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6日星期六

【华教视窗】 ~ 1208

 21世纪独中学生图像

2021035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林国安

人类社会进入21新世纪,世界范围内兴起了“21世纪能力教育改革运动”。这场全球性的教育改革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引领全球教育系统的目的方针、目标、内容和方法明确关注并聚焦于新世纪社会和个人发展所需知识、关键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回应21世纪教育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如何培养人才的核心议题。

因此这本质上是一种以人的更高发展为导向的教育改革运动,指向一种教育目的上的新世纪育人目标的实现。

20世纪90年代中期推行“素质教育”,我国华文教育工作者顺应世界教育改革大潮,深层思考华文独中“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探索落实“核心素养”教育新理念。

去年5月,董教总独中工委会统一课程委员会发布《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课程纲要总纲(试行本)》(下文简称《独中课程总纲》),拟制“核心素养”框架,并依此描述了独中“学习者形象”:“懂得关爱自己的人、有知识的人、能够解决问题的人、懂得关怀他人的人、有团队精神的人、擅长沟通的人、心胸宽广的人、有爱乡爱国精神的人、有永续发展信念的人”,体现独中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样貌。

学习者形象泛化

遗憾的是,《独中课程总纲》所描述的独中“学习者形象”(按教育学术语宜作“学生图像”)却是形象不全、有所缺陷的,概括也不甚准确到位。

首先是形象泛化。

《独中课程总纲》的独中学生形象一般化,未能体现21世纪能力(核心素养)视域独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独中学生群体应有的形象特质。21世纪能力的一些基本要素,诸如4C高阶能力(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创造意识与创新能力)和ICT信息技能等,都没有整合融汇于独中学生图像的描绘。难道新时代独中学生不需要具备这些关键能力?这毕竟不符应新世纪华文独中的育人贡献。

文化底蕴缺位

其次是文化底蕴缺位。

《独中课程总纲》所描述的独中学生图像竟是没有“文化底蕴”的!这是漠视独中学生在跨文化教育情境的文化参与和文化担当,也违背独中课程文化本质。

早在1973年,《华文独中建议书》明确“独中统一课程应以我国客观环境之需要为原则,更应尽量保留和发扬华族的文化遗产,配合当前国家原则的意识,进而创造多元种族的文化,同时亦应达到全世界中等教育之一般水平,亦符合发展中国家多元种族的共同利益,而且具备最富时代精神之知识”。

今天,独中学生领受独中统一课程,当胸怀本土,放眼世界,坚持民族文化主体性与身分认同和国家认同,尊重多元社稷,拓展国际视野,弘扬民族文化,吸纳东西文化精粹。

“文化底蕴”毕竟是独中学生适应个体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基础,必须形之于学生图像,作为培养目标的价值追求。

独中学生图像是华文独中“发展民族母语教育,承传民族文化,培育民族子女,为国储才”教育任务的形象概括。

笔者考察世界基础教育发展趋势、国内外跨文化教育情境、各世界组织和国家地区“核心素养”体系、独中教育核心价值与培养目标、独中课程文化本质,尝试提出21世纪独中学生图像设想:以“文化底蕴”(民族文化主体性、身分认同、国家认同、多元文化互鉴、国际理解)为基础,具备“基础学力”(科学精神、人文素质、多语能力)、“高阶能力”(4C能力、ICT 技能),能够“自主发展”(自我规划、学会学习、道德规范、责任担当),在国内外跨文化教育情境具有竞争力的终身学习者。

 

返校上课

2021/03/02 星洲日报/都会观点

~作者:苏俐婵

踏入3月份首日,学前教育、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率先回校上课,或许尚有许多家长对在疫情之下送年幼的孩子上学,与多人齐聚同一课室空间仍会感到忐忑不安,但返校上课的日子始终要来,校园开课日已不能一拖再拖,不可再U转了。

眨眼间,2021年已过了六分之一,这段时间大家仍旧在不同程度的行动管制令中度过,包括不能到游乐园玩耍、不能回校上课的孩子们。

学生教育不可停,在行管令期间,孩子们在新常态下在线上课,与老师和同学们身处各自的空间,隔着电子产品的屏幕远程上课。要知道并非所有住家都适合打造专心上课的环境,尤其是对缺乏专注力的孩子,要是邻家传来噪音,或是玩具就放在桌旁,孩子容易分散注意力,无心上课。

网课效果肯定不比面授效果来得好,实体课确实对孩子的身心灵发展、社交能力更佳,但我国不少家长更关心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担心回校上课就感染病菌,甚至过于保护,连续多个月都不让孩子足不出户。

