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3日星期五

《3·25 评论专辑》



维护华小特质义不容辞


作者:舒庆祥‧2012-03-23

董总號召举行的“325华教抗议大会”倒数2天,教育部即推出8项长短期方案,以解决华小面对的师资问题。
说这8项方案是急就章的应对措施也好,说是政府准备改絃易辙,认真著手解决这项困扰多年的老问题也好,总之,这是“325华教抗议大会”举行的原委,更是大会所要传达的声音。
既然大会还未举行,广大华社的声音,政府已听到,並即刻著手解决,这总是好事,基以此,我们欢迎政府採取的这项积极步骤,並希望能马上付诸实施。

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提出的5项短期解决方案,以立刻调走全国华小100位不具华文资格的辅导教师及下放权力给校长聘请临教,以填补教师空缺最为关键,也是当前问题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稳定华社的信心。所谓的“听其言,观其行”,其意在此,而“行”最为重要。

华社的忧虑並非无的放矢,或是杞人忧天,过多不具华文资格的教师进入华小执教,久而久之,就会令人担心华小的特质走样,尤其是对眾多微型华小而言,影响更大。这是大家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因此,维护华小的特质及其纯洁性,是广大华社义不容辞的职责。

正因为这样,所以,董总登高一呼,著手筹备抗议大会,即获全国各热爱华教的团体万山响应,情况十分热烈。这是一项和平的集会,其目的仅在表达华社的诉求与不满,这种情况,就与友族同胞及受英文教育人士举行的要求以英语教数理的大集会,並无二致。因此,时至今日,即使魏家祥已提出8项长短期的解决方案,大会也不能就此取消,而应继续举行,同时,也应积极参与魏家祥召集的圆桌会议,以求双管齐下,达致令各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从此事件中,再度凸显在维护华教权益的斗爭中,董总领导地位的重要性。以叶新田为首的董总一路来坚持的“超越政党,关心政治”的领导方针与路线,也在这次事件中展示其优越性。正是其地位的独特、超然,华教队伍出现了多年未见的大团结局面,大家同心同德,一致给予董总无条件的支持,广大华社也给予董总號召的抗议大会最热烈的响应。这是擬召开的“325华教抗议大会”所带来的震力。

转载自:2012/03/23 星洲日报/言路‧作者:舒庆祥
——赤道论坛/时事评论类——

 


华小师资至关紧要

作者:邓日才 2012-03-23


强国先强民,强民先强教;强教先强小学;要强小学先得强师资。因为,小学是基础教育;基础稳固,中学与大专才能向上提昇。但要打好基础,得靠优良师资。 
可是,几十年来,华小师资却十分短缺。人员既不足,根本谈不上提昇其素质。现在教育部又调派了许多不諳华文的教师到华小来任教,使华小又面临变质的危机。 
1951年在《方吴报告书》发佈以前,华社已纷纷呈备忘录,要求政府培训足够的华文教师。《方吴报告书》也接纳了华社的意见,建议政府应当鼓励华社兴办教学三语的华文学校,並建设师范学院及在职培训中心,培训足够的师资,以缓和合格教师不足的困境。 
屈指算来,华教团体为爭取培训足够的华小师资,已超过一甲子,迄今仍未解决。当年国小师资也不足。如今,国小师资问题,不只已解决,且大量过剩。华小与国小两相比较,就可知道,事在人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1967年国会通过《国语法令》。教育部自1968年起强硬执行该法令,英文小学逐科改为国语教学。8年后,英校遂彻底消失。
眼下,不諳华文的教师纷纷派来华小任教。在排课上,已有许多科目由这些教师改用国语教学。华社十分担心,会不会一如当年英小,逐渐被蚕食,最终整体华小被变质。 
依照第二语文教学原理来说,第二语文教师必须通晓学生的母语母文,才能胜任。尤其语文科,更是如此;且不限於低年级而已。
如今,华小竟充斥许多不諳华文的教师,必然会影响华小的教学效果。这是许多人不明白的道理。因此,华小为提昇办学素质,一定得严拒不諳华文的教师被派来任教。
华小前景如何,素质如何提昇,关键在教师是否足够,师资合不合教学需求。


