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光辉
2020/10/14 《印尼新报》
岁达耄耋常会追忆往日诸事,每逢听到《往日时光》这首歌时,浮想之潮跌宕起伏,荡起朵朵绚丽浪花。歌词曰“人生中最美的珍藏,正是那些往日时光,为了生活天天奔忙,但是只要想起往日时光,你的眼睛就会发亮”。追溯在巴中求学时光,领头呈现的是在Gunung Sari anglilin巴中分校的日日夜夜,那风华正茂的激情岁月。巴中母校75华诞将临之际,校庆筹委会的刘晋垣学弟约我为特刊撰稿,他是厦门巴中校友会的永久名誉会长,长期热心赞助我会,情深义重,岂可推诿,于是乘机把这份“人生中最美的珍藏”端出来,寄冀老巴中人不忘巴中情缘,新巴中人牢记老巴中辉煌,传承“乐观、进取、合作、奉献”的巴中精神。
1955年我由巴中初中毕业,成绩达到要求,可免试升入雅加达华侨总会托办的巴中师范班,我瞒着家人私自抉择读师范。因为我家在Menteng(铭登),离校较远,师范生可免费膳宿在巴中分校,每月还有零用钱,我就斗胆“离家出走”了。反顾自省后,知道问题的严重性,情急智生,遂求助铭华联谊会主席张庆庭先生(即张铭先的父亲),说明了自己的诉求,请他出面帮助解难。当时,我是铭华校友会主席,他兼任铭华学校董事长,平时对我经常关心呵护,也了解我家情况,与我亲叔父有交情。我童年丧父,是亲叔父把我和胞姐及母亲三人,于1947年从中国莆田农村饭糗茹草的窘境中拯救到雅加达,实际上,我是亲叔父的养子,这样忤逆是忘恩负义行为,幸好在张先生的斡旋下,化解了困局。1956年我叔父被选为印尼华侨的代表,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及全国政协大会,返印后与我的关系又亲密了,他竭力支持我1958年高中毕业就回中国深造,为祖国尽忠效力。
当年在巴中分校上课的是每届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还有高二年届的师范班,后来还办了师范大专班。师范班的师资都配备得很强,我们享受到优质教育。黄允赋是我们的首位班主任兼教语文,他稳重,能力很强,深受学生敬重。听说他是从中国某大学历史专业出来的,但语文教的很好。我原来的作文水平较低,第一篇作文就不及格,黄老师找我谈话,了解情况,指出毛病,教给写作知识,启迪写作要领。后来,我的作文有了进步,偶然也有达到优秀水平的,他就给我一个粲然笑脸,表示肯定和鼓励,循循善诱的教诲,让我受益终身。
我刚从中国到雅加达时,印尼话不会讲,要过印尼语言和文字关,难度很大,插班进铭华学校读小学时,连普通话都讲不准,有一次班长问我要买几本练习册?我别扭地回答:“Sanpian”,惹得班里同学捧腹大笑,由此我有个诨名叫“Sanpian”,我不认为这绰号是砢碜,而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初中时期印尼文水平有点进步,但尚差甚远,到师范班喜获陆並培名师教印尼文,他是全印华学校都使用的印尼文课本的编写者,得到他的 指 教 真 是 幸 哉 也! 我就决心攻克“印尼文碉堡”,经过陆老师的点拨和同学的助力,找准了自己的症结,并努力甄别纠错,逐渐有较大进步,之后,我的印尼文提升到中上水平。
巴中的物理实验室仪器设备,当时在全印尼华校居首,这是名牌教师韦同芳费力劳心的结晶,它精心研制的整套物理仪器,那时中国大陆有的大学也比不上。从高一起他给我们传授物理知识,乃是我后来回国报考物理专业的启蒙者。至今清晰不忘的是,当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时,他就在物理阶梯教室的附加黑板上,图文并茂地阐明人造地球卫星的原理、轨道、周期、第一宇宙速度等科学知识,令人由衷佩服。
我大学毕业也当了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传承发展丰富了韦老师的启发式、指导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等,在全国高考中,我教的学生先后有两名取得物理科成绩满分(全省极少),这不容易的成绩中有韦老师因素。我也学习韦老师,设计、制作、改进了物理仪器一百多件,有十多件在各级评选中获奖,我被评为福建省优秀教师,仪器制造先进个人,这些荣誉都有韦老师的功劳。韦老师喜欢诗词,常用物理原理解释诗词中的意境,他很高兴参加巴中分校的节日晚会,与大家同乐,密切师生关系,是非常受学生敬爱的老师。
