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2日星期二

《华教视窗》 (十九)

请正视办独中诉求

2012/05/20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中言 

 520爭取申办关丹独中和平集会出席者,在短短一小时內向政府表达申办关丹独中的心声后和平解散,可作为未来集会举行主办单位与出席者的参考例子。

 超过200个社团的代表,出席週日在关丹举行的爭取申办关丹独中集会,这场集会和平进行,与会者通过两项提案,通过即全力支持彭亨州关丹开办华文独立中学,以及呼吁政府俯顺民意,批准华文独立中学,清楚表达立场。

和平集会表达心声

 520集会和平举行,说明了只要有一个表达心声、立场,或提出意见的平台,甚至容纳异见的空间,而集会者没滥用这个平台,也没有在被有心人政治骑劫下,更在没有受到执法单位干扰,说明了任何集会都可以和平举行与解散。

 关丹华社、教育团体及人民已循集会表达心声,接下来就要看政府与教育部对相关请求的回应了;若政府真正重视华文教育发展,以及正视关丹华社对独中的需求,不妨考虑在关丹开办独中,以让当地华人子弟继续接受母语教育。

冀能续受母语教育

 彭亨州华文中学于1960年代初,全改制为国民型中学,但有5所中学继续保留开办独中班,收容不符合资格进入国民型中学的学生,后来因经济筹措困难,而陆续停办。

 州內没有独中,逾千名华小毕业生被逼到其他州属独中升学,继续接受母语教育,这为独中生家长带来更大负担,尤其是孩子寄宿费与生活费,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在一个马来西亚理念下,首相拿督斯里纳吉领导的政府强调以民为本,因此,政府应正视彭亨州人民希望有一所独中的要求,让彭亨州学生,不必受离乡背井到外州求学之苦,也让人民看到政府重视民声的诚意。





勿让白铁喊无辜

2012/05/21 南洋商报/社论 

董总退出华小师资特别委员会圆桌会议,引走一波又一波涟漪。513日,新山县13所华小正副董事长召开会议,一致通过促请董总重回华小师资特别委员会圆桌会议,他们恫言,如果董总一意孤行,这些华小将退出柔佛州华校董联会。

次日,全国贩商同业总会副总会长陈育荣及教育主任许炳正等举行新闻发布会,认为上述华小董事会代表发言前应该谨言慎行,勿在没有认知下发出错误信息,引起华社的混淆,演变成内部纷争。本月16日,贩商总会长李中永批评两人对外的发言,引起陈周二人于星期六反击,两人指李中永言谈间的“不保持中立难面对马华”牵扯政治因素,违反华团超越政治的立场,但李中永却极力否认政治打压。

本月19日,副首相慕尤丁再批评董总,指董总退出不会影响委会操作,反而更易解决问题。他认为,董总退出圆桌会议,会议仍会继续召开,努力解决问题。

同一天,华总会长丹斯里方天兴在一个华团活动有感而发,他指董总是个历史悠久的组织,向来都有收集华教的问题,十分了解华教课题,因此不同意董总退出委员会。但他也希望华社不会因此课题出现两极化的看法,更不要将问题复杂化,因这会影响华社的凝聚力。

他强调,华教问题最终仍要回到教育部解决,即使上述圆桌会议无法解决所有的华教问题,但仍可寻求其他平台来解决。

董总与教育部过招,华团内部矛盾骤起,在这敏感且关键时刻,一些别有居心者或政治人物肯定会利用这些摩擦,打击和挑

拨华社的团结和凝聚力。华社必须认清目标,站稳立场,不容受到一些枝节的干扰而分散力量,演成窝里斗的局面。其实,这些具有不良动机的牛鬼蛇神,最善于利用华社摩擦,刻意玩弄和撺掇,除了转移事件焦点,也可分裂华社,这种具有政治意图绝对不容得逞。

建国历史上,华族最大的悲痛莫过于权益的丧失,一小撮先辈的政治短视与妥协,造成后人可能永远都无法挽回的颓势,当前华社必须引为殷鉴。个人可以有政治信仰与立场,但在攸关民族大业的关键时刻,任何的歧见都必须抛弃,全力以赴为族群的权益斗争。董总为华教奋战不懈,维护华教厥功至伟,如果当前退出圆桌会议的决定被扭曲而造成华社分裂,招致华教权益因此遭重挫或丧失,华社将蒙受更大的挫折。

华文教育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在这片土地上风雨飘摇,捍卫华教人士前仆后继,这是民族大义的驱使。

