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8日星期三

《3·25 评论专辑 》 (五)


莫被枝节误了华教大事

·2012/03/28 星洲日报/ 言路· 

——作者:舒庆祥

“325抗议大会”是成功的,如果不发生魏家祥被喝倒彩和险些被挥拳这茶杯里的风波,大会將成为我国华教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说它成功,因为有1万人参加,人数之多,在华教运动史上,殊属少见,此其一;西马各华基政党都有派代表参加,参与者还包括各行业及各阶层的老中青人士,涵盖面最广,这是现今董教总总路线一次伟大胜利,此其二。

这两天,我就一直在想,如果当天魏家祥一踏进会场,全场起立,给予他最热烈的喝彩与掌声,这次大会的结果,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回响呢?要做到这一点,如果主办当局在之前有充裕的时间做好准备,吁请大家以大局为重,適当的引导,完全是可以办到的。

大会给予魏家祥如此的礼仪,也是应该的,因为他是受董教总邀请到场的客人,官阶高至副部长级,更是董教总及各华教团体,就华教课题必须常打交道的人物。

可是,毕竟事与愿违,却出现另一种谁也控制不了的场面,这是十分令人遗憾的。然而,群眾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这犹如一座积压已久的火山一次总爆发。往深一层想,其实,这可以让魏家祥就近感受一下群眾的不满情绪。群眾对华教问题久而未决,积怨己久,早已不耐烦了,这是真实存在的,只是一些在朝人物,官位坐久了,往往与群眾脱离,常常感受不到群眾的需求与愿望。出席大会的魏家祥因而成为部份人发泄的对象。

群眾往往是会有盲点与非理智的衝动或有暴力倾向。3年前,新纪元风波越烧越旺时,发生在董总主席叶新田身上,鼻樑中招,血流满脸的事件就是一个例证。然我们绝不允许这一类非理性的暴力行为一再发生,更得加以制止。

董教总一开始就宣称这是一项和平集会,並广邀各界人士,包括朝野政党出席。因此,对发生在魏家祥身上的事,在情在理,应有所表示,现今除了向他建议报警彻查外,也应向他所受的惊嚇,赔个不是。对他道个歉,不但无损董教总超然的地位,也不表示董教总应对此事负责,反之,会得到其他不参与这项集会人士的理解与敬重。

激情之后,双方应照既订的议程,坐下来商討。华小的师资问题,终归还是要通过谈判来加以解决的。董教总经已表明,愿意回到圆桌会议上,而政府也应俯顺华社的民意,积极的、认真的落实与执行自己提出的8点解决方案,而最重要的是,从今以后,应更公平的对待华教。

华社不要重蹈“蔡细歷与林冠英”双王辩论的覆辙,陷人纠结枝叶小事的漩涡里,更不能因而转移问题的焦点――一劳永逸的解决华小师资问题。



落实多元教育政策
·2012/03/28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山顶人

自1956年拉萨教育报告书到1961年达立教育报告书;华裔教育部副部长从朱运兴到今天的魏家祥;华教领导人如董教总领导人也从林连玉、林晃升、沈慕羽,到今天的叶新田、王超群,还有华社无数的无名英雄,出钱出力,办华文独中,分担政府责任建设、搬迁华小,但今天华教问题还是一箩筐,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使华小有面临变质的重大危机。为甚么华社、华教人士努力並爭取了半个世纪,今天局面还是愈来愈糟?原因很简单,而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单元教育政策所造成。

华基执政党领袖及某些华团领袖將华小问题归咎於“小拿破崙”、“鸟人”,其实都不对,今天华教的局面是“大拿破崙”所主导,不能要“鸟人”、“仙人”来做代罪的羔羊,来掩人耳目,误导人民。其实华裔教育部官员如华校督学,甚至开明的巫裔教育官员也是很想协助解决华小师资问题,无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育部只发给的5个適用瓶盖如何去盖7只瓶子呢?

