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9日星期四

【华教视窗】 ~ 800


没有问题,只剩考量


2018-07-17星洲日报/大北马

~作者:洪东凯


担任教育部特别事务官的土著团结党领袖旺赛夫说得一点也没错,承认独中统考文凭没在希望联盟的百日执政承诺内,而是希盟的第十四届全国大选竞选宣言内会落实的事项之一。

担任教育部特别事务官的土著团结党领袖旺赛夫说得一点也没错,承认独中统考文凭没在希望联盟的百日执政承诺内,而是希盟的第十四届全国大选竞选宣言内会落实的事项之一。

而且,承认统考将在新政府完成百日承诺的事情后才会开始评估,也就是说统考文凭会在5年内受到承认,“最后一里路”还有最长5年的时间。

姑且不论述统考是不是符合国情,或者会不会威胁马来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地位。但是,承认这一张统考文凭,希盟会坐最长5年的“轮椅”,把自己推到承认统考的那一天为止。

5年是快还是慢,如果脚痛的话,那是很漫长的5年,现在有了轮椅,应该可以前进得快一点。

承认统考为何需要“轮椅”呢?

事关行动党秘书长林冠英在去年10月出席在森美兰的行动党晚宴时,就讥讽马华在承认统考文凭上总是“差一里路”,更要送一架轮椅给马华总会长廖中莱,希望加速马华推动承认统考。

如今,马华已下野,已经不需要这架轮椅,希盟的行动党、公正党、土团党和诚信党可以好好使用轮椅了。

林冠英后来告诉槟州的独中教职员,希盟在承认统考上没有面对问题,我们也非常肯定希盟没有面对问题,希盟只是考量马来语作为官方语文的地位,以及国民团结与和谐受到保障,同时还要考量多个单位的意见。

因此,希盟没有面对任何问题,那些期待统考受承认的人,千万不要把希盟需要考量的因素,和希盟在承认统考上面对问题混为一谈,因为“问题”和“考量”根本就是不一样的东西。

而且,最可恶的是那些诬赖希盟会在执政百日内承认统考的有心人。其实,承认统考由始至终未在希盟的执政百日承诺中出现,只是在第十四届大选前约一个月,林冠英曾扬言希盟在30天后(换掉联邦政府)就会承认统考而已。

林冠英的“30天后”可以是投票日(59日)之后的任何一天,他早已明示希盟并非执政后就马上承认统考。

现在,希盟没有面对问题,只是还有很多需要考量的地方,大家就耐心地等待希盟走完“最后一里路”吧!



走完承认统考的最后X里路


2018/07/17 中国报/评论

~作者:周若鹏


自从教育部长马智礼说会履行大选承诺,承认统考,民间纷扰不断,马来社群中涌现强烈反对的声浪,事情很不顺利。我倒觉得纷扰是好事。為什么呢?过去承认统考事件从未引发广泛争论,因為始终都有走不完的“一里路”,分明是“老点”华社的,马来社群才费事浪费口水辩论。而如今开始争吵,反表示承认统考似迫在眉睫,从一里路变成近在咫尺。这一回,比之过去每次听马华发言,都来得关键。

等了几十年的果实突然在村口长出来,饿了很久的村人竞相扑抢。却有人想在果实周边围篱笆,斗士们就本能地剑拔弩张了──老子“协商”了几十年什么都没吃到,这下你答应过要给我的,不管怎样你都要给!问题是果实长出来的土地,土地公说是他的(土地公的儿子叫土地王子)。如果土地公和王子声音再壮大起来,村民也好斗士也罢,凡夫斗不过神仙,果实一下子又变到百里路外。

这个时候,华教工作者以至华社应该放下防线,真诚地倾听对方的理由。马来社群普遍认為若承认统考,一会动摇国文地位,二会影响国家团结。他们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谈到语文、文化,种族主义色彩总有一些,但我们不能就这点否定对方捍卫巫文的立场──我们何尝不是在捍卫中文呢?巫文的地位在全球化过程中备受考验和冲击,现在自家国家也将“正式”和中文竞争,你很难怪马来社群忧心忡忡。

另一说法是独中子弟马来文本来就很烂,若承认统考了,我们更是“拿正牌”放弃掌握马来文,以至各族间没有交流,影响全民团结。

虽说独中统考也有国文科,但当年我的SPM国文考P7,在统考竟然得A2,可见两项国文考试的标準差距很大,以独中非常中文的学习环境来看,20年后的今天国文程度也不会改善多少。

真心追求团结

过去华社对国文的“敌意”(不管你承不承认这敌意)是政治分化造成的,如今政局改变,我们也要扭转对立的心态,真心追求团结。马来社群在这些方面的担忧,华教工作者必须正视,一一处理,一一说服。

重要的是,华教工作者的论述必须以国文书写呈现,才能传达到马来社群,对方才会瞭解我们的想法,看到我们的诚意,否则讲再多也只有圈内人在读,完全没有突破。

这时你会发现,受中文教育的作者能以国文书写的实在太少。為什么会这样?我们就更不能漠视马来社群的担忧了。且以多年来学会的“协商”精神,在这关键时刻走完那最后X里路。



《為何不把中文列為官方语文?》


2018/07/18 中国报/评论

~作者:王振文


常听人说,该培养人民的国家认同感,跨越种族及文化隔阂,共同以身為“马来西亚人”感到自豪。然而,马来西亚人是谁?有哪些共通特征?须具备什么条件?是特征及条件符合,才称得上马来西亚人?抑或生為马来西亚人,就非得拥有所需的特征及条件不可?

