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0日星期四

《华教视窗》 (十二)

 

董总退出的积极意义

2012-05-10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舒庆祥

董总作为维护华教的最高组织,从成立第一天开始,就从未放弃其职责,一直为爭取华教应有的合法权益与地位而奋斗。

为了实现这个目標,董总领导各华教团体及华教人士,总是依当时的具体情况,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斗爭。3.25华教大会的举行,就依当前华教面对问题及为解决这个问题而举行的,结果获得空前成功,华教队伍再次展现多年来未见的的大团结。

这个大会另一显著成果是:在內阁指示下,一个旨在解决华小师资短缺的委员会成立了,並先后召开了5次会议,参与会议者,都是当下国內具有代表性的团体,如董总、教总、教专、全国校长职工会、华总等。会议主席是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教育部不少总监及副总局级的官员,也参与其会。

可是,这个圆桌会议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毕竟还是有限,董总以3次参加此会议的体会及感受为由,日前宣佈退出,今后不再参加。董总退出的理由讲得十分清楚,因为这个圆桌会议只能在技术层面上打转,无法克服及解决华教在政策上面对的问题。

对於董总这一举措,华社表示理解支持者有之,不赞同者有之,不明白者有之;总之,各界反应不一。

其实,对於董总这一行动,如果能回顾董总过往的斗爭策略,即可从中看出,这绝不是轻率不负责之举,而是在当前的具体情况下,董总採取的另一应对谋略,目的就在唤醒各界对华教面对的问题能投以更大的关注,並採取具体行动解决华教面对的实质问题。

董总事先並非不知道这个圆桌会议的局限性,可是,它还是派人参加,这是策略的运用,让人理解董总的“用心良苦”,並为今后可能的退出,先找个理由,如今退出,便是这个策略运用的体现。

上世纪80年代,董总的“打入国阵,纠正国阵”的斗爭路线,及后“两线制”的提倡及今天的“关心政治,超越政党”,都是两手策略並用的例证。

现今,董总退出这个圆桌会议,並不影响这个会议今后的操作,其他团体,包括教总都相继表示尊重董总的决定,他们会留下来,继续工作,探討解决华小的师资问题,然董总这一退出的决定,其另一作用已浮现出来:成立第二个圆桌会议,以解决华教面对的政策性问题。

华总会长方天兴表示,他准备提出成立上述建议,他希望此举能让这批捍卫华教工作的领导人,留在谈判场合。

如果这一个建议能落实,谁又能说董总这次退出的谋略,没有积极的意义?(星洲日报/言路作者:舒庆祥)



董总退场的原因

2012/05/10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梁小妹

董总宣佈退出华小师资问题特別委员会圆桌会议,诚属可惜。

假如只是在技术层面解决师资问题,有魏家祥副部长、教总、教专,和校长职工会的代表精诚合作,实事求是,问题是肯定可以完满解决的。处理教师的工作是他们的专长,凭他们的经验,还不是水到渠成?无需董总代表操心,也不需要怀疑副部长的诚意。

全国教学专业职工会(教专)也认为圆桌会议的8大措施有分短期和长期的,那就让副部长先完成各项短期措施以获好评,使华社放心,方能期盼长期措施的有效实行。

教育部应该成立更高层次的圆桌会议(由教育部长亲自主持),从基本政策上革新我国教育政策。我国教育政策从独立迄今已50余年,早该彻底检討。若能如此,则我相信董总代表肯定乐意重返会议。(星洲日报/言路作者:梁小妹)


董总退出圆桌会议有理吗?

2012-05-09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廖宏强

325华教抗议大会过后,华小师资特別委员会圆桌会议顺利召开,困扰华小许久的问题,比如师资短缺、培训、不具华文资格教师的调派等等似乎可以逐步解决。然而,隨著董总54日宣佈退出圆桌会议后,事情彷彿又回到原点,对於关心、维护华教的人士来说,大家不禁要问,到底是以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为首的官方继续在华教问题上敷衍了事?还是董总又在“搞事”?

董总退出圆桌会议有理吗?董总主席叶新田在主持第28届董总常务会议后在新闻发佈会上宣佈董总是项决定,事因不满325抗议大会4决议案无法落实,真正的关键是董总认为教育部必须从政策及制度上根本解决华小师资短缺和不具华文资格教师的问题。按叶新田语,魏家祥指这个以他为首的委员会,职权范围不涉及政策层面问题,可见两造认知的差异,其中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还说了句很有意思的话“若董总继续参与(圆桌会议),可能会被拖累,而无法向华社交代。”董总愧对华社的难堪可从魏家祥指出低年级国语科必须由双语资格教师执教,而高年级则由专业教师执教(详见星洲日报326日国內第4版)来提醒华社关注325抗议大会提案的用词,即在华小执教任何科目的教师,都必须具备华文资格这个当年的“共识”看出来,如果这是当年的“共识”,董总如何向华社交代?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可说是董总目前最佳的比喻,因此,退出圆桌是必然的结果。

对於华社凝聚的华教共识,尔后成为政策的擬定及执行是华基政党必须做的事,因此,执政的马华教育部副部长的角色及任务可说任重道远,但华教一直无法解决的师资问题却是事实,身为国內华教的领导者,董总的立场比较像是諮询及监督的角色,搞到最后变成好像非得回到街头抗爭的团体,这是华教的命运抑或只是董总的宿命?这或许可从同样是华社领导的华总会长方天兴及教总主席王超群的立场作个比较:方天兴表示董总退出教育部华小师资委员会的圆桌会议对解决师资问题是没有帮助,並促董总重回圆桌继续爭取;王超群则尊重董总退出的决定,但教总不会跟隨董总的步伐。简而言之,退出圆桌不是个人,也不是所有华团,而是董总的决定。

