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日星期四

学母语须有热诚

2月21日是世界母语日,世界上许多少数民族正为日益式微的母语发起拯救行动。许多身边的华裔朋友常在討论著,我们的母语到底是华语还是方言呢?个人认为母语应该是指自出娘胎后第一个接触的语言。但,在我国华社里,说到母语教育肯定是华文,在维护中华文化上,更是有莫大的成就。从学前教育至华小、独中、私立大专等等,有著以华文作为教学媒介语的连贯性教育体系。华裔家长都会选择將孩子送往华小就读,而独中在这数年间更是年年爆满,看起来是母语教育发展正欣欣向荣。但,细心留意,不难发现我们的华文水平却有慢慢滑落之势。

英语是国际语言,隨著网络世纪的来临,人人更是希望將它掌握好。许多70年代后出生的家长,为了加强下一代的竞爭能力,孩子牙牙学语就开始忙著教导英语,无形中已成了他们的母语。生活在较先进城镇的孩子,即使是华校生也会受客观环境影响,学习上重英文而轻华文。小地方喜欢讲方言,华语也多加插方言,而变得不纯正。大城市里常见两个陌生华人相遇,总先以英语问好或交谈,不是怕对方听不懂华语,而是要让人知道自己是会英文。

每天翻开报章,常见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中文广告词句。许多广告是由英文原创,经一些未达水平者,或採用简化翻译软件进行的翻译,往往造成许多语病或错误。在一些中文电视节目与电台的专访或叩应节目,参与者也多数不能以纯正华语提问或回答,通常句子里会参杂著外语。此外,一些节目预告或广告,也常出现文法顛三倒四的词句或语音奇腔怪调,以讲不好华语为乐子。其实,对我而言是对语文的一种污辱,更可悲是许多华裔会认为更具娱乐性,对错误无动於衷。

曾问很多人为何要送孩子到华校受教育,通常答案是华人应该懂华文,加上现今中国经济起飞商机无限,学习华文也算是另一种增值投资。至於要传承中华文化或发扬华文教育,却不是许多家长的目的,或认为这些理想还是由別人来做吧!华文只须讲得通和略看得懂即可,无须花太多的时间研习。试问少了族群学习热诚的母语,又如何推广其使用价值与提昇其国际语言地位呢?这有一佐证例子,话说前阵子我国政坛两位华裔重量级人物,林冠英与蔡细歷举行了一场辩论。这场被喻为是华社重头戏的华语辩论,在提问环节中有人以英语发问,受到了许多人的非议。但,从电视上或报章图片看到的现场,巨大的背景字幕里竟然没有一个华文字,连最基本的华文题目也不见。只想问这场“华语”辩论的承办单位为何会如此安排,让关注此活动的华裔同胞情以何堪。

马来文谚语曰“语文乃民族的灵魂”(Bahasa bangsa jiwa)。试问,无法守护与珍惜自己灵魂的族群,又如何企望获得他人尊重呢?



转载自:29/2/2012(星洲日报/言路‧作者:麦伟坚)
赤道论坛/时事述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