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一里路走远了
2018/07/12 中国报/中言
希盟政府上台过后,兑现了许多竞选承诺,消除消费税、削减开支、严厉打贪、检讨多项可能出现舞弊的大型项目,但华社最关注的承认统考文凭事项,两个月来仍未落实。
不过,来自土团党的教育部长马智礼週四作出重要保证,说承认统考事宜正在按部就班处理,绝不会U转,这让华社和华教暂时鬆一口气。
勿重蹈覆辙
承认统考不是现在才提出,早在国阵执政年代,董教总已多次要求政府承认统考,但拖了很久仍未成事。现在换希盟上台后,希望希盟政府不要重蹈覆辙,必须积极去处理和兑现竞选承诺。
最近,承认统考受到马来社会的部分反对声浪,他们担心统考文凭获政府承认,将影响国文地位,或影响马来人的利益。
这是希盟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大选中表态支持希盟的前巫统元老莱士雅丁,在大选后也针对承认统考发表看法,认為政府必须深入研讨,以考量马来人作為我国多数民族的权益。
既然承认统考是希盟的竞选承诺,这肯定获得希盟各党的通过,但大选之后,在华教和华社敦促政府儘快落实承认统考之际,希盟的马来领袖鲜少站出来捍卫希盟必须兑现承诺,可见承认统考在马来社会仍有一定阻力。
让学生受惠
大马是多元社会,华文教育在国家独立前已经存在,目前华小和独中也拥有许多非华裔学生,尤其是巫裔学生,华小和独中也获得部分非华裔家长的支持与信任,让孩子同时学习国文、英文和华文三语。
政府必须向反对者解释,承认统考会让所有学生受惠。
说句公道话,前朝国阵政府在大选前已著手落实承认统考文凭,条件是大马教育文凭(SPM)考试国文优等和歷史及格,但当时董总不接受,并要政府无条件承认,使此事搁置下来。
只要条件合理,有条件承认统考文凭是无可厚非,毕竟无论是求职或申请大学,也有一定的门槛。
勿把统考当政治游戏
2018/07/12 光华日报/异言堂
~文:亦鸣
许多人认为希盟宣言中承认统考必定能够让华社心愿成真,岂知新任教育部长马智礼竟然继续抛给华社的两个考量,使统考再次成为政治争执的牺牲品。教长的两个考量的确让行动党太沉重了,行动党答应统考问题在三十天内解决,但张念群教育部副部长只有勉强把它押后,变成年底前解决。原本以为将轻而易举获得解决的统考问题,竟然又再节外生枝,可见政治人物对于接受统考是那么的敏感,那么的艰难。
教育部长表示必须考量国语作为官方语文的地位及国民团结与和谐,这与以前国阵所给的理由同出一辙。原来希盟是为了获得华裔选民的支持,才勉强将承认统考纳入大选宣言。教长列出的两个政治考量,令董教总及华社深表沉重,也使希盟的宣言让华社深表质疑。行动党是应该向教育部长了解,以便华教的千秋大业能够辉煌开拓,这样华教的旗帜才能在大马的土地上光荣地飘扬。看来独中生必须报考大马教育文凭中的国语科条件是死灰复燃了,而无条件承认统考仅是讲爽而已。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董教总推动华文教育,并不会脱离国家原则,在校内依然推行各种交融计划,促进学生对国家的效忠。独中生对国家的效忠及贡献,与其他源流的学生是相同的,在社会也扮演了团结人民的角色。华社在509大选,几乎倾全力支持希盟,才能完成改朝换代的局面,也是促进各种族人民团结在希盟的旗帜下。这种局面的产生,就是因为希盟领导人愿意承认统考而达致胜利的,因此可以说统考的课题就是促进国民团结的因素,国人不会因为承认统考而导致各族人民不和谐。
在希盟的治理下,各族人民比国阵时期更加团结一致,希盟内的盟党来自各种族,都能和谐共处。教育部长推出的两个考量,就让巫统有机会发挥作为反对党的角色,因此巫青团团长阿斯拉夫就促请政府为了保障国语的地位及确保人民的团结,拒绝承认统考文凭。马六甲首席部长承认统考文凭,结果伊斯兰党领袖纠众抗议州政府的决定。如果允许这些反对党的阵营作为政府对统考的承认的一种考量,那简直是拿石头砸自己的脚。
全国人民都知晓政府答应承认统考文凭,而人民也一样倾全力支持希盟,就可以证明人民并没有反对政府承认统考。因此政府没有承认统考,就是违背当时的承诺,严重对人民失信。如果希盟没有实践这个承诺,也就是让反对党有机会反击政府的决策,使行动党失信于民。行动党一路来都抨击马华民政当家不当权,如今不是要行动党背上这个罪名,步马华民政的后尘?以行动党如今的权势,必然不会允许教育部长这么做,深信在林吉祥及林冠英的交涉下,必定能够在年尾时获得圆满解决。
希盟政府的地位还不是非常稳固,尚会面对国阵及伊斯兰党的夹攻,因此还须步步为营。任何决策都必须谨言慎行,勿堕入敌人的圈套。统考是教育问题,应该以教育的角度来衡量,并逐渐把独中教育也纳入国家教育主流。政治人物应该避免利用教育问题政治化,把它变成一种政治游戏。从国阵时期,独中教育便是被政治人物玩弄的工具,直至希盟执政,大家都盼望变了天,从此教育问题不再政治化。结果希盟还是重蹈覆辙,继续在统考课题上兜兜转转。
当首相敦马委任马智礼为教育部长,是来自土团党的领袖,就可以窥视教育部长对统考的考量程度。这位教育部长不会那么随意就答应华社的要求,因为他深信其他有关捍卫国语的组织必然持有相反的立场。统考能否获得尽快批准,而且是无条件地获得批准,简直是在对希盟政府的一种严峻考验。千万别再Dipertimbangkan,让希盟支持者大失所望,让巫统再见曙光。
讲母语何错?