当前,政府显示解决华教问题的诚意,华社应循合理合法的渠道与手段,解决久悬未决的问题。

如果华社内部有人因政治意图蓄意制造分裂,杭州西湖边上岳王坟的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还请各造深思与警惕。




董总总是面对阻碍

2012/05/21 光华日报/社论

董总自两个星期前宣布退出华小师资特别委员会圆桌会议以来,经过时日沉淀后,全国各州华教组织大都支持董总的决定。

董总同仁认为圆桌会议局限在技术和个案层面,根本无法真正解决华小师资短缺和不具华文资格教师的问题。

我们认同董总最后的决定,如果教育部真有诚意解决华小师资短缺问题,不该把问题设限在技术和个案层面上,而是实行挖根掘底的政策性改变。

从政府近年提出的各项转型计划来看,很多都未涉及政策的改变;政策不变,一切转型计划只能说是“旧瓶装新酒”。

华小有没有受到公平的待遇,有没有获得政策性的变革,已不是任何花言巧语可掩盖的事实,我们一一举例就可验证。

众所周知,华小学生占全国学生总数约两成左右,但不论在任何时候,华小只获得三几个巴仙的发展拨款,证明华小早已受到排斥。

副首相兼教长慕尤丁不久前才说,政府每年拨出18亿令吉来发薪给华小教师,证明政府没有边缘化华小。

华小教师是公务员,政府发薪给公务员是天经地义的事,唯说到华小发展拨款,那可有数据示人?

其次就是校地问题,在我国人人都知道学校保留地只允许用来兴建国民中小学,华印小不必沾边。三、四十年来,华小师资一直不足,要请临教又受到诸多限制,即使获准聘请临教,却需学校董家教负责薪水,董总此次本欲一劳永逸解决旧疾,为何总是面对重重阻碍?





关丹红色大集会

2012/05/21 南洋商报/ 新闻评论

对马来西亚人而言,2012年是颇多集会的一年,在此之前已有反稀土厂的绿色盛会、争取公正选举的净选盟集会、对华小师资问题表达不满的3·25抗议大会,现在轮到争取申办独中的5·20集会。

政治色彩挥之不去

关丹没有独中,从而顺理成章的有了这场因为申办独中“受阻”而催生的大集会,四面八方的爱华教人士基于爱独中,来到关丹甘文丁大草场,在酷热的炎阳下展开另一波大集会。

这也是继3·25集会后,另一场因华教课题而发起的集会。

集会因争取办独中而催生,免不了参杂政治因素。

华裔反对党议员,例如民主行动党的李政贤及梁金福,也部署了一连串的抗议活动,从美景酒店出发,步行至市议会第四大草场。方式与2·26绿色集会大致一样,只是角色不同。

主办当局虽高调要求“有心人”勿“骑劫”纯教育前提的集会,可是从政者依然到场,现场政治色彩挥之不去。集会前夕,政党互不相让,如临大敌,一直互相叫嚣,深怕大集会被对方骑劫。

无论如何,集会在秩序井然的情况下进行,尽管大家都在找机会浑水摸鱼,但到头来有没有摸到鱼,大家心里有数。

红军拥入积极效应

马华与民政说到做到,依时赴约。连巫统议员阿都马南也“冒险”支持独中,身为华裔子弟的代议士,自然没有人可袖手旁观,置身事外。

撇开政治因素不说,这场红色独中大集会可谓成功引发积极效应,至少集合了四面八方的人,不辞路程遥远的前来东海岸,表达大家对华教,尤其是独中的关爱,在一片红海中浮现的脸孔除了熟悉的“老关丹”,还有陌生的外州华教支持者。

对华裔而言,5·20大集会就像说“我爱你”那么正常,是一种正面表达方式,在民主社会最正常不过。只有不懂民主的人,才会认为不正常。持负面想法者会认为集会可能坏大事,其实,真正有大智慧国家领袖,不会因为集会而闹别扭,在背后搞小动作。

国中生出路有限

集会前提牵涉到华教体系的未来发展,层面广大,眼见本地政府大学排名每况愈下,国中生出路有限,独中不失为一项选择。

尽管统考文凭不受政府承认,独中依然备受华裔家长青睐,其原因已不必在此赘述。因为不了解所以不爱,大集会有机会令友族了解华社的需要,为独中未来的发展种下茁壮的根苗。

令人告慰的是,数千人出席集会,证明华裔对独中“情有独中”,至死不渝。



异中求同的华教课题

2012/05/20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郭联福 

华文教育对我国华社而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没有了它,就像一片落叶,无有可让其着地之处。因此,我国华人对华文教育的重要性之认识是清晰的,这可从长期以不同方式、不同渠道来进行华教运动中看到。但是,我们也应该可以从董总退出由教育部主办的“解决华小师资短缺问题特别委员会”的圆桌会议之决意看到——华社之间对同一个华教事件的看法,却产生着不协调的对立。

