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5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二十二)


教育法令不阻建独中

2012-05-25 星洲日报/社论

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之前针对关丹申办独中课题,发表了“由於受限於教育法令和过去的决定,因此他虽身为教育部长,也无法在关丹独中课题上做任何决定”的言论,引起华社以及维护华教人士的非议与质疑。慕尤丁因而通过马华澄清,自己並非拒绝关丹开办独中,只是一些细节待厘清,並指示马华继续跟进细节的问题;如此看来,政府似乎没有完全否定华社申办关丹独中的意愿。我们希望,细节问题厘清之后,关丹开办独中问题即可水到渠成,顺利进行。

慕尤丁及时为其言论作出澄清,避免引起各方更大的爭议和混淆,这对教育部或政府的体制而言,皆非常重要。正如教总在其文告所言,根据《1996年教育法令》第16条,国家教育体系內有3种教育机构,即政府教育机构、政府资助教育机构以及私立教育机构。有关私立教育机构的条款也说明可以设立私立教育机构,只要其教育课程符合国家课程纲要即可,而独中的教育课程向来符合国家课程纲要。此外,教总也以首相纳吉任职教育部长期间,批准新山宽柔中学在古来设立分校的例子,证明国家教育法令並没有阻止设立独中。因此,教育部必须审慎聆听华社的意愿,不能以毫无根据的理由敷衍搪塞了事,否则將引发更大的民怨。

我们常说,教育是立国之本,一个国家的兴衰与安定,取决於一个国家的教育政策;一个国家的教育政策越普及,人民的素质水平就越高。美国之所以持续保持强国的动力,日本之所以能在战后经济起飞,皆因美日政府重视教育政策,尤其注重私立学校的办学需求。以日本为例,私立学校是日本教育体系的重要部份,受到政府重视,每年拨给私立学校的款额资助持续增加,不仅加快了日本教育普及化的步伐,为国家培育的人才素质也相对提高了。换句话说,一个国家的教育能否普及,人力素质是否提昇,政府有不可推諉的责任。

我国政府固然也鼓励私人界积极参与国家教育的发展,並认同私人界在国家教育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独中办学数十年来面对重重障碍与困难,政府岂曾积极伸手援助?华社不求政府拨地捐款,只求政府发出建校准证,尚需动员整体华社以大集会方式提出诉求,確让华社情何以堪?520申办关丹独中大集会吸引5千多名华教人士以及逾200个社团代表出席,已向政府传达要求开办关丹独中的强烈意愿。我国宪法赋予人民接受母语教育的权利,彭亨州23万华裔人口要求一间独中的愿望,岂能受到漠视?

政府既承认中国和台湾高等学府学位,就须正视中台高等学府或甚至欧美著名大学皆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的事实,且应协助及保障独中的发展,以便和中台高等学府有更直接和有系统的衔接。彭亨州需要一间独中,10英亩校地已由私人捐献,政府只是签批建校,有这么难吗?首相纳吉一直强调以民为先,若是如此,政府便应听取华社的心声,迅速批准復办关丹独中,以彰显政府公平对待各族群母语教育的诚意。

马华署理总会长廖中莱表示,关丹申办独中的大门没关,马华非常关注此课题,会在內部討论。这对华社应该算是好消息。就此课题而言,马华务须与华社站同一阵线,为族群爭取公平的母语教育机会,否则恐难向华社交待。申办关丹独中事件,也反映了教育部一些官员仍然没有摆脱单元化教育的陈腐思维,在全球化时代仍然不会审时度势,仍然拒绝配合时代和国家的需求而改革,拒绝满足人民合理的要求,官员素质如此低劣,国家如何迈开大步向前行进?

 (星洲日报/社论)



缓兵之计?

2012/05/25 光华日报/言论版
~作者:颜健品 

针对复办关丹独中课题,副首相兼教育部长丹斯里慕尤丁日前表明,碍于教育法令、政策和历史协议,政府无权决定增设独中,然而廖中莱在隔日却表示,慕尤丁要他向外表达“复办关丹独中的大门还没关上”,并指示马华跟进,这令人联想,这会不会是基于考量大选来临之际,国阵被逼施缓兵之计?