董总过往曾经加入执政党团,企图透过走入体制內来改革,也和反对党合作站在体制外来抗爭,最终都落入里外不是人的窘境,华社期待的董总似乎还是独立自主的压力团体比较恰当,而其它华团继续留在圆桌自有其深层的意义――只要谈判的平台没有关闭,问题似乎总会有解决的时候。

因此,董总退出圆桌会议其实不是甚么大不了的事,只是回到自身应该扮演的角色。不论继续留在体制內的华团,或是退回体制外位置的董总,两者的角色可以不断的流动,互相激盪,促进更多的瞭解与合作,华社凝聚的华教政策坚持及落实才是华裔的共识。如果以325华教抗议大会的成功来作个经验参照,就会发现体制內的改革绝对需要体制外的支援,没有董总强大的华教主导意识及动员,体制內的改革谈何容易?(星洲日报/言路作者:廖宏强旅台医生作家)


从「华教问题」说马华

2012/05/08东方日报/名家
~作者:古元佑 

媒体报导,特別是《东方日报》红底白字《董总独行华团闹分歧》的醒目大標题,令人深感难过与遗憾。笔者可以瞭解此时董总领导及代表们的心情;而叫笔者深感微妙的也许是华总的那股「越界」和「超前感」。

真的不晓得这所谓的「圆桌会议」究竟是怎么回事?总之,提及华教问题,阿古就忍无可忍,十分气愤马华,欲將心中的话原原本本讲出来:如果当年不是MCA袞袞诸公太懦弱,明知推行主体的教育思维(单元教育)是一场阴谋,却妄顾华社利益,不顾大局而置华教於危机。今天华社及马华还需要如此大费周章去「儘量爭取回来」吗?然后再继续上演「好不容易才爭取到的」、「这是人家送我们的礼物」、「要感恩国阵政府╱感恩马华」之类的戏码?!

马华这政党没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耐,华社还可接受和体谅,毕竟这种人才不是时时出现。然,连「教育」这个基本人权(按:之所以享有这个权利,一切只因为我们同是「一个马来西亚人」这个事实!)都未能尽忠诚,也未能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或说谈判能力也欠奉的话,马华与其仰人鼻息、继续受制於「老大」,又得背负「民族罪人」的標籤,荒唐到了极点!还不如「私奔」了事吧!

马华还间接搞到董教总这「连体兄弟」意见不相统属,而选择自「各做各的」。马华若还有一点义气勇为(义气是讲原则的,而不是不辩是非),就不应將国阵內部矛盾的政治责任推给华社!更不应以转嫁危机的形式,怪罪华社对於政府给予的保证总是有所怀疑,或责怪董总要在325发动抗议大会,以为自己开脱责任。

母语教学是真正的世界主流价值,也是攸关人类文明的发展,需用严肃的「拯救」態度去面对;世界各国政府都应共同维护少数族群的语言。大马確实需要语言上和文化上的多元性,否则,未来就会单一化,若所有的人都说一种语言,共用一种文字了,世界也会单调许多。 

马华经常抨击行动党是「以华制华」,惟若口口声声「代表华社」,整天嚷嚷要维护华社这个那个,就请拿出勇气和决心,別再耍花样了。(作者:古元佑)




也谈李翊狮被调职

2012-05-10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张济作 

柔佛州教育局“助理局长”李翊狮被调职至国中担任副校长兼下午班主任,引起一些风波。有些人说因为李氏“敢言人之所不敢言”,所以被“秋后算账”。有些人则说李氏本身要求调职,平调至国中担任副校长,不算降职。

李翊狮被调职,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是首当其衝被责怪的人。魏家祥已经数次澄清他和此事无关,並且表明他本身无权过问教育局內部调职事务。李翊狮则画龙点睛的以三国“诸葛亮挥泪斩马謖”,暗喻华社要捨弃学识渊博的“马謖”,否则后果堪虞。

李翊狮能够以公务员的身份,言人之所不敢言,实在令华社眼前一亮。对比无数公务员,特別是华小校长们,对於华小师资严重匱乏和长期失衡的问题,噤若寒蝉,不敢吭声,李翊狮的表现显得异常突出,也因此特別让华社欣赏。

根据57日星洲日报报导:“邱思祥上议员不解为何华社將违纪的李翊狮当作英雄?”。报导中邱氏所提出的种种说法若是属实的话,只能证明有些人的脑袋实在应该拿去洗一洗了。

首先,邱氏表明教育局的助理局长的职位其实不高,因为在教育局內编有许多教育局助理局长的职位,李氏只是其中一位。其二,李氏被调任学校任教反而有助於他日后的陞迁,调任国中下午班主任並非降职。接著,话锋一转,他就批评李氏触犯公务员准则,没做好份內的事情;藉外力向教育局施压属於违纪等。

既然李氏已经触犯公务员准则、违纪,则他应该被纪律处分,至少要降级处理,怎么反而会给他“平调”、“有更好的陞迁机会”呢?邱氏的“公务员逻辑”实在令人不敢苟同。

华社讚赏李翊狮,是因为现今社会,能够顶住“公务员的压力”,將一些“內情”透露出来的人,已经很少见了。李翊狮的出现,让人觉得是一股教育清流。对比政客的齷齪,李氏可以算是教育界的典范了。

华社需要更多的“李翊狮”,他可以不是英雄,但是,他绝对是咱们千千万万学子的学习榜样。(星洲日报/言路作者:张济作)


转载自:本地报刊/评论版

~赤道论坛/时事述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