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4日星期一

《华教视窗》 (十四)

华教运动,永不改变?


 2012-05-14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莫家浩 

先谈一则旧闻:428前夕,人在砂州的首相在当地华小校舍开幕礼上强调,华校永远都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部份,政府將保持华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永不改变,同时还增加华校的拨款。他还说,大马教育制度的特点在於政府允许各族人民自由发展母语教育,让人民自由的为儿女选择属意的教育制度。

按华教课题的新闻惯性,这不过是一篇司空见惯的“好消息”:华教被肯定、拨款会增加、母语教育好……口头上的讚誉和承诺,对於熟悉华教运动的读者来说,不仅没有新鲜感,有时还会徒添危机感。就像常常被大人打骂的小孩,偶尔被大声称讚一下,战战兢兢的眼泪也会被嚇得飆出来。

但对於笔者而言,此篇报导最难以忘怀的,却是那一句“永不改变”。华教运动是一场社会运动,他的本质即是“求变”。改变国家教育政策对各族母语教育的不平等待遇,改变华文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里的不平等地位,华教运动的目的,从来就不是为了卑逊地討討经费和找找临教就好。

坚持“母语教育乃公民权利,应得到政府全面承认和津贴”的华教运动论述,在面对特定的政治环境时,难免显得不切实际。但她既然是社会运动,她就应该有其理念存在。相比之下,政治语言的本质,並不在於语言本身,而是其背后的政治目的。就像那句著名的“香港回归50年不变”,话说出口,究竟变不变,问问准备庆祝回归15週年的香港人便知。

如今沸扬的圆桌会议上,董总与教育部的矛盾,彷彿就是一场运动理念与政治语言的对决。退出圆桌会议,既可以是为顾小节失大局,也可以是留得清白在人间。技术层面的协调固然重要,理念的树立却是社会运动得以持续的原动力;而使用政治语言最忌讳的,却是无法取信於人。毕竟在许多人眼中,永不改变的,並非华教在国家教育体系內所谓蒸蒸日上的地位,而是那50年不变的经费与师资问题。

事实胜於雄辩。对於华社而言,今天董总的决断或许已不像50年前那般的政治衝击力。但是,只要理念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处在人心思变的时代里,陈年的社会运动,如何结合新的社会议题以萌发第二春,或许才是社会运动永不改变的精彩。
 (星洲日报/言路作者:莫家浩)

  

听听华人的心声


2012/05/14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陈玉水 

举国上下都在谈论大选在何时举行,国阵领袖马不停蹄,到全国各地会见选民,吁请将手中的一票投给国阵,使它获得下议院中三分之二的席位。

作为反对党的民联,也不甘示弱,在各种集会要求选民作出明智的选择,使民联能够变天。除了夺取6个州的州政权之外,也要执政中央。

全国650万华人手中的一票,也是国阵及民联极力争取的。

我们经常都在报章上看到,一些执政党领袖都在问这么的一个问题,马来西亚华人究竟要什么?难道目前政府所提供给华人的还不足够吗?

作为报人,经常都和市井小民保持密切的联系,听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要求,希望从政者都能听到。

我国华人都希望,政府的施政公平,公务员在执行任务时,不要有任何的偏差,对各种族都给予同样的待遇。

听民意行惠民政策

华人最关心的是华文教育,有很多人都说,马来西亚是中国以外,华文教育办得最好的国家。由小学、中学及三家华文学院,都在传授华文,使华校生都能掌握华文、国文及英文,为国家造就一批又一批的精英。

华人都希望,政府能够资助由华社出钱出力创办的61间华文独中,并承认独中文凭,使到独中的毕业生,有机会进入国立大学深造。

华人也希望,那些在国内居住多年持有红色身分证的同胞,在有生之年,都能获得梦寐以求的公民权。

华人更希望,信仰自由能在我国永远存在。

我国是多元种族、多元宗教、多元文化汇集在一起的国家。各族人民都能安居乐业,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这是让我们深感自豪。

现任首相拿督斯里纳吉中庸治国,希望他将国家带向光明的康庄大道,多听人民的心声,多做有利人民的事情,才不会辜负人民对他的期望。
(文:陈玉水)




魏家祥太过火了


12/05/2012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谢请发

副教育部长魏家祥果然深諳“九阴真经”的阴招,自325华教救亡抗议大会后,就一直出招。首先他为白沙罗中华小学的巫裔副校长疑遭人恐赫,打抱不平;接下来他诬指董总领导人在师资圆桌会议以华语发言,令教育部官员犹如鸭子听雷;然后他在记者面前拨电给董总主席叶新田,並刻意公开广播两人的谈话;这反映魏家祥修练武功致走火入魔,已迷失本性。

