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叶新田为谁入狱?
2017/10/25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陈锦松
80年代开始参与华教运动的前董总主席叶新田10月16日最终在与挑战派的斗爭中进入了关键点的一场「法庭审判」,结果却意外在藐视法庭的罪名下被判入狱30天或向法庭道歉及罚款一万令吉,叶考虑多时选择了前者。他的坚持到底要为谁而战,要为谁入狱?
事件起因于高庭在2015年8月21日驳回叶新田要求撤销5州董联会(森美兰、砂拉越、檳城、霹雳及彭亨)禁止他阻止823特大的禁令申请,可是隨后叶新田却不顾法庭的驳回,向莎阿南法庭再度申请禁令,因此被控藐视法庭。
华教运动的人事纷扰,走到这一步,实在是一个意外的「悲剧」。翻开马来西亚的华教史,华教领袖没有不是为了抗议政府的打压而奋勇搏斗、顽强抵抗致身陷囹圄,令人动容。我国政府的单元种族政策不断困扰著华教一向坚持的多元文化及语言,如果不是当年三位已故华教斗士林连玉、沈慕羽、林晃升的无畏无惧,以及前教总副主席陆庭瑜的牺牲奉献,华教不可能会有今天的「风采」。
应对政党政治有所求
有近200年歷史的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在1951年面对《巴恩报告书》企图消灭华文学校,促成了林连玉及沈慕羽创立了马来西亚华教教师联合总会,以集合华社力量为华文教育的不被消灭「护航」。60余年来,华文教育在政府偏差的政策下,曾经面对生死存亡,更激发70年代掀起风起云涌的华教保卫战,为华教打开新页。
华教已成为华社最有动员力量的群眾运动,以至于马来西亚的政治发展与华教存在千丝万缕的关係。独中统考文凭沦为政治的「工具性」角色更是显而易见。
每逢大选前,统考的是否承认总是成为美丽的「画饼」,满足政治的特定需要,它特別可以吸引华人社会的关注,甚至于影响票源。最近统考的议题又在重启,就知道大选的脚步已近。董总的態度很关键,作为有担当的民间组织,应该无惧地对政党政治有所求,甚至不必迴避施压作为力爭的手段。
董总对爭取统考的承认在「激进」与「柔势」中的选项无需犹豫不决,一味的「妥协」或「隨缘」或將把自己逼入穷途。不论执政党或反对党,如果在来届的大选还在复製过去的「忸怩作態」,不愿意做「明確」的表態,甚至在利用协商的「幌子」展现「拖」之绝,董总实在必须表现「强硬」立场。歷届大选为何一直看到统考的承认永远没有「完结篇」,画饼最终还是吃不著的画饼,证明了这只是政党政治屡试不爽的技俩。
2012年获得批准申办的关丹中华中学或许是董总两个阵营大分裂的最终导火线。以叶新田为首的当权派与以傅振荃为首的挑战派展开了最激烈內部斗爭,关中的身份认同是双方的角力点。关中到底应归类为独中、国中、还是私立国中等,双方各执一词。
爭论的焦点事实上是政府批文:关丹中华中学的批文无疑的是私立国中,考大马教育文凭(SPM)为主。当权派坚持关中的批文是不能含糊不清,並认为此举可能是政府对今后创立新独中的「参数」,对后续独中的申办会留下污点,因此不愿妥协。挑战派的立场是「边走边修订」,但经过5年的时间,批文修订没有进展,仍然如「空中楼阁」。双方的坚持,却找不到华社德高望重者来调停,结果越斗越狠,唯有对簿公堂。
2015年发生的823事件,给华教留下污点,也给华社看到华教人士从文斗到武斗,当天特大的召开地点加影董总,两派对峙、剑拔弩张、肢体衝撞,最终需要调动警方介入,场面之混乱、使华人一向引以为傲的华教蒙羞海內外。
华教內部的权力廝杀,最终只有转到法庭应战。常言道,投身华文教育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但为了爭权,两派的斗爭却可以斗得你死我活,不知道「吃力不討好」应该要如何去理解?
