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日星期二

【华教视窗】 ~ 1206

 陷入僵局的华教

2021/03/01 光华日报/言论

~文:杨式丰

近来爪夷文风波又被撩起,华小在我国的法定地位又被吉兰丹穆斯林教师公会入禀法院挑战,这些转变让华教面对更大的挑战。

之前华教人士只是面对取不到华教福利,现是进入连守护华教的基本教育法令也被无理挑战。这些应归于政治因素,政治人物的私心也好,不了解教育也罢,就是因这因素,我国的教育处于这些争执中,无法跟外国比较而原地踏步。

在我国,不难看到越来越多有经济有能力的家长,把孩子送入国际学校,因他们对国际学校教育方式比对我国教育方式更有信心。但是,教育部似乎没有探讨这方面的数据,为何我国会流失这么多的学生,家长宁可把孩子送进国际学校。我们如要在教育上有更好发展,就应在政治上有个突破点。

以下是我国华教历史中,几个重大事件供大家参考:

(一)1953年各州华校董事联合会、华教教师联合会总会、马华公会联合组成通称三大机构,共同向政府争取华文教育公平合理的权益地位,这关系维持到1975年。因我国政治局势的演变,马华公会领导人替换,三大机构在华文教育的地位随之受到影响。1961年教育法令发布后,马华领袖倡导华文中学接受改制,1968年马华反对创办独立大学,1975625日,董教总宣布与马华在华教问题上正式分道扬镳。

(二)马来亚联邦和砂拉越在60年代,沙巴在70年代初,华文中学被改制为英文中学,改制前这三个地区共有164所华文中学,其中84所为私立华文中学,其它为政府资助中学。1966年马来西亚有90所华文中学,其余为沙巴政府资助的华文中学。1970年,全国还有66所华文中学,过后全国也有60所华文独立中学。由于华文中学的改制,我国失去104所华文中学,这是华教永远的悲痛血泪记载。

2000年,从政坛退隐的前教育部副部长李孝友,在董教总于雪华堂主办的“从华文中学改制看宏愿学校”汇报上现身说法,他在60年代大力鼓吹华文中学改制,深感受骗,公开向华社道歉,更要求华社全力支持董总。

1961年前,政府已有资助部分华文中学,并主办以华文为媒介的华文中学高初级文凭考试。后来,政府改变政策,利用全部津贴资助改制中学,并停止华文中学所有考试,掀开了席卷全国华文中学改制风暴的黑暗一幕。70年代下半期起,政府逐步把英文中学,包括改制的前华文中学改为马来文中学。

回顾这段悲痛的华文中学改制岁月,政府通过1961年教育法令,采取两步走策略,先把华文中学改制为国民型中学后,再改为国民中学。同时,政府也先把华文中学董事会改为国民型中学董事会,最终废除国民型中学及其董事会,使之名存实亡。整个蚕食过程跨越1961年教育法令到1996年教育法令,历时36年。

这证明政府确实采用《1956年拉萨报告书》所主张的“不能操之过急,必须逐步推行”策略来落实最终目标。

重看今天的爪夷文事件,我们从未反爪夷文,而是要求不纳入正课而已。其实,若把爪夷文加入美术课,事件就能画一个圆满句号。但前朝政府及现今政府的策略,已经伤害到各族间的和谐。

如今年在槟州展开的四年级爪夷文问答卷,一间华小若是以纯友族生就读四年级的班级,或许会一致通过学习爪夷文。另一间是50%不通过对50通过%的华小,向来和谐的各族家长们又是否会因为这事件而造成一人一面呢?

这事件终需追究前朝政府的教育部部长和副部长,从他们先鼓吹及到后来的推销,我们不难看到,从信心满满的要实行,演变成受到华社压力而变无力挽回的结局。他们忘了华社的委托,忘了华社最注重的教育,事实更证明,无论国盟的华社代表或希盟的华社代表,还是无法做到政教分离的政策,而我们也只能期待未来的当权者,能为我们华教争取应有的权力。

就拿新一代年轻领袖,可能如果换了凯里或鲁努依莎等开明派领袖来带领这个国家,才可能看到华教有希望。希望家长们认真看待以上的华教史记。

目前我有接触过能接受爪夷文的家长和能接受双语教学的家长,但希望家长们能拿出少许的时间来阅读我国华教的历史。让我们维护着早期的华教工作者,不仅尽心尽力,牺牲奉献在所不惜的精神意愿,为的是让下一代能在以华语为主的教学下,传承着华社的文化习俗。

1996年教育法令,所有的国民型华文小学,都以华语为其主要教学媒介,国语英语是为必修科,千万别重蹈覆辙前教育部副部长李孝友的;我很痛恨欺骗我的人,我很天真地受骗,而来骗大家这一生伤痛代价。

 

同学们,要开学了!

