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统考面面观
2018/07/19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罗汉洲
希望联盟上台执政后,华人似乎急不及待地追问:什么时候承认统考文凭?
于是,自然就出现反对承认统考文凭的声音,因为凡是对华人有利的事,必然就有人不分青红皂白地反对,这种“条件反射”已成为大马的传统。
综观这次反对承认统考文凭的人有出于无知的,有出于无理取闹的,有出于心有不甘的,不一而足。
出于无知的代表人物当数伊斯兰党署理主席端依布拉欣,他说统考违反宪法,且和国家教育政策有冲突,所以不能承认。但他却无法指出统考违反了宪法哪一条文,如此就一厢情愿说统考违宪,这是乱扣帽子的态度。
执政党决定“国家教育政策”
至于端依布拉欣所说的“国家教育政策”,它是国阵政府的“国家教育政策”,其实就是国阵的教育政策,它与联盟政府的“国家教育政策”不尽相同,联盟政府的“国家教育政策”赋予国民型中学许多优待,却被国阵的“国家教育政策”否决了,联盟公平对所有学校,国阵却把学校区分为全津贴与半津贴,给予不同的待遇,所以“国家教育政策”因执政党不同而随之改变,各有各的“国家教育政策”。
现在是希望联盟执政,当然就有希盟政府的“国家教育政策”,统考符不符“国家教育政策”,自然是希盟政府说了算,公正党实权领袖安华说承认统考文凭不损害“国家教育政策”,说明希盟有希盟的“国家教育政策”,端依布拉欣因无知而插嘴。
出于无理取闹而反对的则当数巫统副主席沙比里和巫青团,因为国阵也在大选宣言中表示要承认统考文凭,他们都没有反对,可见他们的反对是无理取闹。
巫统元老莱土雅丁突然冒出来反对承认统考文凭,但他没有反对国阵承认统考文凭,之前有传言说他可能出任下议院议长时,他劝请行动党勿着重争取官职,应着重落实竞选宣言,意思是叫行动党别和他争议长这个职位,后来肯定他无缘议长,就马上反对希盟落实竞选宣言,可谓前言不对后语,自相矛盾,这是什么心态?
巫统善于挑拨种族情绪
有人担心承认统考文凭会损及国语地位,又恐有损种族和谐。
希盟承认统考文凭的条件是必须考获SPM国文优等,既有这条件,当然不会有损国语地位。
说到有损种族和谐,关于这点可就不得不“归功”于巫统了,众所周知,若论操弄种族关系、适时挑拨种族情绪的手段,巫统堪称天下第一等高手,每当政治上有需要时,巫统就巧妙地鼓动马来人的种族情绪,让马来人以为其他族群挑战他们的权益,于是纷起谴责其他族群“破坏种族团结”,种族关系至今仍“不和谐”乃巫统造成,莱士雅丁所用的正是这一招式,不愧为巫统元老。
既然国阵的竞选宣言也有承认统考文凭的承诺,却不见有人反对,可见“有损国语地位”、“有损种族和谐”这些理论是蓄意的抹黑,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事。
竞选宣言可视为是竞选者与选民签下的“合约”,竞选者中选后就责无旁贷落实宣言,倘若中选后却以“深入研究后”为由而推翻承诺,选民肯定会报复。
不识统考真面目
2018/07/19 光华日报/如是我刎
想要凭靠统考入学大专院校,也不仅局限台湾海峡两岸,而是遍布了欧美加澳的名校。借用谷歌搜寻,自可看到一匹布长的名单之中,既有剑桥、也有牛津。可见独立中学的KPI,已经达到国际的水平。
知识的汲取,应该如何?儒家之说,要旨在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身为读书人,孔子因此主张:“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尽管这样,世人所行,往往总是处处背离。结果,纵是有待细查的风闻之事,亦然人云亦云,不假思索。不但这样,有者甚至穿凿附会,郢书燕说,扣槃扪烛。眼下独中的统考事宜,正是这样。