华教问题交到法庭了断本来就不是「好事」,走到这个地步,双方应该仍然继续探索和解方案,伸出橄欖枝,在矛盾中寻求共识,化干戈为玉帛,否则新成立以叶为首的「马来西亚维护华教联合会」將会继续与董总展开抗爭,形成华教两股势力的长期对峙。
內部斗爭须沟通和解
法庭对华教的理解或许是片面的,如果任何华教问题都诉之于法律,华教將落入多事之秋,可能留下后遗症,进而把话语权让位给法庭。
叶新田选择了坐牢,这是华教斗爭中,前董总主席因为华教的內部分歧而入狱的首例。另一派对叶的牢狱之灾是抱著怎样的態度,令人关注。另一个双方的「决战点」將是三位独中家长郑育智、周志光及余云中于2016年10月入稟吉隆坡高庭,针对「开放统考给关丹中华中学將不影响统考合法性」申请司法解读,並把教育部及董总列为答辩人。独中家长的出发点是认为1996年教育法令明文规定,统考是60所独中的內部考试,所以申请司法审核,旨在对症下药及一劳永逸解决开放统考给关中的问题。
如果华教內部的斗爭已经进入赶尽杀绝的生死决斗而不是努力谈判、沟通及和解,估计华教的明天將难有寧日。
林方彪‧华小的教学目标
2017.10.25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林方彪
大众对教育的理解便是成绩,为了取得好成绩,补习丶课後练习成了家常便饭。作业簿是因应家长丶老师需求出现的,倘若整体环境不变,作业簿不会因教育部一只禁令消失,顶多化明为暗,或家长私下购置使用。
教育部宣布停止华小一年级至三年级的作业簿,大众议论纷纷。大家不妨暂时抛开使用作业簿的优劣,想一想,接受6年的小学教育之後,大家期待毕业生必须具备甚麽样的能力。
过去的教育体制,目的是筛选出足以升学的优等生,考试说穿了便是一次又一次的淘汰。
大众对教育的理解便是成绩,为了取得好成绩,补习丶课後练习成了家常便饭。作业簿是因应家长丶老师需求出现的,倘若整体环境不变,作业簿不会因教育部一只禁令消失,顶多化明为暗,或家长私下购置使用。
过份重视背诵和解题,造就备受诟病的填鸭式教学,除了内容枯燥让学生痛苦,且所学几乎与现实生活脱节,彷佛除了分数,学生一无所得。以往资讯不容易取得,背诵或许有其用处,惟如今网络查询各式资料十分便利,记忆和解题不再如同过去不可或缺。再说,中丶小学时期的记忆和解题,对日後人生未必有明显助益。在学习的黄金时期,耗费大量时光背诵丶练习,日後却几乎忘光或用不上的知识,似乎浪费宝贵时光。假使提供一些实用课程,让成绩并不顶尖的学生亦能享受学习的乐趣,也能为社会培养各方面的人才。然而,那是另一种教育方式,必须家长丶老师与社会都有共识,才能推动。
这几年出现不少新兴行业,而过去不受重视丶甚至备受歧视的工作,有些也变成好工作,如运动员丶歌手丶演员等等,一旦取得不错的工作成绩,不但名利双收,光宗耀祖的风光,不输学霸。谁在乎李宗伟丶李心洁以往在校成绩如何,现在是行行出状元的年代,独立思考丶创新丶勇气等等无法以考试评量的抽象能力,可能也很重要。
有些国家,小学就教程式语言,学生不仅仅只是使用电脑,人人都学习写程式,国家期待学子能适应未来的数位世界。有些国家,中学毕业的要求,包含烹饪丶缝纫,理由是长大成人之後,至少能独立照顾自己。各国因环境丶愿景,各有其不同的教育目标,基础教育和升学制度。目的是为了达成教育目标。大家或许花点时间思考丶讨论,华小的教育目标是甚麽,以及相关课程如何安排设计。
教育是百年大计,关於华小的教育目标,多方面讨论,集思广益,总是好的。大马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商业社会,发展至现今的数位时代,不过短短数十年。未来的世界将会如何演变,恐怕超乎目前的我们所能想像。既然无法预知年轻人将来面对的环境与挑战,我们可能要改变对教育的想像,应多多培养学生分析丶解决各式问题的能力。至於浩瀚知识,记得当然最好,忘了,若会查询亦是殊途同归。
不听话的孩子!
