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30日星期五

林家仪收回谈话‧认应支持董总请愿


  2012-11-30 星洲日报/国内版


(吉隆坡29日讯)马来西亚林氏宗亲总会总会长林家仪收回他日前针对董总召集的“1125和平请愿大集会"的个人意见及见解。

他发表文告指出,在事后经过多位华教前辈及友好的指教,並提到过去所发生的例子如与当局的对话、提呈备忘录都石沉大海,因此他觉得董总的和平请愿应该受到鼎力支持。

“我没有在事前深入瞭解事项的来龙去脉及发展,因此决定收回之前个人所发表的意见。而且1125和平请愿得到了空前的成功,同时绝大多数的华团都支持与参与此项和平请愿大集会,才使到1126教育部与华团的对话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正面效应。"

他认为华教、华小、华团应共存亡。如有朝一日没有了华教、华小,华团的存在已经没有意义。

林家仪重申对董总在过去几十年来对於华教的巨大贡献给予最崇高的评价与支持,也呼吁全国各华团给予董总全力支持。

(转载自:星洲日报)


 

【附:背景新闻】

1125和平请愿大会.林家仪:抗议示威过时 林氏宗亲总会不出席  


2012/11/21 中国报/ 华团文教


 (峇株巴辖20日讯)大马林氏宗亲总会会长林家仪博士认为,董总搞抗议示威已是过时產物,该会不会派代表出席1125和平请愿大会。

他说,最近很遗憾看到几个主要的全国团体各走各路,没有一致的目標,尤其政府当前仍公开让人民针对教育大蓝图提供意见,但董总还未协商討论就搞抗议,甚至与教育部长要对话也不出席。

“我跟华总及一些华团领袖討论后,无法苟同一些人逞英雄的作风;董总及教总本来是‘兄弟’,但教总现在也跟一些华团一样不参与,其中一定有理由,有关方面应认真思考。”

林家仪昨晚为峇株巴辖林氏宗祠主办,青年团及妇女组协办的“孝亲敬老温馨晚宴”开幕时,这么说。

他指出,首相拿督斯里纳吉与前首相敦马哈迪领导的时代不同,纳吉愿听取民意,也做了很多50多年来做不到的事情,没必要再摇旗吶喊搞什么抗议,这只会造成华团分裂。

“华团应集中力量,向政府提出意见。如果华团闹分裂,出现太多声音,政府也摸不著头脑,不懂要听谁的。”

林家仪也促请华团全力反对伊斯兰刑事法在国內落实,以维护我国世俗国地位,避免我国成为伊斯兰国,导致外国投资者却步。

“不论在朝在野,都不应在国会提及伊斯兰刑事法,我国是多元种族国家,一定要保持世俗国特征,允许人民自由信仰各宗教。”

30週年晚宴邀首相开幕

大马林氏宗亲总会將于明年111日,在莎阿南会展中心筵席200桌,庆祝成立30週年纪念,並举行新届理事就职礼,届时破天荒邀请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开幕。

林家仪说,首相之前拨出3000万令吉,作为华裔妇女创业转型基金,证明首相对该会的重视。为了展现林氏宗亲的团结精神,希望各地属会踊跃派代表参与宴会。

“目前,砂拉越属会已预订10席,我希望峇株巴辖林氏宗祠也能派出5席至10席代表,参与其盛。”

林家仪透露,世界林氏宗亲恳亲大会也將在1214日至16日,在泰国曼谷举行。前年在柬埔寨举行的大会,大马共派出250多名代表,本届大会迄今也有280人报名,相信报名人数会突破300人。

(转载自:中国报)

2012年11月29日星期四

【华教视窗】 ~ 179辑



威南日新和关丹中华

2012-11-29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陈树楷

建立一个完整的华教体系是华社的愿景。从私塾到现代学堂,华社出钱出力,为民族教育付出心力。

1955年成立的南洋大学曾让当时的马来亚真正的拥有了由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完整华文教育体系。然而,1960年的《达立报告书》却成了突破这个体系的缺口。源自该报告书,《1961教育法令》的通过成了华教的分水岭。

