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5日星期四

【华教视窗】 ~ 1203

考生们,加油!

2021/02/23  光华日报/社论

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一切教育计划,原订于去年11月至12月举行的2020年大马教育文凭(SPM)考试,经过了2次的展期后,终于在本周一起在疫情新常态下举行。

除了推迟举行SPM考试外,我国教育部也因为疫情,取消了去年的小六UPSR和中三PT3考试,也多次宣布学校关闭停课,改为网络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们居家学习。

然而,各阶层家庭的贫富差距、城市与郊区网速不一等问题,使到网络教学并无法全面推行;否则一个让学生们居家学习的教育频道Didik TV,相信也不会在上周三推出。

就在这教育频道推出的2天后,教育部长拉兹吉丁却突然宣布各级学生即将返校上课的日期,这项在疫情下开课的消息一宣布,即引起家长们的担忧与不安,以及朝野议员们的抨击。

其中,巫统署理主席莫哈末哈山就痛批教育部的政策朝令夕改,对学生和师长都带来不便,也让家长们面对沉重的负担;至于希盟教育委员会也对教育部重新开课的决定感到惊讶,并向教育部提出了5项诉求或建议。

此外,教育部本月初也才发布第二版的《居家教学手册》和《居家教学时间表执行指南》,指示各校在这星期开始实行新的网课课程表,却又宣布学校即将恢复实体课的消息。

综观疫情后的这一年来,教育部的政策朝令夕改,我们担心它已“失去了方向”,更担心全国401105SPM考生,是否已真正做好准备去面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

无论如何,这批在疫情下的考生,还是得做足防疫措施和严守标准作业程序下,本周一起步入在全国各地3310个考场或考试中心应考,就让我们祝福每位考生:考试顺利,加油!


传承文化和传统的交叉口

2021/02/23 星洲日报 /言路

~作者 戴子豪

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是大中华区以外,发展得最为完善的一个华教体系。中港台澳以外的国家与地区,没有一个能和马来西亚相比。

除了认识汉语外,另一个发展华教的原因,是发扬我族文化。我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对政经文教都有深入的影响。

传统,是用具体的形式,把文化传承给下一代。在资讯科技不发达的古代,能把孔孟思想传承的,除了“读书”,就是秉持其精髓的形式传统。举例而言,在小学我们看见老师都会鞠躬行礼。这是出自于唐朝《太公家教》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精神。

现在教育已普及化,人们的知识水平有着明显的提升。我们的判断能力比祖辈还强,因此面对一个困境:到底是文化精髓还是形式传统,更能象征我们是中华民族?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句名言出自我很敬仰的一位诗人。就因这一句话,我在社媒提出自己对马来西亚各民族之间的矛盾,要求退一步当真正的“马来西亚人”时,一开始并不受很多华裔认同。但是铭记这一句古老的思想,我站稳脚步,两年后认同我看法的华人越来越多。

我的目的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主观“精髓”,而不是传统。所以,和当代当地起冲突的传统,我都会提出“改变”的看法。这一做法常被抨为“背叛民族”。

这一句诗,人们可能不知道作者是谁。但,大家每年都会纪念他。农历五月初五,大家都会赛龙舟和吃粽子。至于这位爱国诗人做过什么?写过什么?为什么要纪念他?知道的人远远少过懂得吃双黄蛋、素食,或者粽子的人。

很多人已经落得只记得传统,不记得文化。这是文化传承方式的悲哀。文化也会随着时代变迁而改变。唐朝之前,君臣只有男性,直到武则天的出现,这个“君父”文化也改了。到了现在,我们也接触了民主,君皇不再是天子,领导国家的是我们一人一票选出来的首相。

但是我中华文化还是有着无法取代的精髓,如礼义廉耻。在马来西亚,很多人拿着“捍卫华人文化地位”之名,在网上对异议者强加诅咒、恶骂,用词不堪入耳,为的是“捍卫华人华教和中华文化”的地位。这个做法,就已经违背我们文化要求我们尊崇的礼义廉耻、入乡随俗等概念。

我们可以适当的放弃一些过时的形式传统,尤其是毫无意义的传统,如对女性的贬低。但是中华文化之优美精神,才能显示我巍巍中华民族的风范,让全世界都尊敬我们!

 

考生请多加合作

2021/02/23 星洲日报/柔佛透视

~作者:左中右

222日至325日是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的考试期,该项会考展延了两次,如今终于掀开序幕。其实,不仅考生感到紧张兮兮,受委执行监督考生的校内老师亦然。

疫情当前,教育部对这项会考严阵以待,而有关考场的标准作业程序(SOP)甚为严谨,都是以考生们的安危为大前提。

准备考场时,我和其他同事深切感受到教育部谨慎的态度,例如考生的座椅必需保持1.5公尺的距离,除了考场课室,校方还得准备特别课室、隔离课室和代替课室,这是以前没有过的事。换句话说,校方得准备更多的课室,监考老师也会相应地增加。

今年,校内老师若没有获派担任监考老师,校方就会安排他们分组地执行监督考生的工作。根据教育部指令,最少会有两位老师在入口处站岗,考生进入校内前得测量体温和消毒手部,待考生交上“防范冠病呈报信”后,便直接进入考场礼堂或课室,不容考生随兴地走动,甭说群聚了。

考生体温超过37.5度会受促到政府医院检验,并获得“病情公函”,以便日后才考试。

在考场礼堂或课室,监考老师或校内的监督老师会“金睛火眼”地注意考生们的一举一动,若发觉考生出现冠病的症状,就得尽速采取“官方行动”,确保考生们的安全。这一次,监考老师收完试卷后,监督老师会接棒进入当考生的“休息时段保姆”,滴水不漏地监督考生的举动,不允许群聚,以防患未然。

各校的情况该大同小异,若下午时还有考试,考生只能在考场礼堂或课室吃午餐,考生可自备便当,但家人不可送便当到校;或是学生向食堂订餐后,监督老师会把订餐派给考生。简言之,考生的活动空间只限于考场,不可随意走动,群聚更是大忌。

 

要开学了!请赋予信心

2021/02/23 星洲日报/柔佛透视

~作者:温财达

教育部已经公布开学日期,小学将于3月陆续回校上课,而中学则于4月才开课。

这是好消息,因为待在家的孩子们终于可以回校上学了,孩子们一定怀念他们的同学、老师和教学的乐趣。

当然,有家长一定也会担心孩子的安危,毕竟冠病毒是无所不在,上学有些风险。但是,家长必须知道,回校读书是迟早问题,如果家长不让孩子上学,那么就会放弃了孩子学习的权利,甚至让孩子跟不上学习脚步,而落人之后。

再者,与其让孩子成天在家闲闷得发慌,或者玩手机、看电视与迟睡迟起,倒不如让他们上学来得充实,且能与同学们互动,增进学习和沟通能力,并且培养纪律。

无论如何,实体学习总比网课来得有效和有利,家长必须对学校防疫措施有信心,相信只要校方严守SOP,学生们也遵守防疫规则,学校仍是安全和可信赖的学习环境。

有云:信心和冒险是双胞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更何况,学校不是虎穴,而是学习的天堂,是象牙塔,让孩子回校上课,无可置疑是件可贺可喜的好事,让我们赋予信心,安心和快乐地送孩子上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