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4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 ~ 539




谁在说谎?

2015/12/3 (砂拉越)国际时报/评论版

~作者:子富
 

对国小与国民型小学(华小与淡小)所采用之小六国语教科书,两名副教长各自表述!人民想知道的是,这两位代表着内阁、代表着教育部的“大粒人”,谁说的才是真的?又是谁在说谎?抑或是谁都没有说谎,而是内阁的所谓议决不明确,或又是两人对内阁的议决不明又不白!

总之,总有一项问题的存在,才会把华社、董教总、和各华小校董会搞得兵荒马乱,无所适从!

对华教问颇,“大粒人”的各自表述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华社和董教总也已经见怪不怪!但事关华教前途,又不得不关注之。

针对华小国语教科书问题,副教长张盛闻表示,教育部课本局并没有遵守内阁的议决,准备华小和淡小的小六国语课本,相反的只出版了国小版本的国语课本,并发放给所有的学校,包括国小、华小和淡小。

根据张盛闻表示,之前确有建议所有小学使用统一的小六国语课本,不过被内阁推翻,然而,课本局却依然只出版一种课本分发予所有的小学。另外一位副教长卡马拉纳登则说,从明年开始,所有国小和国民型小学(华小和淡小)将采用同样的小六国语课本。但他宣称,国小和国民型小学之小六评估考试,国文试卷的模式将不一样。

他告诉国会下议院,目前虽然国小和国民型小学所采用的国语课本不一样,但这两种源流学校的国语水平已接近。

他更清楚的告诉国会下议院,从2016年开始,所有小学小六之国语课本将统一。他也说,联邦内阁是在今年1030日议决,国小和国民型小学之小六评估考试模式不一样。

张盛闻和卡马拉纳登完全不一样的表述,人民要的是真相,到底内阁有就此问题作出明确的决定吗?如有,决定是什么?

如果正如张盛闻所说,教育部没有遵守内阁的决定,则是官员不遵守内阁的指示,是一种异常严重的行为,也是绝对不能被允许的,作为副教长的张盛闻有责任把相关的官员揪出,誓言非把之逐出教育部绝不罢休,以免祸国殃民。

如正如卡马拉纳登所说,政府已决定,从明年开始,所有国小和国民型小学(华小和淡小)将采用同样的小六国语课本,张盛闻就必须向人民解释,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别让问题频重演

2015/12/2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中言
 

教育部的教科书管理与监督素质,令人摇头叹息,每年都出问题,引起各方不满,教育部官员却没有吸取教训,避免再犯同一错误。

今年的教科书问题,先有小学六年级历史课本独漏马华代表─已故丹斯里黄保尼,后有2016年的国文科,国小与国民型小学使用同一版本的课本。

教育部课本局一再出错,到底有没有人监督,教育部官员是否有遵守标准作业程序,管理教科书的编写、校对、出版及分配?为何每次都是由家长或教育工作者揭发错漏后,官员才“惊觉”出错?官员推卸责任的态度,最令人生气。

推翻统一指令

历年来,国小与国民型小学采用不同版本的国文课本,但教育部早前却要统一国文课本,后来,由于遭到多造反对而带到内阁讨论,内阁也推翻统一国文课本的指令。

可是,课本局只准备一种课本送去各源流学校,结果劳烦首相署部长魏家祥、教育部副部长张盛闻及董总,向教长马哈兹尔反映,课本局则被指示尽快印刷,以纠正错误,唯明年新学年初期,国民型小学的学生可能被迫使用国小版本的国文课本。

教育官员疏忽

教材编写出错、国小与国民型小学的学生使用同一版本国文课本,显示教育官员的疏忽、不够细心、对相关内容了解不够透彻,以及对我国多元教育发展不敏感。

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事业,教育部官员必须正视问题,纠正错误,否则会误导学生,同时,教科书的内容必须符合各源流学校的需求,尤其是语文科,以免内容太深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影响语文科的掌握能力。

国家教育要前进,是大家的共同责任,切莫误人子弟!