这个历史转折点改写了华文中学的历史,当时董事部的决定也促成了今天的78所国民型华文中学和60所华文独中的局面。虽然南洋大学已逝,但南方大学学院、新纪元学院和韩江学院从新拼凑新的华文高等教育学府。中学成了华教的瓶颈,国民型中学和独中的量的限制就是问题所在。

然而历史常常出现各种“巧合"。年初申办多时的威南日新国民型中学获得建校准证;年尾一样申办多时的关丹中华独中同样建校准证。由于它们是属于全新的学校,所以笔者尝试对比这两间中学的情况来探讨增建华文中学的模式。

无独有偶,威南日新和关丹中华都是因为地方上的需求而提出申请,并获得批准。更巧的是它们分别获得当地屋业发展商赠送土地供建校之用。因此发展商的义举确定了校地不是增建学校的阻碍,向发展商募地是其中一个可行的方式。对于关丹中华基本上是好事,但是作为国立中学的威南日新却未必是好事,因为它的地位将变成了资助学校,而非全津学校。当地华社必须长期负担许多发展开销。

除了需求,校地是申请建校的必备条件。当条件具备后,获得批准的准证条件不一定要全单照收。威南日新的上诉要求修正条例获得批准就是一个例子。如今威南日新堂堂正正的可以用SMJK Jit Sin II SPS的名称。同时,筹备建校的过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虽然关丹中华也获得建校准证,但是其条件与华社的意愿有很大的落差,甚至出现私立国中的争议。既然有威南日新的先例,那麽老老实实的向教育部上诉要求修正所有不符合华社意愿的条例。不要再一味做无谓的争论或一厢情愿的接受政治人物的信心喊话。白纸黑字才是正道,毕竟那才符合孔子所言的“名者正言顺"。

有地又有准证后,建校经费将是一个考验。再一次那麽巧的是威南日新和关丹中华都需要3千万的建校经费。执政党一再强调政府没有边缘化华教。既然如此,为何教育部不堂堂正正的拨出3千万令吉给威南日新建校,不再需要建委会一再劳心劳力的去筹款。这样的举动也符合首相一诺千金的口号。更何况威南日新可是堂堂正正的政府中学。反之,关丹中华作为私立中学,建校经费向华社募款无可厚非,但,这不表示华社的捐款是理所当然的。争取政府的长期拨款关丹中华的其中一个生存之道。毕竟这个方式在多个州都成功进行了。

从两间全新的国民型中学和独中的情况来看,申请建立新的华文中学不是梦。基本上是可以作为一个模式。特别是近年来个独中受到家长热捧,增建独中成了一个趋势。但是不幸的是它的成败在于当权者的意愿,那就是他们是否真正以民为本,抑或是口号而已?

(星洲日报/言路作者:陈树楷)

 

保持原状是什么意思

2012/11/29 南洋商报/ 言论版


~作者:罗汉洲

针对独中在1996年教育法令下保持原状(statusquo),以及不开放申请开办新独中的政策与理由,董总发文告指出此政策与理由既不符事实,也漠视了华社需求。

其实嘛!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早已申明过政府对独中所持的立场,翁诗杰大概不明白政府可对按外国教育体系办理的国际学校大开方便之门,为何却不允许开办新的独中,所以在国会提问吧!

独中课程集百家之长

事实上,绝大多数独中都有报考政府主办的考试,而且都有很好的表现,成绩比许多国中还要好。可见独中如果没有按照教育部拟订的课程纲要办学,独中生又那有这样好的表现?如果独中没有按照国家教育课程纲要办学,学生连考政府试的能力都没有,遑论要考得如此好成绩了。

换言之,事实证明诚如董总所说的,独中是根据教育部的课程纲要,再参考美、英、中、台、香港和新加坡等地课程纲要编撰课本,乃集国内外百家之长的课程,故其统考文凭能得到四五百所外国大学,包括一流大学的接受,证明独中办得非常成功,课程适合国内外的标准,相信教育部长受了误导,故尔以为独中课程也“独立”于教育部课程纲要之外,以致历任教长都说独中课程不符国家教育课程纲要。

应审查独中课本释疑

因此,教育部不妨委专人审查独中课本,消除这个误解,为承认统考文凭和接受开办新独中打开方便之门,独中属于民办中学,它们能得到世界著名大学认可,乃举世无双的荣耀,马来西亚与有荣焉,何苦反而加以排斥?

