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0日星期一

【华教视窗】 ~ 812


统考无罪


2018/07/30 南洋商报/南洋社论


捍卫回教社群运动(UMMAH28日在吉隆坡举行千人集会,向新政府提出8项诉求,包括反对承认统考。

该组织总秘书阿米努丁雅哈亚斥责希盟执政后,回教徒的权益一直受到威胁,可是,新政府却没采取任何措施来增强或改善马来人的地位。

承认统考文凭是希盟的大选宣言,这项承诺仍待兑现,而教育部长马智礼博士在此课题上的态度不十分明朗,内阁也还未就此作出任何决定。

巫统前元老、目前身在土著团结党的莱士雅丁出席了UMMAH集会及发言,认为大马应向新加坡、印尼和印度看齐,只允许一个考试系统。

莱士雅丁的见解其实跟前朝政府同出一辙,问题是既然希盟在大选宣言中白纸黑字写明执政后将承认统考,那么,新政府就有责任将承认统考一事“合理化”及“合法化”。

实则上,承认统考是否抵触国家宪法或损及国语地位,绝对见仁见智,但站在“教育是国家发展基石”的高度审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国家培育栋梁,语文只是传授教育的手段而已。

华文教育是独中的特征,可要是硬将违宪的罪名强加在统考身上,不等于说早前政府所推行的数理英化政策,也是违宪的?

至于希盟上台后,回教徒权益受损之说更是无的放矢,是唯恐天下不乱的无端指责。

5·09大选至今不到3个月,除了废除消费税,人民到今天还看不到希盟政府实施了什么重大新政,既然如此,回教徒权益受损的论述又从何说起?难道就因为几个重要官职是由非马来人出任,就认定新政府不维护回教徒权益?

官职的委任必须坚持用人唯才的原则,其中不该掺杂任何零和游戏的种族情绪,各族人民应该以“大马人”为荣,继续以种族和宗教来区分国人,只会阻碍国家的正常发展。

据了解,UMMAH28日举行的集会,获得伊斯兰党和巫统力挺,而要是这两个最大在野党企图以沙文主义和民粹主义打击新政府,那将是一个很不健康的政治趋势。



极端思想破坏国民团结


2018/07/29 光华日报/社论


多源流教育并不会破坏国民的团结,反而是一些极端的政客和宗教种族主义者,才是煽动人民仇恨的根源。如果人民一直受到这些极端思想的影响,思维自然也会变得极端,那对国民团结来说是个最巨大的破坏。华文教育课题一直都是我国华社坚持的底线,这主要是因为华教一直都受到各种程度及各种方面的阻力,所以也渐渐变成华社至今都不敢松懈的一个使命。在面对华文教育不断被侵蚀的情况下,华社都愿意出钱出力来维持华文学校,并不断寄望能透过政治途径来为华裔争取受华文教育的权力。可是一直以来,华教课题却不断被政治化,政客不断透过攻击华教来争取极端选民的支持,而各政党也不断在消费华教课题,华教课题更一直是政党在大选时争取选票的筹码。

在国阵执政时,509大选前所批准的华小“10+6”增建及搬迁计划,一直都被认为是争取选票的政治糖果。对华社来说,就算苦苦经营微型小学也不愿放弃任何一间华小,这都是因为获得兴建新华小的机会并不多,所以在获得增建及搬迁华小的承诺后,华社自然无法接受这项计划被取消的结果。因此教育部长马智礼早前检讨这项计划的宣布,受到了非常大的回响。马智礼以国家财务状况以及部分计划涉及政治意图为由来检讨这项计划,似乎无法获得华社的普遍认同,一度成了各界的讨伐对象。

如今,教长宣布经过内阁讨论之后,决定保留兴建10所新华小,不过在经过各造研究及与财政部讨论后,建校地点将会有一些更动,也就是原本在雪兰莪及柔佛州各兴建的5所新华小,如今变成雪州5所柔佛4所以及槟城1所。只要政府不取消前朝批准的这10所新华小,这样的变动对华社来说依然是可以接受的,毕竟拥有许多华裔的槟城对华小的需求也一样很高。可是另一个课题同时也引起了华社的关注,那就是新政府在未来对增建华小到底将持有什么立场。

