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1 星洲日报/专题
早年都是到老师家拜年,近年则改到酒楼餐厅聚餐. 2006年毕业的新山宽柔高三文商一校友曾经包下巴士到老师家拜年,第一站来到陈鸿珠老师(右一)的家。陈老师过世后,这群校友每年都会邀请师丈李云忠出席他们的新春聚餐活动,延续他们与陈老师的情谊。 宽中这班2006年毕业的校友,曾经在同窗10周年那一年,邀请老师一起回到他们高中时的教室重温旧日时光。
为人师者最感动的一件事,不是教师节收到多少卡片或鲜花,而是学生毕业许多年以后,心里还一直惦记着自己,每年农历新年风雨不改捎来问候与祝福。
2006年毕业的新山宽柔中学高三文商校友,早在高中时,每年都会趁农历新年一起到老师办公室,为老师献唱一曲〈财神到〉。毕业后,这群校友没有改变向老师拜年的习惯,每年依旧少不了这首〈财神到〉。
校友黄子维说,毕业后最初那几年,他们都是到老师的家拜年,直到近年,因为不想麻烦老师招待他们而辛苦准备,所以改换形式到餐厅或酒楼聚餐。
他们的拜年活动不纯粹只是喝茶聊天,有时还会来一些余兴节目。比如说,当他们到地理老师陈鸿珠的家拜年时,陈老师就会像以前给他们上课那样,准备一些关于地理的问题给他们抢答,仿佛把时间拉回从前上课的时光。
除小游戏,他们也难得有机会跟老师一起唱卡拉OK。黄子维觉得这挺有趣的,“因为跟老师一起唱卡拉OK,感觉就像跟朋友相处一样。”换作从前上学时,哪有什么机会跟老师一起欢唱卡拉OK呢?
最难忘包下整辆巴士去老师家拜年
如果要说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他觉得是大伙儿租巴士浩浩荡荡到老师家拜年的那一次。他说:“那时候我们刚毕业不久,同学的反应非常踊跃,差不多有四十多人参加,几乎坐满了整辆巴士。”只可惜当时没有留下太多照片,但那个包下整辆巴士的场面至今仍无法叫人忘记。
还有一次他印象也很深刻,那一次适逢他们这班同学相识10周年,他们特地向学校申请回到高中时的教室跟老师一起庆祝,教室里还留着他们当年的壁画。虽然那次严格来说不是拜年活动,但只要对老师有心就好,是不是农历正月并不重要。
即使老师已去世,每年仍不忘邀请师丈
毕业至今15年,有些事其实已物是人非,例如他们敬爱的陈鸿珠老师,多年前因病过世,无法再陪伴他们过年。然而,这群学生说实在真的很有心,虽然陈老师不在了,但他们每年依然会邀请师丈李云忠参加他们的拜年活动。
陈老师桃李满天下,以前在世时,每年都会有很多不同班级的毕业生跟她预约时间上门拜年。而这么多组毕业生当中,李云忠最熟悉的一组要数这个2006年毕业的高三文商一,他还记得这群毕业生当年包下巴士来拜年时,“整个客厅都是他们的欢笑声。”
他和太太很欢迎学生来拜年,觉得过年就是应该这样的热热闹闹。“我太太都会问他们毕业后的近况,难能可贵的是,我太太几乎记得他们所有人的名字。我有次就问我太太,她是怎样记得这么多学生的名字,她就跟我说,她是用心来记。”
太太过世后,他以师丈身分出席这班毕业生的新春聚餐,不曾缺席过,包括去年,即使在冠病疫情的阴霾笼罩下,他也依旧出席。
去年出席新春聚餐后,他有感而发在脸书写了一段文字:
“……对于学生团拜,鸿珠乐在其中,即使后期身上挂着小药包、身心疲累的情况下,她依然精神抖擞地迎接一班又一班的毕业学生。我想,她绝不是沉醉于受学生欢迎的虚荣,而是真的想看看这些毕业生,了解他/她们的近况,并予以鼓励与慰问。哪管是一句暖心的问候、一个关爱的眼神,都是一种她想给的力量……”
很遗憾,今年新春聚餐怕是没办法进行了,至于会不会采取其他形式例如线上拜年,黄子维说大家目前还没有头绪,语气中尽显无奈。
李云忠说,未来只要情况许可,他还是会尽量抽空参加这群毕业生的聚餐活动,毕竟他们高中毕业了那么多年还一直把老师放在心上,“真的很不容易。
(星洲日报 /记者 : 梁慧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