2021/02/28 光华日报/言论

~文:孙意志

同学们,要开学了,你们准备好了吗?已经大半年没穿的校服还穿得下吗?书包和文具收拾好了吗?

自从去年318日,因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马来西亚开始实施行动管制(MCO),全国各校被迫停课,学生们也无法到学校上课,只能居家学习上网课(Home-based learning)。之后,政府再实施有条件行管令(CMCO)和复原式行管令(RMCO),允许学生分阶段回校上课。

不过,当疫情再度爆发之际,学校再度停课,而原订于今年在120日开课的新学年也被迫展延,让原本欢欣期待到校和同学们一起上课的学生们又失望了。新学年开课展延至3月和4月,学生才可以回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上课。

目前,虽然马来西亚疫情的单日确诊数据还保持在20003000,可是政府和教育部还是决定必须开课了。我认为这是有必要的,因为学生在家上网课和到学校上课是有很大差别的,因此如果让学生长期上网课是行不通的。尤其一些来自贫穷家庭的学生,家中没有电脑就无法网课。有一些学生则面对网络不稳定而无法顺利上网课。也有一些情况是孩子在家上网课,父母必须在旁陪伴,否则学生不能专心上网课。而上完网课之后,父母亲还必须教导孩子做功课等。

另一方面,在行动管制及有条件行管令期间,我们也再次看到师资短缺的问题。根据教育部所统计及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1231日,全国华小共拥有1334个教师空缺需要立刻填补。因此,大家都很着急和关心学生们的学习进度已因疫情而打乱的步伐,那在3月和4月的新学年开课,这1334个教师空缺是否都已经被填补上呢?

教育部及教育部长必须关注和确保师资短缺问题不再发生。其实有很多上完师范课程的教师还等着被调派,无奈地却迟迟没有收到通知被派到学校填补空缺,希望教育部可以关注这个课题,以做出改善。

师资短缺问题在这几十年来可以说都没有办法解决,是国人担忧的课题之一,同时也让国人认为政府对教育发展不认真、不关注。若师资调派的效率没有改善,这些刚毕业的教师要等上超过半年,有些甚至一年后才被安排到学校执教,如此拖延的处理态度将影响往后的年轻人不再想申请当教师了。

我认为教育部可以采取很多方法来处理这些问题,同时确保师范课程毕业生在毕业后不超过3个月的时间内,调派他们到缺少教师的学校去执教。如果政府没有采取有效行动,未来教育部将会面临没有学生要报读师范课程的窘境。因此,教育部设立一个特别小组解决师资短缺及让师范课程毕业生在短期内被派到学校执教可谓是当务之急,不得拖延。

马来西亚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人民希望政府可以推出更完善的教育政策,以便人民可以接受更优良的教育,同时,栽培出更多杰出人才,带领国家一起进步.

 

华教的大义?

2021/02/29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庄仁杰

作为教育机构,理性、温情和讲求原则三者算是重要元素。我认为,马来西亚的华教机构更应如此。但是最近听闻了两件事情,颠覆了这些想像。

南马某大型独中,宣称即使在行动管制令期间不上课,也将照样支付薪金予教职员工;并且此独中常常要求校友们为母校付出,不要太计较。在今年一月下旬时,此独中向其课外活动老师说,今年延迟到二月才续聘(按以往的惯例,续聘是从一月开始),所以薪水只给11个月,今年一月不支薪。可是一些课外活动团体的老师,按照以往一月自动续聘的惯例,因此自一月初已经开始透过网络上课,所以变相这些老师做白工了。