2017/10/25 光华日报/异言堂
~文:张海荣
学校考试、政府考试将举行,学生们面对考试的压力甚大。为什么会有压力?压力乃因考试前的准备工作不足,没有信心考获好成绩来面对父母吧?没有信心是否是自己定下的目标不是本身的能力能够达至的呢?还是不能达到父母要自己的考试成绩比他人更好的期望?
学生的压力来自考试。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考试,都是以测量考生的为根基。所以,记忆力强者是占有一定的优势!加强考生的记忆力是考试前的准备工作。新的课程,新的讲义对学生是陌生的,没有一点熟悉感。一旦对它有了熟悉感,又不断的背念,认知后就变了知识,成了知识就库存入脑海为记忆。考试到来时,考生只须费少许时间温习,印在脑海中的知识就会如水般的泄流而出转为答案写在考卷上。
一般上,要把知识化为记忆囤积在脑海,须要对某事物有认知,认知要靠领悟的本能。领悟性强与弱,就得视个人的熟悉感的吸收力。学生们在上课时老师还未教导的课程,如果学生们能针对老师即教的课程来个参考或阅读;当老师开始教导那篇课,熟悉感会让学生的领悟性有着醍醐灌顶的功能,让他们顿时开窍呢!
显然的,学校考试是考学生们的记忆力。记忆力较差者,成绩不好,记忆力强者,理所当然的成绩好,所以不能把聪明与成绩好,愚笨与成绩差相题并论,因为聪明与愚笨与成绩不是有间接关系。反而,脑力与年龄有直接的关系。大致上,学校班级的安排是根据学生的年龄来分配。但年龄是没依据学生的月份;这就是说学生们的年岁的差异有可能会有最高的一岁之间!例如,一月出生者与十二月出生者被安排在同班上共学习共考试,是谁占优势呢?
缓解考试压力有赖于父母与孩子的相互沟通。许多孩子怕家长,这就是问题!为什么“怕”?关系不好吧?是不是孩子不听话?不听话是不是因为家长的话不能听?那肯定家长要自己孩子比别人的孩子强!别人考90分,他们要他考95分或更高!最后,孩子变了不再听话了!最后难于沟通了!
华小换桌椅只剩一哩路
2017/10/25 中国报/评论
~作者:蔡耀梁
在民主宏愿小学6M班,学生圣文:老师,我要投诉,为什么我们学生的桌椅破破烂烂,学校没优先给我们换,却整天发动大型筹款去建华而不实及无法惠益学生的校内设施,比如富丽堂皇的礼堂?
他继续说:我认为这是怪现象,华小应采用新思维发展华小,而非不断向华社筹款,却建造不切实际的设施。
班主任萧人民:哦,为师执教数十年,倒是第一次听说原来礼堂是“不切实际”的建设。那圣文呀,你的妈咪是否会愿意让她的宝贝儿子,站在大太阳低下站着开周会、办活动、讲座、打羽球,然后学校办宴会时,来宾都坐在草地乃至沙地上哩?其实,建礼堂除了让学生使用,也能出租养校,从中改善其他基设。
学生林冠军:呵呵,我们这位绰号“一里”的同学真可爱,堂堂政府讲了给预算却又偷偷拿去“赈灾”,是不懂赈给灾民还是赈裤袋啦。我们华小的钱如果不是报章揭发,都不懂去哪里了?一个国家,连学校的桌椅都没有办法给好用的,这个国家的教育是有多失败,还好意思叫华社自己去筹钱买。政府到底是做什么的?好心咯,拿人民的钱去美国买一大堆飞机帮人搞经济发展㖞,就是连桌椅都不给华小买;拿几千万去给难民建医院,送穿送吃送住,自己国民子弟,连桌椅都不像,我们是不是连难民都不如。
学生廖才来:乱讲,我们敬爱的首相刚刚讲了,他承诺,国阵政府将继续支持华小,还会建新华小。
女学生小C:大选要到了,这次我倒是相信我们华校福利,真的是剩一里路啦;间间华小有拨款,换桌椅没问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