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6日星期日

《华教视窗》 (十一)


光明正大学母语

2012-05-04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罗汉洲

不久前,听了马华总会长蔡细历的一番“伟论”后,一直感到如鲠在喉,原本姑作“童言无忌”看,惟这伟论却挥之不去,实在不能再憋下去了。

那是老蔡在旺莎玛珠华小动土礼后说的:华社不要再以政治化或种族化来捍卫华小,因为这样会令马华增加许多难度,所以(华社)应该强调华语的经济价值。

被刻意标上种族论

虽然,“政治化”是蔡细历的口头禅,凡是他不喜欢看到的事情,他就说已政治化、不要政治化。但华社什么时候把捍卫华小政治化?什么时候把我们母语教育种族化?如果曾有政治化或种族化的现象,那也是别人刻意制造的,绝对与华人无关,蔡细历不该张冠李戴,不该嫁祸给华社,华社一向主张教育归教育,不可政治化或种族化,老蔡可能没有阅读华文报,所以不知道这点。

实际上,华社在捍卫华小和维护母语教育方面,从来就没有抱着功利主义,华人发展母语教育,从来就不考虑中文有无经济价值,只因中文是我们的“根”,所以我们要把握中文。华人在180年前开始办华校,当时的华文可说是“一文不值”,盖时值清朝末年,中国积弊已深,受尽外国人欺凌,除了西方诸国外,连东洋小国也来欺侮,它们向清廷要金要银,还要瓜分中国土地,几乎全世都轻视中国和中国人,连带中文也受人轻视。

但马来亚和北婆罗洲的华人并不因华文毫无经济价值而放弃它,他们先开办私塾,然后办西方式华文学校,由小学而中学,其时的华人也知道华文没有经济价值,但还是把孩子送进华文学校,要孩子学习华文。

当其时,英国殖民地政府允许华人开办华文学校,由小学而中学都可开办,理由并不是华文有经济价值,那是因为英殖民地政府懂得尊重人权,懂得尊重各民族的母语教育。

也因为英国人懂得人权,所以殖民地政府在新村建立华文小学,拥有绝对政治权力的殖民地政府没有假借什么效忠啦、团结啦、和谐啦这些名目强行在华人聚居的地方兴建英校。

捍卫华小无关经济价值

进入1960年代后,华文教育的发展受到诸多限制,原因并不是华文没有经济价值,而是有人把华文教育政治化和种族化,要推行同化政策。

换言之,捍卫华小,只因为它是我们的母语教育,这就是最好的理由,也是光明正大的理由,何必鬼鬼祟祟,假托于“有经济价值”?假如连学习与发展母语都要“借名行事”,华人的地位何在?别忘了,我们是大马公民,也是马来西亚这个国家的缔结者,为什么要自贬身分,偷偷摸摸地学习母语?

马华有难度,应该自己去解决,就算它果真当家不当权,也不应该要求华人自贬身分,做个二等公民去成全它。(罗汉洲 时事评论员)



一蟹不如一蟹

2012/05/05 中国报/言论版
作者:谢请发

我国独立前后至今,一共出现了11名马华副教育部长,他们都跟董教总保持良好关係,並互动频密,唯有现任副教长魏家祥,在华小师资短缺课题上,一直跟董总对著干。这反映他已深得该党总会长蔡细歷真传,使出“高调问政”武艺,为教育部实施单元主义政策而制定不利华小的措施辩护、说项及推波助澜。

华教人士非常怀念首任副教长朱运兴,他在国家独立前自治政府草擬教育政策的关键时刻,为华教据理力爭,並基于原则,毅然掛冠而去。第二任副教长李孝友晚年时尚有良知,后悔在1961年协助政府向华社威迫利诱,把华文中学改制。

李孝友升任部长后,马华失去副教长职10年,直至1974年大选后,陈声新出任斯职。他闹出最多笑话,尤其是1982年初教育部宣佈欲实施3M制,遭到唯恐华小变质的董教总及华社、华团大力反对。身为副教长的他,竟然率领马青团中委拜会其属下的教育部总监,要求取消3M制。报界记者私底下都以“大番薯”称呼他,他曾经以哀求口吻对记者说:“好心啦你!不要叫我大番薯啦!”