当中,细读新任巫青团长阿斯拉夫在脸书所贴之文,读者当可觉察误会处处:Sijil
UEC ini dibahagikan kepada tiga tahap yang mana kesemuanyamenggunakan bahasa
Mandarin dan sukatan pembelajarannya dicedok daripadaTaiwan。
谁都知道,华教的中学体系,乃是遵照传统的六年编制:三年初中,三年高中;百年一来,都是如此,何来阿斯拉夫笔下的三个阶级之说,遑论课程全部取自台湾?可惜,错到509%离谱的,其实不仅阿斯拉夫一人。
贵为巫统副主席的伊斯迈沙比里,也是这如此这般。他所认知的独中,说来充满偏见。他印象的统考,纯属盲点遮挡之下所见;乃至马华署理总会长魏家祥读之,不得不慎重发出文告一一纠正:一是攸关独中课程和统考的管理,系由董总和教总共设的“马来西亚董教总华文独立中学工委会”执行,不是权交华小校长和督学,统考试卷自然也不是由华小督学出题。
一是独中的教学,课程纲要标准,系以国家教育部的指南为蓝本。虽然中文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独中着重国文和英文,部分实行双规制的独中,另有PMR和SPM的班级。
一是统考的认证,不是仅有局部的认可。恰恰相反,统考的规划和管理,一早通过ISO9001:2008的鉴定。想要凭靠统考入学大专院校,也不仅局限台湾海峡两岸,而是遍布了欧美加澳的名校。
这一点嘛,借用谷歌搜寻,自可看到一匹布长的 名单之中,既有剑桥、也有牛津。大西洋的那一岸,除了耶鲁大学,诺贝尔奖得主林立的加州理工,也接受统考的学生。此外,澳州国大、墨尔本大学,莫纳斯大学,一样打开校门,欢迎独中生。
既然如此,可见历经先辈几代人的苦心经营,独立中学的KPI,已经达到国际制定的顶尖水平。可是,为何阿斯拉夫和伊斯迈沙比里,完完全全皆视若无睹,始终不愿正视地球村的日渐开放?
由此可见,虽然大选落败,失去一甲子的政权,巫统当权的高层,显然还没有搞清楚状况。尽管大选的宣言,他们曾经愿意考虑(timbang)这一张统考的文凭;大选既过,这些坐在前排的大佬,还是一再地重蹈覆辙,肆无忌惮,嚣张跋扈。
一级的精英,正是这样流失;一流的人才,也是因此(被)离开。时至今日,国外几乎每一个领域,不论理工的研发,还是文学的传承,都有不少独中毕业生,各在自己的本科中,发出闪闪的星光。
不仅这样,中文的应用,日渐广泛。足球世界杯,19家赞助商中国占了7席。五月天的《倔强》也在决赛播放。赛场的看板,也显出了万达和蒙牛的中文广告。如此行情,说明什么?
读到这里,当可明白,巫统的上上下下,如果还不积极求变,而是试图操弄族群的情绪,最终必然弄巧反拙。到了那个时候,这个老牌政党想要翻身,自然也来不及,只好最在布城首相署门外的大街,继续认命。
华校生的国语“磨合期”
2018-07-19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宋明家·
秘诀其实一点也不稀奇:把不会游泳的人丢到池里,整天泡水,日子久了自然会游泳。
周末把车子送到宝腾服务中心,作新车1000公里“磨合期”后的第一次检测。
马来服务员熟练的做了初步检验后,话匣子一打开,聊到各自的家乡,他说:“Orang
Cina Kelantan cakap Malayhebat-hebat belaka!”
其他州的朋友时常感到好奇,同样来自“华校”背景的吉兰丹华人(比如笔者华小背景、中学时期的国民型学校有99%的华裔生,在多数正式场合包括周会都使用双语),为什么说马来话可以这么“溜”?
