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31日星期四

八华学校庆祝111週年‧杰出校长培育人才



2012-05-31 印尼星洲日报/专题



首任校长前清秀才卢桂舫

卢桂舫,福建前清秀才,1896年前往日本横滨大同华侨学校执教中文,恰好新加坡华社领袖林文庆博士与黄乃棠长女黄瑞琼结婚不久,有意在新加坡创办华语培训训练班,组织受英语教育的华人学习华文和儒家思想,就礼聘卢桂舫前来新加坡担任教师。1898年,新加坡第一个华语培训训练班,就在林文庆博士寓所开课,他的朋友和学生17人每星期天就集合一起学习中文,1900年,学生大为增加,林博士就借用安详山威基利俱乐部上课,学习华语日显活跃。

恰好吧城中华会馆社长陈金山是林文庆博士的同乡,(都是福建澄海县人),来往密切。1900年底,陈金山来新加坡说明吧城中华会馆决定开办现代中华学校,要求林文庆博士介绍一位校长主持。林博士就推荐卢桂舫前往吧城担当重任,积极筹办,在1901317日创办中华学校,正式开课,成为印尼,也是东南亚第一所现代化中文学校,用普通话(当时称官语)教学。八华学校开始只有35名学生,卢桂舫是校长也是教师,他採用横滨华侨学校课本教学,用粉笔在黑板写字,初期经常受到保守派私塾的教训和家长的攻击,指手画脚表达不满。

1902年中华会馆与义学私塾举行二场学生比赛,中华学校学生远胜保守派的私塾生,使家长和社会人士相信中华学校的优越性,学生大增,使会馆不得不再从日本横滨大同学校聘请了两位新教师,其中一位就是第二任校长林慧儒。大同学校是康有为、梁启超在日本创办的华侨学校。

1903年,玛朗华社领袖陈吉传有意开办中华学校,要求吧城中华会馆派一位校长前往主持,经过协商后,会馆致信玛朗陈先生,说明只要他愿意每月支付薪水100荷元和生活费50荷元,吧城可派卢桂舫前往玛朗,因此,1903年,卢桂舫就前往玛朗筹办学校,一年后再应八玛垄中华学校邀请,主持该校教学工作。到1912年才重新接受中华会馆聘请回来吧城出任八华中学校长,后来因学生不足,中学暂停,卢桂舫就继续留在吧城第二次出任八华学校校长,到1922年因年老而退休。

卢桂舫出身秀才,但他为八华中学和印尼华文教育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值得世人致以崇高敬意。

创办人和校长陈金山

陈金山(18731939年)原籍福建海澄人,1873年在雅加达出生,小时候在吧城福建私塾读四书五经,后被送到新加坡读英校,因为与大教育家林文庆博士同乡,以后成为了好朋友,林文庆博士关於海外华人要努力学好华文华语和推广孔孟思想的理念,对陈金山成长处世產生了重大的影响。

因此在1900年,他与潘景赫等20位华社贤达创办中华会馆,並因通晓中、英、印尼文而出任会馆秘书,负责在外与林文庆博士等人积极联络,在內协助筹办中华学堂。首任校长卢桂舫正是由陈金山安排前来吧城筹备具体办校工作。

因此,1904年到1916年,陈金山被会馆委任为学校监事长,每日都到学校巡查视事,並主持学校的各种典礼。

1911年,他曾代表中华会馆出席在新加坡举办的,马来西亚美以美教会教育会议,他曾设法为八华学校创办中学部寻找英文教师,但不获成功。1915年,他被委任为八华学校领导经理,主持学校行政和校务工作。因此他一直是八华的核心人物,为领导八华学校的发展壮大呕心沥血。1939224日,陈金山先贤在雅加达仙逝,享寿66岁,中华会馆和八华师生为他举行了庄严的致哀典礼。

著名作家谢佐禹

谢佐禹,1901出生在广东梅县,与谢佐舜是亲兄弟。

谢佐禹在家乡读中小学,辛亥革命后在中国读完大学前往美国哈佛大学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回到国內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广州分校教官。大革命时代到印尼雅加达,在1927—1928年出任《新报》主笔,勤奋发表评论,被读者讚扬他勇毅积极的笔下,主张正义,分清是非,大受各界华侨的拥戴,使《新报》销路激增,抗战期间增至三四万份

1929年,其兄谢佐舜在中国南京大学毕业重回《新报》任职,就取代谢佐禹出任编辑,谢佐禹则转到《天声日报》,与徐琚清等联手开展反日的舆论工作。他勤奋执笔,每日评论时事,受到各界讚许,1938年,由李裕崇先生(梁李丽英夫人令尊)主持的《时代出版社》曾为他出版专著:《谢佐禹时论选集》,至今还存档在广东文史馆內。

谢佐禹一生关注教育,抗战时他在《战斗》杂誌上写专论《抗战与教育》,受到各界重视。日本侵略者印尼期间,他与兄弟隱居在乡下,日军投降后两兄弟復出,谢佐舜参加《新报》编辑,而谢佐禹负责《天声日报》编委。