 以首相名义做事

第四任是政治青蛙陈忠鸿,这个副教长“敢作敢为”,敢敢以首相马哈迪的名义做事,所以他开口闭口ATAS叫他这么做。他较后转与“打进国阵,纠正国阵”的郭洙镇、许子根处理3M制教学,不致令华小变质。

隨后是周宝琼,她是嫁来我国的香港人,国语不行,许多课题都搞不清楚。

接著,林良实出任一段短时期的副教长,適逢教育部欲实施“学生交融计划”,也被视为隱藏变质华小议程。他不负华社使命,使该计划不致影响华小。

第七任是铁面无私的黄俊杰,他连马华党员为当教师的儿女申请转校也不卖账。不过他经不起批评,动輒起诉批评者。

之后来了云时进,他坦承副教长只管学校食堂,没有实权。

9任在位10年的是冯镇安,他只会到处宣佈不能实现的拨款;然后是韩春锦,他的忍功一流,可以对当他透明的教育部官员“百忍成金”。

现任副教长魏家祥则爱说假话,例如他曾拨电吉隆坡沙叻秀华小校长,嘱他阻止电视台播新闻,东窗事发后却否认,他並不知道学校三机构成员,都听到他跟校长通过手机的谈话;325华教救亡抗议大会被人殴打一事,他在连续4天內发表了4个版本的谈话;柔佛州教育官李翎狮遭秋后算账,他欲盖弥彰。

唉!马华副教长,真是“一蟹不如一蟹”!



意气之爭於事无补

2012/05/05 中国报/言论版
作者:中言


董总宣布退出由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魏家祥博士为首的华小师资特別委员会圆桌会议,让董总与教育部的关係,再次跌到冰点。

董总批评有关圆桌会议局限在技术与个案层面兜圈,也不谈政策问题,认为此举浪费时间,因此,董总常务会议一致决定退出该圆桌会议。

为华教任重道远

董总的怒火可想而知,华教问题已存在数十年,却一直被教育部忽略,儘管董总长期主动与教育部討论,但问题始终无法解决。再言,出席有关委员会的董总领导也不只一次在会议后,向媒体透露教育部无法交出相关资料或数据的无奈。

但是,董总作为华教最高组织,任重道远,不应就这样退出圆桌会议,反之应继续在华教课题上据理力爭,才不负华社的付託及当初同意加入特委会的初衷。

平心而论,魏家祥在325华教抗议大会上挨了报纸和水瓶后,並没有泄气,反而继续投入工作,把问题带回圆桌会议的举动,是令人欣赏的。

但是,教育部也须正视董总决定退出会议的声音,毕竟董总不愿把时间花在与教育部解决技术性的问题,而是希望能看到更多政策性的改革和决定。

华文教育是千秋事业,无论是任何一方受委曲,都不要忘了教育课题永远比偏执和无谓意气之爭来得更重要,没人愿意再看到华文教育课题被卡在一些节骨眼上纠缠不清。

受委曲算甚么

若董总坚持退出,我们也希望他们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可为华教爭取的机会,包括积极出席上月29日至7月间展开的全国教育巡迴对话会,开诚布公提出教育改革看法和实际建议。

在共同为教育努力的当儿,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堵死与彼此的沟通渠道,应为彼此保留商量的余地。

希望教育部与董总再各退一步,权衡大局,尽快让焦点转回正轨,包括回到圆桌会议上討论和落实更有利于教育,尤其提升华教的大课题上。

转载自:本地报刊/评论版

~赤道论坛/事实述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