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4日星期五

《英殖民地時代新加坡学生运动珍贵史料选(1945年9月- 1956年10月)》出版


英殖民地时代新加坡学生运动珍贵史料选(19459- 195610月)


庄乐田 主编 

英殖民时代,尤其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展现了青年学生的活力,学生运动唤起了各界人民的思想觉醒,使他们踊跃参与为国家的独立自主和自由解放的斗争,为建立更加合理的社会制度而努力奋斗。

本书收集了19451956年英殖民时代这段新加坡学生运动的历史资料,所收的文献资料庞大,来源包括各类书籍、报章、杂志、特刊、专辑、传单手册等原始资料,并附上数十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及反殖学生运动歌曲的歌谱和歌词。

编者除了收集文献资料,同时也统一资料的简繁体字、书写格式、外语翻译、符号等,编辑工作,历时数十年。

反殖民主人士林福寿医生、陈仁贵律师和陈国相博士为本书写序。


这本书的编者们成功地把大量关于这些中学生的理念,他们多彩而激进的活动与崇高的渴望,以及他们期盼要建立一个新的国家的相关文件汇聚在一起。对于那些想要知道更多关于五十年代学生运动的学者与读者,编者已为他们付出非凡的心思与劳动,整理与编撰出此部作品。”

~~陈仁贵律师



 

草根书室《英殖民地时代新加坡学生运动珍贵史料选》


2012-4-30  来源: 随笔南洋网 
  

上世紀五十年代,新加坡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展現了青年学生的活力,学生运动唤起了各界人民的思想觉醒,使他们踊跃参与为国家的独立自主和自由解放的斗争,为建立更加合理的社会制度而努力。

由庄乐田主编,草根书室出版的《英殖民地时代新加坡学生运动珍贵史料选(1945年9月- 1956年10月)》,收集了自1945年9月至1956年10月间,英殖民地时代新加坡学生运动的历史资料。

该书所收文献是“从数量庞大的五十年代文献堆中,一件一件披沙沥金出来的”。文献来源包括各类书籍、报章、杂志、特刊、专辑、传单手册等原始史料。书中所辑录文献,经过重新打字与排版,每篇都标明出处。并附上数十张历史照片及反殖学生运动歌曲的歌谱和歌词,其中也包括本地画家朱庆光于1954年创作的木刻版画“五一三事件”。

关于本书的出版目的,本书“编委的话”如此说:“我们收集与编写英殖民地时代这段学生运动的历史资料,是为了唤起各族人民对这段历史的集体记忆;更为了凸显当时青年学生在我国争取国家独立、民主自由与基本人权,争取民族教育平等,反对战争的斗争中作出的贡献与牺牲。

“我们把‘真实的存在’放在一切事物之前,不仅是为了叙述事实,而且是让事实自己说话。在一切都被人忘却之前,每一桩伟大的事迹,每一个光辉的生命,每一种卓著的成就和每一次英勇的挫败等等都必须在历史中呈现……本书所选编的文献,既是一面历史的镜子,也是研究历史的宝贵素材。在这时刻将之收集成册,可让人们看到历史的真貌,使它不至于湮没在沉渣泛起的污流中。”

该书厚达817页,从学运的历史背景开始,并以学运被摧残结束。

第一章“学运的历史背景”收录4篇文章,分别为小杨的《马来亚和平时期史略》、史习生的《亚非人民团结的里程碑》、李凌的《1955-1956年争取独立群众运动》及夫扬的《学运的形势及其任务》;第二章“学运的萌芽和兴起”分为5节,分别为第一节的“开展助学运动”,第二节的“反对黄色文化运动”,第三节的“推动健康的文娱与创建新文化”,第四节的“维护民族教育”,以及第五节的争取基本人权与人身安全。
第三章为“学运的转捩点——“五一三”事件的发生和经过”;第四章“学运的成长——中学联的诞生和成长”分7节,分别谈到中学联的成立,中学联的会务方针,以及第三节的“参加泛马学联大会”,第四节的“纪念三八妇女节”,第五节的“参加独立周群众大会”,第六节的“举办辩论会——‘马来亚是不是我们的祖国’”,以及第七节的“出席亚非学生会议”。
第五章“学运被摧残”包括了第一节的“解散社团 逮捕领袖”,第二节的解散中学联,第三节的立法议院大辩论,第四节的学生集中华中中正两校,第五节的群众大会要求普选,第六节的强力驱散集中学生。

本书并由反殖著名人士林福寿医生、陈仁贵律师和陈国相博士写序。已故律师陈仁贵在序言中说:“这本书的编者们成功地把大量关于这些中学生的理念,他们多彩而激进的活动与崇高的渴望,以及他们期盼要建立一个新的国家的相关文件汇聚在一起。对于那些想要知道更多关于五十年代学生运动的学者与读者,编者已为他们付出非凡的心思与劳动,整理与编撰出此部作品。”

陈国相说:“华校中学生通过与英殖民地政府抗争的过程中,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反殖运动,为国家最终取得独立和自由,作出特有的贡献。在世界各地人民求解放的历史上,这是—件罕见的事。”

(《英殖民地时代新加坡学生运动珍贵史料选(1945年9月- 1956年10月)》可在各大书局买到)




