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4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 ~ 551



华人重视读书,不重视教育

2016-02-29星洲日报花城

文:胡海亮
 

上个世纪,华人社会中,包括我的母亲都认为,教育=读书=成绩=成功=好生活。

这种对教育的詮释及计算方程式,在80年代以前,相信没有人会反驳,因为早期的学术水平不高,掌握知识就能够改变命运,这是不爭的事实。

今日仍有很多家长把教育与成绩划上等號,这非但是落伍的想法,也会让华族在这个全球化及创意的时代中,慢慢被淘汰。

这个世纪,大马的知识水平普遍提高,接受大专教育的比率也很高,我们不再缺少知识,而是逐渐忘记了教育並非是读书考取好成绩,而是让孩子们懂得生活、懂得做人。

在教育这一方面,现今的华裔可谓是输给古代的老祖宗,在歷史课本上,我们可以知晓在春秋及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齐放,各学宗学派都针对本身的哲理进行辩论及交流,很多知识分子都在茶馆上进行思维上的衝击。

当时候的读书人,都把学习到的知识贯入生活,並把观点作为与其他学派辩论的根本,这也是促使当代孕育最多经典古籍及影响后代最深的意识形態,包括儒学、墨学和孙子兵法等,都是春秋时代的產品。

可是在现代,大家都在比拼成绩及物质,无论是家长及孩子都不再理会教育的真諦,却不愿意正视华社如今面对最大危机,就是教育走错了方向。

现今的教育真的出现问题?看看今日的社会问题就是教育所衍生的,自私、自大的心態促使这个社会变得冷漠无情,更让罪案及悲剧不断上演。

尤其是华社对良好的价值观更沦为一种口號及门面功夫,例如华裔高喊“百善孝为先”,可是老人院最多的却是华人孤老。他们被孩子拋弃,而这些孩子都是受高教育的华社精英。

例如,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口號,也只变成口號,因为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成绩,从来没有想过与校方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导致学校举行的家教协会大会只有寥寥数人。

其实,社会的畸形现象,与教育有直接的关係,如果华族的教育思维依然停留在“读书改变一切”的落伍想法,我们的下一代將不懂得如何“做人”、不懂沟通、不懂得承受承担,甚至將失去一切与他人竞爭的优势。

教育是传播和学习人类文明成果,更是导向人们学习生活的一种態度,不仅仅是读书那么简单。

对孩子的教育更是一种爱的表现,一种能够让他们快乐成长的力量。(星洲日报花城文:胡海亮)

 

21世纪的教师

2016-03-01 星洲日报/东海岸

~作者:黄先炳博士
 

我生也晚,没有机会真正见识“老师是神”的时代。

据称,那时候的老师社会地位非常高,在地方上很受尊重。无论大事小事,无法化解的,有待解决的,都会想到去諮询老师,听取老师的意见。

孩子们的学业,遇有困难和疑惑的,老师说了算。

神级的老师,真正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儼然就是一部活的百科全书。

今天,我们很少再见到这样的老师了。不是社会退步,也不是今非昔比,而是机器代替了人类,电脑取代了人脑。信息时代,孔子的名言已经有了变化,成了“知之为知之,不知谷歌之”了。只要一机在手,登入互联网,什么知识都可以在谷歌查询到。即使是老师说的,也不一定正确,大可以提出证据否定他。

教师走下神台后,该扮演什么角色?有识又有权的人士让老师取代了机器,根据当局定下的指標制造標准產品。在过程中,还得输入很多未来產品的资料,打鉤画圈的,据称有百多项品管要求得处理。

我们感到纳闷的是,不再扮演传授知识的角色,教师难道就没有工作好做了吗?电脑科技的昌明,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信息。研究发现,一天內生產的信息,花五年时间也读不完。未来,还会有更昌明的科技,信息量还会不断提高,人类该如何去抗衡呢?从这个角度去思考,我们就知道老师在信息时代要扮演的角色,比过去来得更加艰辛,更具挑战。

信息量大,垃圾產品也多。如何筛选信息,如何提取信息,如何整理信息等,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辨析、感知、詮释、应用等能力。老师就不再是知识的传授人,而是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能力的领航者。

此外,教师本身的人文素养,又决定着学生的价值观、处世观的打造。可见,21世纪的教师何其任重道远,又怎能只是和机器易位呢?(星洲日报/东海岸当老师真好作者:黄先炳博士)

 

多方位培育学生

2016-03-03(砂拉越)星洲日报/评论.

~作者:陈晓翠
 

教育制度不再只是局限在学生的课业成绩上,同时应该多方面的兼顾,包括个人品德及態度等。

虽然当下的教育制度仍然还是以学生课业成绩为主,但是近年来已经逐渐的转移重心点,以便可以栽培出有正确態度及积极想法的学生。

课业成绩並不能真正的彰显出学生的能力,毕竟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都不应该被埋没。

要如何发挥学生的潜能,学校教师与家长都同样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透过师长的鼓励及诱导,学生才能有信心的尽力发挥。

近年来我国教育制度也开始有所改变,包括在出试题的时候也不同只是局限于课本上所教导的体材,当中也包括了那些需要正面思考才能作答的题目。

改变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创意,是现今社会所需,並能为社会不同领域创造出更多人才。

所谓死读书,读死书,已经是不附合如今社会需求,学生可以应用自己的思维来分析问题,並且勇于提问,这样才能开拓个人的想法,让自己进入更宽阔的境界。

师长注重学生课业成绩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也要培育学生拥有正面的思考及做人態度,纵然在课业成绩有所欠缺,可是也不能抹煞孩子们的潜力与努力。

师长应该了解不同学生所具备的潜力,不仅仅是在课业方面。

所谓教育,除了是教授基本教育之外,更重要的品德修养,这样才有助於学生未来的发展。

(星洲日报.砂拉越.评论.作者:陈晓翠)

 

国中华文教育受忽视

2016-03-03星洲日报/大都会

文:陈佩丝
 

我小学就读乡区內不错的华小,老师都利用週末会带学生到户外学习,小六评估考试结束后,校方也为我们升中学做准备。

中学,我就读於一间乡区內成绩算最差的国中,校內一旦举行任何宗教活动,华裔生的我们,就必须被关闭在读书馆內自习。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和朋友们都经歷过放牛班,尤其是在准备小六评估考试和初中评估考试时期,老师们都让学生“自习”,因此校內准备应考的华裔生几乎都不去上课。

校后留下上华文课的人数更是少之又少,但我和朋友们都是因为华文课老师是由小学老师执教,因此5年来都乖乖上中文课。

多年来,我校的国中华文课情况视乎都不见得有多大的改善,是不是它没有受到关注和重视?所谓的“华教”,是不是只是关注独立中学和华小?有没有关心过国中华裔学生的华文教育或中华活动?

但无可否认,在某些州属一些国中华文课都列入正课,一些华裔多的国中根本就像华文中学,没有放牛班的情况,甚至设有许多中华文化的活动,但这样的学校寥寥可数。

一些家长也因为担心国中放牛班的情况严重,纷纷將孩子送往独中就读,但经济较差的家庭,唯有把孩子送入最靠近家的学校。

政府不关注华文教育?据我所知,政府都在国小都早已开华文班,并將华文科纳入正课。华社是否更应该关注华裔子弟在国中的情况?別只是在那边光呼吁,却没有实际的行动,让国中成为“弃婴”。(星洲日报大都会文:陈佩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