转载自:2012/03/23 星洲日报/言路作者:邓日才
——赤道论坛/时事述评类——



马华请感恩

作者:颜健品

马华最近很头痛,因为华小师资课题受到槟州董联会和董总狠批,而“325华教救亡抗议大会”更让马华痛上加痛;于是乎,马华的宣传机器也启动反击战,以网路舆论来转移视线。
刹时间,副教育部长魏家祥自称“沦”为董总攻击目标,变成楚楚可怜的“受害者”;董总更瞬间被标签为民联捞取政治利益的工具。总之,瞬间华小师资课题,根本与马华无关。在马华上下领袖、党员的诠释里,325 华小师资课题只是一个被政治化的课题。
然而,事实是不是如此?马华诸公们,最好摸摸自己的良心,不必将答案公告天下,自己明白,了解就好。华小师资课题,已是我国教育制数十年以来的畸形问题,身为二当家的马华,到底有没有在这课题上,付出政治决心来寻找解决方案?
一直以来,马华领袖最常把“有人在朝好办事”的论调挂在口边,仿佛内阁没有马华,华人就不行;然而,在解决华教课题上,不见马华有付出重大政治决心,即使在朝在阁又如何?
与其做无谓的回避,马华不如在这一次勇敢的面对及认清事实,董总号召325华教救亡抗议大会的目的,是对事还是对人?快靠近大选了,现在不要求政府解决,难道再等多一个5年,还是10年?
马华应该要从308的政治大海啸“幸存”而感恩,至少还不至输到好像民政这么难看,所以应该要做得“好好看看”来回报曾透过一票给马华的选民,尤其是华裔选民,至少他们的票是投得有价值、有意思,以实际行动来回馈选民的寄托。
在面对制度上的不公、政府的诚意不足下,就难免要寻求政治的途径来解决问题。需要厘清的是,寻求“政治管道”与政治化是两码事,马华不要因遇到棘手的问题,就以一句“政治化”来逃避责任。
根据国家宪法,母语教育是国民享有的基本权,但在国阵政府的偏袒不公政策下,华教问题遭遇长远的不公平剥削;当权者本就不该将华教问题当为种族诉求,回归原本,教育问题就该超越种族、政治的,更何况华教在我国享有合法的地位。
只想劝马华诸公一句,“好自为之”,如果马华有诚意、有决心面对华教问题,相信被马华网络军团形容为“靠把口没实际”的民联华裔领袖,根本不会有任何发挥的余地。如果说民联领袖是“靠把口”,那至少他们比马华更有开口的勇气,总好比在朝的人,连开口的勇气也没有。
拜托,别将“政治化”当作逃避责任的借口,这只会显示无能为力的一面!请感恩,因为大马还有华人对你们(马华)有委托。

转载自:2012/03/22 光华日报/言论版
——赤道论坛/时事评述;类——


母亲的话语:不要忘本!──为捍卫华教325抗议大会说几句话

作者:林春发

2月中旬飞香港机上,读到武吉丁宜华小董事长陈亚斯兄促魏家祥副教育部长到文冬瞭解师荒真相的新闻。不久,又读到董总彭亨董联会拉布条,要求政府从根本上解决华教问题……这一连串事件,让我感触良多。
为何华文母语教育百年了,还如此多灾多难?难道是单元种族教育政策使然?我想起马来西亚首富,华裔企业家「亚洲糖王」郭鹤年接受中国中央电视CCTV2访谈的一段话,借此和大家分享:CCTV2访谈主持人问郭鹤年:“您为什麽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
“那是先母的教导。她提醒我们不要忘本。”郭鹤年答。
郭老的两位漂亮儿子和女儿也在访谈现场,两人是美国哈佛毕业,中文讲得很正统标准;女儿郭惠光说:“爸爸坚持要我们学中文……不是广东话,而是学普通话……”

