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1日星期六

往事不如烟 思念无限

 

 ——纪念郭温和老师

2020/10/26 《印尼新报》

~作者:(香港)梁俊祥


惊悉郭温和老师于202095日不幸去世,我深感悲痛。虽然我和郭温和老师在新文实验中学只共事一年,但他全心全意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坚持原则、严谨、认真、刚直的品格,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往事并不如烟。记下郭温和老师二三事,学习与缅怀这位德高望重的学兄。1959年我从华中高中毕业,黄锦焕老师介绍我到井里汶任教。因未够18岁,不能考教师证,母亲也希望我留在雅加达。经方文祥姐夫介绍,我到新文实验中学任总务,由此,认识了郭温和老师。由于我们都住在学校,彼此接触比较多。我刚踏入社会,少不更事,他对年少轻狂,不知高厚的我,言谈身教,多有批评指点。

我视他如兄长,有几分敬畏。得益良多。新文是玉融公会主办的。董事会由张鸣琴、郭毓秀、杨名树、纪宗祥等组成。1953年在印尼玉融公会旧址MANGGA BESAN (芒加勿杀43号)办了新文学校,只有小学,张青岸任校长。

打好基础后,玉融公会决定再办中学。中 G A J A HMADA(加查玛达大街174号),原址是陈承顺先生的新华旅社,取名为“新文实验中学”,校匾由福清才子周维祯题写。

校董会聘请教育界元老刘宏谟由巨港回雅加达任校长,同时网罗了巴中的54届毕业生康大立,郭温和,洪秀莲等年轻教师加上巴中56届的李德生、李汉民和华中56届的吴寿年等,新文有了充满活力,生龙活虎的教师队伍。刘宏谟、康大立和郭温和成为新文实验中学的中流砥柱,为新文带来新的教育理念和新气象。新文强调“实验”二字,创新,突破,致力于培养学生面向社会,德、智、育多方面发展。增设会计课程、加强印尼文教育、开辟工艺室、指导学生们学电工、(培养了叶信芳、廖大慈等在电子电器行业的精英),学石膏雕塑(指导老师是张卜奇);安排学生在学校空地上种菜,种花,养白兔,白鸽等动物……;培养学生热爱劳动。

我到新文是接替离职的丘瑜先生的总务。到任不久,担任簿记课的老师又辞职,刘宏谟校长要我“试一试”教簿记课程。郭温和主管课程安排,他和康大立鼓励我大胆接任,并安排我到他担任班主任的班级,讲第一堂课,他亲自旁听,把手指导。

记得有一位姓黄的老师,工作松懈,未能及时完成学生的成绩单。虽然这位老师和郭温和私人关系不错,听说还是他介绍到新文的。但主管教学的郭温和在教务会议上严厉地批评了这位老师。

我每月都要到副董事长纪宗祥先生家中领学校的经费,郭温和多次详细列出贫困学生名单,要我交给董事会,申请给贫困学生减免学费;对贫困的学生他人如其名,温和慈爱,经常鼓励贫困学生消除自卑,自强奋斗。郭温和亲自组织学生参加玉融公会公演的《秦香莲》、《追鱼》的后台和纠察工作。

1959年秋,印尼苏加诺颁布排华的第十号总统法令,外地华侨难民涌来雅加达,新文停课,作为难民临时住所。郭温和、康大立、郭慈钦等担负接待难民的工作。负责组织纠察组、行李组、伙食组。由于新文没有高中,初三学生也不过是十四五岁,他们还安排玉融公会属下商家的职员和刚毕业的校友回校参加接待。安排组织工作极具挑战性,是件十分艰难的事。有几次外地难侨半夜才到学校,郭温和带领师生们搬运行李,安排住宿,通宵奋战。

1966年,风云突变,印尼所有华侨学校被封闭,郭温和生活陷入困境。时任新文学校的董事长郑年锦先生安排郭温和到他的公司任职。虽然身在商场,但他还是一直关心和倾力投入华文教育工作。锲而不舍地和原华校教师们团结互助,发挥余热。

对于这一群坚守在印尼华文教育工作的教师们,正如张茂荣先生在读菽园(庄淑贞)新书:《思念与感恩》后写到:“他们那时既要天天冒险出门到好几个学生家里做中文补习老师,回得家来又要尽做父母的责任。正如菽园说的做人要做“伟大的平凡人”。在印尼华文教学渐渐复苏的今天,人们应该记住他们在艰苦岁月传承华文伟大而平凡的贡献。”

最后一次见郭温和是2016年为出版张茂荣先生的《韶华纪事》,到他们家拜访他和庄淑贞。岁月无情,五十多年前,青春焕发的年轻夫妻,竟然在家都要扶杖而行。这一场景,定格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寄语庄淑贞老师:郭温和老师是你和我们的骄傲。你们二人是弘扬中华文化的典范,你们润物无声,默默耕耘,你们对华文教育事业的贡献,已深深镌刻在侨史丰碑上。望你节哀保重。我永远怀念我的学长——郭温和老师。

20201026日于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