎认为教育系统没有了UPSR就会陷入瘫痪。直到去年,官方因疫情被迫取消UPSR,小学升中学的过程却似乎没有遭遇太大影响,UPSR在实际层面上的可有可无这才显露无遗。

无论如何,废除小六检定考试只提供了教育改革的契机,并未直接促成教育改革。没有了这把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有理念的校长可以更大胆地打造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有想法的老师可以更自在地进行教学上的创新与探索。家长有机会看见孩子更完整的样子,学生有机会实现更全面的生命成长。不过请留意,这里的关键词是“可以”和“有机会”,不是“一定”也不是“必然”。

怎样才算“准备好”?

同时,废除小六检定考试很大程度上也等于拿掉了遮羞布,逼迫我们正视老师的真实水平、教学的真实品质和学生的真实能力。没有了UPSR,老师还会教学吗?没有了UPSR,学生还有学习的动力吗?没有了UPSR,家长能看见孩子的生命成长吗?没有了UPSR,校本评估和课堂评估能否落实到位?太多太多的不确定导致大家忧心忡忡: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对此,也许可以换个角度:怎样才算“准备好”?到什么程度才算“准备好”?有没有可能,永远不会等到“准备好”的一天?有没有可能,必须是一边改革,一边逐步“准备好”?

结语

理想很美感,现实太骨感,短期内可以预见大家的无所适从和焦虑不安。但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其将这些疑问视为困难裹足不前,不如将其看作挑战知难而进。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充满未知的时刻,也是充满机遇的时刻。站在历史关口,我们期许怎样的教育?我们愿意为之付出怎样的努力?我们的选择,决定了我们值得的未来。

 

那个考试终于废除了

2021/05/01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黄瑞泰

428日,教育部抛下了永久取消小学检定考试(UPSR)这个震撼弹,这对很多人而言是一个突然而来的消息,但事实上教育部早在2011年将原本的KBSR改成KSSR,并实行校本评估起,就已经有废除小学检定考试的计划,历经十年才永久取消,并不是一个突然的决定。

考试在过去数十年来一直是学生学习成就、老师教学绩效和学校办学成就的重要评估标准,也因为如此,大家的眼中就只剩下分数。还记得2010年关丹培才小学校长因为当年的7A学生人数从前一年的46人减至22人而泪洒成绩颁发仪式,还登上当时某华文报头条的事情吗?从那个时候开始,大家就该清楚的理解到学校已经不再为了教育而教学,而是为了考试而教学,所以到现在才废除小学检定考试已经算晚了。

以考试为导向的教学在过去数十年的发展下,也形成一套“有效率”的教育模式,包括一系列对考试形式的模拟,对考题的练习训练,从中生产出各种作业、补习班、冲刺班,这种结果也造成了大家非常熟悉的作业簿过量和书包超重问题,过去数十年来争吵不休,也无法解决,或许废除检定考试是一个转机。

没有了考试是不是就没有了一个有效客观的评价工具?没了考试,是不是就意味著学生不再有继续学习的目标和动力?这是很多人的顾虑,或许我们也该来想想,学生在还没搞清楚状况前,老师、家长就不断以考试分数来威吓、强迫他们要满足某个考试标准,整个学习就是以考试为目的,所有的练习都是在为未来某个考试做准备,孩子又如何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又有多少孩子在考获高分的同时,心里却是恨死念书这件事?

又有家长会说,孩子怎么知道念书的重要?只要考获高分,他们以后长大就会感谢我们。事实却是这个制度和方式让孩子喘不过气,根本就没有机会体会学懂新知识的喜悦,更别说享受学习带来的成就,有的只是连续不断的压力和害怕受到责备的焦虑,在这个情况下成长,先不说感恩,看看他们在这段时间所错过的,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想法。

这些年在教育前线,接触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心中是无限的扼腕。被考试制约的他们,最擅长就是追寻标准答案,而且是课本内的标准答案,所以他们知道《可兰经》,却不知道什么是《古兰经》,能够说出什么是先进国,却看不懂发达国家为何物,只因为那些用词跟课本的不同。摊开作业簿,看到没把握的题目就空著,因为做错了老师会罚,空著等老师讨论后再写上正确答案就不会被骂。

所以放掉考试,老师无需为了考试绩效而专注考试,学校可以不再烦恼7A学生人数的维持,这样或许我们的孩子可以得到的更多,至少不会再被标准答案绑死,也无需再担心错误而不敢尝试,让他们可以毫无顾虑的探索世界,塑造一套属于自己看世界和理解世界的方法,为人生做真正的准备,而不是为了那无聊的考试局限了自己的各种可能,不是吗?

 

网课与实体课共存的新常态教育

2021/05/01 星洲日报/柔佛透视

~作者:洪荣坚

教育部高级部长拿督莫哈末拉兹宣布,学校将在开斋节假期后进行居家学习至期中假期为止,以降低冠病在校园扩散的风险。

自去年318日实行行管令以来,网课横空出世,成为实体课的替代方案。

在这之前,大家没有想到线上学习会成为教育的一部分,师生在极短时间须掌握线上学习技巧与方法,并通过线上进行虚拟教学。

这样的新常态教育,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看到了教育多元化的新契机。

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冠病疫情不见好转,居家学习的情况将持续,网课与实体课共存的新常态教育将是我来教育的新趋势。

如何平衡网课与实体课交叉学习带来的冲击?学生在镜头前和课堂的学习态度反差,而教师在线上学习模式下无法正确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也增添了教学评估的难度。

此外,无法线上学习的学生也会面对学习压力和困境,这群学生将无法跟上学习的步伐,学习进度肯定落后不少。学生居家学习同时将衍生自律和纪律问题等。

我们须深入探讨及研究这些种种因素,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让学生不会错过任何宝贵的学习机会,我们更不想看到学生因此而荒废学业。

中国教育家蔡元培在《何谓文化》的演讲中曾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

总所周知,每一个人都有权利接受平等的教育。在这个新常态下,提供良好的教育成为了新的挑战,我们须推陈出新,建立一个新思维的教育形态,让学生不会因为疫情的因素阻断学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