不同的华教声音

有人认为,董总不应另寻渠道,在外“呐喊”;也有人认为,即使最终可取之成效不大,也不至于使董总退出该圆桌会议;更有人认为,董总自作主张,事前无征询会员的意见(但隔天就被揭穿,其并非董总的直属会员,无发言权力)。对董总而言,唯断对症、施对药,才是一劳永逸地解决困扰了华教40年的“旧患”,力求药到病除。

综上所述,虽然华社之间明显出现不一致的意见与看法,但是此不协调的程度是极小的,显然微不足道,不至于构成未来任何显著的影响。

诚然,一个民族的团结并不是反映在他们如何置身于同一个渠道上,为同一个民族权益而努力奋斗。那么,当上述的民族团结涵义折射于我们华社和其解决华教课题时,应如何做是好,才能恰到好处?“异中有同”的华教策略

故此,《老子》的第一章不是有那么一句真理:“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西方也有句名言:“条条大路通罗马。”

勿制造外部假象

鉴于此,华社应体现出“异中有同”的华教策略——以不同的渠道、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策略、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力度,并驾齐驱,共同朝向华教最终的大理想、大目标。也就是说,我国教育是多元化的,所以在面对此种处境时,华教解决手段也应呈现多元化的教育元素,这就是我国多元教育的另一面。

总之,华社在面对任何一项华教课题时,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之运用和实践,是作为解决华文教育工作之首要基础,因为华教并不是制造外部的“假象”,而是更注重达到教育内涵之内部层面的要求。  (文:郭联福)





520寄语

 2012-05-21 星洲日报/言路版
~作者:林瑞源 

台北和关丹的520大不同,台湾总统马英九在民怨声中宣誓就职,逾5千名爱护华文教育的民眾在关丹市议会第四草场和平请愿。

台北的520,是活生生的民主教材;在台湾面前,我们还是民主的初哥。

马英九在2008年就任时满意度达66%,不满意10%;上任4年后,情势逆转,满意度跌至23%,不满意度66%

马英九就任前一天,15万人上街游行,向马呛声;星期日,民眾对著有马总统头像的大型看板丟掷鸡蛋,“蛋洗马英九”。

马英九支持率逐年下跌,主要是执行力和领导力问题;520宣誓就职,再跌至新低,是因为三大民生课题,即美牛问题、油电双涨及復徵证所税。

高支持率隨时会变,证明民意如流水,这可作为大马政党的借镜。台湾已是高度民主的社会,民眾针对三大民生课题的四大不满原因,其中之一是“未与民眾充份沟通”;大马执政党应从中学习,革除不沟通的行政弊端。

反对党在马英九宣誓就职之际,號召民眾上街,没有水炮、催泪弹,马英九还说:“要跟在野党领袖对话、未来將即时与民眾深入广泛的沟通、改革的道路永远是上坡路、有些改革不能等”。这就是民主的气度。

看回大马,428大集会当天及过后的一连串事件和风波,暴露我们的所谓民主是假民主、公正是偽公正。

台湾的反对党或民间组织没有在举办集会游行后,就有人去他们的住家摆档、摇屁股。

大马政治暴力也日趋严重,如果警方无法遏止,恶质政治文化將演变成“暴徒政治”,成为国家的毒瘤。

回到关丹520集会,集会者要求的是调整政策,在关丹复办独中,让彭亨州华裔子弟接受母语教育。

520集会也是325华教抗议大会的延续,在解决华小问题之际,也不能忽略中学,甚至是大专的母语教育。董总期许政府公平对待华教,也要努力为华教拼出一个春天。

至今教育部没有公开解释,为何不能复办独中或设立分校?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的课题,也没有下文,如果当局有苦衷,为何不与有关团体沟通?不沟通、没有对话,將形成误解和矛盾,导致支持率下跌。

独中不能复办是政策,也是思维问题,官员应认清独中为国家栽培人才的贡献,既然政府撤销国际学校只能招收40%本地学生的固打,为何不进一步开放?

改革犹如上斜坡,一放鬆就会后退,千万不要因为枝节而分心。

希望明年的520,大马也有同样美丽的天空。

(星洲日报/一心不乱作者:林瑞源《星洲日报》副总编辑)


转载自:本地报刊/评论版

~赤道论坛/时事述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