从另一方面来看,或许董总和华团争取承认统考文凭,以及申请开办新独中方面的策略也犯上错误。因为我们一直强调统考文凭受到世界著名大学接受、学生不论在哪一所大学深造都有良好表现、独中培养了许多杰出人才、在世界各地学术机构及各先进科技领域都有优秀表现等等。

虽然,这些都是实话,并无溢美之语。然而,殊不知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又谓“象以齿焚身”,正因为独中的优点和杰出的表现,极可能已引起一些心胸狭窄却又拥有行政权力者的妒嫉,于是他们刻意歪曲事实,排斥独中,历任教育部长极可能就是给他们误导了,这应该是历任教育部长都说独中没有遵照教育部课程的原因吧!

不应阻止开办新独中

是以,董总和华团也不妨改变方式,采用不强调独中优点,不陈述独中生杰出表现,以不引人妒嫉的方式来争取政府承认统考文凭,以及允许开办新的独中。

最后要谈有关“保持原状”的意思,如意指保持独中的教学媒介语现状,那就不应阻止开办新独中;如“原状”是指保持60所独中,则应允许独中开办分校,如宽柔分校;且万一独中如因各种原因而停办了一两所,只有5958所了,那么,政府就必须开办名符其实的独中,补足60所之数,以符“保持原状”60所的法令条规?是耶?非耶?

所以,请问:“保持原状”究竟是什么意思?

 

目标一致殊途必能同归

2012-11-29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南方客

董总1125和平请愿大会曲终人散,儘管当天艳阳高照,但来自全国各地热爱华教的人士依然出席大会,因为大家别无目的,为的就是捍卫母语教育。可惜的是,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却节外生枝,继“青蛙图"后,他又语出惊人,表示虽然教总採取与董总不同的方式为华教争取权益,但殊途不一定同归。这番言论,无疑是进一步加剧董总和教总之间的矛盾。

事实上,早在约4个月前,在森美兰华教救亡运动汇报会上,已经有出席者询问教总和董总的关係,当时邹寿汉的回答是,虽然董总及教总有时难免会出现意见分歧,但却是分而不离,在华教课题上,教总和董总走的是同一个方向。然而,如今教总选择不参与1125大集会,同时也表示尊重董总召开大集会的决定,但董总署理主席没有尊重教总的决定,反而接二连三公开批评教总,其动机让人费解。

教总和董总本是同根生,都是在50年代,因华教存亡时刻而先后成立。教总成员以华小校长和教师为主,而董总则由各校董事会组成,虽然两个组织成员不同,但数十年来,都能始终站在同一阵线捍卫华教。如今华教未获平等地位,但两个最具威望的华教机构关係已经不大如前,让华社深感担忧。

董总领导人认为华小校长和教师因公务员的身份而限制了教总参与1125大集会,似乎也暗示了教总无法发挥其功能。董总领导人或许过于高估本身的能力,而忽略了华小校长和教师是站在教育最前线的华教工作者,对教育部的政策最为敏感。一旦出现不利华小的教育措施,他们总是最先知道,并再通知学校董事会或教总,以採取对策。即使在政府强硬推行英化数理措施的艰难时刻,华小校长和教师依然坚守华教岗位,让华小学生以母语学习数理科。因此,即是公务员,也是华教一分子,华小校长和教师爱护华教的心是不容置疑的。

笔者认同教总主席王超群所言,教总与其他华团包括华总、校长职工会虽然与董总採取不同的方式来争取华教权益,但大家都有一颗维护华教的心,都是为华教的发展而努力。因此,在维护和争取华教权益上,只要大家的目标一致,都是为华教的发展而努力,殊途必能同归。对待战友,董总领导人万万不能杯弓蛇影,把不出席1125大集会等同于不支持董总,抱着如此心态,华教团队最终将四分五裂。(星洲日报/言路作者:南方客)

 

预备班,保留抑或废除?