“亲爱的爸爸和妈妈……好久没通信了……”会场放映在美国斯坦福读文科的小女儿用端正的中文书写寄回家的温馨家信,郭老读时的兴奋很感人。此刻,让我们看出郭老先生的家教和对母语华教“不忘本”坚持的高尚品格。

我在想,母亲的话语:不要忘本!母语,顾名思义,即是“母亲的语言”(mother's tongue)。你我他,为捍卫母语、华教做了些什麽?

马来西亚的华文(母语)教育事业发展一路走来,风风雨雨,在单元化教育政策的国度受尽欺凌,能坚持至今,持续性在苦难中力求突破,应归功数十年如一日前扑后继的华教斗士的不懈努力与牺牲。华人虽说在华教课题上常有纠纷,但在大方向与原则性课题上,大家是一致的。

几十年来悬而未决的华小师资严重短缺,调派不谙华文教师到华小执教等问题近期再次爆发,导致董总发起的325抗议大会,近日各中文报和面子书都闹沸腾。大部分爱护华教人士都呼吁放下成见并大力支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华教有难,华人有责啊!

针对星期天的325大会,许多好友、前辈和领导,都直接表达了他们的看法。好友龙哥很气忿的说:“我们文冬有三部大巴士,还有劳勿、关丹等的朋友都会支持!”

全马各地爱华教的人士,纷纷发出不平之鸣:“我们不要临教,要合格教师……几十年了,当局一直自圆其说,都没诚意解决……”

“巴生有大巴去支援”、“估计万人参与……”、“不要让政客左右,勇敢表达华社的感受……”、“讲了25年……还说华社要忍耐”。

就连被某方指与董教总不和的“林连玉基金”,也表示响应号召。“林连玉基金全力支持董总发起的《325大会:抗议华小师资严重短缺和不具华文资格教师派到华小执教》,并呼吁全体会员、社会人士和社团代表参与3月25日在董教总。”

中华总商会会长锺廷森说:“和平集会不会影响外资。如果是和平示威就没关係,就当作是做运动。”
“这是华教大事,一定要大力支持!”赖校长和谭学长坚定不移的说。

我期望看到在母语教育关键课题上,大家同心协力,团结一致,不分你我。

大马人经过民主政治的洗礼后,现在举行抗议大会,拉布条向政府表达心声,已经非常普遍。

去年709《淨选盟2.0》大集会,数万人游行,黄潮滚滚;今年226的《绿色盛会2.0》反稀土集会,三大民族表现出高度自律和平。几万人的黄潮、绿潮会场没有人乱丢纸屑和饮料瓶。

我深信,週日的华教325大会,必然会更和平、自律。我认为,只有废除单元教育政策,才能全盘解决母语教育的困扰。
来吧,一起去支援星期天的华教325大会,让我们的母语事业开拓一个又一个蓝海!

转载自:2012/03/23 东方日报/东方名家
——赤道论坛/时事述评类——



华小师资难题何时解?

 作者:黄金帝

首相纳吉说:我国除了有国民学校,也有华小和淡小,这些源流的学校也被纳入国家的教育体系中,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但是,华小和淡小一直在苦苦挣扎,纳吉应该不会不知晓吧!华小没有政府制度化的拨款,一切得听由首相来慷慨宣布拨款。然而,一边在给予华小拨款的同时,硬体设备总算有了。可惜另一边,苦缠了华小数十年的师资短缺一再发生,这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吧!

华小数十年来,师资短缺问题一直遭受政府漠视,学校开课迄今两个月,仍有多少间华小还在师资短缺问题上“头痛”?教育部却派遣不谙华语教师到华小执教,从这间到那一间、再从这一州到那一州,传到全国华小都有这些状况。情况日益严重,华社如何能不忧心?