秘诀其实一点也不稀奇:把不会游泳的人丢到池里,整天泡水,日子久了自然会游泳。
身为吉兰丹州“极少数”(约3%)的华人,绝大多数是为了生存而学会国语的,就像外劳来马几个月内就学会马来话一样。
但从观察丹州和其他诸如吉打、登嘉楼等州属华人的多语学习过程(不少华人也通晓泰语),我们或许可以看到一些撇步,可让其他州的华裔朋友们,在加强国语(口语)方面做参考。
(1)听:由于自小在古板可怜(Kubang
Kerian)长大,前后左右都是马来邻居,一天中听到马来话(吉兰丹土话)的总时数,远比其他州属华人来的多;听的多了,自然就会把那些口音腔调、语气、词汇用法等,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烙在内心深处。这些腔调和神韵,不是课堂能学到的,也和许多学生在TOEFL或IELTS考试取得高分,在英美等国却无法和洋人沟通,是同一道理。
(2)讲:一踏出家门,不说马来语真的寸步难行。比如,买早餐是我小时候的任务,小贩都是马来Makcik和Pakcik,只有逼自己说出口,或模仿他人说法,才能买到好吃的。
教育部长最近建议学校办国英语日,以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掌握能力。这点子其实许多学校都有实行,差别是如何实行而已。
个人以为,华校(包括国民型中学和独中)可以考虑每周至少有一天强制“全国语”校园环境,规定师生在课堂外(如食堂,图书馆,办公室,校园广播等)一定要自备“生存条件”使用国语;也可以请马来(或口音地道的)老师训练一批种子播音员,在同学群体间传播“国语基因”,日久必然见功。
另,读和写技能可以在任何一个学校学到,但我也认为环境很重要;因为身处随时随地都需要马来语的环境,我们学习起来也相对的起劲和用心。
马来流行歌曲,对我们以前学习马来语文影响蛮深的。那个年代的马来歌坛是Sudirman、Search、Ella、Alleycats等国产巨星的天下,也是我们上学途中和校车上,耳濡目染下吸收一些词汇和用法的好老师,一些同学更因为马来歌而爱上国文科。音乐无疆界,华校的“校园电台”可尝试推广一些有素质的马来歌。
一日一词或俚语(例如peribahasa)这一招非常有效。学校可以在显著的地方,比如校门口,使用电子板或黑板,每天打出一两句有意义的马来俚语。
其他各式撇步,适合各个不同的环境和条件,有赖老师们去用心发掘。
网络上对新车“磨合期”的定义是指“新车的初驶阶段,一般为1000至1500公里,是保证机件充份接触、摩擦、适应、定型的基本里程。在这期间可以调整提升汽车各部件适应环境的能力,并磨掉零件上的凸起物。”
欲提升华校生的国语能力,未来几年内学校必会经历一段“磨合期”,但只要持之以恒,驶过了1000公里,新车零件就不会那么粗糙,摩擦阻力将会减少,机油的润滑效果提升,油耗也会降低,驾驶就会更为“顺畅流利”。
看,要求真的不高,只需要“顺畅流利”对话即可,和语言智能没什么关系。
最重要的,是如马来俚语所说的Yang
bulat tidak akan datang bergolek,yangpipih tidak akan datang melayang(没有不劳而获的好处);要学好国语,就要有Rajin
dan usaha tangga kejayaan(成功之道在于勤)的正面心态,以及千万要剔除Hangat-hangat
tahi ayam(五分钟热度)的习性。
话说回来,华校生目前的马来口语窘境,除了环境因素,一大部份也源于“轻视国语情结”,加上“功利心”作祟,和爱不爱国没有关系。
想改变吗?心态很重要。
正所谓:Di
mana ada kemahuan,disitu ada jalan;有志者,事竟成。
愿教育回归教育
2018/07/19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云顶跛侠
根据7月9日的新闻报道,教育部长马智礼博士针对承认统考课题表示有2考量,就是:不影响国语地位及不影响国民团结。
听来有点耳熟能详。记得前朝国阵政府便是如此这般,凡是涉及华人文化和教育发展的课题,都会将之与国语地位和国民团结扯上关系,变成政治问题,拖拖拉拉难有结果。
这次提及的统考文凭在5·09大选之前,朝野双方都争相列为竞选宣言的重点,尤其是行动党讥笑国阵对akan
dipertimbangkan 的诠释是一种模糊的政治语言,岂知今天当政后,他们对统考的承认也是akan
dipertimbangkan (将会考虑)。五十步笑百步乎?
再说,要维护国语地位又怎能有双重标准?一位国语不流畅的律师却受委为高官,他就是总检察长汤米托马斯。
固然,汤米托马斯受到政府重用,主要是他的精深法律知识、办案经验、办事严格,还有他在法律界享有的崇高地位,以致首相非常欣赏他,所以明知汤米托马斯的国语能力有待提升,还是极力给予推荐。
被政治化夸大
既然像汤米托马斯这样的人才都能出任高官,不影响国语地位,也不影响国民团结,那么承认统考为何又会跟国语地位及国民团结课题扯上关系呢?
还有,国内以英文为主的私立学府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设立,其中中国海外第一所大学分校——厦门大学在这里的主要媒介语便是英语。
既然它们的存在和发展是属正能量,统考为何一直被折腾成了负能量呢?
况且独中的统考只是中学水平,跟外国大学院校相比,根本不在同一级别,其影响能有多广,完全是被政治化所夸大了。但愿我们的教长看清这点,就让教育回归教育, 去政治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