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我国华教运动面对的两大风浪
~ 方山 ~
前言
二次大战后,在西方强权鼓动的冷战和热战的氛围中以及各地亲西方集团的挑拨离间下,东南亚各地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排华巨浪。在东南亚落地生根的华族,靠自力更生发展起来的华文教育和文化事业一时间更被无情的压迫和摧残。
尽管其他各地的华文教育(指华文源流的教育体系)已被摧残殆尽,即使仅仅作为华文一科的学习也面临重重困难,至今亟待恢复和脱困;然而,在马来西亚,华文源流教育由小学到大专院校还拥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也是今天东南亚唯一幸存的华文源流教育体系。对此,官方的说法是,马来西亚政府尊重多元社会的政治现实,同时给了华社一个空间去继续发展自身的教育。然而,华社普遍认为,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源流体系的生存与发展,要是没有华教抗争运动的长期坚持是不可想象的,特别是上世纪中叶以及本世纪初期,华教抗争运动如何应战两大风浪(改制风浪和变质风浪),这是华族的集体记忆,不能忘却!
第一次是改制风浪
我国独立前,英殖民地当局独尊英语教育,而华校、淡米尔学校都被贬为低人一等的所谓“方言”学校,对此,长期以来人民普遍不满。压迫与歧视必然激起反对和抗争,例如,当英殖民地当局公布施行大力加强英化教育的《1952年教育法令》(源自1951年《巴恩报告书》),立即引起全马广大人民的反弹,鉴于本身的文字和文化即将濒于被消灭的境地,华印社会团体莫不起而抗争和反对。但是,英殖民地当局却进而炮制《1954年教育白皮书》,准备在所谓“方言”为媒介的华、淡学校设立和扩大英文班来蚕食华、淡学校,威胁华、淡学校的生存,因此,反对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直至1955年8月联合邦举行大选,华巫印联盟获得了巨大胜利,掌握了联合邦的自治政权后,全马各族人民、特别是华族社会始将反对的心情转变而为期待。因为联盟在之前的竞选纲领里很明确地宣告,一旦执掌自治政权,将准许方言学校正常发展;各民族的学校,语文及文化,将予以鼓励,等等。
联盟政府于1955年9月30日,成立了以教育部长拉萨为主席的教育委员会,经过半年,委员会终于草成了一份新的《1956年联合邦教育委员会报告书》。该委员会为表示尊重民意起见,先后两次邀请联合邦华校董总、教总、马华教育中央委员会及泛马英、巫、印校教师会代表会商,征求意见。谁知在第二次征求会议,也就是该《报告书》公布的前一天(5月6日),应邀出席之华校董教代表、马华公会秘书以及马华教育中央委员会代表,事前都未能阅读《报告书》内容,未能发表任何意见,因此他们声言保留发言权。但当局无视这一切,经过了一番所谓“民主手续”后,迫不及待地于翌日(5月7日)即将《报告书》全文正式发表,并且顺利地在5月16日的联合邦立法会议通过接纳,是为《(1956年)拉萨报告书》(Razak
Report)。
马来亚宣布独立那年(1957年),吉隆坡联盟政府基本上接纳《(1956年)拉萨报告书》的建议,其中最根本的是,并不在意于多元社会的现实,而是执意于建立单一语言教育制度的“最终目标”(即以马来语或称国语作为各源流学校的教学媒介语),进而颁布实施《1957年教育法令》(Education
Ordinance,1957) ,拉开了迫使华校改制的风浪。此后,政府颁布和实施的教育法令,如《1961年教育法令》等等,便围绕着加速推行其单一教育制度,以便实现“最终目标”。
必须指出,为了国家的独立而制定的教育法令和实施的教育政策,竟是原殖民主义单元教育的改装,换汤不换药,明显失去了独立国家的尊严。而且,我国是个多元的国度,独立是各民族共同奋斗得来的,多元国度的国家竟然宣称以建立单一语言教育制度为“最终目标”,这是有违国情和立国原则的。
因此,历史的定位不能不是,上世纪50年代华文中学生首先起来进行抗争,这是为了独立国家的尊严而斗争,也是为了多元国度的立国原则而斗争,青年学生掀起轰轰烈烈的学潮,是名副其实的爱国运动,为今后的爱国运动起着先锋作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纪念华校中学生当年最大规模的“11·14”运动的缘故。