2012/11/26 韩视新闻中心


~作者:吴嘉豪

华团组织担忧国文水平不高的华裔生在升上初中一后,会有学习国文的问题,因此建议教育部保留预备班。

教育部长在回应这项课题时表示,我国的学生不必用一年的时间通过预备班来加强马来文。容或有些家长可能认为学生不能在少过一年的时间内掌握好国文。可是,我们得深思,预备班的宗旨是什么,以及它目前在这个年代,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

众所周知,设立预备班的目的是为了协助小学国文不及格的华校生,在升上中学后,能够更快地掌握马来文。这项措施推行了多年,大部分华裔家长皆认为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马来文。

随着华校在教育大蓝图出炉之后,在将来会被“国小化”,许多家长越来越忧虑自己的孩子是否能够应付到国小水平的马来文。虽然教育部推行了校内评估制度,可是补习依然是很多家长的选择。家长可能会把孩子送去补习中心,让孩子多学习马来文。

由于补习在这个时代盛行,预备班的宗旨,与时代的趋势已经背道而驰了。现今的孩子已经不仅仅有学校的老师辅助,还有补习老师。预备班的宗旨已经能够由补习老师来代劳。明乎此,预备班的存在在当今的社会,可以算是可有可无了。

为何预备班被认为可有可无呢?时下的家长为了应付生活的开销,不得不忙碌于工作中。家长们也期待孩子能够早点毕业,踏入社会谋生,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倘若多花一年时间呆在校园,恐怕经济拮据的家长们会在生活上多吃苦一年。这与机会成本的概念有关。当学生在学校留多一年,可能会学马来文学得更好;假若学生不必读预备班,也许能够多赚一年的薪水。这是教育部和家长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

在这个凡事讲求速度的年代,我国的学生必须在短时间内学习大量的知识。学习的时间愈长,就表示学习能力愈差。换言之,这名学生的学习效率是低的。我们总不能认为只要在学校的时光越长,学习效果就会越好。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不在于用了多少时间。

美国女诗人摩尔曾云:胜利是不会向我走来,我必须自己走向胜利。欲学习好马来文,学生必须自己主动多学习马来文。归庄有云:乃知事贵奋,形势非所拘。只要学生肯努力,能够在课余时间多学习 马来文,有没有修读预备班已经不是问题了。

(转载自:国内报刊/评论版)

数华团领袖:抨击董总 陈玉康行为不当‧林连玉基金应采取行动



2012/11/29 星洲日报/国内版



许炳正(右)连同吴春水(左起)、陈育荣、
郑卓东召开新闻发佈会,直斥陈玉康的言论
与精神奖立场背道而驰。(图:星洲日报)
(柔佛新山28日讯)不满林连玉精神奖得主陈玉康抨击董总,林连玉基金会会员许炳正连同数位华团领袖直斥陈玉康的言论与精神奖立场背道而驰,促请该基金会对陈玉康採取行动。

许炳正今午连同马来西亚广告製作商联合总会总会长郑卓东、马来西亚猪肉商总会总会长吴春水、新山小商公会会长陈育荣召开新闻发佈会,表达他们对陈玉康近期抨击董总的不满。

许炳正也是董总救亡与发展委员会委员,他指出,林连玉精神奖是项崇高的殊荣,並非普通的奖项,而他认为陈玉康身为获奖者,公然透过报章直斥以叶新田、邹寿汉为首的董总领袖,做法並不恰当。

他说,陈玉康早前的抨击与该精神奖的立场不符,反倒像为教育部说话,因此他揶揄对方应得“教育部精神奖”。

他表示,林连玉基金会应採取行动,避免该基金会与董总之產生不必要的猜疑。

精神变质应收回奖项

他认为,林连玉基金会在筛选获奖者时应格外谨慎,以確保获奖者有爱护华教的精神,而推荐者也应负责任。此外,基金会应设下机制,一旦有获奖者对华教的精神变质,该基金会应收回奖项。

