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5日星期一

【华教视窗】 ~ 1146

 人绝对能掌握马来文

2020/10/01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许元龙

张国祥教授又发表伟论;他因反贪会重新启动中文官网,公开呛华人不懂马来文。他的逻辑思维很易理解,如果华人懂国语,那反贪会就只需用国文网站就行,根本无需另设中文官网。他为何只指中文官网?而不说英文官网呢?

反贪会恢复(2015年已设立、2018年关闭)中文官网,其目标很简单清楚,就是要让更多的普罗大众认清贪污舞弊乃祸国殃民之国家大事,全民参与才能事半功倍的肃贪。这与违反宪法或对国语不敏感或华人不懂马来文扯不上关系。

华人不懂马来文,是张国祥教授无中生有、胡言乱语的闭门造车。

我们必须承认,国内华人的马来文造诣与张国祥一样了得者当然不普遍。但绝大多数的华人无论是国中或独中出身,基本的国文书写或会话,还是可以应付的。教授难道没有看到在SPMSTPM考试中,许多优秀生是华人;而在公立大专院校,有哪位华裔学生不能掌握马来文呢?张国祥怎能张着眼睛说瞎话呢?

张国祥当然很清楚,由于许多非马来人应用与讲马来语文的机会不多。因此,在马来文的应用与口语方面自然不能与马来人或政府公务员一样的流畅。但这不等于说他们不懂马来文。

一种语文的学习与应用,生活环境殊为关键。在当下,除了政府部门和政府学校,其他私人学府或机构,绝大多数都用英文或中文,甚至方言。当下去私人专科医院、从护士到医生,他们通用语是英语;在企业,行政语文为英文;在上市公司,不管是政企或私企,其年报皆用英文。这是铁一般的事实,政客们与张国祥怎么没说话呢?怎么没说对国语不敏感呢?

一些政客与学者坐井观天而忽视中国科技与经济的崛起,华文华语已成全世界重要语文之一。而华小目前拥有18.8%的非华裔学生(包括不少巫裔党政领导干部的子女),这已清楚的告诉国人,学好华文华语才能走更远,不管你承认或接受与否,这是现实潮流、大势所趋,谁也没法扭转。

一种语文是否能广泛的被国内外人民应用,不是单靠喊口号就能通行无阻。其关键词是其国家强否?其有经济、商业、学术、科技价值否?如果都不是的话,那只好关起门来自已说自已爽而已。


中文有这么恐怖吗?

2020/10/01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陈仁杰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最有效的工具莫过于语言。无可否认的是,掌握多种语言是一种优势,尤其是在职场上。随著中国的崛起,中文的地位也跟著水涨船高,而马来西亚因为其多元国情,在欲与中国建立贸易合作事宜中,比起其他国家具备一定的优势。

然而,偏偏有部分人却喜欢拿中文做文章,貌似看见中文就如僵尸遇著符咒、吸血鬼遇著阳光似的,浑身不舒服,欲除之而后快。在这个已经进阶人工智能的年代,偏偏还有人的思维停留在人类尚未开化的石器时代。

贪污已成了国家最大的敌人不断侵蚀国家之根本,反贪会的设立正是为了杜绝贪污歪风。因此,推介中文版官网让民众更准确地接受来自反贪会的资讯,试问有何不妥,犯法了吗?那些明目张胆违反法律之徒,如那位从国外返国就到处出席活动违反居家隔离令的部长级人物,可不见这些“正义之士”对他进行任何挞伐的举措。

不同语言破坏团结?

土团党青年团宣传主任谴责反贪会对国语欠敏感;巫青团团长呼吁反贪会立即关闭中文版网站;土著权威党青年团长批评反贪会违宪。向来以崇尚极端路线的土权更仿佛如临大敌般,拉大队到布城反贪会总部呈交抗议书。中文貌似与这些人有著不共戴天之仇,他们眼里容不下这区区的文字。

让人好奇的是,巫青团团长本身承认自己将孩子送往华小念书。作为一名家长,若不是认同华小的教育素质与中文的重要性,想必也不会这么做。有鉴于此,此等自相矛盾的做法,其背后目的不言而喻吧!