校方也知道家长担心孩子染疫的风险,所以校方也大派定心丸,并根据标准作业程序做足防疫措施。

新生们在网课认识新同学后,如今可以在同一教室一同上课,一起适应新环境,也能让孩子们学习自律、提高上课专注力、卫生意识及交流能力。

目前单日新增冠病病例仍处于4位数,政府让学生如期回校开课,可能惹来部分担忧疫情的家长的批评,甚至会讥刺那些即使让孩子回校上课,也不会变状元等等的讥言。

其实不同观点的家长都是为孩子好,而保护孩子也是父母的自然本能,但教育和防疫两者之间还是要有平衡点。


老师比考生还焦虑

2021/03/02 星洲日报/柔佛透视

~作者:孺子牛

去年的中五生开始面对展延了两次的大马教育文凭考试( SPM),我获派到邻校当监考老师,紧张的心情比考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记忆中,校方曾去年3月进行小考,政府于该月中旬就颁布行管令(MCO)。我是中五班科学老师,那次考试范围仅是中五课程的几个单元,时间才一个小时,但学生考出来的成绩,惨不忍睹。我赶不及把考卷派回给学生,当然也来不及与学生讨论答案。

尔后,行管令复行管令,老师们在新常态下给学生上网课。开始阶段,学生深感好奇和兴奋,还会按时在线上学习。时间一久,学生对网课的新鲜感退减,感到意兴阑珊,他们会随兴地上网课。坦言,我教课的会出现学生在线上时会把麦克风和摄像机都关掉,天晓得他们在网课进行时在干啥。

行管令导致校方无法举行年中考试,失去一次机会评估应届考生的机会。之后,学生获准重返校园,惟学生的出席率并不乐观,包括中五会考生。在班上,我检测在网课所教的技能,多数的学生报以“一问三不知”的表情,好像错不在于他们。殊不知,老师比考生还焦急。

赶鸭子似的把课程纲要教完后,学生便迎来预考。可惜的是,我校的学生不大认真看待这项考试,他们会选择性地到校考试,有的学生甚至放弃预考,所以校方甚难评估应届考生的表现水准。想当然尔,大部分科目的预考成绩叫老师们忧心如焚,当然也包括我在内。

年初,只有去年的中五考生可到校上课,做最后的冲刺。然而,我校的考生完全不当作一回事。开课几天后,学生的出席人数就每况愈下,有时人数少到被逼合班,甚至有的考生以避免受到冠病感染为借口,从没来过上课,待会考当天才到来考试。

我教书多年,头一遭碰遇如此糟糕和畸形的现象。看到考生吊儿郎当的样子,显得当老师的我比他们还要焦虑!

 

勿让教育沦为防疫缺陷

2021/03/04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黎翰辉

疫情全球大流行已一年,即便教育普及化的欧美国家,民间在防疫上也都存在严重分歧;至于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或以寄托宗教为主的地区,人民在遵循标准作业程序后,在政府管制稍微放松下也都把防疫抛诸脑后。

疫情大流行初期,欧美对防疫政策反应两极化,首先是网络上繁杂资讯,让民间对病毒的认知产生严重分歧。更重要的是,民间中下收入家庭占多数且无存款,一旦经贸活动停顿,企业或面临倒闭,员工则无法生存。

显然,各国过去一年所关注的后疫情建设都是以经济为主,尤其避免进出口贸易因疫情而耽误或停顿。尽管各国封锁边境,仍允准进出口贸易维持正常运作。结果,各国在教育和知识传承的停顿,轻易被忽略和淡化。

一般人在求学时期,很难想像长时间不必回校上课。同时,孩童的启蒙教育非常重要,若基础常识的学习被耽误非常可惜。然而,当下的儿童不单启蒙教育被耽误,就连户外活动因疫情严峻而被禁,可谓身心发展受阻。

在这世上,只有某国在上世纪60年代,创下学生长达10年不必返校上课的壮举,结果国家在政经文教各领域发展表现缓慢,也只有在若干年后的改革开放,国家才重返起跑点,并以奇迹般的速度,在经济领域取得亮眼表现。

该国能够在文化废墟中重新崛起,所依赖的不外是教育栽培。在上世纪90年代起不断派送优秀生到欧美学习,在国内则大力推动技术职业教育,为的是让国民能够迅速与世界最新技术结合,并让国家取得世界工厂的美誉。

为此,教育和经济息息相关,国家若拥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在未来各领域的发展能取得事半功倍。不幸的是,全球面对百年一遇的全球大流行的瘟疫,国家在经济和发展难免严重受挫,能够在疫情后崛起则取决于教育。

教育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建构至关重要,除了基础教育的学习,科技和工艺技术专业的栽培和传承都显得非常重要。简而言之,教育领域关乎国家的人才和国民素质的培养,更直接影响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

由于教育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在疫情好转下逐步解封。当教育部宣布小学一、二年级生在31日复课,家长在送孩子上学时竟忘了防疫的重要性,许多学校在停课长达半年后,校外竟出人潮拥挤的壮观场面。

一般孩童在56岁已上安亲班或幼儿园,当下的家长和孩子理应不会依依不舍,唯一解释是过去一年,家长和孩子长期关在家里而依依不舍分离?家长理应知道疫情尚未结束,为了孩子未来,应避免新的家长感染群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