他也认为,基金会往后可考虑直接將精神奖颁发给去世的人,避免奖项的本质受影响。

他说,针对关丹独中,许炳正也要求陈玉康釐清该独中究竟是“华文独中”还是“马来独中”后,才做出指责,勿將责任推给董总。

他指出,陈玉康若持续抨击董总,他將发动更大的力量做出反

吴春水:打击华社对董总信心

吴春水说,关丹独中变质与否,应由陈玉康本人公佈原有的批文,让全马华社瞭解实际情况,才不至於让华社出冤枉钱。

他说,董总多年来为华教付出,成绩斐然,但陈玉康对董总领袖的连番抨击,已影响华社对董总的信心。由此看来,陈玉康似乎是为了“博出位”。

陈育荣:问题源自政府机制

陈育荣说,华教课题搞到今日的地步,问题的根源源自政府机制。

他认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化,一旦失去了,如同失去灵魂。因此,他认为董总坚持维护华教的立场是对的。

郑卓东:董总先知先觉

郑卓东说,在捍卫华教方面,董总有林连玉当年先知先觉的敏感度,因此应获得华社的支持。

他认为,陈玉康对董总领袖的抨击犹如分裂华教,没支持反而落井下石。

(转载自:星洲日报)


卢宇廷指责陈玉康 不敢批评教长教部

2012/11/29 南洋商报/全国版


(吉隆坡28日讯)彭亨州华校董联会署理主席卢宇廷指责近期屡次攻击董总的林连玉精神奖得主陈玉康“顾左右言他”,不敢面对教育部批文中的关丹中华中学是一所“私立马来文中学”的事实。

他发文告质问,针对教育部一再表明不允准华文独中数目超过现有的60所,以及此事与关丹中华中学批文的关系,陈玉康有做过什么反应吗?

“他噤若寒蝉,只声不出,不敢批评教育部长或教育部。但是,他不会放弃任何在媒体上攻击董总的机会。”

卢宇廷说,教育部批文规定关丹中华中学是一所以马来语为主要教学媒介、实行国民中学课程、考政府考试的中学,已是不争的事实。

“曾在华教队伍工作的陈玉康先生,竟然对如此明显的官方政策表现得如此无知,甚至为这种官方政策做各种粉刷动作,不禁令人想到,他已有愧于林连玉坚决维护华文教育的精神。”

(转载自:南洋商报)

 

 

附文告全文:

 

董总常委兼彭亨州华校董联会署理主席卢宇廷文告

20121128

 

 

1.       针对陈玉康先生近期来屡次攻击董总,甚至在“1125和平请愿大会”前夕也再攻击董总,彭亨州华校董联会署理主席卢宇廷今日再次发表文告,严正指出陈玉康先生顾左右而言他,不敢面对教育部批文中的关丹中华中学是一所私立马来文中学的事实。 
2.       针对520申办关丹华文独中请愿大会,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522日表明,他的手脚已经被“历史协议或共识”所捆绑,华文独中只能维持在现有60所的数目。614日,慕尤丁表示存有“不增加华文独中数量”的历史共识,并强调政府不检讨这个共识,如果华文独中要前进发展则必须改制为国民型中学。98日,慕尤丁表示华文独中不纳入国家教育主流。911日公布的《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继续排除华文独中在国家教育主流之外。1126日,华总、教总及其他团体会见教育部长慕尤丁及其部门重要官员之后所带出来的消息,显示增建华文独中根本就不在教育部考虑之内。 
3.       针对教育部一再表明不允准超过现有60所华文独中的立场和态度,以及它和关丹中华中学批文的关系,陈玉康先生有做过什么反应吗?他噤若寒蝉,只声不出,不敢批评教育部长或教育部。但是,他不会放弃任何在大众媒体上攻击董总的机会。 
4.       教育部批文规定关丹中华中学是一所以马来语为主要教学媒介,实行国民中学课程,考政府考试的中学,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5.       对于曾经在华教队伍里工作过的陈玉康先生,竟然对如此明显的官方政策表现的如此无知,甚至为这种官方政策做各种粉刷的动作,这不禁令人想到,他已经有愧于林连玉坚决维护华文教育的精神。
卢宇廷

 

2012年11月28日星期三

【华教视窗】 ~ 178辑



只要白纸黑字承诺!