事实上,这也是国家的悲哀,正是有著一定的民众市场,才能让这些治国能力欠奉、办事魄力欠佳的政客依赖极端言论继续在政坛上生存。这种情况在近年尤为严重,在唯恐天下不乱者不断煽风点火下,国民之间的团结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更让人感到纳闷的是,居然也有学者就此事向反贪会开炮。某国立大学华裔教授将矛头直指多源流学校,认为正是这种教育模式的失败才让华裔无法掌握马来文。堂堂一位学者,居然有著如此狭隘的思维,可见偏激极端是会传染的。

普罗大众本来就和睦共处,同在一片土地上,大家都是马来西亚人。破坏团结的不是语言,更不是学校,而是那些欠缺包容与中庸态度的政客与学者。马来西亚是个多元种族的国家,请尊重多元国情。

 

学校须改变权威式沟通

2020/10/03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黄瑞泰

这几天吉隆坡某著名独中因为学生在网络上抱怨学校外套的事宜引发学生、校友间的论战,最终还扩大到学校对于学生意见(学生自主)的讨论。有不少长期关注及参与社会运动及人权的朋友对此也纷纷表达意见,很多人才惊觉原来学生对于学校的各种公共课题竟然毫无发言权,只能够透过网络匿名发表意见。

我相信相关的讨论对于学校管理层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公关危机,因为网络平台的匿名讨论早已不是学校能够掌控的范围,对学校而言,制服、发禁以及言论自由限制的校规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这种论战的发生,却没想到反而成为这种在控制以外的论战发生,在这个情况下,除了冷处理外,想不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这件事情凸显了学校长期都视校园和学生为一个与社会隔离的独立空间及群体,这种想像在过去前网络时代或许能够成立,但随著网络普及化,这种隔离的想像早已被网络强行打破,今天任何学生都可以把自身的问题以及想法在网络上公开,而且这也不是第一次发生,结果都是把学校管理层杀得一个措手不及,最终大家都可能是受害者。

双向沟通化解矛盾

中学生永远是叛逆的一群,如何让孩子们在这个叛逆阶段接受管教是家长和学校都在努力寻找答案的问题,在过去的社会文化框架下,权威式的暴力管教或许是可行的方案,孩子们只能够吞下去,但对现在社会早已今非昔比,学生在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沟通时,就会直接上网寻求各种声援,事情极有可能变成一个学校无法处理的公共课题。

学校势必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从权威式单向互动转变成民主式的双向沟通,学生应该听学校的,但学校也有责任了解学生的想法,因此建立一套能够聆听不同意见的系统,是今天华校继续经营当务之急的任务,因为学生不一定能有学校老师(领导层)看事情的角度,而老师作为一个过来人,应该明白这个年纪孩子们心中渴望的是一个聆听和尊重。

双向的沟通结构除了能够打破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和误解,也能够趁机建立一个内部的公共课题的讨论框架,教导孩子们学会思考与探讨公共课题的方法,透过推动校园管理和民主法治的讨论,让学生实践公民社会的理念。

经营一所四五千人的大型学校确实不容易,传统的家长式权威管理,一昧用校誉、爱华教等“大局”之名而不能让孩子们的意见能够上传,则将无法摆脱权威暴力的污名,这种不容学生挑战的管理方式对校方而言的确是最容易也是最方便的方式,只是在今天的社会文化脉络下,已经不再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坚守我(学校)是对,而你们(学生)都必须明白和信服我的大局这种管理模式终究会走向更多的问题,到时要再扭转困境可能就来不及了。

 

高思维教育 为自己思考

2020/10/04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杜新宝

主持儿童哲学课的经验中,有一幕非常有趣,也受益良多。对于几乎大家都听过的龟兔赛跑,我问一位念二年级的小女生:“兔子能跑得很快,乌龟爬得很慢,但乌龟却和兔子赛跑,你认同乌龟的决定吗?”她说认同。我再问:“如果有一位读六年级的同学挑战你跑100米,她能跑得很快,你会接受她的挑战吗?”她摇摇头,说:“不会。”

我感觉有点奇怪,怀疑她是不是没有注意到我的两个提问之间的关系,因此再问:“你的学姐跑得比你快,你不接受她的挑战,但乌龟跑得慢,你却认同乌龟接受兔子的挑战,你确定?”她答:“是。”,我问:“你自己不接受学姐的挑战,为何却去认同乌龟接受兔子的挑战?”她说:“我又不是乌龟!”