看似绕口令,又像是鬼打墙,但既然承认独中统考文凭一事已从教育议题被无限上纲至国家认同层面,与其继续在承不承认的点上纠缠不清,倒不如跳出来,试著从语文政策的角度切入,寻求对策。

首先,由于马来同胞佔了我国总人口近七成,马来语即是国语也是官方媒介语,合乎情理。然而,国语只能有一个吗?若有其它语言能更有效地传递政策,并有助于跟国际社会接轨、促进外交,是否该把它列為国语,或至少官方媒介语呢?

我们既然能接受一个不是本地任何种族母语的英语為官方媒介语,為何不能把全国约四分之一人口普遍使用的语言列為官方媒介语?若说是為了经济考量,君不见大把大把的人民币从天上来,商机一去不復回?

多语政策非威胁

本地有学者恫言,指多语政策将导致国家四分五裂。

然而,看看也是由多元种族组成的邻国新加坡:国语為马来语,其官方媒介语却多达四种,即马来语、英语、华语及淡米尔语。瑞士同样有四种官方媒介语,即德语、法语、义大利语、罗曼什语。而且,四语都是瑞士的国语。因為对瑞士人而言,国家认同感从来就不是建立在语言的统一性上,对国家的自豪感亦非来自文化的单一性。

狮城也好,鐘錶国也好,非但没有出现学者所担心的四分五裂,也不曾爆发种族冲突。新加坡日前还被评选為全球最安全旅游地区,瑞士则是全球最稳定的经济体之一,更是人均收入最高、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由此可见,多语政策并非分化人心、阻碍国家发展的罪魁祸首;将多语政策议题种族化及政治化,才是国家认同养成计划的最大威胁。

在情在理,实在没什么理由好不把中文列為官方语文的。一旦政府愿意赋予中文官方地位,全马61 所独中因為教学媒介语的问题而在1961年教育法令下所面对的限制,就能自动解除。

届时,给予独中教育制度正名,以及承认统考文凭已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且正确答案只有一个:Yes

最真实且最美丽

只要站在尊重多元的角度来看问题,许多答案其实也就呼之欲出。

唯独我们希望成為怎样的“马来西亚人”,至今仍未有解答。

所谓的国家认同,应该真实反映人民多元的生活面貌及价值观?还是把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重塑成拥有共同特征、口操单一语言、共享相同生活型态的单一国族呢?

那不是身分认同,而是同化。

外国游客醉心的,是不同族裔的传统文化如何在这片土地上激盪出绚丽夺目的火花,同时又和谐地共存著。那是马来西亚最真实且最美丽的原始面貌,也是许多国人最大的骄傲。

相互尊重,彼此欣赏,求同存异,世界大同。



用母语学习对儿童最有利


2018/07/19 东方日报/龙门阵

~作者:陈诗蓉


有朋友问:听说华小课程很难,我担心孩子跟不上,所以考虑為他报读国小。反正现在很多国小都有开办华文班,孩子也一样可以学到华文,不是吗?

要让孩子进入什麼源流学校,接受什麼教育体系,是个人的选择与权力,无可争议。但是如果仅把华小看作是个可供孩子学习华文的地方,那就有问题了!

目前我国的三大源流学校即国文小学、华文小学、泰米尔文小学的主要区别在於教学媒介语。究竟要把孩子送往哪个源流的学校,要考量的真的不只是多学一种语言那麼简单。

选择擅长语言学习

打个比方,如果我想让孩子学习泰米尔文,只要报读泰米尔课程就好了,不一定得把孩子送进泰米尔小学。因為在泰米尔小学,泰米尔文不只是单项存在的语文科,而是学习一切学科(国文、英文除外)如科学、数学、道德教育等的媒介语,是学习其它一切知识的语言,选择入读国小或华小者的情况也一样。

有人认為要让孩子更深入地掌握另一种语文,把他丢入相关的语言环境是最好的做法。这个说法想来也没错,但意味著孩子所面对的挑战也更艰巨,因為使用所熟悉的语言学习,将可直接进入大脑,使用第二语言来学习的话,则还得先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切换,才能理解。

对於少数资优的孩子,可能不成问题,但对於更大部分的孩子来说,都得饱尝鸭子听雷的挫败感,信心与自尊很难不受打击。

有许多研究证明让儿童以自己所能理解的语言来学习,效果最好。反之非母语教学会对学童特别是贫困儿童的学习產生负面影响。

从孩子角度设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因而强调基础教育必须以母语為教学媒介语,并强烈呼吁世界各国的教育政策,应确保包括少数族群语言使用者在内所有学习者,都能够以他们所懂的语言接受教育,以便為所有人建设有尊严的未来,為国家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究竟该让孩子读什麼源流的学校?除了经济价值、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考量,别忘了更人道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慎重地想一想:利用哪种语言学习对孩子最有利?允许多元语言教育存在,让多源流学校共存,是实现高素质全民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开明、平等、公正、进步的象徵,是值得引以為傲的教育资產。因為担心影响国民团结而主张单元语言教育,无视存在已久的多元语言教育优势,这不是在开时代倒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