华小教师不足问题不是行政官员规划不好的问题,真正问题,是国家政策根本就是实行单元教育政策,是教育部没有诚意解决问题,某些华社领袖还认为是行政偏差,问题存在了50年还当它是行政偏差,是华社领袖看问题不够深入,没有深度,或是领导人有个人议程,不敢讲真话,怕得罪权贵,清描淡写把过失推给行政官员,这是绝对要不得的態度与思维,某些华社领袖不管是甚么原因而不敢仗义直言,不敢为华社爭取权益,那就不適合领导华团。

全国各级华团领导都应看出问题的症结在哪里,要解决华教问题,解铃还须繫铃人,华社华团领袖应扮演看门角色发出第三把声音,对不公平的教育政策发出强有力的吼声,爭取执政党改变教育政策才可以治本,而不是每年都在爭取,每天都在忙,耗尽华社的人力、財力,即使有点小成果,也只是治標。假如政党没有诚意改变这种不公平单元教育政策,领袖头脑不愿换,那么我们就改换人吧。换別人做做看。

所谓换人不是换华裔教育部副部长,凭个人浅见,魏家祥是歷任华裔副教长中最努力最尽心的,我们理解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朱运兴也尽力,但力不从心,愤而退党)毕竟这是整个国家的教育政策问题,他是无奈的,要换就是改变国家的单元教育政策为多元教育政策才是治本之道。


让教育回归教育!

·2012/03/28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周美芬

身为大会针对的教育部內第二號人物,面对一个预料有5千人,结果来了万人,群情激昂的场合,魏家祥在预料到会遭叫囂喝倒彩、人数太多现场状况难以预测的情形下勇敢的出席了325抗议大会,你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气。

在那样一个人挤人的场合,即使人在现场甚或就在附近,相信绝大多数人也不敢肯定魏家祥是不是遭到有关男士的挥拳,但很多人却和我一样是在当天大会结束前(即魏家祥开记者会前)的上午11时24分至50分之间就已收到了某报馆发出的以下两则手机短讯:“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今日出席325抗议大会,抵步现场响起一片欢呼声夹杂喝倒彩声。”和“副教长魏家祥在抗议大会即將走到获安排的位置时,一名出席者突飞快趋前指著他大骂及欲挥拳,但被他用手挡住。”很显然的,莫说是魏家祥,人在现场的媒体也可能觉得魏家祥可能被攻击。是误会还是真相已分不清楚,但如果继续纠缠不清,肯定模糊了325要达致的目標与要传达的讯息。

魏家祥已表明不追究,我选择相信是因为他知道眼下最重要的是解决华教长久以来面对的问题!虽然看起来他从当选国会议员前就已为华教作出的努力与贡献似乎已因目前华教所面对的严峻挑战而被抹杀了;虽然325的举办等同华社为他身为教育部副部长在华教问题的处理上打了不及格的分数而百般无奈,但做大事者却知道只要掌握时机,顺势爭取,却能贏在最后!而这个贏,將使他过去所承受的一切显得微不足道!

对於打人事件,我认同隆雪华堂总秘书杨有为的看法:“朝野政党今天互相爭议,一边兴师问罪,另一边则指控歪曲事实,都是没有意义的动作。”我也同意他呼吁黄衣男子挺身向主办单位道歉,而且向外界澄清说明自己的动作,以便平息爭议,勿让325大会节外生枝,模糊了真正目標的见解。

325的导火线虽然是华小师资短缺问题所引起,但大会当天所提的4大诉求却是检討教育法令、实施多元化教育政策、確保各源流学校地位平等,享有公平合理的对待及保障各源流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解决华小师资短缺和调走不具华文资格教师是行政问题,只要有诚意,可以立即执行纠正,甚至立竿见影,但不確保未来不再发生,因为行政手法可以隨时改变,甚至在你不知觉下转了个弯,你也许还得花上一段时间才惊觉。行政不是法定制度,可隨执行者的喜好与决策隨时调整,而执行者的教育理念与种族与国民观则是幕后的主宰!

我国华教问题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当母语教育和种族权利、语言主导地位掛鉤,当大家將它归入敏感区域而选择不去触碰时,这个问题可能几代人的时间也解决不了?而这样的问题,又岂是魏家祥一人所能承担?

赞成董教总举办325抗议大会,因为抗议有理,表达无罪,逃避不是办法,理性的碰撞,也许会有火花,而这火花也许会带来希望。

4大诉求是政策课题,魏家祥所主持的教育部特別委员会纠正行政偏差固然是当下之急,但促成教育法令的检討確却是中期之要,而强化国民团结,种族互信与互相接纳却是长远之计!

