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1日星期二

【华教视窗】 ~ 813


坚持专业,回归教育


2018.07.30星洲日报/星·观点


增建华小和微型华小迁校并非新问题,这些年教育部也接收了不计其数的申请和要求,只须调研和委托官员跟进并更新资料,教长就可以作出更精准的判断。

增建10所新华小的课题从前朝的定案,延续至新政府重新检讨后,数字起了一些变化,原本柔佛州和雪兰莪各占5所,最后变成柔州4所、雪州5所和槟州1所。

从数字来看,不过是将5+5修改为5+4+1的小调整,总数还是保留10所,对华小来说,一所也没有少,只是柔州少了1所变成4所,雪州5所不变,原本榜上无名的槟城获增建1所。

事实上“减柔增槟”之后,必会衍生新问题,有人欢喜有人愁,对原本准备迎接新华小的柔州当地华社来说,简直就是一大盆冷水泼在头上,原本将随着新建华小而进行的各种当地建设计划,也必受到极大冲击。

紧接着其他的争议加入,大部份是来自政坛的声音,而非来自获益的华社和华教界人士,尤其是在前朝负责增建华小项目的马华坚称,10增建+6搬迁的申请获批,是经过当地华社的要求和相关部门的全面调查后,国阵政府认为确有实际需要而通过,希盟政府要更动的话,理应是在数目和内容上的提升,而非只是在数字上移动。

也有华教界人士认为,增建华小和微型华小迁校并非新问题,这些年教育部也接收了不计其数的申请和要求,只须调研和委托官员跟进并更新资料,教长就可以作出更精准的判断,一切皆以专业的程序运作,让教育回归教育。

教育部也无须被政治人物的争议影响而只须看实际需求,站稳立场,如果重新评估之后觉得迫切需要增建的华小是超过10所,就应视需要和经济能力落实,甚至寻求华社的资助也无不可,办教育建华小,数十年来都是大马华社义不容辞的神圣任务。

当前被政治化的教育课题尚包括承认统考文凭的落实,就连前新闻、通讯及文化部长莱士雅丁,日前也参与穆斯林非政府组织发动的反对承认统考文凭集会,此举等于把这项学术性的诉求转移到政治和种族争议的平台,让统考文凭的正名之路增添新压力。

前首相纳吉甚至将莱士雅丁反对承认统文凭的行动,诠释为穆斯林感觉国语地位受到威胁,他们才会走上街头宣泄对希盟政府的不满。

打着廉正、开明和公正旗帜的希盟政府理应跳脱前朝在各项领域行政偏差的框框,专业处理华教课题,让教育回归教育,造福大马学子。



统考作为身份政治


2018/07/30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丘伟荣


统考就好比伊斯兰形事法,不是单纯的教育或宗教议题,而是身份政治议题。当然,统考和伊刑法的实质內容不同,然而如果我们以身份政治运作的框架去瞭解,它们有一些相似之处。

部分华人认为承认统考文凭只是技术性的教育问题,不像修正伊刑法那样,会进一步动摇我国的世俗体制。然而,在另一些人眼里,承认统考却足以动摇「国本」,威胁我国现有的语言和教育政策,挑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语言」的民族国家典范。

反对承认统考者未必都是狭隘的种族主义者;也不一定全面否定华文教育;就好比反对伊刑法者不必然是伊斯兰恐惧者,也不一定都是世俗和自由派的穆斯林。

目前,网路出现一些言论,大意是「如果他们华人执意要求承认统考文凭,为何我们马来人不可以要求在国会通过伊斯兰刑事法修正案」?身份政治的运作很多时候,往往会经意或不经意地扩大我们与他们之间的差异,巩固族群边界,漠视內部分歧。

拥护某种身份政治不一定代表某人坚信该身份议程,有些时候,那是一种文化符號,政治修辞和动员工具。所以,不是所有支持伊刑法者都瞭解其法案內容和同意施行相关惩罚;不是所有支持承认统考者都会把孩子送去统考唸书。同样的逻辑下,一些相对世俗的巫统马来人会表態支持伊刑法,伊党会动员反对统考,一些送孩子到华小唸书的马来领袖会发表不支持华教的言论。

在这样的脉络下,统考和伊刑法也成为政治角力。以前是巫统和伊党竞相伊斯兰化,现在是伊党加巫统跟诚信党(还有公正党和其他穆斯林组织)在伊刑法等议题上拉扯。以前,行动党嘲笑马华「无法走完最后一里路」,现在是马华讽刺行动党无法兑现诺言。统考和伊刑法成为了谁更能代表「华人」和「马来穆斯林」利益的竞技赛。

身份政治未必是负面,它可以是少数群体爭取认同和权益的必要策略,然而有些时候,它会加剧「受害者」心態。有些伊斯兰主义者认为他们是世俗体制的受害者,实行伊刑法可以让他们「恢復」伊斯兰的地位;一些华教人士认为他们是民族主义语言政策的受害者,承认统考可以让他们出一口气。

面对伊党的攻击和保守穆斯林的民意,希盟马来穆斯林领袖和相对兼容的穆斯林组织可以搁置伊刑法议题,提出更宏观和兼容的伊斯兰论述,以马来西亚人的格局来看待议题。然而,一些华人总是一直纠缠在承认统考议题上,无法走出身份政治的思维。

国阵政府是下台了,然而身份政治爭议和种族政治思维不会立即消失;语言,族群和宗教等议题依然会继续围绕我国社会。以前,很多人都会把多数问题归咎国阵和巫统;现在,我们应该正视族群之间和內部对国家的不同想像,在不同的多元之间找到交集点。



单元教育是不负责任的甜蜜谎言


2018/07/30 光华日报/异言堂 

~文:林德胜


多元社会,需要多元文化去维护,若政府有天决定国家只能有单元教育,情况会是如何呢?