教育部对华小的行政偏差,也不是近年才有的事。首相纳吉除了拨款华小,是时候该进一步解决华小常年面对的师资短缺,或起码别派不谙华语的教师去为难华小校长编课。在一切尚无制度依据之时,拨款华小固然重要,可是若能将华小数十年来的“心结”一并解除,那国阵政府的“功德”,华社人士是会记得的。这比起首相大人在拨款双溪龙华小之余,还得反讽敌党只会拉横幅与喊口号,不是实际多了吗?

担忧政府没诚意

纳吉若能在任内或大选前,把华小的师资难题解除,得利的绝对是国阵,这是反对党想插手也办不到的事,因为中央政权仍在国阵手中,民联即使想改善华小的困境,亦无从使力。只是事实往往又是另一回事,看看董总对华小问题已有点不耐烦,想在3月25日办一场救亡抗议大会,要求政府调走华小不谙华语的教师,还要求制度化华小师资。

董总会如愿以偿吗?最起码内阁已设特别委员会来探讨,以解决华小一直难以根治的师资问题。虽然魏家祥澄清,不是因为受到董总325的抗议压力,是不是?其实都无关紧要,能把华小难题解除才是重点。最怕是像巴生县风波一样,当局把不具华文资格的教师派到15所华小,却调走原本执教国文科教师,这种莫名其妙的做法,真不明白教育局到底是想怎样?

政府口口声声说华小是国家教育主流之一,那师资短缺问题却数十年来没获解决,这在世界上恐怕亦绝无仅有。而董总最担忧的是政府没诚意解决华小问题,担心一直还在想着单元化的教育政策。想想,如果进驻华小的不谙华语教师愈来愈多,谁敢担保华小不会变质。华小的困境,政府不可能不知道,如果以首相纳吉为首的政府,愿意诚心真意解除华小十数年来的困境,华裔选票想要不回流也难。

再说,纳吉既然都愿意全国走透透的拨款给华小,何不好人做到底,遂了华教的心愿,也顺便赚回华裔选票呢?最关键的是:这是目前反对党即使想做,也没“权力”办到的事。所谓的公平对待所有源流的学校,除了需要制度化的拨款之外,是否该把华小的师资难局打破,这才可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吧!

转载自:2012/03/21 光华日报/言论版
——赤道论坛/时事评述;类——


 

五短三长去救亡

 
作者:蝠王維一笑 
三二五华教救亡大会近在眉睫,眼见华教人士群情汹涌,准备齐发狮子吼高喊口號,为华教爭取应有的权益。急坏了的教育府临时作出一些妥协,献出“五短期、三长期”方案,期望逼退董总门,重上谈判桌。 
岂料,董总门门主夜辛天坚持不妥协,大会照跑、口號照喊。他认为,这些所谓的方案只能解决眼前的“小问题”,但四十多年累积下来的老问题始终一筹莫展。 
董总门坚持召集华教人士举行大集会的目的,是要朝廷深入检討老问题的根源,然后拨乱反正,给予华教公平及发展的空间。 
教育府副尚书回家乡批判大集会依然举行,又喊冤说自己有一直努力爭取,却有人嫌弃他只是堂堂副尚书,而瞧不起他的能力。 
其实,回家乡无须自降身价博同情,人人都看到他很努力练功和发功,但这不是凭他一己之力,就能改变这个歷史悠久的局面。 
救亡大会凝聚百姓的力量,用庞大的人数向朝廷反映华社的意愿,並清楚说明集会没罪,罪在朝廷一些官员当年设下偏差的单元化教育政策,导致华教像个怪胎般畸形发展。 
回家乡反过来要感激董总门,若不是他们坚持举办大集会,教育府恐怕连小小的“五短三长”都不会去做。 
朝廷高官一再暴露害怕面对百姓批评的心態,百姓搞集会並非造反,而是旨在向朝廷爭取原本应得的福利。若非高官一直以来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百姓才不会得空没事做,跑上街头日晒雨淋喊口號。 
由於一些高官爱理不理,百姓才会走投无路,被迫把反炼毒厂、救华教及公平论剑等课题带上街头。百姓没得选,但朝廷是有得选的。 
转载自:2012/03.22 光明日报/明顶文:蝠王维一笑
——赤道论坛/时事述评类——


