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2日星期一

【华教视窗】 ~ 1201

 峇株五校董事会任重道远

2021/02/18 星洲日报/柔佛透视

~作者:关振庭

峇株五校董事会堪称峇株巴辖华文教育的中流砥柱,成立七十多年,带头推动本地华文教育的艰辛成长。

与全马华校董事会一样,峇株五校董事会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华社。今年冠病肆虐,董事会为遵守行管令,取消了元宵采青筹募发展基金的活动,经费左支右绌,势必难免。

董事会之前拟将办事处迁到华仁中学中镜楼底层,遭到部分教职员及顾问反对,要求以师生福祉为考量,回归“学校办学,董事办校”的传统。

五校董事会搬迁原有办事处的计划早在2017年提出,当值的董事深感位于校门口的办事处存有许多不足之处,为提升华中和董事会形象,办事处若设在新建竣的中镜楼,除了缓和食堂空间不足外,也一倂改善交通状况,增加人流量,提高招生效益,取得更多实际效用。

然而,碍于舆论的压力,董事会最终宣布取消搬迁计划。

回顾事情的发展,笔者始终觉得,董事会放弃搬迁办事处的决定过于仓促,为了遵守标准作业程序,董事会尽可暂时搁置此计划。

董事会拟于翌日举办的汇报会也受人诟病,社会人士要求举行的是双向交流,而非单向的汇报,各方通过对话深度沟通,以宏观的角度达至互相谅解,拆除意见分歧的藩篱。

设置这资源中心和图书馆是华中建校以来最大的工程,耗资超过千万令吉,从策划到筹款、督工兴建,直至竣工启用,董事竭尽所能,任劳任怨,居功至伟。

搬迁办事处方便更密切协助校务发展,实现开放社区使用,资源共享目标。笔者确实看不出有何不妥之处,一个利多于弊的计划却胎死腹中,作为华中人,笔者对此深感惋惜。

我国的华文教育需要靠董事会支撑,峇株五校董事会与华仁中学唇齿相依,任重而道远。取消采青筹款和放弃办事处搬迁,多少影响董事为华文教育服务的热忱。

笔者谨以此文,勉励劳苦功高的董事坚守捍卫华教堡垒的信念,“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加油!

 

书本,谢谢你的陪伴

2021/02/20 星洲日报/大北马

~作者 陈婉欣

家里有三个比我还高的书橱,里面收纳的书少说也有四百多本,每次站在书橱面前,心里都有说不出的自豪感。有些人每个月总得买几件漂亮的衣服奖励自己,对我而言,买书就是这么自然,买几本好书,充实自己,是最开心的事。

我的书橱里,有文学小说、食谱、图文书、港台杂志、自传、亲子系列和英文书籍等,每一本都是心头爱。

书本予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吸引力,我想这一切源自于爸爸。

小时候,常常看到爸爸清晨带着老花眼镜看《亚洲周刊》,我也翻了几页,一行行直立的繁体字仿佛就是外星语。小孩的好奇心总是有的,我问爸爸,为什么你都在看书呢?是不是很好看?爸爸笑着说,有空就看阿,看了就懂多一些。的确,那时网络不如现在进步,要了解国内外的时事分析,这些周刊都是珍贵的一手消息。

虽然看不懂爸爸的书,但是爸爸看书的习惯已静悄悄地埋在我心底。印象中,10岁左右,我就疯狂地迷上中国神话和鬼怪故事,图书的文字写得好逼真,真假难分,但是我就是看得手不离书,越看越过瘾。当时,我已非常确认自己和书本有一种缘分,提起勇气和妈妈建议,如果我考获佳绩要买1本书的奖励。每次年考后,我都可以和家人在海鸥楼上的大众书局选书,其实,我好想买好多本,但因为只能选一本,我都得比较数次,就开开心心带着战利品回家。

上了中学,学校有办书展,我更开心了。每次,我都带着个人储蓄买几本,买书的乐趣足以让我开心好几天!青少年发育时期,对人生充满很多怀疑,我看爱情小说,找到对爱情的憧憬;看心灵励志,找到人生的明灯;看图文书,找到想象力和图画的美好。爸爸长期打拼生意,很少和我们聊天,我在图书馆借了刘墉的书,里头的字字句句仿佛是代替爸爸写给我的话,看了很感动,也很有正能量。当时,我参加很多社团,但心里很空虚,书本是我最好的陪伴。

直到我上班后有能力自己买书,这个习惯还是一样不变。外面的世界变得太快,看书可以让我沉淀下来,在文字里头找到知音。每一本书,都是作家的心血,他们吸收人生的经历,领悟某种道理并转化文字,人生不如意时,看书仿佛有个人懂你,陪你流泪,陪你欢乐。

这些年来,虽然经历过风风雨雨,但我依然过得还不错,我想,要谢谢书本的陪伴,让我意志坚定,平稳安康。

 

协助学生们“牛”转乾坤

2021/02/19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 陈伟豪

下周是提交本学期学生成绩的最后一周。我教的课有学生到现在还交不上最后作业。在多次发电邮和WhatsApp短讯后,其中一名学生向我道歉,说他那部年龄超过10年的二手电脑无法用来制作数码游戏以完成课程作业,再加上MCO2.0期间他去不了网吧,所以他选择放弃完成有关的作业,并愿意承担任何结果。

B40家庭的孩子优先被录取的政策开跑以来,源自这些家庭的公立大专院校学生自然就增加了。在疫情爆发前,学生们不论贫富,都可以使用大学的电脑室设备来完成作业。即使学生本身的手机和电脑是低端的设备,也不怎么影响他们完成各自的学业。此外,学生们不但可以在大学附近兼职打工赚钱维持生计,也可以借此为自己的设备升级以追上科技的发展。