1949年底,八华学校改组,原校长王正寅离职,董事会聘请谢佐禹博士出任校长,他出面聘请了大批刚离开大陆到印尼的著名学者教课,如丘正欧、郑学稼等,使八华学校在1950年学生多达4068人,佔全印尼华校学生的17%

谢佐禹掌校仅2年(1950年到1952年)后,他全力负责报业工作。1958年报纸被查封接管,他与许多领导人都被捕,被驱逐居住到台湾。

谢佐禹写得一手好散文和诗词,1975年,他曾写诗祝梁世楨先生令双亲梁锡佑夫妇7165寿庆如下:

不世英才出岭东,大展宏图爪岛中。
高举大汉天声旗,亦响自由警世钟。
爱国护侨伸正义,抗倭不屈见英风。
人钦岁寒松柏节,我献南山双寿章。

著名心理专家左任侠

左任侠(19011997年)八华1936年到1938年校长,是中国著名心理学家,心理学博士、教授,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长,《心理科学通讯》主编,一生著作丰硕,成就杰出。

左任侠,又名左承恩,190117日生於湖北省武昌,1923年毕业於武昌国立高等师范学校,英语系,1925年赴法国留学,在蒙彼利埃(Montpellier)大学研究实验心理学,师承福柯教授,1931年在该大学获博士学位,先后在巴黎大学、伦敦大学和柏林大学等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受到皮耶隆(H.Pieron)等著名心理学家的深刻影响。

1932年回国,在河南大学任教,期间出版二本心理学专著,並在1934年发表影响深远的文章《智力是甚么》,1936415日应聘到雅加达八华学校出任校长,到19385月辞职回国。先后在暨南大学分校、復旦大学、沪江大学、光华大学和上海医学院讲学。

新中国成立后,到復旦大学心理学院任教,文化大革命期间,左任侠和同事们一起在恶劣的环境下坚持心理学研究,与他的研究生李江维一起编写了《皮亚杰发生认识论文选》,对皮亚杰学说作了系统完整的评价。1978年,高考制度恢復,左任侠承担华东师大心理学首批发展心理学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后任博士学位授权资格。1983年任《心理科学通讯》第二任主编。他研究工作认真,70多岁还研修了遗传学生物化学课程,编写了《遗传与生化基础》等教材,他78岁还每天到校工作,对学生每篇文章还要逐字逐句过目,199731日在上海病逝,走完人生96个春秋。

重要著作:
1.
《中国教育中的测量方法》(1932年,法文)
2.
《智力是甚么?》(1934年)
3.
《小学儿童的因果推理》(1957年)
4.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1982年)
5.
《略论皮亚杰理论对教育的影响》(1983年)

八华光辉照耀群岛
各地纷纷成立中华学校

中华会馆学校於1901317日在巴城开办后,全印尼各地华人热烈响应,纷纷学习和求助中华会馆,协助在当地创办现代化学校。据记载,到1905年,全国已建立25所,到1908年,总数达50所。这里介绍最早创立的20所中华学校。

一)茂物中华学校:1902112日开学,赵淑宝任校长,陈金山代表巴城中华会馆出席开学典礼,一个月后学生增为40人,再由巴城增派一个教师。

二)泗水中华学校:1903115日设立。

三)玛朗中华学校:19041月开学,首任校长是来自巴城的卢桂舫,由陈吉传等创办。

四)丹纳旺中华学校:190428日开学杨文智任校长,甲必丹林添辉、蔡明良等创办。

五)巴城新巴剎中华学校(新华学校):190434日新华学校由赵德和、赵德顺、赵德风等创立,在华人公馆的土地上的简陋课室开学,首任校长为叶清儒,学生83人。

六)三宝垄中华学校:1904416日在三宝垄中街75號开学,郑美全管行政,陆逸君、李铜崖为教师。次年,学生人数激增,教师增六人。

七)东爪巖望中华学校:190453日创立创办人韩浩东、玛腰郭石宝、顾问为雷珍兰郭鯤凌。

八)万隆中华学校:19041111日开学。由甲必丹陈云龙、陈桂华、杨明简、甘右暇、王定、杨传金、张文帮、王皆德、陈仁义、方添福、吴兴统、陈文良、陈允金诸先生创办,梁旭初任校长。

九)梭罗中华学校:19041130日创立。

十)八玛垄中华学校:1905年开办,首任校长卢桂舫,学生50多人。

十一)井里汶中会学校:190547日诞生,甲必丹陈振芝,郭锦荣等创办,学生约50人。

十二)苏甲巫眉中华学校:1905年开办。

十三)戎网中华学校:1905年设立。

十四)南安由中华学校:1905年设立。

十五)普沃格多中华学校:190626日诞生,陈海星、陈海祥为创办人,首任董事长许汉立,校长陈海祥,首开三个班。

十六)锡江中华学校:1905年设立。

十七)马辰中华学校:1905年开学。

十八)苏西巴东巴雅公务中华学校:1906年开办。
三宝垄中华学校
泗水中华学校
梭罗中华学校
万隆中华学校

玛朗中华学校
新巴刹中华学校
岩望中华学校

茂物中华学校

 转载自:印尼星洲日报/专题

~赤道论坛/华教动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