前些日子,笔者一名朋友的外甥因为刚入读国中,马来文有华人口音而被其他巫裔同学取笑。

这名外甥曾说,一直感觉老师对非巫裔学生有歧视感,因为老师每次都把他的名字念得很奇怪,当他听不懂一些马来话时,更是被老师取笑不是马来西亚人,是中国人。

对于这名朋友外甥的遭遇,笔者也曾置身相同的情况。

记得,笔者也曾因为马来话说得不够马来口音被取笑,唱国歌时因为不够大声而被老师针对。

正当一些土权组织喊着要以单元教育团结国民时,他们是否有真正思考这个制度是否适合多元的马来西亚呢?

那么,所谓的单一学校能团结各族,是成立的吗?

能,也可以不能,因为政府的一些区分族群的扶助政策,导致族群间的猜疑和分歧逐渐增加,造成貌合神离的种族团结现象。

为捍卫我国最多的巫裔族群支持,继续巩固执政的权力,很多政党都有很多的无可奈何。

所以说,在马来人的思维还未成熟赞成公平制度对待各个族群时,政治人物依旧会以族群利益为政治筹码。

马来西亚要像新加坡、泰国走向单元教育路线的路途,依然是漫长没有捷径的路途,因此冀望那些以捍卫土权名义提倡单元教育的有心人,勿继续说出这些不负责任的甜蜜谎言了。



承认统考


2018/07/30 光华日报/异言堂 

~文:老鹰


195年,华教迈入了新的里程碑——为了有系统地鉴定毕业生水平,大马华文独立中学统一考试(简称统考)首次落实。7这项拥有43年历史的评估制度,经常被误以为已进行长达60多年之久,这要归咎于政治家不查明真相,以讹传讹的宣传手段。

关于承认统考文凭资格的话题脍炙人口,至今依然是茶余饭后的新鲜话题。仿佛宿命如此,统考注定要沦落为政治筹码,经常被政治人物挂在嘴边,却未曾深入探讨适当的方针,付诸于行动。华社的心情犹如乘坐过山车,时而激情澎湃,时而失落难耐,被忽悠了一次又一次,最终狠下心下车不玩了。

就今年而言,前朝政府在吸引选票时玩弄字眼,以闹得轰轰烈烈的“可以考虑”让承认统考变得模棱两可。反观希望联盟阵营,各个政党看似达成共识,信誓旦旦地把承认统考纳入竞选宣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据说,只要统考生报考马来西亚教育文凭马来文科并考获优等,他们便有资格凭着统考文凭申请进入公立大学和申请成为公务员。大选前,选民被捧得飘飘然,对华教发展抱着美好憧憬;大选后,百姓被耍得团团转,黑字白纸刊登出来的大选承诺也许不过是虚有其表的空头支票。

也许,奢望新任政府可以改变华教的命运无异于痴人说梦。与其痴痴期待政府在态度上的软化或转变,倒不如继续秉持优良传统,推展创新改革,不断延续独中的香火。这么多年来,独中没有制度化拨款(槟城除外),统考不受本地政府承认,可独中生不一样凭着自己的本事找到让自己闪烁发光的岗位吗?透过校友会的热心回馈,独中生的卖力筹款,学校的软硬体设施毫不逊色于国中,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统考生的出路不如国中生吗?统考可是受国际多间高等教育学府承认,还被归类成大学先修班,与剑桥A水平考试,大学预科班和大马高级教育文凭(STPM)同等,故有资格直接修读学士课程。

实际上,自独立中学立足以来,其根基可谓深扎入地,难以动摇。近几年来,城市独中学额爆满的现象普遍不已,导致许多被拒之门外的学生只能望门兴叹。也有不少华裔家长不惜省吃俭用供孩子就读独中,只为确保后代接受他们认为更有素质的教育。也有些父母情愿忍受与孩子分离之苦,执意把孩子送到东马的寄宿独中就读,这除了能完成入读独中的心愿,还能培养孩子独立的性子,可谓一石二鸟。

扪心自问,统考生的出路问题断乎是在十字路口做出抉择之时便已考虑清楚的,那么华社依然坚持政府承认统考的原意何在?仔细琢磨一番后,笔者认为华社是想争取身份认可和权益保障,并以政府是否或如何承认统考作为一项指标,间接衡量政府的表现。毕竟在过去的509大选,华社几乎一面倒地支持希望联盟,自然也对他们寄予厚望,期待得到应有的回馈。希盟政府的忠实支持者则盼望新官能展现前朝政府所不能展现的气度,完成别人完成不了的任务。如此一来,他们就有机会为着新政府兑现诺言而引以为傲,吹捧自己的目光何其精准。

风水轮流转,如今的马华效法曾经的反对党,抓着统考课题穷追不放,说出“一里路变成十万八千里”等风凉话,试图煽动华社情绪。教长马智礼博士坦承承认统考需要考量多方面因素,例如不威胁马来文地位和种族和谐,所以不能如期实现承诺。大选前的一道曙光就此熄灭,严峻的山路变得更加曲折难行。原本被寄望能大展拳脚的副教长张念群则犹如夹心饼干,陷入两难,即无法如愿尽快落实承认统考的大计,又无颜面对难掩失落的华社。曾经讥讽的对象还沾沾自喜地大放厥词,伺机大做文章。

不管事情怎么演变,华社应该理性看待承认统考,而非掉入政治家设下的陷阱。承认统考成功落实的话固然能让统考生如虎添翼,但即便不能如愿,他们所展现的特质依然能吸引到欣赏他们的伯乐,何患没有光明的前途。有麝自然香,何必当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