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8日星期六

【华教视窗】 ~ 720


应制度化增建华小


2017/10/28 光华日报/社论


华校一直都是华社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更是华社不断出钱出力捍卫的资产。而打从50年代英殖民政府一些比如《1952年教育法令》等威胁华校的危机开始,一直到 60年代《1961 年教育法令》导致部分华中及华小被改制为国民型中小学,甚至是80年代3M课程风波及不谙华文教师到华小担任高职所引发的茅草行动等等,都是导致我国华社对于华文教育忧心忡忡的主要因素。因此,华社高喊“华小一间都不能少”的情况是可以理解的,这也显示出华文教育在我国的一个窘境。

19992008年期间,政府增建了16所华小,可是从2008年大选后政府却完全没有批准任何华小的增建。因此,增建华小不易的想法已经植入华社脑中,加上对教育法令的各种诠释,所以华社根本不敢让任何一所先贤创办的华小关闭,最后衍生出微型小学这种就算只有一个学生也要办下去或者是跨州招生的问题。微型华小其实不应该存在,因为这对学生的身心、对学校资源甚至全国的师资来说都是非常不健康的,因此,只有在政府承诺每一年制度化增建华小的情况下,微小这种不健康教育形态才能获得解决。

随着日前教育部长玛兹尔宣布批准建设10所新华小及允许 6所微型华小迁校,华社在欢呼之余,也终于放下了心头大石,因为“不能增建华小”的担忧可说已经是不成立的。更让人欣慰的是,在这10所新增的华小中有9所都是以华裔先贤命名,而马华也承诺将全权统筹所有建校及迁校事宜,并不会再向华社筹款 。虽然很多人都会认为这只是大选糖果,更质疑新华小是否能如期完成,但在华社艰辛捍卫及申请增建华小的前提下,这已经是大家都期盼的最好结局了

教育部长表示政府是针对各地需求而增建华小,这其实就道出了问题的根本。华小是属于国家承认的多源流教育,如果哪个地区对华小有需求,政府理所当然应该根据人民的需求而增建华小。可是情况却完全相反,既然申请新增华小不易,华社才会坚决“一间都不能少”地捍卫华小。所以在解决这个问题方面,政府这一次的宣布就已经打破华社的焦虑,如果能够每年都能够制度化增建华小,肯定能获得华社的支持及肯定。可是,如果这一次政府如果食言或拖延建校的进展,那将永远典当了信誉。



请为微小争取经费


2017/10/27 中国报/评论

~作者:杜婧


盼了7年,嚷了许久,关丹班珍华校终于拿到迁校“直通证”,立马可以投入迁校工作,在全新的环境,重新出发,培育更多华裔莘莘学子了!

在国人开始等待着周五宣佈的明年度财政预算桉,没想到关丹人却率先等到,班珍华校取得迁校批文了。

这对面对“零”华裔学生,“名存实亡”的班珍华校而言,是天大的喜讯,肯定不仅让该校董家协更有信心和动力,发动筹资迁校,对于一路以来默默以行动履行职责,对友族学生一样有教无类的老师们,未来更积极和充满士气的教育学生。

从零开始教育不谙华文的学生,是艰难的挑战,但是笔者相信老师们在经过早期的磨练后,未来在全新环境中,面对学生人数备增后,更能胜任各种挑战,将学生教育得更好、更杰出,为国家、华社培育更多精英人才。

眼下有了免费献地、有了一纸批文,现在就只看班珍华校的董家协,能否趁势运用批文,争取得彭亨州政府的最高领导人点头批准,一举突破要价48万令吉的“土地溢价”这个关卡。

既然政府是以民为本,愿意听取国阵华基政党领袖的意见而批准增建及迁校要求,若马华高层加把劲,能够为有份迁校的微小争取得建校经费,肯定是锦上添花,功得无量!



华校华社都应该有新陈代谢的能力


2017.10.25星洲日报/大北马

~文:邱武才


所谓“创业难,守业更难”,那创办华文小学会不会比创业难上加难?