长远之计需要的不只是国阵,还需民联与全民的携手促成。

让教育回归教育,大家一起来!

 

別污染和平集会
2012/03/27 光明日报/ 评论
·作者:戴志强·

董总发起华教救亡抗议运动成功举行,参与人数比预期中多出一倍,显示华社对教育问题的重视,却节外生枝发生一小撮参与者无礼对待赴会的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的事件,蒙上污点。

雪州民联政府同一天晚上在瓜雪体育场举行的嘉年华会出现两三个民眾叫囂闹事,现场群情汹涌,一度发生围殴,所幸场面最终受到控制。

两起暴力事件虽不能混为一谈,但暴力问题滋长始终是不健康的现象。可是,当政治人物异口同声谴责暴力问题的同时,却又默许和煽动己方的暴力情绪,这才是更可怕的问题。

从去年709净选盟大集会、今年的226绿色盛会到325华教救亡抗议大会,越来越多民眾自发参与这一系列不同主题的社会运动,这是人民力量的觉醒。

执法当局在过去以社会秩序和安定为由,一再阻止人民走上街头聚集。藉著709,我们有了和平集会法令,拿回宪法赋予的基本权利,更应该共同珍惜和维护和平集会的意义,不能让执法当局有藉口开倒车。

不过,朝野双方却持有双重標准,是令人不解与不满的。

自称巫统支持者的暴徒在檳州的226绿色盛会闹事,衝撞檳首长林冠英与群眾,並殴打新闻工作者,证据確凿却迄今未见滋事者被绳之以法,巫统领袖还袒护这些暴民,这是执政党和执法单位难辞其咎的姑息与纵容,马华又有甚么话可说?

同样的,民联在魏家祥遇袭事件上推说与己无关,甚至把事件解读为魏家祥演戏和博取同情,这又教人情何以堪?另外,嘉年华会发生围殴事件,虽说是对方咎由自取,民眾愤怒之举情有可原,却是於法不容,民联何嚐秉公办理?

集会自由的权利是属於所有人民的,任何一方都不应对暴力行为给予半点姑息空间,对此,朝野双方都有责任拒绝和严正查办暴力事件的肇祸者,並身体力行教育支持者与群眾遵守法律。

政治暴力问题根源之一,是在於朝野双方的领袖本身为求一时胜算,却在製造仇恨情绪,包括纵容语言暴力、动员网络暴力、滥用抹黑污蔑等,以致暴戾风气滋长。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大部份民眾一直以来都是和平的,请政客別污染人民的和平集会。(光明日报/泼墨‧文:戴志强)

 

终於不再流泪
2012/03/27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吴慧芳

先给你两个讚。

第1讚,讚你敢敢赴325华教抗议大会。虽然你的出现有点出乎预料,但你至少敢于面对群眾的不满。

第2讚,面对人群的喝倒采、辱骂、丟报纸,甚至被人挥拳,你始终面带笑容,不再重演党爭时,在镜头前痛哭一幕。

对于挥拳,你说,这痛你承受得了,你全程只能苦笑,我看到新闻也“惊心胆跳”,原来华教数十年来面对的不平等政策,已足以一些人失去理性,选择用拳头发泄。

我认同一个道理,理直气壮不代表可挥拳打人,因为若人人如此,社会就会乱了秩序,动粗也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所以我相信,爱好和平者,一定会谴责暴力行为。

但我们谴责暴力行为后,该追根究底,为何会有人被怒火掩盖了理智?

我相信,以副部长的睿智,你一定懂,答案就是不公平的教育政策。

出现政策偏差
教育政策是谁制定的?当然不是董总、不是教总,而是执政中央政府的国阵。

你所属的马华,是国阵一分子,更是中央政府一分子,那为何还会出现政策偏差现象?为何数十年来,一直不断上演不断爭取、捍卫再爭取,我们应享有的权益戏码?

说真的,年復一年看到你们一直扮演“救火员”角色,你们不累,看的人也很累,也很疑惑,华教几时才能获得公平对待?

华小几时才能摆脱,这困境每年都须对外筹款,供建校、修復学校或活动基金用途?

当你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时,不少人半信半疑,不是因为你没有流泪,而是对政策太失望。

很多人也在问,华教几时也能像你一样,不必再流泪?

转载自:报章评论
赤道论坛/时事述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