由彭亨州华校董事联合会发动的“520争取关丹申办独中和平请愿大集会”,获得全马各地超过200个华人社团组织代表约5000人支持,向政府表达“情有独中”的心声,在集会上也通过两项提案,分别是全力支持彭亨州关丹开办华文独立中学,以及呼吁政府抚顺民意,批准关丹申办华文独立中学。

庞大的民意,马华岂能轻视,毕竟在民意上,华社是马华的“大老板”;然而,在内阁里,则有另一个“老板”(国阵巫统领袖)也要侍候,两边的老板都得罪不起。

先不谈缓兵之计,先谈民意。所谓“民意大过天”,开办独中只不过是办教育,为何政府总是视之为洪水猛兽般,就是不愿亮绿灯通行?宽柔中学于1999年获准建立分校,2005年分校正式启用,以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命名,说明了需更改政策及修改教育法令才能复办新独中是说不过去的。

何况,独中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内的3种教育机构源流之一,即“私立教育机构”(其余两个是“政府教育机构”及“政府资助教育机构”)。再来,独中的教育课程也符合国家课程纲要,只要符合国家教育纲要,即可设立私立教育机构,如办私立小学、私立中学、国际学校等,从长远而言开办独中是符国家发展需求,因为独中也协助国家培育人才。

慕尤丁以碍于教育法令、政策和历史协议,作为政府无权决定增设独中的理由,显见以巫统为首的内阁,对独中仍存有芥蒂及歧视。这也显见,政府相信为了达至教育部向来贯彻的单元化教育政策目标,而不批准在关丹复办独中。

另外,据董总日前发布的文告说,据1996年教育法令第73条款阐明,法令内没有任何条款可被视为禁止设立及维持任何私立教育机构或学校;这也让慕尤丁的言论暴露了政府持双重标准来看待华社复办独中的意愿。

华社不知马华会施出什么对策来争取关丹复办独中,但可肯定的是华社不要国阵的缓兵之计,希望马华能在内阁扮演吃重角色,据理力争复办关丹的独中,以实现华社的意愿,马华要摸摸良心,谁才是老板。





大门没关,希望还在

2012-05-25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林明华 

关丹独中的申办遇到了阻力,只是暂时的挫折,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的回应,虽然令我们失望,但从积极的角度看,这个诉求看似已经失败之后,反而唤起了更多人的关注,也激起了更多人的华教情怀。大家从不同的层面提出各种置疑,也提出更多申办独中的理据,反而赋予了这项运动新的生命、新的活力和新的希望。

从“我的双手被绑”、“我不能做甚么决定”,到“並非拒绝,而是尚有一些细节有待跟进”,这在在说明,在全国华社的一致坚持之下,本已仿佛“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关丹独中之梦,似乎来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折点。“申办关丹独中的大门还没有关上”这个承诺,是廖中莱转达自慕尤丁的话也好,是廖中莱自己个人的詮释也好,对华社而言,都值得大家进一步“听其言,观其行”。

这也说明了一个事实,即所谓法令约束,或者受限於政策和过去的决定等说词,都是藉口,都是可以改变的。用我们常说的老话,事在人为,穷则变,变则通。宽柔中学古来分校是一个现成活生生的例子;南方学院、新纪元学院、韩江学院的诞生,也有跡可循,它们都是经过协商、在相互变通之下,而突破了所谓种种法令和政策的束缚,而美梦成真的。

当然,这过程並非一帆风顺,当中,需要各方的相互谅解,需要一点智慧,需要一点冷静,也需要一点勇气。歷史的新页,往往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掀开的。

想通了这一点,很多死结都可以打开,很多事物都可以呈现新貌。没有人可以预知未来,法令和政策也是如此,订好的法令和实施的政策在实践的过程中,会不断被发现它们的缺失和弱点。它们也会隨著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得不合时宜甚至成为社会进步的绊脚石。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改变。因此,过时的法令可以改,也可以废,政策亦然。

325”和“520”大集会,是大马华教队伍歷经分裂后两次非常重要的大整合运动,在诉诸激情过后,既要避免激情冷却,也要慎防走向极端。如何在存异求同的大原则下,寻找出一条既务实有效又有群眾基础的路线,这应是作为我国华教最高领导机构的董教总,今后必须认真深入探討的一个问题。

在复杂与纷乱的社会里,愈是面对困难与压力,愈是需要智慧、信念与勇气,所以,不要关上大门,不要轻言放弃;唯有如此,关丹独中才能浴火而生,华教运动才能健步向前!

(星洲日报/云淡风轻作者:林明华《星洲日报》执行编辑)




大门没关


2012/05/24 中国报/评论版/ 漫画
虽然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前日才表明碍于教育法令及歷史协议所限不能增设独中,马华署理总会长廖中莱却宣称慕尤丁表明开设关丹独中的大门没有关上,並且慕尤丁已指示马华继续关注与跟进,积极处理设关丹独中的课题。

图:王健光

转载自:本地报刊/评论版

~赤道论坛/时事述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