事不关己,关己则乱

我愣了一下,脑子里一时转不过来,不知道要如何继续提问。之后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这位小朋友会这样回答。大约两星期后,我想我大概知道了她的意思。

其实我们都有类似的经验。别人的电脑有毛病,我们的建议是:“买台新的啊!”自己的电脑有毛病时,我们会做的是能修则修;别人家的孩子补习,我们说:“补习真是教育的歪风!”但不把自己的孩子送去补习,心却安不下来。别人遭遇家暴,亲朋戚友的标准建议是:“离婚!这种男人(女人)要来做什么?”自己遇上家暴:“为了孩子,还是忍一忍吧!”我们经常说:“如果我是你,会怎样怎样”,但事实上我毕竟不是你,因此当我是我时,其实未必真是那样那样。

每个人都有过生活上类似的大大小小的例子,请别牢捉以上具体例子,我要说的是:“事不关己,关己则乱”,你要去明白和体验的是那个“乱”字。难以做个决定,就是乱;不敢轻易做个决定,就是乱;不太能坦然接受决定带来的代价,就会乱。

当我们感受到心内的乱,我们就会开始思考,开始去衡量轻重缓急,开始去处理内心的在意、犹豫不决、左右为难,开始意识到自己下决定所需要的冒险和勇气等等。引不起心内的乱,思考就难以深入,经验的价值就会减低。你若和李宗伟比赛羽球,输的话赔1 0 0 0令吉,你心里清楚1000令吉对你是微不足道,可以和自己的偶像一同亮相球场,输1000令吉算什么?如果赔的是一万令吉,你若开始感觉到这个数字有点沉重,就马上会纠结于值不值得的问题,你就会在与偶像打球和没了一万令吉的两种感受之间去往返预先体会一番后再做一个慎重的决定。

上世纪8 09 0年代的小孩拾到两毛钱,开心死了,思来想去要怎么最满意地花。现在一些孩子用50元,一点心疼的感觉也没有。两毛钱激起一个孩子的三思而谨慎做决定,50令吉无法让孩子去想想值不值得的问题,这两者说明:能让你心乱的将激起你的思考,而思考让你成长。

高思维教育关键缺失

替别人的思考少了“乱”,常多了“该”,因此为自己思考和替别人思考,结果经常不同,甚至出入得有点过分。对上述小女生而言,乌龟该接受挑战以表现得勇敢,自己却没有接受学姐挑战的“该”,怎么可能去追求一个不是非有不可的勇敢而去承受几乎肯定的败阵呢?不少人好替别人想,少为自己思考,因此相对于别人自己俨然是个智者,相对于自己却是一个不折不扣不善于思考的人。

从“是否心乱、是否在为自己思考”这角度观照,可解释几种普遍现象:一、为什么许多孩子无法深入思考物理?其他科目,类推。人们一贯用“兴趣”说明,但若用上述角度解释,则深刻许多。二、为什么许多物理成绩好的学生不爱物理?其他科目,类推。相关提问:为什么作文成绩很好的学生都不爱写文章?三、为什么许多面对功课时不知所措的学生到社会工作时却能够解决各种问题?四、为减少只盯课本,其一途径是实施情境教学,但若无法激起孩子心内的“乱”,那设计、安排出来的情境,终究还是无法离真的近一些。五、为什么很多教育讲座中,对的理论、好的例子和激励都不缺,但就是没有效?

虽然我们难免需要面对世界、国家、社会、大自然、教育、金钱、生活等各个方面和议题去动脑筋,但如果面对它们时自己心内无从乱起,其实就是以一种“事不关己”的姿态去动脑筋、看待和处理。

所谓学习思考,就是要能做到为自己思考,不是只动脑筋而已,更不是替别人思考。小女生的“我又不是乌龟”,就是在说,她是在为自己思考,但当她回到课室面对所谓高思维的课业时,她就再难为自己思考了。只关注动脑筋,而忽略了为自己思考,这是我国高思维教育的一个关键缺失,极需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看见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