对《新加坡学生运动珍贵史料选》的一些感想
叶德民 2012-4-27

有朋自远方来,送了一本沉甸甸的《英殖民地时代―新加坡学生运动珍贵史料选》,据编委的介绍,书是由八位受华文教育“记忆衰退与老眼昏花”的长者花了不少的时间和心血“收集了几百篇当年青年学生所写的文章以及各报章的原始报导”予以细腻的梳理和保存史料的原貌编纂而成,夕阳的霞光执着地洒落狮岛。

人民行动党在去年的新加坡大选遭受到1963年以来最大的挫折,李光耀的专横作风,再也压不住年青选民那种敢于抗拒独裁的勇气,当局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具有分水岭意义的大选”。在当局的专横手腕似乎有所收敛之际,去年5月份新加坡3位受英文教育的学者编辑了《情系五一三》,收集了学者和见证者对上个世纪 50年代新加坡学生运动的一些评述。书由“策略资讯研究中心”出版,并在新加坡、新山、吉隆坡和槟榔屿等地召开新书发布会来推扩,会上讲者猛烈抨击以李光耀为首的统治集团,突破白色障碍。

今年2月“草根书室”静静地出版了《英殖民地时代―新加坡学生运动珍贵史料选》,这两本书的内容都是涉及上个世纪50年代的学生运动,但格式风味就不尽相同,《情系五一三》大部分的作者带着浓厚的学者风味,处在当今的格局来评述当年的学生运动。《英殖民地时代―新加坡学生运动珍贵史料选》内的大部分文章,都是当年充满激情的年青人的心声以及当年各类媒体的有关报导。搜集半个多世纪前“各类书籍、报章、杂志、特刊、专辑、传单手册等原始史料”,再“一件一件披沙沥金”的艰辛工程编纂成册,那都是探索历史的珍贵素材。

这几位长者虽然“记忆衰退与老眼昏花”但出于对历史的执着,依然兴致勃勃不辞劳苦地构筑探索历史的平台。所有的素材分成五个章节,第一章是学运的历史背景,第二章是学运的萌芽和兴起,第三章是学运的转捩点 ―“五一三”事件的发生和经过,第四章是学运的成长―中学联的誔生和成长,第五章是学运被摧残。每一章节的后面都附录一些有关联的文章,同时也附录当时的相片、歌曲和美术作品,全书合共820页。当年的学生运动归纳为1. 由于战后人民普遍贫穷造成普遍失学,遂有助学运动;2. 反对黄色文化提倡健康文娱活动;3. 维护母语教育;4. 争取基本人权和读书的权利,反对在学期间当英国殖民统治者的兵;5. 在“五一三”学潮的基础上维护母语教育和学生的权益,发展同学间的友谊和扩大与其他民族学生的团结,遂有“中学联”的成立。所有这些活动都是光明、正大、纯洁、健康和正义,怎么就被英国殖民统治者及其追随者视为洪水猛兽,套上莫须有的罪嫌,予以摧残,天理何在?今天英国绅士依然满口“自由、民主和人权”,真是虚伪透顶!

今天新加坡当权者的一些文人,花费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来做口述历史的工程,建立了口述历史馆,也编纂成册。口述历史都是历史见证者靠记忆按自己的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来评述他接触的过去,具有颇大的偏面性,容易扭曲历史真貌。何以这些人不花一些时间去搜集反映历史真貌的原始史料呢?也许原始史料会妨碍他们制造历史!此外也有不少人撰写回忆录,包括胜利者和失败者。还有一些历史工作者努力不懈地在蒙尘的故纸堆里挖掘出被埋没原始史料,经细心整理编纂成册,为历史真貌努力耕耘,为历史长河潺潺逝去的流水留下图像。2002年出版的《南洋大学走过的历史道路》和今年出版的《英殖民地时代―新加坡学生运动珍贵史料选》,这稀有的两册书,让那年代的社会真貌“不致于湮没在沉渣泛起的污流中”,让后世看清前人走过的足迹,笔者期望历史工作者继续在故纸堆里挖掘尘封的原始史料构筑更多探索历史的平台。

今天,人们对半个多世纪前的历史真貌,如何看待和评价则因每个人的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有些比较接近,有些差距较大,有些中间落墨,有些背道而驰。在历史的长河中存在着正义与邪恶、光明与卑鄙、圣洁与骯脏,历史就是在这些矛盾中前进。广东人有句话“一粒米养百样人”,有些人义正词严批判邪恶与卑鄙,有些人对邪恶与卑鄙敢怒不敢言,有些人对邪恶与卑鄙作蜻蜓点水般的批评,有些人掩饰邪恶与卑鄙,有些人维护邪恶与卑鄙。在诸多的议论和争议中,何为正义?何为邪恶?何为光明?何为卑鄙?也许会令一些人眼花撩乱!一些人也许颇难取舍!须知“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来者的知识必定越来越丰富,智慧必定越来越高,今天诸多的议论和争议必定会被后来者清理出香花与毒草。后来者也必定会分清那些是正与邪、是与非、善与恶,这就是历史的审判,谁也逃不掉!

~赤道论坛/读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