2012/11/28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巫月圆

由董总號召的1125请愿大会终告落幕!虽然副首相认为教育课题不宜走上街头,但逾2万的出席人数说明了一切,华教永远是华社不可退让的堡垒,任你政府说是初步报告,还是初稿,一天没有白纸黑字阐明,也叫华社心难安。

目前,华教抗爭课题最受人注目的是分裂课题,有人说董总沦为个人秀,和华社渐行渐远。事实证明,老招牌还是老招牌,纵使有不满,但受感召的仍大有人在,很多人仍视董总为华教最后一道防线。

走上街头可能不是最好的抗爭方法,但还有什么其他更好的方法吗?绿色苦行者教会了我们,走上街头是绝望之中最容易被看到的方法。当所有该做的都已做了,仍被挑战“拿出稀土厂不安全的证据”时,除了以苦行展开抗爭,的確没有不二方法。

为何那么难?

为何白纸黑字总是那么难?从关丹独中到“教育发展大蓝图”,不要说一纸批文、公文,连口头承诺都显得如此困难,华社要的不是当权者接受各造意见的说词,而是承诺,承诺大蓝图不会造成华小变质,以及公平对待所有源流学校,让不同族群放心接受母语教育。

如今,距离开学日只剩34天,到底小四生需不需要採用国小国文课本?明年升中学的华小生,要不要读预备班?万一要推行国小国文课本的话,师资该如何安排?这些都不能仓促行事,需从长计议。时间不等人,但我们却仍在苦等,苦苦等待一个一早该来,却迟迟未至的承诺。

听过朝三暮四的故事吗?不管是早上的三颗橡实,还是四颗橡实,猴子们仍改变不了粮食被缩减的事实,只是被表面数据哄骗罢了。

相信没有一个国家的当政者乐见人民走上街头,因为这代表了人民的不满已达沸点,但如果董总不號召请愿大会的话,华教的声音可能就被淹没在滔滔国家发展大蓝图之中,既听不到,也看不见。

 

请愿、协商之外

2012-11-28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林明华

不管你认同还是不认同“1125和平请愿集会",但你必须承认,在华教的课题上,大马华裔还是非常执着的;并因为这份执着,让政府也意识到,华裔视华教为最后防线,不是讲讲而已,而是打从心底里这样的坚持,并以行动来维护它、捍卫它。

从教育总监阿都嘉化的回应,到首相纳吉的表白,再到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与华总、教总及全国校长职工会代表的会谈并达致几点共识,都一一说明,政府已收到“1125和平请愿大会"所要传达的讯息,以致教育总监、副首相兼教育部长乃至首相本身都得站出来为教育发展大蓝图的内容与目标,作进一步的阐述、厘清与保证,以消除华社的担心与疑虑。

保留1年制的中学预备班、检讨华小四年级的国文课程及华小一二年级国文程度太深的问题、华小的华文课教学时间维持在每週300分钟……这样的会谈成果,肯定是积极正面的,也是华社所期待的。但这不是天上掉下来成果,而且“共识"还有待“落实",一切仍言之过早,华教还待解决的问题,也不只是这几项而已。教总主席王超群说,如果最终教育发展大蓝图的建议还是不利华小,相信不止教总,广大的华社,包括朝野政党,届时都会站出来,坚持到底,绝不妥协。王氏这番话,实际上也反映了华社仍然对教育政策的戒备和不信任感,这点值得我们警惕,也值得政府反思。

无论如何,请愿、协商,都是为了华教的明天,无所谓谁骑劫了谁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整合力量,里应外合,殊途同归,才是正道。