在当年殖民主义势力盘踞各个领域,而各界特别是华社的力量还被重重压制的险恶环境下,华校中学生开展爱国运动是要付出代价的。1955年钟灵中学在特别津贴一役失守,没隔几年各地华文中学就纷纷接受改制并且驱逐在二战及战后动乱中争扎求学的“超龄生”,而且,在国家宣布独立后,殖民主义的教育政策却继续推行,在忍无可忍之下,1957年11月14日,槟城4间中学接着吉隆坡4间中学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学潮,从北马蔓延至中南马,“反改制”和“反驱逐超龄生”口号此起彼落,许多杰出学生领袖更遭校方无理开除,更多同学被迫退学。其后,有些人曾遭逮捕、囚禁,被迫流亡各地。但无论如何,爱国主义的正气没有被压垮。今天,我们谈起当年那场刻骨铭心的学潮时,大家的历尽沧桑的脸上仍满带坚毅的神色,内心都会有股激情在荡漾,这是为什么,这就是时代精神的体现,这就是养育这个独立国家的精神财富。
第二次是变质风浪
时光又过了几十年,当年联盟政府较后由联盟扩大的国阵政府所接替。联盟政府推行的单元教育制度的“最终目标”,国阵政府继续推行,直至认为时机成熟,出炉了《1996年教育法令》,将原来的“最终目标”改为“现行目标”。
2004年4月,国阵当局召开“马来西亚2004年教育峰会”,强调指出《1996年教育法令》的目标即是所有教育机构必须使用国语(马来语)为主要教学媒介,并补充指出,当局必须使到国语源流的国民学校成为全国家长首选的学校,等等。
事实很清楚,在第一次改制风浪中,联盟政府是在建立单元教育制度的根基和规模,以及迫使华校等改制,因此“所有教育机构必须使用国语(马来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还是“最后目标”;而国阵政府的“现行目标”,就是要实现单元教育制度独霸的地位,也就是“必须使到国语源流的国民学校成为全国家长首选的学校”。换句话说,“现行目标”实现之时,也就是我国多元源流教育,包括华文教育、谈米尔文教育、教会学校、人民宗教学校等等被边缘化或变质为国民学校之日。可见,国阵政府刮起的这第二次风浪之强烈,骇人听闻,在于变质或扼杀全部多元教育源流,让马来语为国语源流的学校教育一枝独秀。
两次风浪,都是华教首当其冲,而这一次正是华教面对生死存亡的关头。华社民间的最高教育机构董总立即展开规模宏大的一波又一波的“华教救亡”运动,现举其大要——
2012年董总主持发动了5场华教救亡大集会:
1, “3·25”华小师资短缺抗议大会;
2, “5·20”关丹申办华文独中和平请愿大集会;
3, “7·29”昔加末申办华仁独中分校和平请愿大集会;
4, “9·26”华教救亡与抗议行动(向国会呈函);
5,“11·25”反对《教育大蓝图》和平请愿大集会。
通过这5场大集会,展现了华教抗争运动在华社中,在各民族教育团体中所具有的广泛信誉和特出能力。各大集会的亲身参与者总数不下5万人,而牵动的是全国爱护母语教育及多元教育的几十万乃至上百万人们的心弦。
2013年董总召开“7·28”华团大会,大会发表了《反对<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内不利于母语教育生存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宣言》,大会也议决开展“百万签名运动”。2015年6月,董总把“百万签名”者的心声《备忘录》,提交给我国政府首长和全体国会议员,并把《教育大蓝图》歧视母语教育的政策和施政,投诉到联合国。至此,华教抗争运动进入一个高潮。
回顾当代华教运动史,有需说明的是,董总的最亲密战友是教总,两者统称“董教总”。两者成立初期的1950和1960年代,在为华教而抗争的道路上,教总是站在最前线的,董总跟随其后。教总与董总的这种工作配搭,有其社会原因。众所周知,国家独立后,联盟政府仍旧继承殖民地时期不愿公平对待母语教育和多元教育源流的单元化教育政策,而身在母语教育源流的华校老师,对于那些不公平政策的实施,亲身感受,不平则鸣,奋起抗争。其后,官方加紧推行其教师公务员化制度,包括华校教师在内的全国教师队伍,都是官方雇员,只能听命于雇主,华校教师们对于那些明摆着的不公平现实,只能“忍气吞声”、“敢怒而不敢言”,否则,动辄遭到残酷对付。林连玉老师就是因为“敢言”而被吊销教师证和被褫夺公民权的。因此,在这一次风浪中,“华教救亡”运动的领导任务就落在董总身上,而教总只能扮演配合角色。
