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9日星期日

【华教视窗】 ~ 1243

废除UPSR后的联想

2021/05/07 星洲日报/柔佛透视

~作者:洪荣坚

教育部高级部长莫哈末拉兹宣布,小六评估考试(UPSR)从2021年起正式废除,这意味2019年的小六生成为最后一批的应届考生。1988年起开始实行的小六评估考试,维持31年后于今年正式谢幕,并成为了历史。

小六评估考试一直是衡量学生成绩的标杆,失去了这个重要指标,师长和学生能否摆脱应试教育的约束,真正迈向“快乐学习,学习快乐”的教育之路,让我们拭目以待!

小六评估考试让师生爱恨交织,在成绩至上的年代里,大家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无疑让学校、教师和学生倍感压力,各种各样的小六评估考试激励营、作答技巧讲座、课后辅导班等,都成为小六生回忆小学生涯的过程与经历,课堂上的许多精彩欢乐时光,可能只剩下碎片般的记忆,必须拼凑起来,才能组成完整的小学拼图。

后小六评估考试时代,期盼的是教师可以摆脱应试教育带来的巨大压力,迎来确确实实的寓教于乐,让课堂成为学生欢笑的地方,让学习成为学生收获的宝石。

虽然小六评估考试已经废除,课堂评估成为了学习成果的重要指南,多元化的课堂评估,让教师可以更全面地评估一名学生的学习进度与身心发展,并不会因为一次的考试而定终生。

小六评估考试是许多人的回忆,废除小六评估考试后的日子,我们更要步步为营,我们必须朝向教育转型之路,让小学生拥有属于自己的蔚蓝晴空。

 

考试问题还是教学问题

2021/05/07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陈秀莉

最近废考事件沸沸扬扬,想说说这6年来在补教界的心得。

教育部在2011年推行KSSR课程时,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与欣赏文字的能力”。我所教的是华文科,目前课程已摆脱死记硬背的出题方式,所设计的题目相当灵活,比方说问故事中主角的意图,同学们必须从文中的行为或语言去推敲,诸如此类的题目俯拾皆是。

我以一个中文本科毕业的嗅觉,常觉得学生在校内考试中答得不错,能够抓准篇章中某个字眼来分析人物个性,这份敏锐在同辈中少见。但学校老师说这是错的,学生翻到最后一页,指着青色的字迹,“标准答案在这里。”

当局曾表示“KSSR旨在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其实大家都低估了小孩的能力,小孩的想象力、创意极强,他们有无限的潜能。”我觉得KSSR的题目设计是极好的,有效地摆脱死记硬背的传统学习模式,而我们的孩子们确实也有无限的潜能,但是我们是否有足够的教育资源去辅助他们?

废考后,更多的执行权力将释放到各个校区、各个班级里,班主任能够主观地评断学生的学习进程,这又多么需要仰赖个别老师的专业。教总在今年3月的统计中表示“根据目前的情况,保守估计,在未来几年华小每年约有1000个师资空缺。”最近由于上网课的关系,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一些偏远地区的孩子,我惊觉当地的四年级学生在考着二年级程度的试卷,各地批改试卷的标准更是天差地远。

我们在执行上已满是错漏,在不成熟的体制下,自由度越大,停滞的力度会不会越大?有人说废考后教育界百花齐放,但百花齐放是需要底蕴的。在良莠不齐的师资中,来自中央的标准如此重要,否则城乡校区之间的教学质量会否逐渐倾斜分化?UPSR是统一各地教学的绳索,我深知“标准”一词简单粗暴,芬兰人肯定不喜欢标准,但我们可是老师教学生强奸得选18岁以上者的国度。

孩子的学习压力确实太大了,但实际情况是我们总不缺作风奇怪的老师。我的学生曾告诉我,她若写错一个字,老师规定她必须将订正塞满满满一页的小方格(做数学练习的那类)。废考后的时代,老师的角色分量加重了,当遇上作风怪异的老师,且这老师有更多行使权力的时候,这又会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

造成孩子学习负担的究竟是UPSR这项考试本身,还是一直以来监督不严谨、失效的课堂教学,而徒增孩子的学习负担呢?


公平的教育需要考试

2021/05/07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林维贤

教育改革是趋势,不少国家都在探讨如何给予孩子们更有效的教育。痛苦且看似低效的考试制度自然是首当其冲,但是考试之必要的原因是为了公平。

先解释为什么考试是公平的。合理的情况是,一张试卷对于所有应考者只有一套标准。几乎所有关于考试的替代方案却不是这样。以校本评估为例,实际落实到不同学校和班级中,所采用的评估方法是会有差别的,因为缺乏了像考试一样清晰明确的标准。更不用说具体到个别老师的评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

另一方面,升学的标准也在逐渐淡化考试的作用,改以其它号称更全面的指标,例如性格、创造力、课外表现等等。但这其实给了学生“无形的门槛”。早前就有报告指出哈佛大学通过给申请者性格打低分,以减少录取亚裔的比例。重点是,考试以外的因素是很容易被操纵的,以前学生可以很清晰地以优异的成绩作为目标,而现在有志者却饱受标准模棱两可的困扰。