几十年来,大马的华教问题如此痴痴缠,自有其复杂的历史因素,悬而未决的师资问题、独中和统考文凭不受承认、独中发展被“压缩"至只能“维持现状"的困境,都令华社无可避免的产生强烈的忧患意识,并由此而洐生出高度的自卫性。

然而,很多马来朋友不只很不瞭解华教问题,并且还对华教存有各种负面的刻板印象,他们一方面对华裔支持华教的精神和魄力感到由衷的佩服,另一方面又对华社的华教忧患意识很不以为然,甚至视之为杯弓蛇影的一种自我幻想。

事实上,认为多元源流教育有碍国民团结的马来政治人物仍大有人在,持如此看法的马来政治人物不只来自国阵,也来自民联。这一事实也说明,华社的华教工作者必须更加主动地与马来社群加强对话和交流,以争取更多的马来朋友的认同与支持。这或是请愿、协商之外,大马华教工作者今后必须重点努力的一个方向。(星洲日报/云澹风轻作者:林明华《星洲日报》执行编辑)

 

不该只有集会

2012/11/27  光华日报/评论版


~作者:吴嘉豪

1125和平请愿大会获得了空前的热烈支持。根据保守估计,此次集会的人数已经过了一万。这表示董总的宗旨,获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这是可喜可贺的喜讯,证明华教在我国是多么受欢迎的。

这次的集会获得了各种团体的热烈响应,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马来教育组织以及印度教育组织也加入董总的行列,一齐反对单元教育,支持董总行使民权,呼吁教育部修改对华文教育不公平的政策。

董总已经举办了5次教育大型集会,就数1125集会最为成功。可惜,美中不足的是,教总没有与董总并肩作战。教总主席必须记得,教总的所作所为,必须对得起族魂。要不然,教总没有参与华教的活动,就会被人民认为,教总已经沦为为了饭碗而贪生怕死。

虽然之前的情形显示董总是孤军作战的,但随着绿色苦行组织也声援董总,证明华教课题已经不属于狭隘的种族问题。董总切莫为了反对教育大蓝图而仅仅举办大型集会。在第5次大型集会后,董总必须思考,如何与马来教育组织,以及印度教育组织,举办教育联盟大诉求运动,更加掷地有声地抗议单元教育政策。

董总今时今日的地位,不该只停留在办大型集会而已。董总是时候与各族教育组织,组成强大的教育联盟,举行一场我国前所未有、轰轰烈烈的反对单元教育运动!

 

独中需要外援教师

2012-11-28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庞萱

日前报载,我国留台联总主导,并在台湾教育部和侨务委员会协助下,明年将会有多名台湾退休教师来我国独中执教。

这是一则令人兴奋的消息!

毋须讳言,独中多年来都面对师资不足的问题,其中尤以数理科教师最为明显。箇中原因是,独中毕业生修读纯理科系的人数不多,毕业后回校服务的就更少;其次,修读理工科的独中生,他们大专毕业后有更多就业机会的选择,也就无意回独中(或母校)服务。至于非中文大学源流毕业的理工生,一般上他们到独中执教的意愿不高,不易吸引他们到独中服务。

因此,独中存在师资短缺的现象并不奇怪。只是近几年来因独中学生人数暴涨,才突显师资短缺的问题。

而今,台湾退休教师明年可到独中执教,无疑是解决独中师资短缺的一个可行措施,值得高兴。期望大马留台联总继续努力,让此项计划早日落实,以惠众多独中。

笔者提出个人意见,以供大马留台联总参酌:一、根据留台联总教育学术组的说法,引进台湾退休教师到我国独中执教,是该理事会的工作目标之一。既然如此,我们希望该会能事先向全国独中发出问卷调查,统计各校短缺的数理科(或包括其他科目)教师人数,而后根据实际所需人数,分配给有关独中,满足它们的需要。

二、台湾退休教师在独中执教的优点是,他们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学和管理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在独中服务相信都能得心应手,游刃有馀。