教育角度看325大会 

作者:陈宝卿

 
308过后,人民爱上了数字游戏。 
709净选盟大集会,纠正了选举委员会的一些积弊。
226绿色盛会2.0,郑重传达了人民反稀土的诉求。 
318女性改革之声,以白手套要求一个清廉的政府。 
325抗议大会,抗议政府漠视华小师资严重短缺问题。 
无论是大集会或盛会,或甚至是抗议大会,皆是一种民意的表达方式。人民通过和平集会方式提出诉求,一是人民享有表达意愿和言论自由的基本权利,二则反映政府政策有疏失,有纠正改革和反省的必要。
政府切勿以为这709、226、318、325……只是一小部份人在玩弄数字游戏,这些数字一旦串联起来,恐成万马奔腾之势,后果严重。负责而有效率的政府,一般上不会漠视人民提出的任何诉求。 
按常理,教育课题是政府的职责,不必劳烦老百姓费心。因为学校欠缺教师而须劳师动眾,举行抗议大会,这种怪事全世界只有马来西亚才会发生。 
教育部高官有句口头禪:“华教问题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说了几十年,至今还在说。 
这40多年来的“一朝一夕”,加起来恐怕都有一代人了,华教仍像弃婴,被人遗弃在角落。 
单是华小师资短缺问题,就拖宕了三、四十年,教育部不仅没有解决问题,更隨意派遣不具华文资格教师到华小,增添华小麻烦不说,还衍生严重影响华小特徵,使华小面对变质危机。这还不能构成325抗议大会的理由吗? 
高官不时强调,“政府公平对待各族人民”;果真公平,爱华教人士何须舟车劳顿赶来参与325大会? 
高官也常安慰华社,“政府重视华文教育、华小是国家教育主流一部份”;果真如此,华小师资短缺问题何须拖宕40年? 
华教问题,始终是华社心中的一根刺,没有彻底拔除,高官说再甜蜜的话,派再多糖果,也难討华社欢心。
华社为维护母语教育,而集会而提出诉求,是基本人权,政府除了聆听民意,诸多藉口或逃避,皆非明智之举。 
325抗议大会,就像其他集会向政府提呈诉求一般,旨在陈情华教困境,政治人物宜脱掉有色眼镜,以教育角度看待这项大会。
325抗议大会也不是竞选平台,政治人物切勿利用325大会捞取政治利益,以免模糊了抗议大会诉求的焦点。 
转载自:2012/03/21 星洲日报/情在人间·作者:陈宝卿
——赤道论坛/时事述评类——