2018/07/12 中国报/评论
~作者:谭络瑜
最近语言课题被炒热,先有新任财政部长林冠英发布中文文告,被马来反对者抗议说不得发中文文告。然后总检察长汤米汤姆斯在法庭说英语,被前首相纳吉支持者抗议要他讲马来话。接著交通部长陆兆福在电台节目上讲了广府话,被华人同胞强烈谴责公开讲方言。
政府官方文告只能发国语和英语,法庭只可以讲国语,华人部长对华人说话只可讲华语。认為以上约定俗成很合理的人大有人在,可是在强调马来西亚多元文化语言宗教和谐共处的国家形象之前,就显得可笑甚至可悲。
讲什么语言,得看场合和对象,这种马来西亚文化,本来是生活里再寻常不过的事,但被有心人挑起,就成了“阻碍人民团结和挑战种族地位”的政治课题。而口口声声反对种族歧视的华人,却歧视自己的籍贯语言,这种吊诡心态追根究底,源自于1980年代新马华社的“多讲华语,少说方言”运动。
鼓励华人多讲华语,以让不同籍贯华人沟通本没错,但运动从“少说”跑偏变成“禁说”,就成了扑灭方言的灾难。
我出生在70年代,成长于80年代,学前在家讲母语广府话,直至6岁上幼儿园才学华语。那一代孩子都经歷过学校禁说方言,说了会被老师罚钱鞭打罚抄书。虽然上课时不说,下课后同学照讲福建话,放学跟邻居小孩玩讲客家话,听电台新闻有粤语、闽南语、客语、潮语,看电视节目有“四喜临门Empat
Sekawan”。
语言存在為了沟通
自然而然,什么方言我都听懂一些、能说一些。长大后到中国、香港、台湾与人用华语、粤语、闽南语交谈,都被称羡:你们马来西亚华人真厉害,会说各种语言!还没遇过被谴责:為什么你讲方言?
语言的存在,是為了沟通。说到底,即使讲著同样的语言,也未必能沟通,阻碍人沟通的不是语言,是狭隘思想。
问华教大业,谁主浮沉?
2018/07/12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新大马人
新任教育部长马智礼博士宣布,前朝推行的华小10+6计划受到检讨,8校照跑,8校须再探讨,理由是有数个计划具有政治意图。
话音甫落,马华头头魏家祥博士、民政头头马袖强等和教总头头全部跳出来,大喊不公。这样的场景以前不是没有过,只是少了行动党的叫嚷,总是让人觉得怪怪和不习惯。
根据马智礼的说法,检讨增建华小的计划已在内阁提出,按理说林冠英和陆兆福都有出席,只是他们迟迟没有出声。这是希盟执政跟国阵执政的一大不同点。当国阵执政时,关系到华教的重要宣布,通常都是由马华联同民政党举行新闻发布会,而作为反对党的林吉祥和林冠英则负责攻击和批评。
变天之后身分对换,马华和民政似乎在努力做好反对党,只怕有心无力,尤其是马华更是十分尴尬,因为华人已在大选以选票清楚告诉马华,华人不需要马华替他们操心。以往马华喜欢高喊“与华小共存亡”,现在形势却是华小未亡马华就快亡,真是情可以堪?
华教前途马哈迪说了算
华人不靠马华出声,该靠谁来保障华教大业?获得国会议席最多的公正党,是由被马华视为“华教克星”的安华实权领导,寄望他有一点脱离现实,因为安华担任教育部长时,华教人士老想着“一所华小不能少”,安华却实践了“一所不能多”。
希盟里的土团党是以土著权益至上,诚信党则以回教挂帅,他们也没有说过要维护和发扬华教。华教据说是华社的命根子,可是大选时,华社“睡下去”支持希盟,到底是希望谁来捍卫华教?
华社不能怪罪行动党,因为行动党早已就选择了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舒适定位,林冠英更是一再强调自己是马来西亚人,你怎能叫行动党为了华小而改变立场呢?
说到底,华教的前途,还是华人疯狂着迷的马哈迪说了算。希盟的大选承诺显然不算完整,老马还准备把宏愿学校落实,未来估计还有更多让华教人士跳脚的政策出台。或者以后的华教课题,华社都把希望寄托在无需一里路的新任副教长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