多源流教育已经是我国多年来实施的教育制度,既然是这样,根据需求量增建华小不应该是一种争议。比如说增建华小应该是根据学生的需求而不是政治或种族的因素,所以政府要如何取得一个平衡点,就是考验政治智慧的一个关键。其实,多源流教育并不会破坏国民的团结,反而是一些极端的政客和宗教种族主义者,才是煽动人民仇恨的根源。如果人民一直受到这些极端思想的影响,思维自然也会变得极端,那对国民团结来说是个最巨大的破坏。因此,新政府应该积极寻策阻止这些极端思想的蔓延,而不是担心选票流失而忽略人民真正的需求。



摈弃国阵腐败思维


2018/07/29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东之盈


教育部长在回答国会议员魏家祥有关拨款给独中的问题时,表示教育部没有为独中准备拨款,因为独中并不在国家教育体制之下。社青团总团长黄家和指责教育部长在国会回答魏家祥博士提问时所给的答复,是国阵时代的思维标准答案。

国阵在国会回答有关华教问题时,深信是根据公务员所提供的资讯来回答国会议员所提出的问题。即使回答的副部长是印裔部长,所给的答案都是因为华教没有在政府的拨款预算中,因此可以说国阵时代思维,其实就是小拿破仑的思维,部长就是靠这些公务员准备的答案作为回答国会议员的提问。

纠正公务员陈旧思维

国阵的思维不仅是由公务员来决定应该给的答案,就是希盟政府上台后,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也都感受到公务员权力大过副部长,甚至可以影响部长的决定。张副部长表示这些公务员非常保守,对于既有的政策坚持政府的立场,没有理会新任副部长的看法。虽然改朝换代了,这些公务员依然根据既有的法令来看待教育问题,因此新上台的希盟领袖就应该纠正这些陈旧思维,彻底换上希盟的新思维。

除了受到公务员的左右外,国阵的思维是比较注重推崇马来人主义,一切都以种族作为出发点。敦马哈迪在位22年,也是根据这个思维来处理国家政策,因此才会被标签为独裁及种族主义者。敦马哈迪医生第二次任相,他摈弃了国阵旧有的思维,采纳了希盟捍卫公平及平等政策作为新政的理念,完全改变了希盟施政的方针。这种超越种族主义的思维如果真正被推崇,那么各族人民就能享受自由公平的待遇。

当经济部长阿兹敏表示将检讨新经济政策,并改变政策的模式,以扶持各族贫穷人民作为出发点。阿兹敏的政治理念如果获得希盟领袖的赞同,不分种族给予援助,在思维上已突破了国阵的旧框框。国阵虽然获得了失败的教训,但却没有脱离种族政治的枷锁,从前首相纳吉指责阿兹敏勿为改变而改变看来,国阵领袖依然停留在种族狭隘的思维,还不能改过自新。

国阵时代拥护原本已是家财万贯的马来大财主,使马来社会的贫富悬殊更加扩大,于是富者更富,穷者更穷。国家经济蛋糕未能扩大,于是变成富有的华人财富被一些人所攫夺,产生了不平衡的现象。希盟政府在重组国家经济,并公平对待各族商人,必定会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充满竞争及活力,国阵对处理国家财富方面太过偏袒一个种族,使到许多经商的华裔富商深表愤懑,纷纷把资金移往国外。当希盟政府致力推崇公平及平等的概念,就获得一呼百应,促成了改朝换代的局面。

国阵治国模式较专制

巫统一党独大,其他成员党仅是附属政党,没有决策权,这是有异于希盟政府的结构。希盟政府4党拥有同样的权力,可以互相制衡,但许多政策也须交由首相来决定。国阵的治国模式比较专制,这也是马华民政国大党、及人联党的致命伤。现任的反对党国阵已失去以往的威风,巫统已不能继续呼风唤雨,对成员党呼呼喝喝。在希盟政府的结构,由希盟的各党组成的六人最高领导层,拥有发言及决策权,比国阵的巫统专制好得很多。