到巴中分校给我们上课的老师皆知识渊博,非常敬业,各具独招特色。如教三角的蒋家驹老师,他在黑板上徒手画圆,大小规格胜似以规成圆,这功夫令人叫绝。温鸿琳老师的代数课版书规划有序,当写满黑板时恰是下课铃响。他平时不爱说笑,外貌很严肃,只有一次,我偶然取得代数阶段考全年段唯一满分时,他才找我拍肩一笑,表示鼓励。温馥玲老师上平面几何课时,善于调动学生动脑,共同讨论,她芳华妍丽,端庄秀雅,有亲和力,听她的课犹如在享受。曹雪贤老师身肥体胖,有人给他雅号“曹fat”,他喜欢用流利的英语与学生互动,好像外国电影中的对话。陌生人想不到他竟然是巴中的体育导师,培养出世界举重冠军黄强辉及许多优秀体育人才,他又是巴中篮球队的教练,在每年十一国庆节,雅加达华侨在中华中学举行的运动会及篮球比赛中,他率领巴中代表队捧回不少奖杯,真是令人赞叹。黄城温老师是巴中校歌的作者,大家昵称他为“Senbum”,他给我们上世界历史课时总是神采飞扬,有一次上课讲到公元前一千多年,希腊有荷马史诗,巴比伦和印度都有史诗,他喜悦地说:我们中国的《诗经》是世界史诗中内容最丰富的,屹立在世界诗歌领域里绽放异彩,激发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当今中国进入新时代,讲文化自信,这就是有力的底蕴。化学老师李习生,风流倜傥,教学严谨,颇受学生赞赏。在巴中十周年校庆时,他指导梁维耀和我等人,用三层板锯出化学元素的英文字母代号,经磨光油漆上色,最后粘贴成化学元素周期表,放在化学阶梯教室,供授课使用,当时,我们几个人觉得很有成就感。
到了高三年时,因为印尼政府要求印尼籍学生必须到印尼学校去接受印尼国民教育,有不少同学转到印尼学校去了,高三年段只剩六个班级,师范班改成高三(6),我们都要到“芒加勿刹”总校去上课,接受了更多优秀老师的教导,其中有司徒赞校长,刘耀曾教导主任、还有刘宏谦、曹辉贤、李伯巧、李荣彰、萧孟安、徐贤佑、温持祥、李锡寰等,老巴中有许多应名载校史的老师,他们在巴中辛勤耕耘,创造辉煌,在此,未能逐一介绍。
生活在巴中分校的时光里,颇有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气息。师范生多数来自外埠外岛,不少人家境贫苦,俭朴奋,上进心强,几乎都寄宿在分校。大家除了孜孜不倦地读书,还有丰富多彩的寄宿生活内容。分校有寄宿生管理导师、医生、保洁、炊事人员等,每间宿舍规定住八个人,四张上下铺的双人床,宿舍中央排列八张写字桌,每人一张,三餐统一时间用膳,按房号八人一桌,晚自修统一到教室去,下自修了,洗洗刷刷后统一熄灯睡眠,早晨起床铃声一响都要准时起来不得赖床,这些都由室长督促执行,这种军事化的作息制度,培养了我的组织纪律性。
集体生活对人的一生颇有裨益,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准则,增强彼此关爱,相互襄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巴中分校的课余时间,体育运动氛围很浓,生龙活虎的场面纷呈。我常参加的有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举重等,举重器材就放在我的8号宿舍窗外,其中同班的赵连根等同学是佼佼者,我经过练习后也能举起超过体重一倍的杠铃。这些体育活动为后来我升学和工作期间打下较好的运动基础,在大学里我是乒乓和羽毛球的系代表队员,在工作单位是这两项运动的骨干,退休后还在居住小区推动羽毛球运动。
望风怀想巴中分校的文娱活动是那么多姿多彩,积极分子很多。我初中时和同校的林月珍、李发志、丘星中、丘月中等人学习三年多的芭蕾舞,是巴中舞蹈队一员,在分校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印尼舞、中国舞、其他外国舞都会一点,每逢巴中演出和分校晚会皆是积极参加者。与我同台歌舞的有不少窈窕淑女,自然也引来不少好逑君子,所以巴中分校平时琴声、号声、歌声悠扬,舞姿翩翩,晚会非常热闹,同班的赵连根的器乐演奏、郑如全独唱的印度歌皆博得掌声雷动。
我班的同学也爱旅游。丘威秀是我们的好班长,颇有凝聚力和号召力,在班主任的支持下常组织旅游活动,班里茂物同学有多位,许琼云、李婉春、林芬娜、丘丽云、黄祥娘等这些美女都是茂物人,我们多次去茂物玩,均受到他们的热情接待,将茂物玩透透。至今尚鲜活记得曾经游历过的有cilincing,cibodas、cipanas、pulauAir,还有万隆、三宝垄、日惹、梭罗、玛琅、泗水、峇厘、苏加巫眉等地,同窗挚情洋溢,倩影留在美景中。
离别巴中分校后,常在魂牵梦萦里浮现礼堂、教室、宿舍、膳厅……,幻影师生同乐的欢声笑语……。哪里有曾经的青春豪情,孕育理想的憧憬,长出飞翔的羽翼。哪里还留下歌声、舞姿、投篮、击球的帧帧画面。1994年我回到雅加达时,特地去蜡烛巷,想寻觅往日的踪迹,看看巴中分校的靓貌,遗憾的是到了大门外就被阻挡了,不得进入,这里已是军营。我黯然神伤地张望一阵,潸然地悻悻离去,但巴中分校迷人的颜貌和风采,依然留在老巴中人的心中,永不消失。
(印尼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