325是一种感受

 作者:郑丁贤
一位朋友突然间说,他准备参加325抗议大会,而且想號召一批人赴会。 
我有点惊奇。他从未参加过任何集体运动;709净选盟集会他没参与,226绿色盛会他也没有出席。 
在谈论政治课题时,他通常扮演听者的角色;他甚至没有特定政党倾向。 
这一种性格,通常只是旁观者,而不是社会运动的参与者。 
然而,一旦他们改变態度,肯定是受到某种感召,也代表了社会关係出现变化。 
这让我想起政治学分析中的第3类选民。这一群人,平常只是政治活动的观察者,缺乏参与热情。 
但是,这不代表他们冷漠。一旦他们发觉某一个政治议题,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產生连繫,牵动他们的感受,这时,他们就会关切这个课题,追踪其发展,產生立场,乃至投入和参与。 
从这个脉络分析,这位朋友的动向,也就理所当然。他是华文教育背景,从小学到大专都是,这让他对华文教育有一份情感,对华教课题也感同身受。 
於是,325大会对他而言,已经不只是抗议华小师资短缺事件,而是延伸到华教长期受到忽视,累积起来的一种挫折感。 
参加325大会,是一种表態,要把心里的不平感受,通过集会的形態表达出来。 
当然,325大会的目的很明显,即是针对华小师资短缺进行抗议;然而,或许很多人和我这位朋友一样,不完全是因为师资短缺,而是因为华小长期被忽略而引发更大的感受。 
这种感受,超越单一事件,也感染了更多人;325抗议大会从原先的寂静,进而逐渐凝聚共识,產生號召力量。 
这一点,可能作为主办者的董总並没有料到,而政府更是始料未及。 
当局的原先想法,以为这只是主办者借用709和226集会的余势,要炒起课题。 
没想到,师资短缺事件能够发酵,让眾多对华教有感情的人士,產生深切感受,也带动了325的气势。
 在这股力量的逼促下,有关当局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並加紧沟通处理。 
董总掌握了先机,大集会自然还是要办下去;丹斯里钟廷森认为集会应该是最后选择,说法固然有道理,但是,在目前的形势之下,却已经是优先选择。 
要阻止325集会,已经不可能;政府所能做的,应该做的,是在325之前,提出解决师资短缺的具体方案,並体现全面落实的诚意。 
如此,325大会照计划举行,但温度可以降低不少;支持华教的民眾,也適当的表达感受和意愿。

转载自:2012/03/21 星洲日报/马荷加尼·作者:郑丁贤
——赤道论坛/时事述评类——



迟来的华教大会

作者:张庆禄

“325华教抗议大会”举行在即,有人希望看到董总在最后一分钟喊停,取消大会;有人准备参与抗议,表达心中不满。

华教问题,例如师资不足、委派不具华文资格教师到华校执教、拨款不足等等已拖延经年,华教人士一忍再忍,一个年头翻过一个年头,如今才“孰不可忍”,振臂一呼要搞个抗议大会。这个大会来得迟了很多年,不过,就如我们那姍姍迟来的公共巴士一样,迟到好过没到。

“325华教抗议大会”是政府多年来忽视华教问题的结果。而办大会,就是一种表態,就是一种施压,要当局正视问题、解决问题。任何一个政府高官都不会否认教育的重要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他们即使不懂也得装懂。在政府口口声声“教育至上”的情况下,令人不解的是,华教问题一直悬而未决,数以万计的学校子弟抱著这些问题,从入学至毕业,多多少少受到影响。

到底何年何月,我们的华校子弟才能在健康的教育环境中(例如师资充足等),完成他们的学业?!
由此看来,“325华教抗议大会”的要求既合情又合理,为的是教育大业,政府没有理由拒绝。

国阵政府中有人辩称,华校的师资问题,无关政府决策,而是由於官员行政上的问题造成的。好吧,既便我们姑且相信这样的解释,可是为何多年以来,在教育部担任副部长的马华领袖仍无法解决或改善问题?

难道副部长竟无权力纠正官员的行政失误?从冯镇安到韩春锦,再到目前的魏家祥,华教的问题到底还要拖多久?

行政上的问题並不难解决,重要的是要有政治意愿,把华教问题归咎於行政错误是一种推卸责任的做法,毕竟有关问题不是昨天才发生,而是在当局眼皮底下存在多年,而当局却视若无睹。职是之故,目前最关键的是,当局需拿出决心与诚意,一劳永逸解决华教问题。

华教多年以来为国家培育了无数英才,其贡献应受重视。首相纳吉曾经强调,华小是国家教育制度的一部份,我希望这句话能真正反映在现实中。


转载自:2012/03/21 星洲日报/言路‧作者:张庆禄
——赤道论坛/时事述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