巴生兴华独中董事长杨忠礼与世长辞,享年87岁。

北马人也许对这位老人家不熟悉,抛开他在商业的地位和伟绩,其在教育事业的贡献与点滴,足以让人敬佩。

当年才18岁的杨忠礼,就跟随校长创办巴生兴华中学。回想我自己18岁时,对教育有哪些贡献?

杨老先生当年曾就读吉隆坡与巴生中华中学,之后巴生中华独中因撤换校长而引发学潮,他们跟随校长创办了巴生兴华中学,意寓复兴中华。

看到这段历史记载,不禁觉得上一代的大马先贤好伟大,为了孩子们的教育前程,不仅出钱还出力。

和同学们在闲聊中曾提起,我们所认识的前辈有中华中学前董事长温振祥、菩提中学前董事长陈火炎、协和中学现任董事长祝清坤等,反而这一代的教育先锋则“有限公司”(少之又少),可见未来的教育道路,需要更多教育先锋一起撑起这个担子。

我曾想过出任母校的董事,后来得知担任董事,不能只秉持一股热血,还要每年乐捐给学校。

无论如何,即使没担任董事,也是可以回馈母校的,包括任何一所华小、华中展开筹款活动时,予以行动支持。

有同学曾在同学会群组里说,身为华人子弟的我们,无论是哪所学校需要经费,我们都应该支持。他还强调,虽然本身是中华生,但若恒毅中学有筹款活动,他也会捐助。

说到创业还是创校,始终离不开金钱,因为在这年代,凡事都要用到钱。教育部副部长张盛闻日前曾说,华小筹款为了非必要设施,这乃基于“人有我有“的心态使然。

办教育这条路,除了靠政府,也因有社会、有成就的人士慷慨捐助,才可以发展得那么好,所以身为校友的我们要努力工作,搞好自己的生活后,把能力内的资金捐给华校,否则没能力又去捐助,岂不是自找麻烦?

今天杨老先生这伟大的教育勇士陨落了,却也提醒华校需要未雨绸缪,不仅组织需要新陈代谢,华校也需要新陈代谢的能力。

加油!华校的教育勇士们!



华社久等的大礼


2017/10/27 中国报/评论

~作者:黄治振


华小存废论过去几年常常死灰复燃,吵了一阵子平息后又会有人挑起事端,有心人总是看不顺眼多源流学校,认为有碍团结云云,这回总算等到国家大家长开腔回应。

Jib哥在几天前的国阵备战大选闭门汇报会上,首度开腔“训话”,促请巫统领袖别再讲一些伤害友族同胞的言论,尤其社会契约早已涵盖多源流学校,既然已经是国家的一部分,就不应再提关闭华澹小的极端言论。

在同一天另一个与华青对话的场合,阿Jib哥也再度释放善意,强调政府捍卫华小,没有人能轻易说出关闭华小论,还顺便自我宣传为拨款华小最多的首相。

早在一个月前,首相也在华社爱国大集会上派甜头,指了解华社向来重视母语教育,政府已准备好在未来批准增建更多华小,当时大家都意会到“大选快来了”,很多人更是不看好,认为所谓的“准备好”似乎遥遥无期。

庆幸是这次政府终于“来真的”,教育部长已宣佈一次过批准增建10所全新华小,连名字都取好了,看来是跑不掉了,还不给政府的诚意拍拍手,感恩政府、讚歎政府!

即便事实如此,老百姓可能不以为然,因为身边的极端种族主义课题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非土着一次又一次被拿来开刀,叫人如何安心?

别再遗忘华社

言犹在耳,纳吉在国会书面回答时却表明,政府无意透过制定反种族主义法令来灌输国民团结,因为“教育”的效果更胜执法。

希望纳吉再接再厉、以身作则履行“教育”责任,别只是嘴巴上说说讨讚,实际上却放任娇纵,更要管好骄身惯养的马仔情绪,别动不动威胁非土着。不只是大选前夕,平日也要照顾一下非土着老闆们啊。

2018年财政预算桉即将揭盅,希望纳吉经过4年后终于搞懂apa lagi Cina mau,别再遗忘华社了,盼再捎来让华校乃至华社笑呵呵的好消息,缔造皆大欢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