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语文是“授之以渔”
2016-03-20 星洲日报/东海岸
~作者:黄先炳博士
有句谚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出:给人家鱼,不如教他钓鱼的方法。鱼能解一时之飢,却不能作生活长久之计;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有人问我语文知识上的问题,我也尽量“授之以渔”,而不隻是告诉他答桉。例如有人问我某个词语到底是名词还是形容词,我都不会直接回答他。我会提示他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趋势是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功能来判断它的词性,不再是根据词语直接划上属性。现行词典把词语都列明词性,隻是一个参考,不是硬性规定。
有时候会被问到一些奇怪的问题。例如有人急电求救,说大伙儿在争论阿拉伯数字“8”的笔顺该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书写。当然,凭着“授之以渔”的原则,我还是要提醒他写字的要求是“正确、端正、整齐、迅速”,没有包括笔顺规范。笔顺的作用是落实写字的第四个要求。你可以做个实验:拿一个字给不懂汉语的人书写,当他“画”好这个字,你已经写了数十字了。原因就是你懂笔顺。
也有人问我顿号的用法,是不是有严格的规定,要三个以上的词连续应用才可以用。他给的例子是“妈妈带我到菜市买鱼、虾和蔬菜”,他说这里的顿号用错,因爲隻有三个词,不是“三个以上”。如何“授之以渔”?我说古文是没有标点的,但是古人诵读却很顺畅,因爲他们懂句读。白话文通行后,有了标点符号,它的作用也是一样,是爲了句子朗读时的停顿而设的。顿号、逗号、句号三者的停顿正好就是由短到长。要辨识该用顿号还是逗号,就大声朗读句子吧!
渐渐的我发现我们对语文的迷思,源自于我们把它当一门学科看待,要由很多的基础知识建立起来。于是语文成爲一块块的知识点让我们去学习。这样的学习肯定是一种负担,天天也要担心“没有鱼”。
语文是灵活的,“授之以渔”才会让我们真正去掌握和应用语文,不会隻耽于语文知识之中。(星洲日报‧东海岸‧当老师真好之三五:黄先炳博士)
谈独中教改
2016/3/23 光华日报/评论版
~文:林德胜
那天和朋友出来,他是在独中教书。他告诉我,如今的独中需要面对教改的变化,才能够提升教育水平。所谓的教改,需要完善的规划,就是要从整个教育体系着手,提升教育的质量,让学生能够拥有光明的未来。
独中,是为了延续华文教育的中学。学生们能够在充满华文环境里学习,传承中华文化。在进行教改的时候,必须从三大语言着手。首先是保留独中学习华文的环境,教导学生正确使用华文的方法。接着,马来文和英文的教育。马来文是国语,在马来西亚必须使用的语言;英语乃国际语言,会英语能够走出国际,方便自己,提升工作的机会。
再者,就是技职教育的推行。技术教育,虽然在政府大学推行,但是对一些国语较差的学生并没有吸引力。加上固打制度,华裔生要加入技职教育也会遇上困难。如果独中能够开办技职教育,让一些不喜好读书的华裔生学习一技之长,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升学管道,不仅是能够让独中生受惠,也可以让各行各业吸纳人才,提升国家的经济。
翻转教育,是西方国家近年推行的教育,拥有创意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也能够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的目的地。
教改,需要的是时间和完善的计划。教改不能够仓促,否则就会有反效果的发生。独中的教改之路也必定会沉重,华社需要深谋远虑,华裔教育工作的责任也会加重。身为华裔的我们,必须支持独中教育,也给予适当的援助,华文独中教育才能继续延续,传承下去。
你为何喜欢中文?
2016/3/23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陈丽玉
刚过去的大马高级教育文凭考试放榜日,到一所中学采访。
一些额外报考中文的学生考取不错的成绩,想知道她们如何在兼顾必考科的同时,还能应付好中文科,于是访问了几名学生。
其中一名学生是理科生。理科与文科大相径庭,理科生额外报考中文,记者的那份好奇心更浓了。
“你为何喜欢中文?”受访的女学生一脸不耐烦的回答说,“你就随便写,热爱中华文化之类的话吧!”
好一句热爱中华文化!有几热爱?怎么热爱?如何热爱?
“你不可以这么说,你必须由衷的说出喜欢中文的感受才对!”然而,她都解释不上来。女学生这样的回答,既不懂自重,也不尊重采访的记者,更不尊重中文,还热爱什么中华文化!
我们批评别人的时候,应该先检视自己。于是,我问自己,为何喜欢中文?如果有人这样问我,我会怎么回答?
作为华校生的我,从小接触中文,老实说,以前读中文,是为了考试,不曾思考中文的影响力。后来因为工作的关係,接触中文的机会和时间更多,对于中文的热爱逐渐转浓。
如果被问到以上问题,我想我会回答:喜欢中文字体、中文书写、中文涵义,以及中文的博大精深、字字珠玑。使用中文,要明讽暗赞也行,要四两拨千斤也行,任君自由发挥。
喜欢中文的原因,可以很单纯,简单平白的陈述,总好过敷衍无礼的解答,而且最重要是,作为华人,不懂中文是耻辱吧,这个答桉,肯定比“热爱中华文化”来得真切!
老师难为
2016/3/12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陈绣郿
老师难为。
看到日前一个老师因鞭打学生而向家长道歉的启事,感觉心寒又痛心。或许有人要说,我没有孩子,无法体会为人父母者对孩子的心疼;话可不能这样说,心疼孩子总得有个度。
我个人赞同体罚,尤其作为80后,那个年代的孩子还算是经历过体罚的,不像90后或00后那般,动不动就搬出父母大神出来为自己撑腰。
10多年前,那些孩子只要被老师打一两鞭就向父母哭诉,要父母帮自己“出头”,这算是常见之事;近几年则是父母厉害到召开记者会,控诉孩子被体罚,当然,若太严重连医生都证实内伤或重伤,我还是反对;但一两道鞭伤痕迹也要闹大,我觉得还真有点“大开眼界”。
如今,体罚问题更来到“新里程碑”,老师得为鞭的那几鞭,出钱在报章登启事公开向父母及该学生道歉。
试问,老师的教学尊严何在?
老师这份工很“非人”,即使并非身在杏坛,但总会从一则则官方及社会新闻看到为人师表者的无奈及艰辛,左右做人难。
现在不只是学生有学习压力,老师也有教学压力,也需要辅导抗压,否则谁扛得起那繁重的教学工作?
先说这份工作,老师早早去学校准备,然后教课,下课休息喝一口水,再上课或批改作业或处理教学报告,甚至处理繁琐的网上输入资料工作等。
放学后,有的老师可能会应校方要求,帮助功课较差的学生重点辅导,又是一轮教学。
就算回到家,老师也未必好好休息,没有家庭的可能比较閒暇,但也可能会在家备课,碰上自强不息的更会报读课程自我提升;而有家庭的就要煮饭打扫照顾孩子,过后可能还会勉强抽空备课。
说到底,这些老师还不是为了学生学业着想?哪个老师不希望自己教的学生成人成才?难道眼睁睁看着学生变烂变差,就算那个老师不是伟大到为学生设想,总会为自己的教学名声担忧吧?
倘若体罚有其合理性,父母还是应该感激有老师真心对孩子的鞭策。否则,那些老师宁可隻眼开隻眼闭,你的孩子懒惰好玩不求上进就是你家的事,他们可不敢得罪家长惹来对付。
还请家长们手下留情,别让老师难为。
老师难为,这个社会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