问题是,他们毕竟长期在台湾本土执教,所教的也是当地学生。

一旦投入独中执教,是否能在短期内适应我国独中的特殊教学环境?对他们而言,语文非问题,他们都能用中文教学。但如何掌握独中教育的特质,华文教育发展的内涵,以及执教学校的独特教学环境,这些都是他们所面对的挑战。若能一一掌握,有助于教材的使用以及教学效果的发挥。

所以,笔者建议大马留台联总应对将到我国执教的台湾退休教师,提供短期(23天)的培训课程,先让他们瞭解独中教育发展史,掌握有关知识更快地融入实际教学环境中,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这方面的工作就交由教育学术组负责,应是胜任有馀。

对于个别独中,不妨在教师进入课室前,校方行政人员提供给他们短时间(23小时)的校史简介,让他们掌握学校的实际情况,如软硬体设备、学科教学纲要等,以便他们儘快融入学科教学的氛围中,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三、至于礼聘台湾退休教师,教育学术研究组虽表明交由各独中自行处理。但若能以大马留台联总的名义,与有关单位沟通和协调,较各独中自行处理会有效和方便得多。不晓得留台联总负责人以为然否?(星洲日报/言路作者:庞萱)

(转载自:国内报刊/评论版)

独中教师增至3882人 邹寿汉:38.61%拥专业资历



2012/11/28 南洋商报/全国版


 
居銮中华的苏文娇(左三起)和蔡碧华荣获
40年服务奖。左起该校副董事长陈诗圣、
戴国光、罗由中、董事长王成宗及校长廖伟强。
(居銮27日讯)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指出,全国60所独中今年有3882名教师,比去年增加254人,当中1499人或38.61%获得教育专业资历。

他说,董总非常关注独中教师培训,引入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以建立完善培训体制。

邹寿汉昨晚在全国独中教师长期服务奖颁奖礼致词。这项颁奖礼由台北驻马经济文化办事处主办,协办单位是董教总独中工委会教师教育委员会,中华民国侨务委员会赞助。

134教师获长期服务奖

邹寿汉指出,独中教师长期服务奖是台湾侨委会常年支援大马独中教育的项目之一,从1991年至今,台湾侨委会每年拨出一定款项,奖励长期服务的独中老师,今年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代表罗由中还亲自到居銮出席颁奖礼。

“今年荣获独中教师长期服务奖者有134人,其中服务10年者54人、20年者38人、30年者39人,40年者2人。”

邹寿汉、董教总独中工委会教师教育委员会主任庄俊隆及罗由中主持颁发服务奖予教师们。

霹雳曼绒南华独中老师雷丰侥代表10年服务奖得主、霹雳育才中学老师黄桂明代表20年服务奖得主、山打根育源中学老师方年华代表30年服务奖得主在会上致谢词。

罗由中:今年留台生3300 台马华教关系密切

罗由中透露,今年到台升学的大马学生有3300名,海青班突破1000名,可见台湾与大马华教的密切关系。

他说,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提供奖励予独中老师,旨在促进台马教育交流。

他指出,台湾一向关注大马华教,这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力抗日寇入侵,海外华侨,特别是大马华侨出资出力有关。

他说,大马的中华文化深厚完整,中华文化也注重人与人的关系,弘扬礼义廉耻品行,半个世纪来大马学子到台升学,计总人数45万名,回国后都投入华教工作,循环不息。

戴国光吁搁置争议护华教

居銮中华中学署理董事长戴国光吁大马华社团结一致,搁置争议,维护华教大业,发扬固有优良传统。

戴国光也是大会主席,他指出,董总编撰的独中统一课本由全国独中采用,独中统考文凭日益受重视,获国内外500多家大专学府承认,最近新山南方学院升格为大学学院,说明先贤的坚持和远见是正确的。

“今日华教发展之路,不再是采用悲情斗争方式,应藉中国和平崛起,立足大马,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把华小、独中、华文大学办好,向世界开放,成为亚太区和世界性华文教育中心。”


 (转载自:南洋商报)