教育有很多高尚的追求,但公平应该是教育里最重要的目标,因为资源是有限的。不是每一个想成为医生的人都能成为医生,一个家庭背景普通的人,只能依靠自身努力去争取被学费廉宜的公立医学院录取。在马来西亚,我们有不只一套标准。熟悉招生情况的人就会知道,无法进入有固打制的大学预科班的学生,即使在STPM怎么努力,也已经注定在这个学位的竞争中处于绝对的弱势。可见少了“一套标准”所带来的危害,不公平的教育会永久地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然而,很多人会指出标准化考试也不是公平的。富裕的家庭可以给孩子补习以及更好的资源,帮助他们考取高分。从结果来看,富裕家庭的确会更有优势。可是在现实世界中,有钱有资源的家庭在做任何的事情都是有优势的。公平的教育恰恰提供了一个孩子扭转这一切的机会。一些没有补习却刻苦的学生,比富裕的学生做得更优秀,而当我们抛弃了考试这种简单明确的标准,取而代之的是申请文书、推荐信、活动背景等复杂要求时,家庭背景一般的学生已经不能仅仅通过学术上的努力去实现阶级跨越。

考试制度支撑的是绩效制(meritocracy),可是近来绩效制却也受到了质疑。有学者认为,因为绩效制失败者会被怪罪于不够努力,而往往成功者是因为天生条件和运气。这是事实,但是我们要因此就扼杀一个人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机会吗?有人觉得,更公平的方法是通过抽签入学,无论学生来自什么背景,这样子就不会带来名校情结等问题。可是,资源就是有限的,一定有些地方的条件比另一些地方好。有什么理由牺牲学生想努力往更好的地方的机会,任由他们的前途被掌握不了的因素所左右?

总会有人以芬兰的PISA成绩为例,去论证应该废除考试。但是这部分与资源问题有关,我们的师生比例、师资质量、教育系统等等有非常大的差距,而到了高中以后,芬兰其实也有统一公平的标准化毕业考试。而且PISA成绩更好的是中国和新加坡等实施考试制度的亚洲国家。

其实很多关于考试的质疑,不是取消考试就能解决的。很多时候是我们考试的方法错了,或者是学制编排有问题,或者是学习内容不够多元化,使得学生被逼学习他们没有兴趣的知识。有太多地方需要思考,问题往往不是出在考试,而是整个教育制度,比如校本评估被推出以来至今依然很混乱。关于UPSR被废除的课题,很难判断究竟是利是弊。或许在小学阶段相对来说不是很重要,但对于升学的孩子,我们为他们准备好了吗?或者以后我们在讨论更重要的SPM/STPM考试时,我们有比捍卫教育公平其它更好的办法吗?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我想,至少我们要教会孩子的是:“有些人能赢在起跑点,但是机会永远是留给愿意努力坚持奔跑的人。无论条件多好,不努力就会失败。而努力能让你不只会停留在起跑点。”即使这一切依然掺杂了很多运气因素,但至少考试是支撑绩效制最公平的办法,因为每个人都有努力的权利。

 

无学分学校

2021/05/07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 :子优

很久以前,我就认为考试制度不好。靠成绩来判断“优劣”,衍生出的后果,是家长们重视

分数的高低,补习班生意兴隆,“考试机器”诞生。他们或许什么都不会,但他们晓得考卷里,该填什么。

我对“无学分学校”满是憧憬。国外许多学校,国内的国际学校,不就是如此。所以说,废除学分制简直是“高端”做法,合理又人性。

然而,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此举,到底是能给孩子们更“纯净”的生长环境,还是反倒会成为他们脆弱的诱因?

有个著名的理论叫做鲶鱼效应,说的是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于“无忧无虑”的情况下,丢了命。但往里头放入鲶鱼,反倒会激发沙丁鱼的求生欲,而得以活命。类似的故事还有许多,如温水煮青蛙,说的是青蛙待在温水里,没意识到危害的存在,然后被煮熟了。

很多时候,孩子都比大人来得“懂事”。就拿疫情期间来说,相比许多“大人”,他们反倒更听话。但这不表示他们足够自律。玩乐,谁不喜欢?不用分数作为衡量标准,不去鞭策,不逼迫学子力争上游,孩子们将长成什么样子?是放任高飞,还是放飞自我?将来,孩子们是会为不曾努力的幼年感到高兴,还是有少壮不努力的感慨与伤悲?

教师,本就是育人子弟的重要岗位。如今,他们更是忽然被戴了“高帽”,手握国家栋梁的命运“指挥棒”,且直接且间接,定夺着学子的将来。如此,对于不讨喜的孩子,是否公平?人,是感性的。对于不同的孩子,父母也会偏心,爱也有多寡之分。

就算有指标把控,老师们循规蹈矩,也难以避免家长为给孩子谋前程而“行贿”。想着“为孩子好”,去“巴结”老师,不出奇。即使这不是老师本意,也保不准盛情难却。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而有了“情谊”后,学生的所作所为是否会有“感情分”?

成绩不能代表一切,但它公平公正,它是寒门子弟改变命运的机会。竞争,不讨喜,但是人类的世界,正是因为有比斗,才愈发进步。建议,是好建议。奈何,实行是否能好好的实行?时间,是否成熟?方案,是否全面?难说。

结果如何,只能拭目以待。但愿此举,不是把学子当试验品。期望孩子们,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茁壮成长如大树,所经风雨皆成养分,成就为国家稳固的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