还需说明的是,在面对这次风浪中,董总表现坚强突出,触及国阵单元主义集团的利益,因此,他们利用政权力量,非把董总瘫痪和接管不可,非把董总领导人(叶新田、邹寿汉等等)拔除不可,于是,在2013年5月,董总办公大楼被霸占了,同年“8·23”事变中,在武力威迫下,董总被接管,叶邹等被拉下台。
历史证明,华教两百年来的风雨路,是靠先贤带领华社群策群力走过来的,华教能有当今的规模,也是离不开大批华教斗士的不断抗争,不怕牺牲、坐牢、打压而发展起来的。请记住, 为华教的正义事业而奋斗是不会停息的,教总沦陷了,还有董总,如今董总沦陷了,又有了新兴的力量“维华联”等等。华教虽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打压,但是抗争之火是不会被扑灭的。
小结
在结束谈话时,让我提出三点意见:
1,上个世纪50年代,掌政当局在漠视独立国家的尊严下,把殖民时代单元主义教育政策加以改装而后推行,并把全面推行单一媒介语定为“最终目标”。当时,华教首当其冲,被迫“改制”,华校学生挺身而出进行抗争,爆发了包括有代表性的“11.14”学潮。今天,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掌政当局已经把单元主义教育的“最终目标”,改为“现行目标”,推出《2013至201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要让单元教育体系一枝独秀,而华文教育、淡米尔文教育、人民宗教学校、教会学校则在可见的几年之后,特别是华教就要被全面变质而消亡。在这华教的生死存亡关头,“11,14”的抗争精神,在新时代的今天尤其珍贵,更要发扬光大。
2,我们坚信,维护我国多元源流教育制度和多元团结,反对单元教育制度和同化政策,这是高举正义旗帜,宣扬立国原则,即我国是个多元的国度,必须树立多元团结的原则,才是建国的根本,才是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总体利益;而依靠政权力量支撑的单元主义的同化政策,归根到底是违反我国多元国度的根本利益的,也是不符合多元世界潮流的,最终是要被淘汰的。
3,我国是当今世界上很难得的宝地,世界上各大文明,包括土著及马来文明、中华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基督教文明等等,都在我国有其地位。只要我们开放和面向世界,坚持多元团结的原则,维护国语和多元流教育制度,便能使国家发展,社会公平和谐,便能对世界作出具有榜样意义的贡献。
现在几乎每个人都在问,马来西亚的局势会走向何方?国民团结会是前进还是后退?国家教育制度能够从单元思维的同化政策向多元团结的公平对待多源流教育政策转变吗?过去我们常说,对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乐观的,但道路是曲折的,现在我们也是这么说,可是时代需要我们更多的思考、实践和付出。
(2017-09-09)
(2017-09-27最后修订)
【参考书:】
1,董总50年特刊(1954-2004);董总出版
2004年11月
2,董教总任重道远
—— 明确使命、站稳岗位;董总出版
2011年2月
3,华教发展与研究(1);董总出版 2012年5月
4,华教发展与研究(2);董总出版 2013年2月
5,华教发展与研究(3);董总出版 2013年11月
6,2012年董总主办5场和平请愿大集会专辑;董总出版
2013年2月
7,《华教论坛》(系列1);马来西亚华教研究会 2016年3月
8,《华教论坛》(系列2);马来西亚华教研究会 2017年3月
(来源:2017/0930《纪念11·14学潮60周年讲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