 

巫统史观下的教科书

2015/11/30 东方日报/评论版

~作者:黄金城
 

「历史由胜利者书写」的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但每一次发生「官方历史教科书歪曲历史」、「官方历史教科书忽视非马来人贡献」、「官方历史教科书里的建国英雄未提及马华领袖」等各种怪事的时候,除了政客呼天抢地表演民族大义,社团大佬发文告表态力挺,似乎天下就太平了,历史就纠正了,先贤就正名了。

这当然是「很傻很天真」的驼鸟式思维。但问题不在于国家语文出版局那几个小官的偏差视野,也不是教科书作者对历史的无知胡涂;这些小官文人都已是过夜油条,既使要当「民族英雄」,也不会和自己的荷包作对;语文出版局那几个小官更要眼观四面耳听八方,慎防敌营渗透,确保官位永固,才能名利双收、全身而退。

大马历史教科书出现问题,早就见诸历史;去年便有学者指小学历史教科书太偏向单一种族,更早前也有一堆政客说要设立种族关係课程、编写种族关係教科书等,迄今还在纸上谈兵。

近几年的报章,也有教师要学生「滚回中国」、「滚回印度」的新闻。教师心态思维与党官机构如出一辙,究其原因,实乃受了「巫统史观」之毒所致。

「巫统史观」的形成,主要是马来亚独立、马来西亚成立以后,以巫统利益为中心,把巫统领袖奉为建国者的一套思路,目的在于垄断历史诠释,树立巫统神话,确保政权永固。

巫统的「建党伟业」和马来亚独立的确息息相关;但是,官方历史的书写,却在树立巫统的神话。「巫统史观」的中心思想仍然是不断重覆「马来人是这个国家的主人」、「巫统捍卫马来人和马来统治者利益」、「马来人给予其他族公民权,其他种族接受马来人特权」等所谓的假大空「社会契约」;目的也无非在警告其他族群不要存有幻想和异心改变现状(挑战「马来人主权」),只需接受现有由巫统设计和领导的制度,继续确保巫统?国阵执政。

由于巫统掌政大马五十余年,长期掌握「历史诠释权」,得以利用国家机器与资源进行「历史书写」,以钦定「我们是谁」、「谁是国家主人」、「谁是外来者」等。而「御用历史学家」的工作,就是如何通过历史教科书製造「官方意识型态」,进而达致驯化他族的目的。具体做法,就是凭藉官方历史教材形塑「特定史观」,教育出服从官方意识型态的所谓「国民」。一本历史教科书,不过是牛刀小试,更重要的是整个国家机器都为这套意识型态服务,从国家博物馆到商业电影都不能逾越这套官方意识型态。

从过去的「华人文化未列国家文化」、「马华文学未列国家文学」、描写马共的电影《新村》被禁,到现在的「官方历史教科书忘了马华领袖」等,都是「巫统史观」下的产物。意思就是:只有巫统(政府)有权决定谁是「国家英雄」、「国家文学」等。

按照这样的「巫统史观」特定思路,加上马华民政国大党等国阵伙伴并未掌握实权,负责历史课本书写编辑的官员当然也懂得观颜察色,明白巫统才是真正的「老板」,其他政党意思意思一下就算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就这么一回事。

国家干训局(BTN)总监最近开腔谈历史,不忘强调华人印度人是「外来者」,就是忘了顺便告诉大家马来人的先辈也来自印尼诸岛和中国云南。去年十月,民政党党员陈来顺指马来人也是外来者,竟遭中央涷结党籍。可见民政党中毒之深,也可见巫统霸权之恶。

巫统史观下的教科书,不过反映了政治权力对国家历史的扭曲和诠释,如何拨乱反正?要靠民间力量。下回再谈。

 

华小,不能少

2015/11/29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方贝欣



吉隆坡华小学生人数减少,其中5所华小总学生人数各仅剩下200名以下,相比雪州一些学额即将爆满的华小,有着相当大的差异,一边厢学生少了,另一边则是没有剩余名额让学生进来。

根据报道,从2005年至2014年,吉隆坡华小的学生总人数减少近1万名学生,不禁让人怀疑这些建立在繁华都市的学校该如何生存?

基于早期生活在吉隆坡华裔逐渐成长与老化,加上隆市“黄金地段”发展迅速,使不少人迁离该地,不少曾经热闹的学校慢慢迈入微型华小的窘境,一旦无法迁校还会面对关闭学校的问题。

相信华社也不会让前辈辛苦建立华小就此关闭,当中也有不少华小成功迁移到其他地区,成功缓和如蕉赖或加影地区华人较多,需求较高,却华小不足的地方。

过去华社不断要求政府为增建华小,另一边却发生华小学生人数减少问题,或许也因为这样,政府少有批准新华小的成立,而最新的华小也是华社要求20年,才在今年启用的旺莎玛朱华小。

所以,华社欲维护华小与照顾他们的生死,必须拟出相关解决方案,如为学生人数逐渐开始减至500人的学校开始寻地迁校,以保住建立数十年的历史。

虽然迁校工作不简单,甚至必须花费人力与资源到各地寻找合适地段,但为了华小的生存,及解决其他地区学生爆满的情况,这都是各地华社必须共同努力与争取。

无论前景如何,大家都必须确保“华小,一所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