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5日星期三

印华作协接待八华老师曾伟与万隆培秋文友


2017/10/24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来自江西现任教于丹格朗八华三语学校志愿者老师曾伟,以及万隆文友培秋,于1014日(周六)到访印华作协总会。
他们的到来,受到了作协秘书长松华、副秘书长思萍、名誉主席黄裕祥、以及理事碧珍、林秀、张颖、金梅子、文友碧玲、廖巧容、蔡丽英的殷切接待。大家在一楼大厅进行了轻松、融洽的交谈。
曾伟老师到二楼参观了正在重建中的作协图书馆,并就图书馆的建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图书馆负责人松华感谢他的关心和协助,并向他介绍了图书馆创建的历史、特色、书籍的慨况以及重建的构想。
松华说,图书馆硬件完成后,将由一个作协图书小组负责进行书籍等方面的处理,欢迎包括曾伟老师等作协以外人士参与协助小组的工作。
万隆文友培秋由林秀陪同来到作协会所,虽然是头一遭但与文友却是一见如故,彼此聊谈没丝毫拘束。
培秋文友与已故占碑写作人黎明(彦耀)是同乡,在谈起这位过早逝世的笔耕者时,他无异是感慨良多,而对他的首部也是最后一部文集《落满一地的珍珠》(印华作协出版)赞赏有加。
他说,近来有缘一读《黎明文集》,是已故彦耀的遗作,如果说他的作品像一颗颗散落一地的珍珠也不为过,最后有幸经印华作协同仁费力重拾,并串成一条美丽的珍珠项链,放置在文坛上供人观赏。
黎明的微型小说文字精简,通俗易懂,让读者很快就进入故事的情节中而产生共鸣。我很欣赏那篇《七月之喜》,是写一位妙龄少女失足的故事,开头和接尾都是“今天是她于归之喜”,特意把“因”和“果”的次序颠倒过来,且用电影中回放的手法,讲述那个“因”,写作技巧之高,令我拍案叫绝,真是妙极了!
他表示“只要是金子,自有发光的哪一天,好玉,它不会永埋地底下,珍珠也不可能长期沉睡海床上”。
(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