如今是国阵反躬自省的时刻,巫统必须与其他成员党平起平坐,才能与希盟的组织结构媲美。

希盟政府为塑造全新的马来西亚而努力,新政府致力摈弃国阵时期侵犯人权的行径和法律,唾弃种族主义,并给予各族平等的待遇,已显示希盟政府的民主。人民对希盟政府推行积极的价值观感到有信心,这是巫统必须学习的治国道理。说是国阵的思维,倒不如说是巫统的思维,巫统的极端思维毁灭了国阵,巫统的贪婪思维也是毁灭了国阵,但是看来巫统还没有体会到希盟政府的治国精髓,或者他们还沉醉在甜密的美梦中。



从细节看教长的行事作风


2018/07/29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郭碧融


在一些专业人士的眼中,让学生从明年开始无需再穿白鞋,而改穿黑鞋上学是一件小事,所以无法苟同报章将教育部长马智礼博士的有关建议刊登在封面头条。

他们认为,若与严肃的教育议题相比,比如减轻学生的书包重量、让国立学校的学生素质达至国际标准、将教学专业回归教师的身上、恢复大学的学术自由等,“白鞋换黑鞋”的政策就显得琐碎,无法确切反映教长的专业素质。

然而,这些站在“专业”视角看待事情的人,甚至包括马智礼本身也许无法想象的情况是,这是一件足以让贫困的家庭成员眉头紧锁的大事。

某日跟异族友人谈起印度社会的困境,她告诉我说有许多园丘工人的家庭非常不幸,其中是丈夫把大部分的薪水花在购买毒品上,以致妻子和孩子过着拮据的生活,有些小孩就连要上学都面对没有书包、校鞋和书包的困境,所以往往依靠政党的资助来解决燃眉之急。在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有关家长都不会轻易地替孩子更换上学的必需品,除非是已经严重损坏或再也无法穿得下。所以,马智礼怎能奢望他们轻易掏出20多令吉来购买新鞋?

庆幸的是,马智礼在聆听坊间的反应后即刻改变口风,称教部将以“软着陆”的方式实施“白鞋换黑鞋”的政策,即给予1年的缓冲期,以免加重贫困家庭的负担,及让商家销出白鞋的库存。但该建议仅能舒缓贫困家庭的问题,而商家未必能从中受惠。因为家长已经知道教部将于2020年实行有关政策,所以应该会在替孩子换鞋时购买黑鞋。

让教育回归教育

无论如何,人民可从这事件中看出,马智礼在实行“白鞋换黑鞋”的政策前缺乏周详的考虑。据马智礼称,他是在听取父母的心声后做出决定,但他并无解释真正的原因何在。此外,有关的父母人数是多少?是不是多数父母的心声?更何况,政策的改变属牵一发而动全身,受影响的群体不仅是学生和父母,还包括批发商、制造商、厂商、零售商等,而这都需要教部经过详细的研究方可得出的结论。

倘若教长连这等专家眼中的“小事”都无法办好,那又要如何妥善处理影响层面更加繁复的教育课题,包括承认统考文凭、独中的拨款、华小的增建与搬迁等。所以,我们不难理解教长最近频频踩地雷的缘由了。

人民可以谅解马智礼刚刚走马上任,所以尚无法全面了解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但作为具有雄厚学术背景的教长,理应在发表任何言论前展开严谨的研究,而非随意搬出似是而非的理由来发表说辞,其中以马来文作为官方语文或国民团结的角度来看待承认统考文凭的事项,这岂非在重蹈覆辙前朝政府的作风。

我国教育的可悲之处是教育与政治挂钩,以致所实行的政策往往乖离教育的理念。当然,我们不能单凭“白鞋换黑鞋”的政策就把马智礼打入地狱,但真诚地期望马智礼从失误中学习,扮演引领教改的角色,为教育带来全新的面向,最重要是让教育回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