同时,大学内也有许多他们可以申请的研究助理空缺。故学生们的生计可以各种方式维持下去。

如今学生们都回家了,即使大学内外还有兼职机会他们也难以任职,进而导致他们面对经济问题。或许有人会质疑,大专生不是可以用高教基金(PTPTN)贷款来交学费和维持生活吗?殊不知许多穷学生在获得贷款扣除学费的余额后,会把部分甚至是全部余额交给父母,以补贴家用。这种情况对曾经在大学生涯中不断面对金钱困扰的我来说,是非常可以理解的。

成功挤入大学深造原本是一件可以骄傲的事情,但是隔壁档卖香烛神料的叔叔提醒我妈,我进了大学就意味着家里就少了一个可以到夜市摆档卖凉水赚钱的孩子了。因此,有父母希望进大学的孩子能够像在念中学时那样,打工帮补家用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故把贷款余额拿回家也是可以理解的。

为了凑集入学的学费,我在新山五姨理发店间隔出的空间开补习班。进了大学后需要一台电脑,老爸带我到安邦大姑家求援,而马口的狮子会也给了一笔入学助学金,才跨过这个入学的坎儿。得到PTPTN后,虽然没有用作补贴家庭开销,但若没有史丹利教授聘我作研究助理,要完成学业是很艰难的。然而,当我获悉内陆税收局因欠税而查封老家后,就立马用手头上的贷学金来清还部分的税,并供还老家的房贷,以渡过那次的难关。家里面对困境,身为孩子的难道会撇下不管只专注学业吗?更何况现如今我的学生们都住在家里上网课,更不可能对家里的经济问题视若无睹、无动于衷。

其实,我这个学期已经在作业设置方面降低电脑设备的要求了,也允许学生用相关软件最近十年的任何一个版本来完成作业。只是想不到,一些学生的电脑实在是太旧了,但是已经无法进一步降低要求了。讲师们能够做的是在作业设计上尽力降低要求,但是这还是不能解决学生们所面对的经济问题。可不可以我们借着辛丑牛年伊始,一起出谋划策,协助受疫情影响的学生,帮他们“牛”转乾坤呢?

 

科学的趣味教学记

2021/02/19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黄晓扬

在我的中小学时期,也就是1980年代到00年代,科学或理科的教学多数是课堂和实验室教学。那时的互联网,YouTube和网络搜寻器还在初始和研发阶段,我们多数都靠学校老师来学习科学。也因此,我们能接受很基础的课程和实验课。进入大学后,由于是修生物学科,所以多了户外教学这一环节。

记得有一次课本中提到各类昆虫和植物(应该是生态学),助教便带了我们一班去学校邻近的野外去鉴定课本内的生物,大概有30-40种,鉴定越多生物者,分数越高。虽然没有得很高的分数,我们也在半学半玩中体验到快乐学习的情境。

还有一次讲到微生物酿酒章节,老师课前先铺陈,讲了一些酿酒的原材料和工业酿酒的过程。然后带我们到城里的一个酒吧,我还记得那间酒吧叫Library(图书馆之意)里面摆设了很多纸质书。然后我们一班学生,一半时间品啤酒,另一半时间老师穿插讲这是什么原材料制成,那是用什么工艺制作的。这些经验让我进入教学生涯后,依然能感受得到那氛围。

我初任教职前几年,教的是生物化学和植物生理学。尤其是生化课,备课尤其吃紧。生化课的本质是枯燥和抽像的化学式子。要怎么让这些式子一个接著一个在学生的脑海中转化成一个个代谢过程?一半靠的是对内容的熟悉度,另一半是呈现方式。

有一次讲到柠檬酸循环,我就讲了发现柠檬酸循环的故事,就是研究者从鸽子的胸部肌肉细胞的提取物来研究这个代谢循环中的过程。原因是鸟类因为飞行的关系,胸部细胞的代谢特别发达。诸如此类的情境式教学,让学生能在预设的情境中体会化学分子转化的意义。

教植物学时,我带他们到草药园去参观。记忆中,看到花蒂玛(Kacip fatimah,一种生长于热带草药)时,有位女学生说:“老师啊,这是我的植物!”丝毫没有其他意味,空气中弥漫的是现场教学的乐趣!

来到近期的教学生涯,由于行动管制的原因,教学转到网络上。网络教学有个优势,就是随时可以向学生展示网络资源,比如显示视频,即时以网络资源回答学生的提问。对于专注时间短,需一定程度的影音刺激的新生代,引起他们的学习动机时,要加入网络元素。例如,讲到太阳系,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我就叫学生在手机下载相关的app。这是贴合他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也能在某一程度让他们自主学习。

还有一个可借助网络教学的是翻转课堂。我会在教某一章节前,吩咐学生先看网络上的预录教学视频或做习题。等到讲解那一章节时,多是学生提出不解的疑点和难题,教师归纳和总结。这可以作为深度学习的一个转变。

新世代的学习,在疫情的催化下,越来越依赖科技和网络,教师在设计课堂的时候需要适当的加入虚拟学习元素。对我而言,尽可能的在教学中融入情境,并以科技做辅助,让学生自发性的学习。学生会把这种学习方式内化为未来升学,进入职场,或处理生活难题的能力,进而在21世纪生存游刃有余。对教师而言,也能乐教爱教,达至教学相长的理念,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