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0日星期六

“为学求新”的文化教育

——参加首师大印尼华文教师培训班记感

2020/10/08 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

在新冠疫情阴霾下的8月初,获知巴中校友会与印尼三语学校协会正积极准备组织由中国首都师范大学举办的线上培训课程,在校董及多位好友的鼓励下,考虑到培训的教学时间安排在晚上七时至八时半,不影响白天的工作,所以也就决定报名参加了。

培训课室是经过“腾讯 ”(VooV Meeting),主持课堂秩序的王燕老师把所有规则细节及课程安排交待得简明易懂。99日开课时,主办单位的陈美致老师亲切致词,希望大家在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中充实、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首师大院方领导也向参加培训的从事、关心印尼华文教育事业的老师们致欢迎词,鼓励大家积极交流、学习。

第一堂课是刘士红老师的《汉字教学》,所谈的“三大法宝”让我耳目一新。第二天是应晨锦老师解析《汉语语法》,第三天听陈雪红老师讲述《汉语语音》,都获益匪浅。12日是李秉震副院长传授《汉语虚词》,他深入浅出、举例清晰,真的不“虚”此行。

914日周一晚,由惠天罡老师主讲《汉语口语》,他在课前简短交流时谈起这次培训的学员年龄偏大,并关心地问是谁年龄最大?但见荧屏上王馨老师打出了“90岁”!这的确让大家感到震撼,也体现了印尼华教事业那坚韧、深埋的根系。接下来关于初、高级汉语、汉语写作、汉语试卷的教材,也让我茅塞顿开,稍为明白其中奥妙。

林秀琴老师于21日解说的《汉语偏误分析》让我大开眼界,对于因遗漏、误加、误用、语序造成的偏误,有了进一步了解。接下来三天对于课程设计,课堂活动及汉语教材的课程也是目不暇接。李瑞老师讲述“《论语》与教育思想”更是润物无声,有道是“半部论语治天下”,作为珍贵的儒家经典,谈起教学更是处处珠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做善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既有对学习与道德修养的解析,也有对治学、教育方面的启示意义,闪烁着华夏的智慧。解说得是入木三分。

首师大的校训“为学为师、求实求新”是古文字学者、书坛巨匠康殷(号大康)先生题字,铁笔银钩、力透坚石。“为学”意味着教师要教书育人、勤勉治学;从“为学”与“求新”间的内在关系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学生要以创新、实干来报效国家。

928日听杨桦老师分析“中国国情和当代中国”,拓宽了我们的视野。29日课前先举行简洁的结业仪式,首师大韩梅院长意味深长的致词,巴中校友会林凤英主席情真意切的感谢词,虽然简短,但让我们深受感动。主办方公布5位获“荣誉证书”的学员,都是大家心悦诚服的。而马思宇老师主讲的“如何做教学设计”也在欢悦中听完了。

培训结束后,不少听课的老师在群里写下自己的感受,引发不少共鸣和掌声。培训期间也有一些风趣、睿智的片段,让我铭记在心。还有,因为课堂仅能容纳300名学员,加上偶尔有网络信号的问题,造成有些老师不能上网听课,那种焦灼而懊悔的心情我也深有体会;所幸有几位“电脑高手”把课程录音让大家分享、复习;李秉震副院长更是尽可能详细地将授课内容的PDF在群里发布,让不能全程听课的学员们不至于落下太远。

忙碌而充实的培训结业了,日子却显得宽裕而空荡了,使有些学员问“证”心切。李秉震副院长随即于3日在群里表明:“105日假期结束后,开始制作证书,因人数众多,请大家耐心等待。”巴中学校王燕老师6日贴文:“感谢首师大领导和老师在节日期间,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赶制结业证书。”公布证书已转发到巴中网址,大家可下载保存。

考虑到信息量太大,而很多老年学员是“电脑盲”,培民学校的杨啸、曹秀两位老师主动帮大家按姓氏排列将每张“证书”制成PDF,方便学员们轻松打印,获得大家点赞、道谢。不过,因已达转载上限,还有百余份“证书”需延至107日才能继续摘录。

今天早上和风如沐。打开微信,杨啸老师转载的“证书”已有一长串,让人温暖;间中还有棉兰张弘毅老师“心平气和”的劝导,使人坦然。我给学生们准备线上课程时也感到十分给力,因为已深刻醒悟,有那么多的人在为印尼华文教学的发展坚持着、奉献着。

林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