白沙罗中华小学竟出现一名巫裔女副校长,这是违抗1987年內阁针对华小高职事件作出的四一方案决策,即担任华小高职的教师,必须具有华文资格。魏家祥应该针对违抗內阁决议跟华社道歉,然后引咎辞职。

这里有必要谈谈事情发生的背景:该校是全国第一所开设特殊班的华小,也是前任校长白春梅为具有学习障碍的学生爭取开办,深获家长讚赏。

在华小以国语教学

今年有一名教导特殊班的巫裔副校长(薪金级別为G32),从登嘉楼隨丈夫调来雪州,被教育局安排到该校执教。当时白校长已调升,新校长未到任,于是薪金级別高的她儼然校长。特殊班开始以国语教学,考卷以国文出题。家长纷纷抗议及反对,新上任的李有溢校长和现任的官诚兴校长,都没作出纠正。

后来內阁决定调走不具华文资格教师,她以怀孕理由获得教育局官员同情而留下来。当教育部高官拨电勒令她离开学校,她去警局报案说被人跟踪及恐赫。《马来西亚前锋报》集团属下的《每日大都会》报章,则指该副校长教导国文科目,遭到华裔家长反对。

很明显地,唯恐天下不乱的报章,有意把事件导向种族化。际此大选隨时来临,朝野政党即將短兵交接及激烈廝杀,大家不可不谨言慎行。令人遗憾的是,魏家祥似乎不够敏感,为打击退出师资圆桌会议的董总,竟在511巫统大集会前,诬指董总领导人在会议上以华语发言。这可能会被人大作文章,指控董总是沙文主义的组织,以达到转移视线的目的。

魏家祥故意在记者面前公开广播他跟叶新田之间的谈话,被后者批评为欠缺副部长及政治人物应有的风度。从他不断说假话掩饰自己的失误,並诬赖董总欲陷董总于不义,同时使用不光明磊落手段对付他人,足以证实他的確是“一蟹不如一蟹”的马华副教长,呜呼哀哉!


 

魏家祥越演越糟糕


 2012/05/12 光华日报/评论版
~作者:蔡欣 

本来嘛,马华这个由巫统坐大的副教育部长,实在也难为,而不是不为。

从联盟到国阵,马华教育副部长,一直都得在看巫统老大的脸色。

老实说,308大选选民给反对党投下的票,无形中也帮了马华的大忙,盖两线制的趋势越走越近,第13届大选的将至,教育政策虽不变,但转型的措施,却不得不克尽所能,极尽讨好收卖的能事,但,明眼人一看便知,基调没有改弦,教育的列车并没有易辙。

不然的话,就没有董教总的325诉求和抗议,更要不然的话,魏家祥最近也不会和董总的圆桌会议,功亏一篑!

我们也真替魏家祥一直在捏了一把又一把冷汗,出席325华教救亡大会,身为副教长,出席或不出席,相信事先也有政治性的挣扎,最后还是英勇的出席,但不幸在混乱中“被打”,这个打到还是没有打到,真打还是假打,对大会的主题,完全没有意义,也完全没有关系,更起不了积极作用,但却教人有了“转移视线,模糊焦点”的猜疑。

假如魏家祥真的被打,大会负责人就应对贵为副教长的魏家祥公开道歉,因为部长是出席董总发动的救亡大会“遇害”,演变成暴力事件,一个道歉只是为大会的混乱场面一时失控而负责。

如果没打或只是魏大人一厢误会,那么主办当局只好公开,并重播当天现场情况,以正视听。并邀媒体共赏,对事而并非针对魏大人,没错。

现在糟就糟在,魏大人与董总圆桌会议不欢而散后,竟然有样学样,公开了电话对质内容,被喻为“不光明磊落”,借董总主席叶新田过桥的副部长。

就有点奇怪还是内有玄机呢?

为什么正事还没一撇,枝节却越闹越多,小事纠缠,大事放一边,甚至,坏了马华要和华教界打成一片之长远大计。

其实,了解一下现今教育问题,单挑华小最热门华校的师资之缺来看,真的非一日之寒啊。

从李孝友任副教长到今天,不少过七八位马华副教育部长,在所谓多元的教育政策的苦海中浮沉,在偏重另一种教育体系的制约下,华教问题怎能一劳永逸?

其实说穿了,如果一劳永逸了,以后就没有戏演了。

现实的政治环境中,马华副教育部长为华教解决问题,一直都在走着钢索,战战兢兢的一步一惊的走,最终还是无奈的要走下去。

既使还要走下去,奉劝也曾英勇的副教长大人,为了千古教育事业,为了华人子弟下一代的教育存亡,为了华教的仍旧风雨飘摇,请剪掉多生的枝节,勇敢的走下去,那么,华教衮衮诸公,华社的手中一票,一定会支持您继续地向前走!


转载自:本地报刊/评论版

~赤道论坛/时事述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