虽然这些老师不算是编制内的教职员(校方没缴付他们的公积金),但是他们依旧有生活开支要应付。虽然可能因为一些课外活动老师完全停止教学而不付薪,但是否对于有教学的课外活动老师,能否正常支薪呢?而且这所常常要求他人不计较多付出的独中,对于这些课外活动老师却如此呢(特别是有好些课外活动老师是校友)?大家也能够明白学校的困难,可是学校却不是坦诚与老师洽谈,而以钻漏洞的方式来处理,让不少人齿冷。

另一件事情与董总有关。一位朋友早前向董总申请贷学金去台湾升学,毕业后继续留在台湾攻读硕士学位。最近接到董总的电话,要求他开始偿还当初所借的贷学金。这对于一位仍然在求学也没正式工作的学生而言,是个很诡异的事情。但是对方却不断要求他必须还钱,甚至还搬出“饮水思源”等标语来要求他尽快偿还贷学金。

所幸这位朋友家中经济情况有所好转,可偿还贷学金。如果家中经济情况仍然像当初一样恶劣,这位朋友就只好辍学工作去还债了。董总设立贷学金是好事,可帮助许多贫困子弟升学。但是在要求对方偿还贷学金时,却不考虑对方是否就业及是否已经有能力偿还等等,就一味要求对方还钱,甚至以道德绑架的方式来要求对方马上开始偿还。董总这种处理方式,到底是真心要帮助他人,还是只要满足自己曾帮助他人的良好感受?

不讲求理性及原则

不论是上文提及的独中或董总,常常要求华人或校友无条件支持他们,或要求人们为他多多付出。可是,当别人对他们有所要求时,却表现得不友善或双重标准。例如该独中要求所在地的华人社会支持它建立第二分校,却无视当地华团与众多校友要求它暂缓在本校区建大楼的计划。爪夷文事件时,董总非常激动地声讨希盟政府,但是对于近期国盟政府继续推行三页爪夷文的教学,反应却有所不同。

许多华人认为,董总和独中作为华教的代表,理应表现理性、温情并讲求原则。可是从以上所列举的各种事件,却看不见它们应该所展现的理性、温情与原则。如果它们有理性,就不会不顾大众反对,一意孤行建大楼;如果讲求理性和原则,就不会在爪夷文事件上双重标准反应。如果讲求温情,就不会要求尚未有偿债能力的学生偿还贷学金,对课外活动老师变相减薪。

以上恶劣表现让人不屑之余,这些华教机构仍然以其一贯的大义说辞不断说教,希望人们支持它们。在人们不愿支持与批评它们时,不但恶言相向,甚至召唤众人攻击异议者,因此许多指出华教问题的人被视为异端。如此的华教机构,是我们所想要的吗?又或者,我们还要继续被这些华教机构所言所演的大义所绑架吗?这些机构是否需要来场革新,让它们真正地成为合乎理性、温情与讲求原则的华教机构?

 

终于开学了

2021/02/27 星洲日报/东海岸观点

~作者:李佩珍

受到疫情影响,学生的校园生活也乱了秩序,如今终于盼到可以回到学校上课,许多学生和家长松了一口气,并说再不回到学校,整个人也发霉了。

不过,也有不少家长和老师担心一旦复课,恐怕会引发新感染群,大家都战战兢兢,心情患得患失。

不管怎样,始终认为,学生回校园上课学习才是正轨之道,老师面对面教学,同学之间也可以互动学习和交往,展现活力和活泼性情,身心健康发展。

现在所见的情况是,由于还不能回到学校上课,也不能进行课外活动,导致学生们唯有玩手机打发时间,养成迟睡晚起的习惯,偶而错过了老师安排的早上网课,又或坐在电脑前,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没有专心听课,更没有认真学习。没有老师在旁鞭策,以及同学之间的竞争,显露了惰性。

对于重返校园是否已安全,政府还是评估了培育国家英才的重要性,就像早前政府封国封城,过后逐步放宽行管条例,开放更多领域让人们重返工作岗位,恢复正常生活,这也是评估了经济的考量,以免引发生失业潮和公司纷纷倒闭。

全国中小学将在31日起分阶段复课,在疫情下的新求学环境,大家唯有加倍小心,继续做好防疫措施,确保个人安全,校园环境安全。

冠病疫苗已运抵了,人们将可以接种避免感染风险,但是防疫依然不能松懈,请好好照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